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32.40

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士班學位論文

朝陽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近年來台灣都市發展快速,建築密度增加、綠地減少、人口集中且交通流量大等等因素的情況之下,都市熱能量逐日累積,影響了整個都市的氣候環境,造成都市嚴重高溫化現象,產生都市熱島效應。 道路是都市重要網絡之一,多數車行主要道路及人行道路的植栽設計,並未完善考慮植栽與道路周遭的關係,道路綠化必須考慮之因素包涵車流量、人行流量、所屬區域土地使用類型、舖面型式、道路寬度、樹種等。道路上不同植栽配置對於道路空間溫度改善程度也有所不同,若能善加規劃降溫效果較佳之植栽配置型式於都市道路中,除能改善都市現況之生活品質,亦能對減緩都市熱島效應有所助益。 都市中隨著人車越來越密集,高溫化現象更加顯著,藉由綠化能達到緩和效果。在都市高溫化之下,哪些植栽配置型式對於降低道路溫度之效果最佳,本研究將選擇台中市台灣大道二段及台灣大道三段之分隔島做量測範圍,利用紅外線熱像儀實地量測各種植栽配置型式溫度分佈之結果,統計分析並建立出八種植栽配置型式對道路溫度的影響之數據及圖表,探討以上皆能夠改善多少都市道路溫度。本研究經實地量測所得之結果如下: 一、有效降低道路表面溫度以種植喬木-灌木-地被此植栽配置型式為最佳,其次為喬木-地被之配置型式。 二、有效降低道路表面上方30cm溫度的方法以種植之喬木-灌木-地被此植栽配置型式為最佳,其次為喬木-灌木及單純喬木之配置型式。 三、於裸露地面種植喬木-灌木-地被、喬木-地被、喬木-灌木及單純喬木等植栽配置型式,可減輕裸露地面對於周遭環境的反輻射熱,降低周圍空氣溫度,且其效果以種植喬木-灌木-地被之複層植栽為最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探討專業背景及程度對花藝設計評價的視覺認知差異之研究,研究樣本以花藝設計的初學者及教授級,在初學者中分為設計背景及非設計背景,研究問卷以花藝設計的評分標準分為三大項目,「整體性」、「色彩」及「創意性」,共18個因子為問項內容。受測者為專業程度及專業背景,瞭解受測者對於歐式花藝作品評價的視覺認知差異,藉以了解在未來的花藝設計教學上那些評價項目需要加以訓練及說明。資料分析方法採用敘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檢定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年齡55歲以上的受測者與15-24歲的受測者兩者影響的評價項目居多,年齡在花藝設計評價的視覺認知上具有差異;男、女性別在「整體性」造型及質感項目具有差異性;專業背景在「整體性」質感項目具有差異性;專業程度確實影響花藝設計評價的視覺認知之項目。 專業背景及專業程度對於歐式花藝設計評價的視覺認知具有落差,在未來的花藝教學上可以針對差異性項目加強反覆操作練習,並可以讓教學者更明白學習者的盲點,以利於作品呈現更加完整與豐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隨著永續發展及生態城市等理念之推廣,景觀生態學及生態規劃設計等理論已漸漸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都市環境是由不同的基質、廊道、嵌塊體相互作用連接而成的人工環境,其結構易受人類行為之影響。基於國內現有都市公園,多從景觀及遊憩角度探討都市公園規劃或經營管理,以生態思維探討甚少,嵌塊體為景觀生態結構的一個重要特徵,並且是區域生態復原的重要因子,為了提高都市環境之生態功能,許多專家學者紛紛提出公園綠地政策及相關計畫,並引入生態之概念來建構。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從景觀生態架構及生態規劃觀點,藉由分析景觀生態、都市設計、都市公園、環境規劃等相關議題,利用歸納法相關文獻中篩選出都市嵌塊體之生態評估因子,再透過兩階段專家問卷調查;第一階段以模糊德爾非法、相關性與獨立性檢測進行指標篩選都市公園綠地生態區位評估指標,評估指標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級指標包括「維持生態穩定性」、「提高都市景觀美學」及「人為因素」等三項;第二層級指標包括「棲地連結性」、「嵌塊體空間結構」等七項;第三層級指標則包括「棲地面積」等二十六項。第二階段則運用分析網路程序法(ANP)求得指標成對比較值,並利用相似度整合法的程序,計算個別因子的權重,依此建立都市公園綠地生態嵌塊體之評估架構。最後藉由實證研究進行評估,確立評估架構的完整性,並提出實證基地生態環境之改善及建議,經評估結果得知,以評估指標體系針對台中市七個2公頃至5公頃之社區公園進行評估,可發現秋紅谷生態公園以及中山公園在評值分數上不分軒輊,其設計手法、配置規劃與人工維護等皆可做為台中市公園綠地之參考依據。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苗栗公館鄉圖書館屋齡30年,是為公館鄉使用率極高的地方性圖書館,被鑑定出是棟危樓。實地走訪後發現公館鄉是一個可愛的小地方,除了自己身為客家人的親切感之外,圖書館在對於鄉鎮居民活動與感情維繫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從圖書館期刊"隘寮下"得知。   而鄉鎮圖書館的功能,除一般圖書館基本的查詢閱覽之功能外,更應設立社區之活動教室,以及強調的為鄰近兒童青少年設計的閱覽及休閒空間。   本設計耕耘書鄉主題為三,書、綠以及社區的編織為元素。書代表的是圖書館基本使用功能,與人在讀書空間所產生的互動,需要放進人為本,民眾對地方的情感。綠是表示周邊綠帶的延伸,圖書館空間設計中庭綠帶植栽牆面,使用客家特有植栽種類設計在中庭牆面,代表讀書時不忘先人的辛苦,客家人重視子孫的教養,期望子孫耕讀並重,效仿日出而耕日落而讀的精神。都市的紋理及綠帶的延續編織呈現圖書館設計空間的可能性,運用客家所重視之編織動作,塑造圖書館的設計精神,使用牆面綠化與實牆交替產生抽像與現實的美感,在主牆面的設計上也利用空間和光影交錯的虛實產生編織。   鄉鎮圖書館相對於公共圖書館其他分類注重在地方性質的服務,除了基本的圖書館功能之外,更應重視身為地方上人與人之間對於公共建築使用的需求,像是對建築對環境的認知感,認同性,向心力,使服務對象能從另一個角度,重新檢視身邊所習慣使用的公共空間,體驗建築與空間交互產生的不同面相,去達到鄉鎮民眾的凝聚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M型社會」已然成形,近幾年國內的社會住宅也逐漸被推廣,然而人對於居住空間的基本需要,因有生命週期不同階段和住宅空間需求的相對關係,於是提出以開放建築理論操作集合式社會住宅之設計。將集合住宅結合開放建築之理論運用於社會住宅上, 探討集合住宅構築型態、單元住宅和使用者需求。利用「支架體」與「可拆組單元」作為設計「變動住宅」的方法,產生可變動的空間來滿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 本研究探討目的初步為了解國內外集合住宅演變、開放建築理論與社會住宅的發展,進而將開放建築理論相關案例進行研究,透過案例分析探討開放建築理論之應用,將開放建築概念導入未來設計議題進行設計操作。進而選定基地進行實驗性演練,將開放建築理論運用在設計操作上,套入基地法規、基地物理環境分析、定性定量、基地合宜配置檢討、地下室停車規劃、居住單元使用計畫、公共空間使用規劃,商店規劃設計,探討開放式社會住宅之設計發展。並以社會住宅所訴求的經濟與耐用,以減少材料使用量及廢料的產生,降低建築物造價成本,方便做自體調整以延續建築使用壽命,提升環境的永續發展。 本研究成果以開放建築的理論與程序為基礎,提供社會住宅基於「支架體」與「填充空間」兩階段使用上的彈性。以4M*8M為基本居住空間單元平面尺度,進而衍伸出2人、3人及4人的居住空間,滿足使用者於不同生活階段的各式需求,將開放建築提供彈性與變動的特質和社會住宅的變易概念結合,並且達到永續和經濟的成效,實現開放建築理論操作集合式社會住宅。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因應世界永續及環保意識潮流,教育部自2006年起推廣「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補助。林憲德(2003)曾指出,為了解決頂層空間的能源與居住環境之問題,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屋頂隔熱對策,因為屋頂隔熱可有效阻礙熱源的產生,能影響室內環境舒適與空調耗能之多寡,由此可見屋頂隔熱對於室內環境改善之重要性。 本研究為探討「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項目之屋頂隔熱設施改造後的隔熱效益,以臺中市三所學校、共四處屋頂隔熱設施為樣本,藉由實地實測法進行短期連續實測,並將所測得之數據,經由描述性統計及利用統計軟體 SPSS 之獨立樣本 t 檢定,進行數據分析。研究結論如下: 一、有改造屋頂隔熱設施者,包括屋頂花園及鋁鋅鋼浪板兩種隔熱型式,改造為屋頂花園隔熱型式者,則具有屋頂表面降溫效果;但改造為鋁鋅鋼浪板隔熱型式者,其屋頂表面溫度反而高於無改造屋頂隔熱設施者。 二、有改造屋頂隔熱設施者,包括屋頂花園及鋁鋅鋼浪板兩種隔熱型式,對於頂層天花板表面溫度皆具有顯著之降溫效果。 三、有改造屋頂隔熱設施者,包括屋頂花園及鋁鋅鋼浪板兩種隔熱型式,對於頂層室內溫度皆具有顯著之降溫效果。 四、有無改造屋頂隔熱設施之隔熱效益,採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結果屋頂表面及頂層天花板以朝陽科大樣本降溫最多;頂層室內溫度以爽文國中樣本降溫最多。 五、各樣本之實驗組頂層室內平均溫度皆低於外氣溫度,顯示於既有建築屋頂上改造屋頂隔熱設施,能達到頂層降溫效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以百貨公司而言,正是商業過程中轉變快速下的一種反應體,從初始的百貨公司僅需具備購物吸引力,到了近代已衍伸到百貨公司除了美輪美奐的建築主體外,還要能有帶動周邊環境的人潮群聚特性、提升都市生活品質的潛在附加價值。 而在傳統百貨制式的設計中,封閉的外觀形式與當地周邊使用者之間築起了一道隔閡的牆,人體感知能感受到的就只有開放的百貨周邊環境與實體封閉的百貨購物區,少了一些有趣的空間體驗、視覺引導的可能性,對於百貨公司吸引潛在消費者與營造友善的空間感上就有思考新型式的可能。 而本研究之目的在於透過百貨發展演進、國內外百貨新舊型式比較、特別針對百貨公司外觀提出適合之設計形式,從百貨外部微氣候環境與人的關係來討論,藉由假設性的設計操作進行百貨公司設計之研究,以期能對百貨公司設計提出不同的設計策略與觀點。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圖書館發展有如人類文明演進的縮影,從軍國政治到人文哲理、由教義宣揚到科學發展,做為知識文化保存場所,十九世紀以前圖書館建築越加蓬勃,亦代表人類文明在科學及人文層面的不斷演進。 二十世紀電子資源技術誕生對圖書館事業有著不小衝擊,隨著電腦技術進步及相關硬體設備普及,甚至曾經出現圖書館在未來將消失殆盡的預言。然而近三十年來,圖書館並未因科技日新月異而滅絕,反而世界各大城市興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公共圖書館興建熱潮,圖書館建築成為都市文化的象徵,具備更高的人文層次。 以臺中圖書館舊址,現精武書庫所在為基地,延續過往圖書館共同記憶,並將多功能教室、電子設備區、會議室等符合圖書館角色發展的多元活動空間加入圖書館中,將過去圖書館既有嚴肅閱讀空間以輕鬆舒服的方式重新排列,營造適合休閒化閱讀行為的場所氛圍,使本案圖書館成為當地人文活動群聚地與文化中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台灣的都市發展過程中,為了反應整體地區價值往往利用集合住宅 或是交通便利來炒高地段售價,因而開發商一再的大興土木建高樓,將 原先居住型態方式慢慢脫離舊有狀況,但實質上能去買房的人幾乎不是 舊有的居民而是外部的投資客,加上整理規劃的情況下,所置入的商業 空間及住宅讓原本的使用需求更增加多的新利益條件。本研究操作過程 中,先以簡短社會問題炒樓為前置因素,延伸探討這些集合住宅所要提 供的對象為何?,開始針對使用者對象選定為題目發展設計,再進一步回 應現今人口老化後,針對退休人口所佔的比例提出使用者空間上的問題 與社會議題回應;此為出發,經由觀察紀錄對談分析而得出之文本架構, 找出「適應」是決定退休者過的好或壞的關鍵因素所在,建立退休生活 型態與特質關係假說。再根據此觀點,進一步對使用者所使用的類型分 出5 種類型生活型態,並且在研究基地中,提出新的集合居住原型方式。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台灣為數最密集的商業建築便利商店為對象,統計1316家便利商店全年平均用電度數為16.7萬度電,以平均電價3.5[元/kWh]計算,便利商店單店年平均電費為58萬,若以全台灣共9465家便利商店計算,全台灣便利商店一年共消耗16億度電。研究針對便利商店的基本用電設備做數量及瓦數的統計,透過資料調查四大建築型態平房、沿街店鋪、單邊騎樓、雙邊騎樓,將其大門方位分為八個方位、開窗面數分為一面開窗、兩面開窗及三面開窗以及來客數、全年累積用電度數、平均單位面積用電量(EUI,Energy Use Intensity)作為統計分析之基本資料,探討便利商店建築型態對於便利商店之耗能原因,平房類型便利商店雖然平均單位面積用電量僅有1368 [kWh/(m2.yr)],但年平均用電卻高達175,476度電,是便利商店所有型態中最高。4種不同建築型態之便利商店,全年累積用電度數年均用電最高之平房相較於最低之單邊騎樓僅增加8%的耗電量,而3面開窗之便利商店相較於單面開窗沿街店鋪型的便利商店在全年累積用電平均值上只增加2%的耗電量,便利商店建築型態與開窗數量影響對於整體耗能影響並不大。推估公式針對6家門市進行全年設備耗能監測所得出之數據作為設備公式耗能之依據,本研究設定之耗能推估公式,經由2家門市針對公式進行驗證,門市實際用電與推估公式計算之結果,兩者相差5%~7%之用電量。本研究所設定之推估公式以較為簡便且適用新設及舊有門市使用現況,於短時間內評估及了解門市整體之耗能狀況,實現落實便利商店門市節能之成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