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6.105.194

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系學位論文

朝陽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我國於1998年5月27日制定公佈「政府採購法」,當中的第96條就提供各機關進行綠色採購的法源依據,該條文明確訂定機關得於優先採購取得政府認可之環保標章商品,或其他在產品及原料之製造、使用過程及廢棄物處理,符合再生材質、可回收、低污染與省能源之原則,並經主管機關公告認可之綠色產品,就是希望透過政府機關改變採購模式,納入環境準則,並提高製造廠商生產環保產品的意願,以帶動並產生綠色產品之市場,並將綠色消費的觀念推廣出去。本文主要探討我國綠色採購制度探討與研究。並透過深度訪談法,從被研究者那裡蒐集第一手資料的研究方法將訪談內容加以整理並歸納、分析探討受訪對象對我國綠色採購制度之意見。 調查結果顯示,關於綠色採購制度績效,及對綠色採購制度建議方面,看法比較分歧,大致認為應先以目前的制度改善為優先,在改善重點,因市場上所提供的綠色產品種類不多,讓消費者無法選擇心目中想購買的綠色產品,所以要廣為認定綠色產品,供消費者選擇。 社區代表及民間企業亦明確指出政府如果能在一定的額度或保障也將有助於提高民間企業都於綠色採購的意願當然也要有懲處制度。專家學者認為綠色消費不光是生產者及消費者和市場其中應該也要包含政府的政策輔導及宣傳,讓整個機制更佳的完善也讓民眾覺得綠色商品的價格讓人容易接受。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一部符合國內三期法規標準,後端防制設備為氧化觸媒之全新重型柴油引擎,使用不同比例之生質柴油探討尾氣排放之揮發性有機物組成特徵與排放係數。實驗分兩部份,第一部分使用傳統純石化柴油 (D100) 和五種不同比例之生質柴油,包含添加比例為20% (B20)、40% (B40)、60% (B60)、80% (B80) 與100% (B100) 之油品,探討使用柴油及不同比例之生質柴油之VOCs排放特性;第二部份則以添加5% (B5) 之生質柴油進行1000 hr之引擎耐久測試,探討引擎耐久測試VOCs排放狀況。本研究將引擎架設於動力計上以美國暫態循環測試 (US Transient Cycle) 進行污染排放測試,以不鏽鋼採樣桶 (Canister) 採樣並以氣相層析質譜儀 (Gas Chromatograph / Mass Spectrometer, GC/MS)進行VOCs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引擎使用生質柴油與D100相較,對排放CO及NOx平均皆有些微增量趨勢,THC與PM則有減量成效,TVOCs部分為皆有減量趨勢,其中以B40減量效果最佳,依排放係數大至小依序為D100 > B20 > B80 > B100 > B60 > B40,而使用生質柴油對排放VOCs族群之Aromatics及Carbonyls皆有減量成效,各族群依係數大小順序為Aromatics > Carbonyls > Alkanes > Alkenes > Others。在耐久測試方面,CO、THC、PM及TVOCs皆不會因為行駛時數之累積而產生劣化增加污染排放,而尾氣排放前三種主要化合物為Acetone、Acrolein及Benzene,耐久時數的累積對引擎排放VOCs族群比例亦無顯著影響。此外,柴油引擎在冷啟動時較熱啟動有更高的法定污染物及TVOCs排放係數。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於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解析北部地區不同季節大氣及特定對象細懸浮微粒 (PM2.5) 質量濃度。將採集之樣品進行金屬元素分析,並應用加強因子法分析微粒組成與污染源的相關性,之後使用主成份分析對PM2.5污染源作定性分析,瞭解懸浮微粒之可能污染源,最後以化學質量平衡法作定量分析,推估各地區對受體點污染源貢獻量。 本研究於2011年至2012年期間監測北部地區季節性大氣PM2.5及特定區域質量濃度。研究結果顯示,四縣市同步採樣於冬、春季期間測得之懸浮微粒質量濃度高於夏季與秋季期間;污染物傳遞採樣若受到上下風傳遞關係,則導致導致PM2.5濃度有遞增情形產生;工業區採樣平日測得之PM2.5濃度平均值大多高於假日;柴油車較多之臺北港及轉運站採樣結果顯示,日間PM2.5濃度高出夜間1.24 ~ 1.69倍;公車專用道採樣中,假日PM2.5濃度最高時段為上午,而中午次高,PM2.5濃度最低為下午,平日則與假日相反,下午測得PM2.5濃度最高,其次為中午,上午則為最低,其測值上午、中午與下午三個時段互有高低,並無一定趨勢;由交通密集道路PM2.5採樣結果得知,平日上午、中午及下午為假日之2.83、1.92及1.40倍,顯示民眾於平日暴露PM2.5濃度較假日高。此外,本研究在化學組成方面,大氣微粒中之金屬元素以Al、Ca、Fe、K、Mg與Na所含濃度最高為主要金屬元素;工業區金屬以Cu、Mn、Pb及Zn元素較一般大氣高;柴油車密集區測得之金屬元素以Al、Ca、Cr、Cu、Fe及Ni較大氣高出許多;隧道/地下道、地下停車場中,較一般大氣含量高之金屬元素為Cr、Cu、Fe、Mn及Zn。在應用加強因子分析法分析結果顯示,金屬元素Cu、K、Na、Ni、Pb來自非土壤之其他來源;應用主成份分析法進行大氣四縣市同步採樣的分析,結果共分為四個因子,因子1至因子4分別定義為混合污染源、海水飛沫、重油燃燒貢獻及地殼來源;應用化學質量平衡法模式解析北部地區季節性PM2.5貢獻污染源,綜觀北部地區季節性PM2.5貢獻污染源以硫酸鹽貢獻量最大,其次為機動車輛,而後為烹飪。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一般河川灌溉渠道底泥重金屬全量皆以全量值作為管制標準,河川灌溉渠道底泥中重金屬污染,若處理不當,將使污染更嚴重。本研究比較以王水消化法與XRF(X - ray fluorescence)所測得重金屬全量。底泥中重金屬具有不同型態,主要可區分為可交換態、碳酸鹽態、鐵錳氧化態、有機態及殘留態,各型態重金屬對環境衝擊亦有所差異,以序列萃取分析方法進行底泥重金屬之型態測定。以過去發生過鎘米事件之彰化縣東西二圳為背景,採集受重金屬污染之底泥,進行pH值之調配,分別為4.00、6.00及8.00,再添加黃酸(fulvic acid, FA),於常溫下觀察反應系統中重金屬與黃酸之鍵結反應。 東西二圳中游底泥重金屬為Cr及Pb超過底泥品質下限值,且Cu、Ni及Zn超過底泥品值上限值,在下游則是Pb超過底泥品質下限值,其餘Cd、Cr、Cu、Ni、Pb、Zn均超過底泥品值上限值;重金屬型態分佈:以對環境影響最大之可交換態及碳酸鹽態而言,Cd之兩型態佔總量84 %,其次為Zn(41 %)、Ni(26 %);就對環境影響最小之殘留態及有機態而言,Pb之此兩型態佔71 %,Cr為65 %。在試驗中發現將pH調高時對重金屬濃度之移動並無影響,調低時明顯有重金屬從底泥釋出至水體的情況,pH改變對不同型態Pb及Cr無明顯之影響。其餘重金屬在酸性環境中,易使水體重金屬濃度提高至超過灌溉水質之限值。 底泥吸附重金屬與有機物含量關係密切,有機物中以黃酸之溶解性最佳,本實驗顯示以添加2%黃酸於底泥中有助於重金屬之穩定,但高量之黃酸並不會使底泥吸附重金屬量增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台灣的土壤因所處地區不同,因此能夠提供給植物所需的營養元素也不盡相同,除了使用肥料之外,如果可以藉由土壤改良的方式提供作物成長所需的營養元素,則既可以節省經費,又可將物質充分利用。而台塑石化發電廠以油焦為燃料,經由高溫氧化流體化床發電鍋爐而產生的副產石灰,其特性為高pH值、富含CaSO4及CaO,如能以適當的比例與土壤混合使用,應可達到改變pH值與提供植物必須的營養元素的目的。 本試驗利用沖積土與海砂(兩者等比例)與不同比例的副產石灰加以混合,以五葉松進行盆栽試驗,並於台塑西北堤岸現地以白水木與南洋杉進行試驗。盆栽試驗的結果顯示,種植在混合了副產石灰土壤中的五葉松,其生長速度與株高都有明顯不同,其中以混合比例為0.7:0.7:0.6的生長情形為最佳,但若以植體養份分析的話,則是以混合比例為0.5:0.5:1.0的吸收情形為最佳;可能是因為植體在每個階段所需的養份不同,針對不同階段的需求,可能需要不同營養元素的調整。現地試驗方面,起初栽種白水木與南洋杉,但南洋杉顯然不適合現地的環境,反觀之,白水木則是適應良好;白水木的初步結果與盆栽試驗的結果符合,顯見混合副產石灰能有效改善栽種植物生長的情形。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加油站洩漏的污染物主要為石油碳氫化合物,屬於揮發性有機物質,為了更能瞭解與掌握污染範圍與濃度,一般會先在污染場址的現場初步檢測,之後送至實驗室藉由儀器分析來檢測其濃度。本研究乃將採樣油品污染土壤樣品以現場的光離子偵測器與火焰離子偵測器(Photoionization Detector and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PID/FID)量測土壤氣體中揮發性有機物質濃度,其高濃度樣品再送至實驗室進行氣相層析儀搭配火焰離子偵測器(Gas Chromatography instrumentand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GC/FID)量測土壤之污染物濃度。所得數據分為汽油類石油碳氫化合物(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 as Gasoline, TPH-g)以及柴油類碳氫化合物(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 as Diesel, TPH-d),並試著將數據近一步分析找出兩種方法互相之關連性。同時將數據進一步分類出土壤型態及分析吸附特性,試著將數據近一步分析找出相似的規律性,研究結果在砂粒的部分數據確實有呈線性的模式產生,並找出其相關性,而坋粒及黏粒之土壤則無明顯的相關性顯示油品污染在坋土及黏土中,在難發揮的狀況下,不易以PID/FID初步偵測其污染濃度與程度。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台灣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屬於高溫多雨的氣候,土壤經長期雨水淋洗而造成酸化,並且因為工業及農業行為而加速酸化的情形,經調查台灣有28萬公頃耕地屬於強酸性土壤,極需改良。台塑石化發電廠以石油焦為燃料之高溫氧化流體化床發電鍋爐(Circulation Fluidized-Bed Steam Genertor, CFB)燃燒產生含CaSO4 (54.2 %)及CaO (31.7 %)之副產品,其含高量鈣具中和酸性土壤能力,施用於土壤可提升土壤pH值,減少鐵、鋁對作物之毒害,並提供植物必需營養元素。本試驗利用不同比例之CFB副產石灰與紅壤混合,種植五葉松進行盆栽試驗,探討不同副產石灰比例對植體的生長影響,並在現地試驗以混合比例1.0:1.0種植五葉松與八重櫻進行試驗。盆栽試驗結果顯示,混合CFB副產石灰之處理能有效改善植物生長情形,其中以CFB副產石灰與紅壤混合比例1.8:0.2及1.6:0.4為最佳,但1.0:1.0會因為可溶性鹽類過高而抑制植物生長。現地試驗是以混合1.0:1.0在南投的酸性農地進行試驗,處理組五葉松與八重櫻生長情形優於對照組,顯示適當混合CFB副產石灰能有效改善植物生長情形。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溶膠凝膠法(Sol-Gel Method) 製備奈米級TiO2及Ag/TiO2複合光觸媒材料,利用不同製溶劑及添加金屬銀改善TiO2材料特性,研究中探討不同燒結溫度、添加金屬銀比例、污染物濃度多寡及光觸媒材料添加量等條件下對光催化之影響,得知降解壬基酚的最佳操作參數。製備完成之光觸媒利用TGA、XRD、BET、HPPS及SEM加以分析探討。 TGA分析顯示利用不同溶劑製備之TiO2熱穩定溫度介於500℃-600℃而複合Ag/TiO2熱穩定溫度提升600℃-650℃;XRD分析顯示TiO2及Ag/TiO2複合光觸媒材料於未經熱處理已有少量銳鈦礦晶相,而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及丁醇最佳煅燒溫度為700℃、600℃、600℃、800℃及500℃,Ag/TiO2複合光觸媒於700℃以上仍保有銳鈦礦晶相;SEM分析顯示乙醇及異丙醇溶劑較適合用於製備TiO2,因此兩種溶劑製備TiO2時有粒徑小及顆粒均勻等優點,而添加金屬銀複合材料能降低顆粒大小;BET分析顯示乙醇比表面積相較於其他醇類來得高,則複合金屬銀會使TiO2表面被覆蓋使比表面積降低;HPPS分析顯示高溫煅燒500℃以上能有效去除材料中不純物或雜質,使水中團聚作用減少。 光催化試驗結果得知,光催化最佳壬基酚濃度為15 ppm及0.5 g的光觸媒添加量。而TiO2降解水中壬基酚之效果為乙醇以500 ℃製備者最佳,其次為甲醇700 ℃及異丙醇500 ℃,去除率分別為43%、39%及39%,可見鈦酸四丁酯於甲、乙及異丙醇中能有效分散,讓水解聚合反應更完整,顆粒較小,且比表面積增加,並增進光催化活性。Ag/TiO2複合材料降解壬基酚以3%複合銀材料,煅燒溫度300℃、500℃及700℃材料皆大於其他三種mole%銀材料,而500℃可有效去除72%的壬基酚濃度。 Microtox法檢測毒性分析結果為光降解壬基酚去除率,雖影響其毒性效應,但於降解過程產生之中間產物亦可能使毒性上升,隨光降解時間增加,其毒性有緩慢下降趨勢。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探討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FT-LCD)產業五代廠實廠所設置蜂巢式沸石轉輪“無焰旋轉蓄熱式燃燒爐(RRTO)”處理設備,評估其吸附濃縮焚化系統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之效能。無焰旋轉蓄熱式燃燒爐(Rotary 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之爐溫設定860℃~920℃,蜂巢式沸石轉輪轉速設定2.5轉/小時,系統風量1,380 3/min,脫附風量91 m3/min,脫附溫度200℃,轉輪濃縮比為1:15。VOCs 以氣體層析-火焰離子偵測器(GC-FID)加以分析,檢測項目有乙酸丁酯 (nBA),丙二醇單甲基醚(PGME),丙二醇單甲基醚酯(PGMEA),與異丙醇(IPA)。乙酸丁酯 (nBA),丙二醇單甲基醚(PGME),丙二醇單甲基醚酯(PGMEA),與異丙醇(IPA),其去除率分別可達99,84,94 與99%,顯示無焰旋轉式蓄熱式燃燒爐其可有效提昇揮發性有機物之去除。無焰式RRTO改良了原來RRTO持續母火運轉缺點,具備更節能的特性並可提昇揮發性有機物之處理效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要 高鐵酸鉀 (六價鐵) 具有高穩定性、強氧化能力及混凝作用,於處理污染物過程中高鐵酸鉀並不會產生任何誘變致癌的物質,且處理後所產生的副產物對環境較不會造成二次污染,故其為一種具氧化、吸附、混凝、助凝、殺菌及除臭功能為一體的新型綠色水處理藥劑。本研究主要以應用高鐵酸鉀去除重金屬並與零價鐵作比較及探討其於不同操作條件下之影響,另外也針對高鐵酸鉀去除BPA、氨氮、COD 作探討。 實驗結果顯示,(1) 高鐵酸鉀的去除率與其自身的穩定性有較密切的關係,當pH值 (pH 9) 於鹼性環境下,高鐵酸鉀其自身降解速率較慢,穩定性較佳,故可提供反應時間較長,故實驗於反應終時可達94%,此外,溫度也與高鐵酸鉀之降解率有關,當高鐵酸鉀於高溫 (60℃) 環境下,會產生劇烈的解離反應,進而影響其對於污染物的去除率,故調控溫度及pH值為影響高鐵酸鉀對於污染物其去除率的一大因素,另外,高鐵酸鉀與污染物之間的分子碰撞也與去除率有相關,當污染物初始濃度較高 (100 mg/L) 或高鐵酸鉀之加藥量較低(0.5 mg/L)時,皆會影響分子間接觸的機率,進而影響高鐵酸鉀與污染物反應的成效,於本實驗中,於反應終時其去除率分別為24% 及 12%。(2) 研究中另針對高鐵酸鉀處理污染物 : 重金屬、BPA,COD 及氨氮作探討,研究數據顯示,高鐵酸鉀對於重金屬、BPA,COD 及氨氮皆有不錯的效果92%、84% 及 72%,但發現高鐵酸鉀對於溶解性COD其去除效果較差,這可能是因為對於COD主要去除途徑為混凝作用,故對於溶解性COD而言,其去除效果較差。(3) 研究中,將高鐵酸鉀與零價鐵作比較,研究中發現,高鐵酸鉀對於8種金屬皆有不錯的去除效果Cu 79%、Hg 92%、Cd 87%、As 83%、Ni 82%、Cr 79%、Zn 67%、Pb 49%,反觀,奈米零價鐵對於部分金屬去除率較差,故高鐵酸鉀較適合應用於重金屬污染之去除。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