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6.13.113

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12週環狀運動訓練介入對代謝症候群患者健康體適能與生活品質之影響。受試者以嘉義某醫院家庭醫學科提供判定之121位代謝症候群患者為本研究受試者 (年齡 : 56.06±13.69歲、身高 : 160.34±8.07公分、體重 : 68.70±12.19公斤)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分成運動組86名和對照組35名,運動組以環狀運動訓練介入,為期12週、每週3次、每次60分鐘的環狀運動訓練模式,對照組則無。所得資料經由描述統計、t檢定以及多元迴歸等統計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所示 : 一、代謝症候群患者之人口背景變項以中高年齡層居多(70.2%),教育程度平均分布(各30%),無職業者佔56%,已婚者佔80%,與配偶和子女同住者佔50%,領取薪水者最多(33.9%),信仰佛教者居多(45.5%),60%有運動習慣、50%有午睡習慣,57%有喝茶習慣,30%有喝咖啡,喝酒(7.4%)、抽菸(9.1%)、嚼檳榔較少(3.3%),吃素者10%,使用藥物者佔47%,睡眠時間5-7小時者居多(57.9%)。 二、12週環狀運動訓練介入對代謝症候群患者之健康體適能部分:身體組成、心肺適能、肌肉適能、爆發力、敏捷性、反應能力、平衡性以及柔軟度皆有顯著進步。無喝咖啡、有運動習慣、睡眠5-7小時、高教育程度、66歲以下、與配偶和子女住、有午睡習慣者,經過12週訓練後其體適能各項目皆有明顯進步。 三、12週環狀運動訓練介入代謝症候群患者之生活品質部分:生理功能、一般健康狀況、活力狀況、因情緒問題所導致的角色限制、心理面向等分數皆顯著進步。有喝咖啡習慣、有運動習慣、睡眠時間5-7小時、高教育程度、66-80歲、與配偶住者、有午睡習慣者,運動訓練過後等項目呈現明顯進步。 四、12週環狀運動訓練介入代謝症候群患者之健康體適能與生活品質之關係,經過多元迴歸分析未發現有明顯相關存在。 關鍵字 :環狀運動訓練、健康體適能、生活品質、代謝症候群。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退化性膝關節炎(Knee OA)是老年人口中常見的慢性疾病。疾病症狀導致患者較低意願從事身體活動,而使其症狀惡化。此外,Knee OA患者的平衡能力也較一般老年人衰弱,因此會有較高的跌倒風險。近年來針對慢性病患族群有效的全身振動訓練介入已十分廣泛,因其具便利性、有效性及安全性特徵,所以針對退化性膝關節病患設計全身振動訓練處方是必須的。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八週全身振動訓練對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靜態平衡能力、WOMAC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本研究以40位行動能力正常,經醫師透過膝關節X光片診斷,符合Kellgren與Lawrence(1957)量表1至2等級的患者為受試對象。目前皆於中部某醫院從事規律復健活動,但平常無運動習慣。徵求同意後進行前測(WOMAC量表評分,BBS評估與CTSIB測試),之後再隨機分配成實驗組20人(56.80±3.16歲)及控制組20人(57.20±3.38)。實驗組使用漸增負荷原則( progressive loading principle )的方式,採用固定的頻率( 20Hz )、次數(6-9次)與振動時間隨訓練時間增加,進行每週2次,每次約10分鐘,持續進行八週的訓練內容,而控制組僅維持平常的日常生活。八週後在進行後測,內容與前測相同。兩組受試者在實驗期間皆建議不得參與其他運動訓練課程。本研究以描述性統計分析受試者基本資料及測驗所得數據及利用獨立樣本t檢定兩組受試者資料的同質性。利用獨立樣本t檢定測驗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前後測差異;利用前測為共變量,進行BBS、WOMAC及CTSIB後測分數的ANCOVA差異檢定。結果發現實驗組及控制組在BBS的動作表現上有顯著差異(p<.05);WOMAC部分,實驗組與控制組在疼痛感(p<.05)、僵硬感(p<.05)、身體活動(p<.05)及總分(p<.05)的部分皆有顯著差異;CTSIB感覺統合臨床測試部分,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基礎(p<.05),取消本體感覺(p<.05)及取消視覺與本體感覺(p<.05)的搖晃指數有顯著差異。全身振動訓練是一項省時的訓練方式,能夠有效改善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因疾病造成的疼痛感、僵硬感,同時也能夠增進其靜態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風險。 關鍵字:退化性膝關節炎、靜態平衡能力、跌倒風險、全身振動訓練。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目的:探討針對中老年人介入八週的核心肌群訓練後,對其功能性體適能與平衡能力之影響。研究方法:以52位年滿50歲以上雲嘉南附近一帶的中老年人為研究對象,實驗前採立意分配成實驗組29人(63.10±6.08歲、155.95±6.12公分、57.71±9.96公斤)及對照組23人(62.43±7.66歲、158.39±6.85公分、61.76±11.26公斤),分別於課程介入前後進行功能性體適能測驗(上肢肌力、下肢肌力、下半身柔軟度、上半身柔軟度、敏捷∕動態平衡、有氧能力、身體質量指數)與平衡能力檢測(動態平衡、靜態平衡)。實驗組進行為期八週、每次90分鐘的核心肌群訓練課程,包括每週一次的團體課程和兩次的居家自主運動,並且依照漸進原則將課程分為三個階段,由基礎訓練到進階訓練,在不同階段施以不同強度的訓練課程;而對照組則不介入任何課程。資料處理與統計:本研究利用SPSS 17.0統計軟體進行分析,以描述性統計及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檢定,顯著水準訂為α=.05。結果:實驗組在接受八週核心肌群訓練介入課程之後,身體質量指數、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有氧能力以及靜態平衡能力等檢測項目均有顯著差異,而下半身柔軟度、上半身柔軟度以及敏捷∕動態平衡則無顯著差異。結論:核心肌群訓練能有效改善中老年人之身體質量指數、下肢肌力、上肢肌力、有氧能力等部分功能性體適能與靜態平衡能力,故非常適合推廣至老年族群運動,以促進身體健康、預防跌倒意外事故。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目的:探討老年人在實驗室進行心跳率控制訓練與進行自主心跳率控制訓練對心肺適能之影響。方法:以30名健康老年人 (年齡70.40±4.92歲、身高160.38±7.43公分、體重61.16±11.35公斤) 為受試對象,隨機分為訓練組 20名 (實驗室訓練組及自主訓練組各10名) 及控制組10名。以60%保留心跳率 (heart rate reserve, HRR) 到60% HRR減5下為心跳區間,進行8週,每週3次,每次30分鐘之心跳率控制訓練。訓練前後進行心肺適能測驗之前後測,心肺適能測驗項目為:6分鐘走路測驗、橢圓機IVHRC測驗及8分鐘橢圓機標準測驗。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三組間前後測心肺適能變項之差異性,本研究顯著水準α訂為 .05。結果:實驗室訓練組在橢圓機IVHRC測驗中進步了74.65%,顯著大於其他組,在8分鐘橢圓機標準測驗當中的生理指標 (VO2、VCO2、HR) 分別下降14.90%、17.91%、15.93%,顯著低於其他組。自主訓練組在6分鐘走路測驗中進步了7.25%,顯著優於其他組。結論:經過8週心跳率控制訓練後,訓練組的老年人的心肺適能皆比控制組顯著進步,然而實驗室訓練組在兩種橢圓機心肺適能測驗成績顯著優於自主訓練組,而自主訓練組之6分鐘走路測驗成績顯著優於實驗室訓練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環狀運動介入心血管疾病中高齡危險族群後,對於健康體適能及血液生物標記的影響,並進而分析兩者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以69名參與嘉義某醫院運動醫學中心運動訓練之心血管疾病中高齡危險族群患者(年齡:59.65±9.51歲、身高:159.19±7.47公分、體重:66.37±9.86公斤)為受試對象。進行為期12週環狀運動訓練,分別為伸展(20分鐘)、有氧(20分鐘、60-80%最大心跳率)及阻力運動(20分鐘、60-80%最大反覆、每個訓練項目進行兩組)。全程配戴Polar心跳監測器,並在訓練前後使用Helmas III體適能檢測健康體適能並接受血液生化檢查。資料分析以描述性統計、相依樣本t檢定、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處理。本研究結論如下所示:一、受試者全體身體質量指數過高,有過重的現象;心肺適能及肌肉適能(握力、背肌力)表現較佳,但仰臥起坐男性低於常模標準;平衡能力及柔軟度等項目上皆表現平平,在爆發力、反應時間及敏捷性項目需再加強。發炎生物標記之「高敏感 C-反應蛋白」數值達「罹患心血管疾病中度風險等級」標準;空腹血糖、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舒張壓皆屬正常範圍,收縮壓達到高血壓前期之警戒標準。二、心血管疾病中高齡危險族群經過12週環狀運動訓練介入對健康體適能有明顯改善之成效。女性在爆發力、反應能力、平衡能力與柔軟度(坐姿體前彎)的訓練效益較佳;年齡小於60歲組的爆發力與反應能力的訓練效益較佳;教育程度較高在肌肉適能的訓練效益較佳;無運動習慣組在反應能力的訓練效益較佳;無午睡習慣與 的無喝咖啡習慣在爆發力與反應的訓練效益較佳。三、心血管疾病中高齡危險族群經過12週環狀運動訓練在血液生物標記的血液生化值(總膽固醇)及血壓值(收縮壓)有明顯改善之成效。有運動習慣與有喝咖啡習慣組的男性在血液生化值(三酸甘油酯)之訓練效益較佳;年齡小於60歲組在血壓值(收縮壓)的訓練效益較佳,年齡大於60歲組在血液生化值(總膽固醇)的訓練效益較佳;教育程度大專以上組在血液生化值(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的訓練效益較佳;無運動習慣組在血液生化值(低密度脂蛋白)的訓練效益較佳;無午睡習慣組在發炎生物標記之「高敏感 C-反應蛋白」的訓練效益較佳。四、本研究健康體適能身體組成、心肺適能、敏捷性與柔軟度和血液生物標記呈現高相關。身體組成數值表現與血液生物標記數值表現呈現正相關,而心肺適能、敏捷性與柔軟度數值表現與血液生物標記數值表現呈現負相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過去的研究指出老年人有高盛行率的憂鬱症與退化執行功能,有些研究也顯示運動能改善老年人的憂鬱症與執行功能。目的:1. 探討中老年人不同程度的身體活動量在憂鬱程度之差異。2. 比較中老年人不同程度的身體活動量在評估抽象分類能力及概念形成、組織和認知轉換能力等執行功能的表現之差異。3. 比較中老年人不同程度的身體活動量在接受訊息後的處理速度及抑制能力的表現之差異。4. 探討中老年人的憂鬱是身體活動影響執行功能的中介因子。方法:招募中老年人共計60名(年齡:50歲~ 65歲),參與者簽署實驗同意書並填寫「簡短智能評估(MMSE)」,符合實驗的參與者再填寫兩份問卷「IPAQ台灣活動量調查–自填短版問卷」及「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CES-D)」,接著進行執行功能的測驗「威斯康辛卡片分類測驗(WCST)」及「史楚普測驗(Stroop)」。資料分析:1. 描述性統計建立人口背景學資料。2.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中老年人身體活動量在憂鬱程度的差異。3. 以單因子多變量數分析比較中老年人身體活動量在憂鬱程度與執行功能資料上的差異。4.路徑分析探討中老年人的憂鬱是否是身體活動影響執行功能的中介因子。結果:本研究顯示高身體活動量的中老年人其憂鬱程度較低。高身體活動量的中老年人在執行功能WCST中 TA、TE、NE、CC、PR、PE、TC1stC及CLR表現較佳;高身體活動量的中老年人在執行功能Stroop中SW表現較佳。路徑分析得知在WCST及Stroop上,憂鬱是影響身體活動及執行功能中重要的中介因子。結論:高身體活動量的中老年人其憂鬱程度較低,在執行功能(WCST、Stroop測驗)表現較佳,代表身體活動量與執行功能有正向相關,與憂鬱程度有負向相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透過計畫行為理論與消費行為瞭解運動體驗劵方案對大學生參與中華職棒賽事的影響。研究目的:探討態度、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對大學生觀賞現場中華職棒賽事行為意圖之模式適配性與預測情形;探討運動體驗劵方案對大學生在觀賞現場中華職棒賽事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上的影響;探討運動體驗劵方案在大學生參與中華職棒賽事的消費行為中,對周邊商品、餐飲、交通的預估最高消費金額的影響。研究對象以便利性抽樣選取北、中、南三區共 300 位大學生。研究方法以描述性統計、成對樣本 t 檢定與結構方程模式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大學生觀賞中華職棒賽事的計畫行為理論模型有良好的模式適配度,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皆能有效的預測行為意圖,其中知覺行為控制為最主要的預測因子;運動體驗劵方案在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上皆產生顯著且正向的影響;運動體驗劵方案在預估最高消費金額有顯著增加的情形,每人平均在周邊商品增加 28 元,餐飲部份增加 12 元,交通方面也增加 16 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針對國內籃球運動超級籃球聯賽 (SBL) 現場的球迷,利用三種不同的訊息做為操弄因子以觀察球迷的情緒反應,進而檢視後續的購買意圖與行為。主要研究目的是利用不同訊息對運動賽會之現場球迷進行三種不同訊息因子的操弄,針對情緒反應探討後續對賽會與產品的購買意圖,並觀察涉入程度是否為調節變數影響球迷後續的意圖與行為表現。研究方法將採用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邏輯迴歸、集群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構方程模式。結果顯示,一、本研究虛擬設計訊息確實能有不同的效果存在,而不同的訊息會造成球迷有不同的情緒反應;二、球迷的情緒反應會因不同訊息的刺激而有不同,且在接受球隊的宣傳項目、再次觀賞賽事的意願與產品購買意圖上有顯著的關聯性;三、在涉入程度為調節變數未達顯著水準;四、球迷後續對產品的購買意圖會因不同的訊息所產生的情緒反應有顯著的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理性購買因素、衝動性購買因素與消費者對籃球鞋購買意圖的效果,以及籃球鞋涉入程度與籃球鞋代言人對於理性購買因素、衝動性購買因素與購買意圖結構關係的調節效果。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並以便利抽樣的方式針對臺灣北、中、南部各大籃球場打球人士為研究對象,回收之有效問卷為826份。本研究統計方法採用結構方程模式驗證本研究之模式路徑關係,並探討不同籃球鞋涉入程度與有無籃球鞋代言人對於理性購買因素、衝動性購買因素與購買意圖關係上之調節效果。獲得研究結果如下:理性購買因素與衝動性購買因素皆為籃球鞋購買意圖的顯著預測因子;理性購買因素與衝動性購買因素皆正向影響籃球鞋購買意圖;籃球鞋涉入程度在理性購買因素、衝動性購買因素與籃球鞋購買意圖的調節效果上無顯著差異;籃球鞋代言人在理性購買因素、衝動性購買因素與籃球鞋購買意圖的調節效果上有顯著差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場館命名權(Naming Rights)』是由企業贊助運動賽會場館以求產生長期且效果穩定的方式之ㄧ。在國外,企業購買運動場館命名權是一項常見運動贊助的行銷策略,特別在美國地區。但反觀國內只有少數案例,此代表著這一類型的運動行銷價值與方式仍待開發。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企業對運動場館命名權贊助的認知與意願,進一步了解當企業有意購買場館命名權時,企業考量因素為何。期能在學術研究上獲得拋磚引玉之效,亦能提供企業實務上採用該項贊助策略時之重要參考依據。本研究目的為:一、探討國內知名品牌企業對運動場館命名權之認知及意願。二、探討國內企業經理人之認同運動場館命名權贊助考量因素。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針對3家國內知名品牌經理人與2家運動行銷公司經理,於民國一百一年二月至三月進行深度訪談。本研究結果發現 (一)企業與運動行銷公司都有初步的命名權贊助概念認知,運動行銷公司相較於企業更能進一度清楚了解贊助的過程。(二)企業贊助希望能獲得大量的曝光度以利於產品的銷售量提升,推行運動場館命名權贊助時,場館經營團隊必須提出明確的贊助合約內容,以利吸引企業投資。(三)國內運動場館命名權市場不如國外發展成熟,所以企業多數贊助意願偏低。未來為順利發展運動場館命名權贊助應加強企業對運動場館命名權贊助認知,而運動場館經營規劃必須能符合企業贊助考量因素,並且有效規劃政策與場館經營以利提升命名權贊助意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