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169.50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冷戰結束後,中共在國際政治上經歷了「韜光養誨」時期,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便極積投身參與各種國際活動,參與各項國際組織,並加強與世界的連結,逐漸轉換在亞太地區或國際建制中的角色,企圖成為亞太地區的要角,晉升為世界強國之一。然而,隨著「中國的崛起」,相對的也面臨著外界對「中國威脅論」的質疑,中共相繼以和平、安全的角度提出和平發展、新安全觀、和諧世界等論述,欲塑造其崛起對周邊鄰國是友善的、和睦的形象。並提出以和平共處五原則為基礎論點,所擴展而成「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主的國家新安全觀,以消除亞洲各國的對中國的不安全感與隱慮。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後,積極參加各種國際組織參與國際事務,近年,更積極的在亞太安全領域、經濟領域上主導建立類似現有國際機制組織的運作,並在上海舉行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發言中指出「亞洲的事亞洲人辦」。2014年10月至2015年年初,西方媒體常以「平行架構」方式形容中國大陸正在全球建構一個新的政治、經濟、安全體系,並試圖抗衡戰後美國所主導的全球政經秩序。本文試以冷戰後全球化時代下,中國大陸以國家新安全觀戰略視角分析其以平行架構戰略探討對亞太安全的影響。 關鍵詞:新安全觀、平行架構、亞太安全、和平發展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1990年代,冷戰結束以後,美國已成為當前全球政治、經濟、軍事與科技力量最為重要的霸權國家。在2001年「911事件」之後,美國政府致力於全球反恐戰略,先後進行對阿富汗與伊拉克的戰爭,八年多的國際反恐戰爭,嚴重消耗了美國的國力;加上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直接重創了美國經濟、社會問題;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改革成功,其強大的經濟能力、軍事能力及國際影響力,逐漸成為具有威脅美國霸權的潛在挑戰國。審視歐巴馬政府執政期間,提出「重返亞洲」或亞太地區「再平衡」戰略,期望以區域機制擴展與建構夥伴關係,並調整軍事部署結構等途徑,來達成美國的戰略目標。因應中國崛起的挑戰,美國與中國存在許多矛盾與分歧,同時也存在著廣泛的共同利益。美中的的競爭與合作關係,對美國在區域霸權地位及區域利益將造成嚴重的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東海為台灣、中國、日本、韓國的傳統作業漁場,為半閉鎖且資源豐富的陸棚漁場,因各國依《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制定《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在領海基線外側200海浬劃為經濟海域,造成多國的經濟海域重疊,尤以釣魚台列嶼的主權歸屬更為臺、中、日所積極爭取。為解決漁權爭議,1996年台日首次在台北舉行「台日漁業會談」,17年間歷經16次正式會議及協商未果。主因在台日雙方對釣魚台主權的爭議,以及對劃設專屬經濟海域立場的不同,日方主張以地理中間線劃分,我國則主張衡平原則。為能維護漁民權益,台日雙方暫時將專屬經濟區的劃界議題擱置,而先就漁業問題進行協商,2008年我國海釣船「聯合號」於釣魚台海域遭日本公務船撞沉,引發國內民眾不滿,並多次由民間保釣團體前往釣魚台海域抗議,尤以2012年9月24日,宜蘭蘇澳區漁會自主性發動58艘漁船,前往釣魚台海域宣示主權及漁權,並以「爭漁權、求生存」為訴求,「和平、理性」方式繞島宣示主權後返港,這也是首次由官方派遣12艘艦艇護漁的大規模保釣行動。 2012年11月開始,台日雙方重啟第17次漁業談判,最後在2013年4月10日於台北賓館簽訂了「台日漁業協定」。漁業協定簽訂後不僅對漁業作業造成影響,更對雙方海巡單位勤務上造成衝擊,如何共同養護、共同利用管理專屬經濟區重疊水域內的漁業資源並維護東、南海海域主權即為海巡機關未來執勤的重點。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由於各國之間及全球化的影響,涉及政治、經濟等許多因素,造成對廉價勞工的需求量大,人們為了改善生活環境,藉由工作、婚姻或觀光名義等管道,必須遠離家園到另一國家。而人口販運犯罪所獲得的可觀利潤,更加助長犯罪集團的坐大,使得人口販運已成為現代最嚴重跨國犯罪類型之一。再者我國國際政治環境特殊,往往無法以官方正式身份參與國際組織,但跨國人口販運是無國界之分,此時非政府組織可以協助政府及被害人,進行跨國的延伸防制工作,除了能貼近被害人並適時提供協助,鼓勵和建立被害人信心,出庭作證起訴不法份子,對被害人而言,幫助他們脫離脆弱處境、減輕債務壓力、改善經濟狀況、保障家人及其人身安全或許最能滿足被害人,我國目前積極爭取參與國際各項之計畫與活動,並協調合作偵辦跨國人口販運集團,展現政府打擊人口販運集團能力與決心,讓罪犯無所遁形。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台灣歷經轉型正義的時間已有數十年,但不僅錯過推動的黃金時期,更因為政黨利益與制度等問題一直無法有大幅進展,民間團體的推動也因為阻力重重而難以有所突破,對於執政方轉型正義的問題似乎也不是燃眉之急的問題,以致於在族群和解的議題上仍然時常發生衝突,並屢屢成為政治利益所操弄的對象。本文從這樣的現象,進而選擇以基進民主理論的幾項命題為基礎,來看台灣的對立情形與和解。 台灣推動轉型正義的困難與瓶頸,似乎癥結點皆來自於社會總是以藍/綠、統/獨、本省人/外省人或者中國人/台灣人的二元對立為主要結構,若從民主政治的角度思考轉型正義的和解是否可能,則需要檢討這樣的二元對立應該如何重構,即使社會總是由一組不同的對立形式所組成,然而這並不表示陷入惡性競爭與批鬥的對立形式應然存在。因此本文除了回顧既有文獻在理性層面的討論,也探討感性與實踐的面向,認為二元對立的具體內容是可以藉由不同群體間的理解與對話而重新結構的。一個沒有衝突與對立的社會雖然不可能,但是卻可以透過實踐而持續經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要 「中國崛起」 (Rise of China)的演變,一直是各國與研究國際關係注目的焦點。因為中國崛起,這個亞洲新興的強權,究竟會成為世界和平的貢獻,或成為另一個威脅世界和平的新霸權,中國的動向,自然引發全球關切。 首先,隨著中國的崛起,國際體系出現明顯改變。因為中國開始有實力,挑戰自冷戰結束至今,原先在全球被視為「超強」(super power)的美國優勢,讓美國開始有了新的競爭者。這也是何以在亞洲地區,無論是北韓、伊朗核武爭議;東海釣魚台、南海島礁主權紛爭,乃至全球經濟、環保等議題,都可以看見中國崛起的實力暨發揮的影響力。 有鑑於此,美國歐巴馬總統啟動「重返亞洲」與「亞太再平衡」政策,一方面藉著對自身資源、軍力的重新調整部署,強化美國在亞洲地區的競爭實力;另外一方面,透過連結與鞏固在亞太地區的盟友,例如,藉著修改美日新安保條約、南韓部署高空防衛系統薩德飛彈,在東北亞與日韓形成同盟,同時也將台灣周邊納入美日安保範圍。 在東南亞,美國除強化傳統盟邦如菲律賓、泰國、新加坡互動關係外,也伸出橄欖枝向緬甸、越南,並且增派2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長駐澳洲。美方雙管齊下,當然是為反制中國崛起而來。 相對於美國的戰略調整,中國除強化自身軍力外,也藉著中俄聯合軍演、推動「一帶一路」、創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等作為,展現「中國崛起」肌肉,也劍指美國霸權。 隨著2016年,美國與中華民國都有新人主政下,「中國崛起」的大戲,顯然將繼續影響美中台三方關係的互動。 關鍵詞:中國崛起、霸權、重返亞洲、亞太再平衡、一帶一路、亞投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民族主義向來是政治學中最難定義的概念之一,儘管民族主義者經常將成立民族國家做為最終目標, 多數國家仍由一個民族所組成。西班牙即是一個由多民族所組成的國家,其國族認同自十九世紀以來即具備多元的特性,地區主義亦有蓬勃的發展,僅近年來比較受到矚目的則是加泰隆尼亞地區的民族認同。過去加泰隆尼亞的民族認同主張相對較巴斯克地區溫和,僅傾向主張較多的自治權,然而由該區2014年的一場諮詢性公投看來,加泰隆尼亞的民族認同已有較不一樣的發展。 所有的民族認同建構都歷經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各種民族主義的論述也莫衷一是,本文透過回顧西班牙及加泰隆尼亞的民族認同建構歷程,並採自族裔民族主義及公民民族主義的論述脈絡來分析兩者的民族認同建構模式,藉此梳理加泰隆尼亞民族認同為何於近年來有著和過去不同的發展,並在該區新的民族發展趨勢之下,現在及未來所必須面對的可能衝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我國人口販運防制法之制定,係作為遏止人口販運相關犯罪行為的法源依據,同時保護人口販運被害者的權益,該法」自2009年公布施行以來,迄今已經過7年時間,實有必要重新檢視其實施成效,瞭解在實務運作上是否有窒礙難行之處,本文期透過警察機關在實務執行面向,來探討「人口販運防制法」是否尚有不足或爭議之處。 本文主要之架構分為五章,各章之安排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首先說明本文研究動機、背景與目的,結合相關文獻衍生出本文研究架構與欲探討之問題,同時設定本文的研究範圍。 第二章將針對人口販運的概念論述,接著探討這種新興犯罪的成因與特性,藉此瞭解造成人口販運案件崛起的主要因素為何,並針對美國人口販運問題報告自2004年迄今對於臺灣部分評等的內容加以研析,進而討論我國在政策與法令制度上如何去改進相關防制作為。 第三章則是探討我國查處人口販運案件之流程與主要態樣,分別為勞力剝削與性剝削,本章將針對這二種案件態樣深入研究,瞭解其查處流程及構成要件。 第四章將結合政策、法制及實務等面向,針對我國人口販運案件進行分析,藉以瞭解警察機關在查處相關案件所面臨的問題,作為未來進行修正關於防制人口販運政策及法制的參考。 第五章將對前面各章結合所得之研究彙整、歸納及系統整合,導出較為合適及實用性的建議,給當局的政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要 2001年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震驚全世界,而具有預警功能的情報系統居然沒有及時發揮效能導致恐怖事件的發生,為此,美國國會成立獨立調查的九一一委員會針對此一恐怖攻擊進行全面性調查與檢討。接著在2004年7月22日提出「911委員會報告」,並根據此一報告中的建議,於2004年簽署了「情報改革與反恐法案」並在美國國內進行一連串的情報改革。因此,本文以後九一一時期美國情報改革在反恐與軍事組織為研究重點。 而九一一攻擊事件背後的非傳統安全因素影響情報與國家安全的關係,也因此影響美國的情報改革。再加上,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發布反恐戰爭的宣言,也立即展開軍事報復行動。因此本文首先討論情報與國家安全的關係與其在非傳統安全之下的關係為何。並從四個單位的成立做為後九一一美國情報改革的重點調整來討論:美國情報總監的設立、反恐中心的設立、國土安全部的設立以及情資融合中心的設立。而因應美國反恐戰爭的宣言,本文接著探討美國重點軍事情報單位-美國國防情報局在後九一一時期的情報改革調整。 關鍵字:情報改革、國防情報局、九一一事件、非傳統安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全球化為當代發展趨勢,各國為確保國家安全、經濟利益及促進全球民主與和平,並加強對付奇襲及反恐能力,紛紛提升自我意識。因種族、宗教信仰、領土爭執、資源爭奪等所衍生的區域性衝突,仍為全球潛在安全挑戰。而在2001年9月11日,美國本土遭受恐怖分子攻擊,震驚全世界,對國際安全產生巨大衝擊,恐怖主義的威脅,已成為國際安全的隱憂。 本研究從各學者所提出對於恐怖主義的相關解釋,試圖歸納出恐怖主義的定義與類型,並探討全球各個國家在大型運動賽事所發生之案例及各國之反恐作為。就可能遭遇之安全威脅,可採行之安全維護策略。以大型運動賽事反恐作為中,所建構反恐怖攻擊先期準備下,預判、規劃、準備等投入大量的資源,把傷害降至最低,期能有效提升賽事維安,維護參賽者與觀眾安全。以及如何防範,用以提供往後經驗與實務上之應用。 我國反恐作為上之政策、相關法律、反恐部隊,明確認知反恐任務之功能與目的;並剖析我國反恐特勤部隊在維護國家安全之功能上,應有效的作為。啟動處理機制,以確保國家安全及人民財產受到保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