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51.214

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活躍老化樂齡學習系統方案規劃架構、實施策略與操作模式,提出研究結果作為國內推動樂齡學習方案之參考。為達上述研究目的,首先以理論探討文獻分析,發展活躍老化樂齡學習系統方案之架構;其次,透過焦點座談法,檢視架構、提出實施策略並修正訪談題綱;最後,以40位不同年齡、性別與社經背景高齡者為對象,實施半結構式訪談,獲至研究結果。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如下: 一、 結論 (一) 活躍老化樂齡學習系統方案規劃包括三部分:規劃架構、實施策略及操作模式 1. 架構含三類學習目標、六大學習領域、12項學習主題及26個學習內涵。 2. 以高齡者中心、彈性變通整合資源、提昇專業以差異化行銷實施策略。 3. 規劃符合不同高齡者需求的一套整體動態循環且可執行的操作模式。 (二) 活躍老化樂齡學習系統方案規劃四大實施策略:包含產品、價格、通路及促銷 1. 實施差異化產品策略命名「福祿壽易學」分年齡與性別兩個系統模組。 2. 以價格策略區分義務教育、以工助學補助計畫以及樂齡學習自費產品。 3. 以通路策略輸送社區樂齡中心、高等教育機構和民間企業單位。 4. 以促銷策略制定機構辦理日間學期多元生活學程或自主團體學習方案。 (三) 活躍老化樂齡學習系統方案規劃四類操作模式:學科統整、多元操作、自主團體與特定對象 1. 學科統整模式:以學程策略建構高齡學習知識樹。 2. 多元操作模式:以多元操作習得調適因應的生活知能 3. 自主團體模式:以團體動力促進社會參與與延續成效。 4. 特定對象模式:以學習者特質規劃核心主題以符需求 二、 建議 (一) 活躍老化樂齡學習方案核心主題應以義務教育定位,編列教育預算支應。 (二) 應用活躍老化樂齡學習系統方案架構,具體實施並建立培訓與認證制度。 (三) 依據學習對象之年齡、性別與社經背景,規劃活躍老化樂齡學習系統方案。 (四) 培育樂齡學習方案規劃人才,運用產品、價格、通路與促銷實施策略。 (五) 培育樂齡教師,進行學科統整、多元操作與自主團體與特定對象操作模式。 (六) 活躍老化樂齡學習方案之參與志工,得以補助或減免部分學費。 (七) 針對研究範圍、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提出建議給後續研究者。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高靈性特質成人教師教學轉化歷程之研究 指導教授:林麗惠博士 研究生:楊鳳英 摘 要 本研究以高靈性特質成人教師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靈性特質對於教學轉化歷程之研究,整體而言,研究目的有四:其一、探究高靈性特質成人教師靈性特質的內涵,其二、探究高靈性特質成人教師的靈性特質對教學的影響,其三、探究高靈性特質成人教師受靈性特質影響後的教學轉化歷程,其四、探究高靈性特質成人教師經過教學轉化之後在教學實務的改變。依據文獻探討和研究目的設計訪談大綱,採質性研究法,針對六位年滿35歲至55歲以上的成人教師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綜合所得的資料進行分析和彙整,本研究發現:對於靈性特質的內涵,成人教師共同呈現「追尋生命的目的和意義」、「擁有內在的應變力」、「天地萬物的一體感」、「具超越性」;在教學方面,共同呈現包括「如何開展」、「如何影響教學的方式」、「如何應用在教學層面」三大層面;在教學轉化歷程方面,共同呈現內在「靈性特質」及外在「環境影響」;在整體對教學實務上的改變方面,共同呈現「教材教法層面」及「個人層面」二方面。在教學實務上產生四大效益,包含創造真誠開放的環境、實施融合課程、教師是引導者也是促進者、多元豐富的教學。依據研究發現歸納出本研究的五項結論: 一、受訪者共同呈現追求、擁有、一體感、超越的靈性特質。 二、受訪者的靈性特質對教學產生觸媒、影響、應用的歷程。 三、受訪者在教學上呈現反思、經驗、環境及支持的轉化。 四、受訪者經教學轉化後,以重塑、創新、剖析及經驗來改變教學實務。 五、受訪者在實務上展現創造、融合、促進及多元的效益。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就政府機關、成人教育機構、成人教師本身、以及未來研究者四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字:成人教師、靈性特質、教學轉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為探討樂齡講師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並以,教育部樂齡教育專業人員為對象。首先進行文獻之歸納與分析,而后依據研究目的,採用問卷調查法,根據文獻討探及參酌國內外研究之相關量表,編擬調查問卷。旨在應用四層次評鑑模式探討樂齡講師訓練成效,包括培訓滿意情形、培訓內容的吸收及態度改變情形、培訓後成效的提升情形。 102年度正式問卷總計發出31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91份,有效回收率為93.8%;103年度正式問卷總計發出116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7份,有效回收率92.2%,合計發出426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98份,有效回收率93.4%。調查所得資料,以受測者描述性統計分析,呈現樂齡教育專業師資培訓訓練成效之情形,並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瞭解師資培訓訓練成效不同項目之差異。本研究之發現如下; 1. 取得樂齡講師資格以女性為主約佔七成,年齡以中高齡者占大多數,符合中高齡者人力再運用以及中高齡者服務高齡者的精神。 2. 樂齡講師對於初階、進階與實作培訓等三階段的培訓具有相當不錯的滿意度。 3. 樂齡講師「同意」培訓內容對於其在高齡教育相關知識、技能與態度皆有明顯的改變,然而對於高齡教學技能方面仍需要再加強,尤其以電腦科技的使用為最。。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樂齡學習中心美學教師之專業背景與教學信念相互間的關係;且探索樂齡教師美學教學之各層面信念。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透過質性研究,文獻分析,針對四位樂齡美學教師進行半結構式訪談、觀察記錄分析。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 探討樂齡學習中心美學教師之專業學習背景及教學信念形成歷程; 二、 探討樂齡學習中心美學教師之教學目標信念; 三、 探討樂齡學習中心美學教師其教學內容信念; 四、 探討樂齡學習中心美學教師其教學角色信念; 五、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未來高齡美學教師教學之建議。 本研究經資料分析獲得以下結論: 一、樂齡學習中心美學教師先備專業背景不一,有先具高齡知識背景,也有先具藝術美學背景,然而透過終身學習精神及教學反思的過程,皆能有效達成高齡美學教學的成果。 二、樂齡學習中心美學教師的教學信念形成歷程,起初以教學者自身經驗出發,透過教學過程的接觸、長者回饋及教學效益的積累,漸次調整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行動歷程。 三、樂齡學習中心美學教師,其教學內容信念,首需瞭解高齡者學習特性,師生年齡相近,更顯適才適性增強教學效益。 四、樂齡學習中心美學教師,在其美學教學目標信念,亦鼓勵自然精進技能,夥伴友善互動,匯集長者生命價值能量,提昇人文素養,貢獻所學於社區的利他健全發展行為。 五、樂齡學習中心美學教師,在教學目標信念方面不重視技巧傳授,偏向與生活、生命、社群聯結的多層次美學觀,增益高齡學習者寬闊視野、開發美學想像力、思考力、生命復原力與藝術審美能力來消減長者的美盲。 六、樂齡學習中心美學教師,其教學內容信念為課程設計及教學方法皆具動態特性,營造友善高齡學習環境,是以與己、與人、與物、與生活、與自然,並重視以生活實用、實體體驗之多元化。 七、樂齡學習中心美學教師,其教學角色信念方面,以循序漸進陪伴、促進、統整長者美學素養;透過師生共學,彼此探索理解生命經驗,共創「教學相長」美學精神。 美學教育絕不是單向式的教學行為,是教學者與學習者雙向互動及回饋的動態歷程。研究者再依據上述各項研究結論,提出本研究建議,分述如下: 一、 對美學教師的建議 (一) 資深美學教師可將高齡教學經驗及美學信念有系統的傳承給美學教育後進者,讓美學教學目標更趨益臻完善,豐盈長者美學的彩度和譜寫老化的生命樂章。 (二) 美學教師應瞭解高齡者學習之特性,巧妙應用多元教學方法,靈活調整教學內容與進度,維持良善關懷的互動,增益高齡者美學素養及維持學習的持續動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益。 (三) 樂齡美學教師與樂齡學習者應形塑亦師亦友的夥伴角色關係,循序漸進啟發高齡者美學涵養的生命力,及促進高齡者活躍老化的自我認同與正向信念,達到在地成功老化的美學生活。 二、 對樂齡中心的建議 (一) 鼓勵樂齡美學教師參與樂齡教學相關研習或師資培訓,加強美學教學專業知識和能力,增加教學深、廣度,提升美學教學成效。 (二) 打造樂齡美學教育的學習環境與專屬空間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法探討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的學習歷程,針對十三位軍公教退休人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研究目的為一、探討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的動機與參與情況。二、探討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所進行學習的歷程。三、透過受訪者親身經歷,給予即將退休也預備再就業的中高齡者建議。 研究發現退休前若有較完善的退休規劃或準備,則退休後會有較好的生活適應,也較順利再就業。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的學習歷程依照個人的需求逐步進行規劃,每一階段經歷的時間因人而異。 本研究以主題分析的方式將軍公教人員退休後再就業所進行的學習歷程分為「啟程探索」、「調適學習」、「重建定位」及「未來展望」等四個階段。研究結論如下: 一、啟程探索階段 (一)中高齡者退休生涯早已做好規劃,退休適應佳。 (二)退休原因會影響退休工作的安排。 (三)軍公教退休人員再就業的動機,除了健康狀況、經濟需求、心靈寄託、自我實現、貢獻社會等因素,還要能符合興趣。 (四)軍公教退休人員受到成功案例的激勵,而再就業。 (五)軍公教退休人員會因朋友的引薦,再投入職場 (六)軍公教退休人員會因宗教信仰,再投入職場 二、調適學習階段 (一)面對社會上的新任務挑戰,中高齡者透過參與社會學習活動,可應變角色的轉變。 (二)軍公教退休人員透過多元學習方式來因應障礙,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 (三)再就業中遇到的困境,是退休者自我導向學習的起點。 (四)做中學,職場中的經驗有助於學習。 三、重建定位階段 (一)軍公教退休人員透過再就業更認識自己,開發潛能,產生全新專業自我。 (二)軍公教退休人員藉由再工作中體悟生活意義,增長信心。 (三)軍公教退休人員轉換心態,更有彈性接受環境的挑戰。 四、未來展望階段 (一)培養出學習興趣,學無止境,組織或參與讀書會。 (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技巧不藏私,樂於與後輩分享。 (三)促進理論與實務連結的互動。 (四)集結同好成立公益社團或協會,回饋社會。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政府短期、中期、長期建議 (一)短期-善用退休人力資源,在公部門與民間企業加強宣導 (二)中期-有誘因,鼓勵退休再就業 (三)長期-提供多元退休方式,保障老年生活 二、對職業訓練中心建議 (一)針對退休再就業人士設立專班 (二)因應需求,開辦創業相關課程 三、對中高齡者建議 (一)放下身段以增加再就業機會 (二)依個人需求選擇再就業職業 (三)終生學習,培養專長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建議後續研究可朝機構是否提供屆退的員工相關的教育訓練進一步探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以行動研究模式,了解以後設認知策略規劃之成人「人體花藝裝置課程」學習,是否可以增進與改變學習者的認知基模,進而增進學習者之後設認知能力,提升學習成效。本行動研究針對22名學習者,在為期三個月的課程操作中,以量化與質性之混和研究展現其效度,結論如下: 一、人體花藝裝置學習「後設認知」課程設計與實施,學習者初始期望高卻認知不足。 二、學習中學習者顯示對於自我評估知識的延伸應用、問題解決、調整因應策略。 三、花藝學習者共享信念、組合創思、批判成長之能力建構。 四、學習後,學習者擁有技能的自我管理、評鑑認知策略學習發現原理、自我管理的反思變化之能力。 五、成人「人體花藝裝置課程」自我管理知識,敘述性程序性條件性三大層面之學習有明顯提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半結構訪談之方式,以台南地區三位已再就業且退休二年以上的退休婦女為對象,根據本研究目的:1.探討退休婦女再就業的動機。2.探究退休婦女再就業的歷程與經驗中,所經歷的學習內涵。3.了解退休婦女再就業學習後的影響與收穫。所得結論分以下三部分,摘述如下: 壹、退休婦女再就業的動機為:改善退休生活、自我興趣的擴展、友伴他人的鼓勵、增加收入。 貳、退休婦女再就業主要學習內涵 一、 退休婦女再就業主要學習方法:專業知能的培訓與證照考驗、做中學,經驗統整、自我導向,多元學習、觀摩他人。 二、 退休婦女發展出儲備、參與、延續,屬於自己的再就業技巧。 退休婦女巧妙運用自身具有的各項資源,讓自己就業順利,又能滿足自我要求。 儲備再就業技巧:覺察再就業訊息、學習奠定再就業知能、檢視評估有利經驗,省思再就業合適性。 參與再就業技巧:掌握工作特性、自我充實專業、善用經驗資源。 延續再就業技巧:自我品牌特色型塑、運用人際關係,傳播行銷,結合團體資源、嘗試創新。 三、退休婦女再就業態度表現:自信不怕難的樂觀態度、學習成長的敬業態度、情感聯繫的照顧態度、安排、掌控職場的自主態度。 四、再就業困難:難以避免的老化羈絆;就業情境變化多,支撐辛苦維持難;女性角色限制 再就業困難因應:少而美的精兵策略,隨時退出打算;女性角色是限制也是幸福。 五、退休婦女再就業角色扮演:重回職場開心的「工作者」、參與社會,認真的「學習者」、有能力,經驗豐富的「專業者」、陷於兩難的「尷尬者」 叁、退休婦女再就業影響: 個人層面:新思維、新角色展開退休新生涯;學習就業陪伴,繼續探索下半生;滿足現狀,坦然面對老年。 社會層面:發揮餘熱,再度活躍;創新中高齡舞台,活化中高齡社會;第三度就業不期盼,坦然退出不遺憾。 建議: 壹、 對即將退休或已退休婦女之建議 一 、珍視退休再就業的需求,透過學習改善自己的退休生活。 二、 轉化自己的學習與經驗為再就業動能,發展儲備、參與、延續再就業技巧,投入再就業。 三、 運用退休婦女再就業照顧關懷特質,結合女性合作力量組成團體。 四、 藉學習提升退休婦女權利意識,以再就業積極改造中高齡社會。 貳、對政府機構者之建議 一、 重視退休婦女再就業時代趨勢,辦理多元退休婦女學習課程,強化退休婦女人力。 二、 協助成立提供生活關懷,學習成長,鼓勵再就業發展的退休婦女團體。 三、 退休婦女經驗可成為課程內容,培育退休婦女為種籽講師。 四、 辦理再就業學習課程,融入女性意識議題,才能順利推動退休婦女再就業。 叁、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的選擇建議擴大不同背景 二、可採用不同研究方法進行研究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在教育體驗服務的衝擊下,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敷使用,教育訓練師如何因應此衝擊,轉型為具教學特色的教學,考驗著每位教育訓練師。然而國內對於這群為數眾多的教育訓練師之再進修原因、教學方式以及其將所學運用之情形皆未有概括性的討論。因此本研究探討教育訓練師參與CPE課程之動機,以及教育訓練師如何對CPE講師之教學觀察,最後將深入探討教育訓練師在CPE課程結束後如何運用所觀察到的教學特色於工作崗位中。故本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一、探討教育訓練師參與CPE課程之動機。 二、瞭解教育訓練師對CPE講師教學特色之觀察。 三、瞭解教育訓練師參與CPE課程之後如何將所學運用在工作上。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立意抽樣的方式,選取仍持續參與CPE課程的八位教育訓練師作為訪談對象,並在非正規訓練機構擔任教育訓練師三年以上,以便做深入之探討。在資料分析的部分,則採用主題分析法,依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循環架構進行。研究結論如下: 一、教育訓練師學習動機為「樂於學習」與「工作需求」;雖然每位教育訓練師學習出發點不同,但皆持續性自發性學習 二、教育訓練師透過再進修來維持教學專業形象,以避免學員流失 三、教育訓練師在參與CPE課程時,從教室行為的面向觀察到講師致力「建立雙向互動橋樑」,並「運用肢體律動營造幽默氛圍」,以消弭師生的隔閡;並在教學態度的面向感受到講師「教學熱忱」與「無私奉獻精神」 四、教育訓練師擅於運用「引導」與「體驗」等互動教學策略 五、教育訓練師秉持學用一致,將CPE課程所學皆運用於工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實務社群(Community of Practice)觀點探求青年國際志工個人在社群中如何與人、事、物進行互動,而養成其專業的歷程,以及合法周邊參與(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過程當中的學習意涵。 本研究問題如下: (一) 青年國際志工的階段與歷程為何? (二) 青年國際志工合法周邊參與各階段的學習意涵為何? 本次研究採取質性研究,以半結構訪談法為主,訪談分為6位新手社群成員與3位老手成員,並運用參與觀察和文件資料作為輔助。 研究結果為: (一) 青年國際志工於社群內合法周邊參與可分為培訓觀察期、持續投入期、社群認同期以及融入核心期四階段。並非所有青年國際志工有一定的歷程。參與者可選擇繼續前進或後退,參與的速率同樣的也是因人而異。 (二) 各個合法周邊參與歷程的學習意涵,主要以非正規學習形式出現,但在培訓觀察期裡,主要依靠社群老手所設計的培訓計畫得以學習社群必備的知識技能,使新手參與者對社群事物快速認知並提升其對社群認同,此部分能補充Lave與Wenger早期對於正規教育的忽略。 (三) 合法周邊參與學習歷程,涵蓋多數與社群夥伴互動,與情境互動次之,誠如Lave與Wenger不斷強調學習絕非只是單純的遷移與同化,而是存在於社群成員的互動之中。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高齡者需要終身學習,藉由學習需求,重新找到生活的 樂趣與意義,讓自己老年生活過得更有意義。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高齡者參與自主 服務學習的學習動機、持續學習的因素以及參與自主服務學習後的改變與成長。 本研究針對六位女性中高齡者自主服務學習者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大綱進行訪談。 針對研究發現歸納結果如下:一、中高齡者參與自主服務學習的學習動機為 個人因素與他人因素;二、中高齡者參與自主服務學習的持續因素為歸類為教師 部分、同儕部分與自己的感受部分。教師部分包含教學帶領充分發揮和教材多 元;同儕部分是擴展人際,結交好朋友,感情融洽;自己的感受部分包含退休生 活找到事情做,為未來做規劃、增進家庭感情,避免代溝、發展潛能,全力以赴、 自我肯定,找到快樂、貢獻自身,找到生命的價值。三、中高齡者參與自主服務 學習的收穫與成長為情緒穩定,樂觀正向;受到肯定,增加信心;勇敢表達,無 所畏懼的做;發展潛能,充實快樂;找到生命的價值,貢獻服務。所以,中高齡 者參與自主服務學習獲得很多收穫與成長。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論,針對推動國人參與中高齡自主服務學習的政策發展與 教育方向以及未來可以發展的方式提出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