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6.187.199

大同大學事業經營學系所學位論文

大同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近年來,大學設校開放鬆綁,大學數量遽增,嚴重衝擊高等教育的經營與發展,在出生率逐年下降的前提下,如何高度競爭環境中兼顧高等教育的質的提升與量的增加,已成為高等教育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因此,高等教育行銷策略規劃,已蔚為各高等教育院校校務推展的主要重點。 本研究係引用教育行銷理論,以學生內外控人格特質及消費者需求為導向並以大同大學為例,除探討影響高三學生選擇大學的考量因素及對大同大學整體評價,以提供具體相關資訊作為高等教育行銷策略規劃及建議。 本研究以台北縣市高三學生為調查對象,採便利抽樣進行問卷調查,共計回收有效問卷 427 份。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 就高三學生選校因素而言:. 高三學生選校因素之重要性依序為生活取向、 聲譽取向、學習取向及自我取向。. 人口統計變項中的個人因素包括性別、就讀組別、及人格特質對於選校因素具有顯著的差異。. 人口統計變項中的家庭社經地位包括家庭收入、父親教育程度與母親教育程度對於選校因素具有顯著的差異。 二、 就高三學生對大同大學整體評價而言:. 就社會因素中的父母師長之建議對於高三學生對大同大學的整體評價 具有顯著影響。. 就社會因素中的學校校友之建議對於高三學生對大同大學的整體評價 具有顯著影響。 三、 就「高三學生對大同大學整體評價」與「高三學生選校因素」兩者關聯性而言:. 「高三學生選校因素」中「學習取向」構面為高三學生選擇大同大學的主要因素;兩者間具有正向顯著(p=0.000 < 0.05)之關聯性。. 就「高三學生選校因素」中「生活取向」與「聲譽取向」構面而言,兩者關聯性雖未達顯著水準但均呈負向關聯性,表示高三學生若考慮生活及聲譽取向構面則較不會選擇大同大學就讀。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享譽全世界深受美國父母歡迎與兒童喜愛、行銷至全世界,為美國公共電視最長青的兒童節目「芝麻街」迄今已40 個年頭,反觀國內的兒童節目,近年來雖有momo 親子台與東森幼幼台加入兒童節目這塊領域,但國內兒童電視節目製作的專業人才較為不足,研究者希望由兒童節目企劃人員、兒童節目製作人及兒童教育工作者的觀點,探討出最適兒童電視節目製作企劃人員關鍵因素有那些,能找出兒童電視節目製作企劃人員徵選準則,進而鼓勵更多專業人才投入兒童節目製作,以提升國內兒童節目之品質。 本研究運用層級分析法,根據文獻探討與專家意見建構出最適兒童電視節目企劃人員之層級結構,包括兩大項主構面、五項構面與二十四項構面,由具有實務經驗的14 位兒童電視節目產業相關主管、幕僚、幼教學者或專家人員,針對分析層級層序法的目標衡量構面,進行專家問卷調查。 計算兒童電視節目企劃人員評選權重之決定後,綜合計算所得到的結果之後,發現測試者一致認為,兒童電視節目企劃人員所具備的專業能力(0.787)相較基本能力(0.213)更為要。在五項構面中,節目規劃與安排(0.332)為第一,其次為節目企劃撰寫(0.261)。 最後本研究依研究結論及建議,提出最適兒童電視節目企劃人員之決策模式供兒童電視節目製作企劃人員徵選參考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據Dyer and Nobeoka (2000)的研究,Toyota在美國成功整合供應網絡後,透過組織學習與資訊分享,Toyota所屬的協力廠商從1990 年到1996 年之間,在零組件不良率的降低、員工生產力的提升、存貨水準的降低等項目的表現都優於其它體系的供應商,這使得Toyota 美國分公司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好的品質和美國其它車廠進行競爭(Dyer and Nobeoka, 2000) 。Gunalay (2011)的研究指出,Make to order (MTO)和Make to stock (MTS)都能在給定的最佳化庫存水準中,使總成本達到最小。Yen and Sheu (2003)年針對美國與台灣企業的個案研究中,發現不同產銷類型的公司擁有不同的競爭優勢。Koh and Simpson (2007)對英國製造業的研究中,發現不同製造環境(MTO和MTS)下,公司的延遲交貨績效有不同的結果。因此本研究以台灣製造業為例探討供應鏈整合對競爭優勢影響中,並瞭解產銷類型的干擾作用。 本研究共郵寄發出700份問卷,回收160份問卷,回收率達23%,有效問卷為14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20%。本研究利用SPSS 14版的統計軟體進行描述統計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 再利用AMOS 16版進行結構方程式模型分析。 根據SEM分析,結果如下:(1) 客戶整合程度會正向影響競爭優勢;(2)內部整合程度會正向影響競爭優勢;(3) 供應商整合程度不會影響競爭優勢。本研究迴歸分析之結論為:(1) 客戶整合程度會正向影響競爭優勢;(2)內部整合程度會正向影響競爭優勢;(3) 供應商整合程度會正向影響競爭優勢;(4)不同產銷型態對客戶整合程度與競爭優勢的關係沒有顯著的影響;(5)不同產銷型態對內部整合程度與競爭優勢的關係沒有顯著的影響;(6)不同產銷型態對供應商整合程度與競爭優勢的關係沒有顯著的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二十餘年來與生產作業有關的管理理念與做法,包括從豐田生產方式的JIT及時生產、精實生產、全面生產保養、全面品質管理、供應鏈管理、敏捷生產等方興未艾。每項做法有其主張及優勢,而二十餘年來產業環境的變遷,製造業急速飽和,面對更大的同業競爭,而產品生命週期因應顧客喜好及需求不斷創新進而普遍縮短,台灣製造業面對此時此刻的市場環境,到底哪些做法對製造績效確實有顯著影響? 雖然過去已有許多個別的研究,但綜合上述六種生產管理做法的研究則較少,因此本研究擬進行綜合性的實證研究,以期能分析對製造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的生產管理做法。在統計分析方法上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讓六項生產管理做法不侷限於原本的分類,找出共同影響製造績效的潛在做法。 本研究採取便利抽樣方式,針對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會名錄抽取1500名樣本,以郵寄的方式進行資料收集,回收後扣除無效樣本之樣本數為204份樣本。先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萃取出四項生產管理做法,分別命名為高層支持及持續改善、現場保養及製程管制、模組化生產及流程整合、供應鏈管理。再以這四種生產管理做法與製造績效進行結構方程式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分析,結果顯示這四種生產管理做法均對製造績效有正向顯著之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時間的演進,科技也與時俱進的持續發展,高科技產業也成為台灣的主流產業之一,許多台灣高科技產業也聞名國際,然而並非每一家公司都能在這個科技時代中生存,甚至在2008年以來的金融海嘯中,許多的公司的淹沒在這股洪流之中。對於知識密集程度較高的高科技產業而言,如何資訊和經驗轉換成知識,並且利用知識發展出創新,並且創造出績效,也成為與企業生存攸戚相關的課題之一。 然而,儘管知識與創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仍然許多企業無法利用知識發展創新,並且利用創新提升績效,其中領導者的領導方式就成了其中的關鍵要素之一,因為領導者決定了一個組織的走向,並且對於組織的文化、組織的氣候和氛圍都有深切的影響力,而多年以來,也鮮少有相關的研究將領導風格、知識管理、組織創新的議題合併討論之。 本研究根據Bass (1990)等人的研究結果,針對台灣地區的高科技產業進行實證性的研究,探討轉換型領導風格下,知識分享、組織創新的程度對於組織績效的影響,並且透過結構方程模式的研究,發現轉換型領導風格對於組織的知識分享、組織創新、和組織績效都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知識分享對於組織的創新和績效也具有正向影響,然而當將知識分享當作中介變數時,轉換型領導風格會透過知識分享影響組織創新,但並不會影響組織的績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台灣筆記型電腦的專業代工的能力已在國際間倍受肯定,使得筆記型電腦之全球出貨量比重已高達為93.7%。筆記型電腦的專業代工營收不斷迭創新高,但毛利卻是不斷被壓縮。為了強化競爭力,維持持續成長、良性循環的公司,代工廠除了產能的擴充以外,透過與策略夥伴之間的資源整合、合作等,向上下游發展垂直整合,將雙方優勢結盟,讓企業有加乘效果,創造出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與服務,衍生更大的商機。 本文研究對象為電腦代工廠廣達電腦,目前發展的重點仍為硬體的開發生產。廣達認為雲端運算是邁入IT新紀元的重要關鍵,計畫將朝雲端與高附加價值產品開發前進,由製造服務轉型科技服務,以新3C「Cloud computing」(雲端運算)、「Connectivity」(連結技術)、「Client device」(終端裝置)之思維,結合硬體與軟體,從代工業轉型為雲端應用的服務,成為提供客戶雲端運算需求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者。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法,透過個案公司資料的收集,藉由「開放式創新」為理論基礎,以六大行動闡述經營模式功能之架構,經營模式功能要素包括闡明價值主張、辨視市場區隔、定義價值鏈、生態體系定位、產生營收機制與競爭策略等。企業導入「開放式創新」的觀念,提升企業與外界的交流,引進外部創新想法的創意活動,激發企業服務創新的新思維。 由研究結果發現: 一、 企業已實踐服務創新的經營模式,在目標客戶群中,找出新商機,定義新產品,並且提供客戶需要的解決方案。 二、企業使用資產來開拓市場,藉由資產的利用率,而使資產的投資報酬率高於個別顧客自行購買此資產所能獲得的投資報酬率,為雙方創造互惠利益。 三、顧客價值主張,是商業模式的基礎,一個明確的價值主張,可以開發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商機,進而運用關鍵資源與流程,設計出一項產品或服務。 四、透過與外部供應商技術策略聯盟與資源互補,開放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創造新的生態系與開放式服務平台,提升雙方利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分為三個實驗檢驗消費者對於產品促銷組合的購買意願。實驗一採用3 (補充品:非免費品或價格告知的免費品或無價格告知的免費品)*3 (產品:混合產品組合或焦點產品或補充品)的受試者因子設計,和實驗二採用3 (補充品:非免費品或價格告知的免費品或無價格告知的免費品)*3 (產品:焦點產品或混合產品組合或同質產品組合)的受試者因子設計,皆為9個實驗組合,而實驗三採用2 (補充品:價格告知的免費品或無價格告知的免費品)*2 (產品:焦點產品或混合產品組合)*2 (時間:限制或非限制)*2 (公司的動機:明顯或不明顯)的受試者因子設計,即16個實驗組合,來衡量應變項「消費者購買意願」。 本研究結果發現,焦點產品與補充品為價格告知的免費品的混合產品組合一起銷售,其中的焦點產品單獨銷售,消費者的購買意願較高。補充品為價格告知或無價格告知的免費品,消費者的購買意願較低。混合產品組合在補充品為無價格告知的免費品時,消費者的購買意願較高。同質產品組合中包含的相同產品為非免費品,消費者的購買意願較高。判斷困難 (公司提供價格告知或無價格告知的免費品的動機明顯和時間限制)會干擾消費者對於提供價格告知或無價格告知的免費品的購買意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Francis Bacon(1620)曾說過「知識就是力量」,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知識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看來,確實代表著一股力量,因為它象徵的是企業的競爭力,因為企業擁有知識的多寡將會影響其是否能夠與他人競爭,並在變動的環境中持續生存,而又因知識能在轉移、流通的過程中提升價值,所以,透過知識的分享,企業不僅能擁有強大的競爭力,也可提升整體的組織績效與價值。 然而,知識分享在組織內卻不是一種員工自發性的常見行為,而過去的研究又鮮少將內、外在激勵與工作滿足三者之間的關係與知識分享連結在一起以進行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內、外在激勵與工作滿足為自變數,旨在探討其對於知識分享的影響,以瞭解如何才能促進組織成員進行知識分享,然後因考慮到知識分享為一種組織內成員的行為,故而又進一步以組織文化做為調節變數,以求了解組織文化對此三個變數之間的關係是否具有調節效果。 本研究以金融業為調查對象,總共發放問卷 300 份,其中扣除未回收及無效問卷後,最後回收有效問卷總共 194 份。而後,本研究運用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來進行資料分析及驗證。結果發現,內、外在激勵不僅對於工作滿足具有直接且正向的關係,其中,內在激勵對於知識分享更會直接造成影響,不過,外在激勵則需要透過工作滿足才能對知識分享產生顯著的影響,而組織文化在此三個變數之間則具有調節效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時代的改變,台灣的產業型態已從最初的農業社會轉為工商社會,迄今已轉變為服務業為重的型態。在許多關於知識管理(KM)的文獻中,學者們承認知識分享是知識管理以及企業成功中舉足輕重的角色,但也是一項艱難的工作。知識管理是為了追求創新以使組織具備持久之競爭優勢的目標,組織透過知識分享可使組織改變及創新,在管理的過程中對於知識的取得成功與否,將會影響到組織的創新;此外,組織文化型態之不同也將會直接影響到組織之學習與創新,在這個知識就是力量的時代裡,知識管理的成功與否,將成為組織成敗的關鍵。故本研究在探討組織文化之不同,對於組織內組織承諾、知識分享與組織創新所產生的影響,期望對學術與實務上有所貢獻。   本研究以國內行政院主計處所分類的服務業為問卷發放對象,利用紙本問卷作分析,期間共發出300份,收回202份,扣除漏填之無效問卷75份,僅剩127份可供分析,回收率約62.87%。將問卷資料以AMOS18與SPSS12.0統計軟體進行相關分析,以驗證本研究所提之假設。 研究結果顯示: 一、組織承諾對於知識分享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二、知識分享對於組織創新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三、員工的組織承諾對於組織創新並未有正向影響。 四、不同的組織文化下組織承諾對知識分享有正向影響。 五、不同的組織文化下知識分享對知識創新有正向影響。 六、不同的組織文化下組織承諾對知識創新並未有正向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當前金融市場競爭加劇,各金融業為因應產業的變遷,全球金融商品的多元化,及消費者的需求變動快速,金融高階管理者面對大環境變遷的壓力,如果沒有金融產業本身結構性的轉化,發展出風險管理良好及體質健全的金融機構,特別在商品客製化,區隔差異性,提昇服務品質,健全財務結構及透明化等方面,面面俱到,才能適應快速變動之金融外在環境,並在強敵環伺下開創出獨特的生存利基。故本研究動機,期找出組織文化、組織創新與組織績效的影響關聯,作為改善經營管理之參考。 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快速變遷,金融業的快速發展與競爭激烈的處境中,企業樹立獨特且無法取代之組織文化,建立企業核心價值觀,乃為當務之急的事;另唯有創新才能創造出金融商品多元化。由此可見各金融機構如何建構本身的競爭優勢,已成為各集團的發展重心,這其中包含組織文化、組織創新及組織績效對企業的重要性與彼此間的互動性是牽動個人進行本研究的最大誘因。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組織文化、組織創新與組織績效之間的關聯,以台灣金融業為研究母體,共發放300份問卷,有效回收170份。本研究透過結構方程式將研究變項的相互影響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組織創新對組織績效存在顯著的關係,其他變數之間則沒有顯著關係,期能了解金融產業在管理領域應關注之思維。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