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10.239

中臺科技大學護理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中臺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背景:台灣地區末期腎臟疾病發生率及盛行率居世界之冠,血液透析人口數增加且年齡呈老化之趨勢。老人因長期接受透析治療,容易出現肌肉無力、疲憊及眩暈、步態不穩定的症狀,其身體功能比一般老人較差,跌倒的風險勢必會增加。因此,預防透析老人發生跌倒是件刻不容緩的事情。故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血液透析老人之平衡能力與害怕跌倒相關性。 方法:本研究採橫斷式前瞻性設計,以中部兩家區域性醫院血液透析室,規律接受血液透析三個月以上的65歲(含)以上老人為收案對象,共計111名。評估血液透析老人害怕跌倒之工具使用老人害怕跌倒量表(Geriatric fear of falling measure),評估平衡能力之工具則使用伯格氏身體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所有的統計分析採用SPSS for Windows 19.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分析。 結果:血液透析老人害怕跌倒與平衡能力呈負相關(P < 0.001),但與年齡、過去一年發生跌倒的次數呈正相關(P < 0.01)。在過去一年發生跌倒1次(P= 0.004)或≧2次(P = 0.002)者比較無發生跌倒者有較高的害怕跌倒程度。多變量迴歸分析顯示年齡、過去一年發生跌倒次數、平衡能力為害怕跌倒的影響因子,解釋變異量為50.2%。 結論:本研究證實血液透析老人的平衡能力與害怕跌倒有很強的負相關,年齡與跌倒經驗之增加,使老人害怕跌倒的心理更鞏固。改善血液透析老人的營養狀況是穩定平衡能力的基礎,以及預防老人跌倒措施,使其害怕跌倒程度的風險減少。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護理品質的提升,必須從要求護理能力著手,專科護理師學會在2009年明訂專科護理師的四項專業能力,及教學醫院評鑑制度也將專科護理師之「專業能力進階-繼續教育」列入評鑑項目,故本研究擬定專科護理師護理能力量表並探討信度與效度。本研究旨在運用德爾菲研究法(Delphi technique)建立專科護理師的護理能力項目及構面,並測試此量表之信度與效度。採橫斷式探索性研究設計及立意取樣,以臺灣中部地區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之護理人員,並具有專科護理師證照者為研究對象,收集樣本數為281人。結構式問卷收集期間為自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使用SPSS 18.0 for Windows 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採用描述性統計、信度分析、因素分析、項目分析等方法分析資料。研究結果得知經二次德爾菲研究,專科護理師護理能力的項目均≦收歛值0.6,顯示專家意見具中高度以上一致性,平均CVI值介於0.8~1之間,顯示具有良好專家效標指數。本量表之Cronbach’s α係數為0.97,表示內在一致性高,八週後再測信度相關係數為0.74 (P<0.001),顯示再測信度值高。經探索性因素分析萃取出七個構面,分別為照顧能力(12題)、評估能力(8題)、教學能力(6題)、溝通協調能力(10題)、品質管理能力(13題)、研究能力(8題)及專業成長能力(8題),護理能力共計65個題目,累積總變異數為 72.71%,Cronbach’s α係數為0.97。本研究結果顯示專科護理師護理能力量表應用於測量臨床專科護理師之護理能力是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建議此量表可作為評核臨床專科護理師之護理能力,並針對專科護理師在職教育訓練提供機構主管規劃專科護理師進階制度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應用手術傷口多媒體教學,對加護單位護理師手術後傷口換藥知識、自我效能及傷口換藥情境特質焦慮的成效。本研究採單組前後測設計,使用方便取樣的方式。研究期間自西元2016年10月~2016年11月期間,共有效問卷為55份,完成率為96.5%。受試者完成填寫同意書後,進行前測問卷,之後由研究者進行傷口換藥多媒體教學,於一個月後再由研究者當天完成後測。所蒐集資料以SPSS 20.0 套裝軟體進行資料推論性統計、卡方檢定、魏氏帶符號等級檢定、曼惠特尼U檢定、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多媒體教學介入後,一般手術後傷口換藥知識上升,而情境焦慮、特質焦慮多媒體教學介入後下降。此外發現,傷口換藥自我效能卻下降。另,於未受過傷口教育的職級N0護理師,在介入多媒體教學後,發現在傷口換藥自我效能及特質焦慮得分有顯著差異。經由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師接受傷口教育訓練可以提高傷口換藥知識及自我效能,且面對處理情境焦慮、特質焦慮的能力也相對提升。本研究建議醫療院所對新進護理師之教育訓練,可列入傷口換藥多媒體教學於實務訓練課程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社會變遷及科技發展的文明社會中,人們選擇靜態活動為主,相形學生們身體活動的機會逐漸減少,營養攝取過盛,致身體體位異常分佈及社會媒體扭曲體型觀感的影響下,產生對體型頗為不安感受,都是造成學生健康狀況極大威脅。故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身體活動、體型意識與健康飲食之相關性。採橫斷式研究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問卷內容包含個人基本資料及身體活動、體型意識與健康飲食。以中區某二所科技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發出412份問卷並回收有效問卷388份,有效回收率為94.2%,所取得資料以SPSS18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了解不同基本資料對身體活動、體型意識與健康飲食之間差異,及三者間的相關性。結果發現: (一)大學生身體活動在費力活動為平均1.73±2.02天、平均23.25±26.14分鐘、平均消耗卡路里78.66±121.51;中等費力活動平均2.03±2.05天、平均25.49±24.81分鐘、平均消耗卡路里45.16±69.86;在走路上平均3.88±2.42天、平均28.94±21.82分鐘、平均消耗卡路里61.20±64.54。(二)大學生體型意識上自覺體型與實際體型符合者:體型理想高於體型過輕、肥胖、體型過重者。認知健康體型與實際體型不符者:體型過輕者希望更輕達74.6%、體型理想認為自己不是體型理想者達73.3%。認知減重與實際體型:體型過重者不符合達97.8%、肥胖者不符合達97.1%。身體各部位滿意度最滿意為頭髮、最不滿意是下軀幹。(三)大學生健康飲食攝取情形嚴重不足:水果類攝取不足達88.4%、蔬菜類攝取不足86.1%、低脂乳品類攝取不足89.4%、豆魚肉蛋類攝取不足80.2%、全榖根莖類攝取不足69.1%、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攝取不足96.4%、白開水攝取不足62.9%。喝含糖飲料平均2.90±2.20天、早餐外食達5.04±2.58天、午餐外食達5.58±2.12天、晚餐外食達5.02±2.46天、吃宵夜達2.18±2.59天。(四)非保健相關科系在費力活動上比保健相關科系好。肥胖在費力活動上比體型過輕好。在中等費力上肥胖比體型過輕、體型理想、體型過重好。在走路活動上男生比女生好;肥胖比體型過輕、體型理想好;體型過重比體型過輕、體型理想好。(五)在體型意識信心度上非保健相關科系比保健相關科系高;男生比女生好;體型理想在信心度上比肥胖、體型過重高;體型過輕比體型理想、肥胖高。體型認知正確性上男生比女生好、年齡大比年齡小好。(六)住家裡者水果類、蔬菜類攝取比住學校、其他住所好。有參加健康促進課程在蔬菜類攝取比沒參加好。非保健相關科系在低脂乳品類攝取比保健相關科系好。保健相關科系在全榖根莖類攝取比非保健相關科系好。每月生活費越少在全榖根莖類、油脂堅果種子類攝取比生活費多好。在白開水攝取男生比女生好;肥胖、體型過重比體型過輕、體型理想好。沒參加健康促進課程者在早餐外食、午餐外食比有參加者多。每月生活費多者在午餐外食、晚餐外食、喝含糖飲料、吃宵夜比生活費少者多。非保健相關科系在晚餐外食、喝含糖飲料、吃宵夜比保健相關科系多。男生在晚餐外食、吃宵夜多於女生。住學校和其他住所在晚餐外食多於住家裡。(七) 體型意識正確性與體型意識信心度呈正相關。身體各部位滿意度與體型信心度、體型意識正確性呈正相關。健康飲食與身體各部位滿意度呈正相關。 上述結果可提供給教育及衛生單位在倡導學生健康生活型態之供作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護理人員為醫療體系內照護病人的第一線人員,此角色在臨床照護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而護理能力更攸關病人安全及護理品質。藉由「360度評核」機制能較客觀、公正的對受評者進行評估,讓受評者更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協助個人成長,以提升護理能力。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醫療人員及非醫療人員對二年期護理師護理能力、自評結果與主管、同儕、部屬、外部顧客及不同基本屬性評核之差異。以醫療人員版及非醫療人員版問卷作為二年期護理師護理能力調查。評估者包含主管、同儕、部屬、外部顧客及自評,共收案210人次。資料收集建檔後以SPSS 18.0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醫療版護理能力(滿分5分)自評平均分數為4.09 ±.38,在五大能力構面得分最高為資訊技術構面、分數最低為實證專業執行構面。主管評核平均分數為3.87 ±.48、同儕平均評核分數為4.21 ±.49,在五大能力構面得分最高皆為品質改善技術應用構面、分數最低為實證專業執行構面。各組人員對二年期護理師能力評核,p値<.01達顯著差異。非醫療版能力評核(滿分5分),部屬評核平均分數為4.37±.61、外部顧客平均評核分數為4.51±.48。兩者評核結果未達顯著差異,顯示部屬及外部顧客對二年期護理師能力評核達一致性。服務科別不同在自評、主管及部屬評核結果皆達顯著差異,顯示科別不同,對護理能力表現有差異;教育程度及工作年資不同在各組皆未達顯著差異。 本研究透過360度評核方式,醫療團隊及外部顧客即時的回饋、護理師自我評估,讓新進護理師了解護理能力的要求,減少實際表現間的差距,並提供具體資料作為臨床教師教學策略參考及課程內容修訂依據。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護生生涯選擇是在經歷實習社會化的歷程後,自我對護理工作有了專業認同及承諾,強化展現並延續選擇護理生涯的決心。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護生生涯選擇的相關影響因素。研究方法採橫斷式研究,以結構式問卷調查法收集資料,研究對象為護理系五專五年級學生,已完成全年實習經驗之護生共計162人,主要內容包括:學生背景、實習經驗、專業承諾與其生涯選擇等四個主要構面。以SPSS 20.0版統計套裝軟體建檔並進行資料分析,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ANOVA分析、卡方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邏輯斯迴歸分析等統計方式找出影響生涯選擇之因素。結果顯示實習經驗平均得分為3.20±0.31;專業承諾平均得分為3.07±0.50;導師有無護理背景對實習經驗有顯著差異(t=-2.310, p<.05);對專業承諾有顯著差異(t=-2.507,p<.05)及生涯選擇有顯著關係(X2值=10.37,p<.05);實習成績與實習經驗呈現顯著差異(F=9.440,p<.001) 與專業承諾呈現顯著差異(F=20.232,p<.001);當初就讀護理的決定者與專業承諾呈現顯著差異(F=6.058,p<.01);實習經驗與專業承諾總分相關係數呈現顯著中度正相關(r=.57,p<.001),顯示實習經驗愈好,則專業承諾會愈高;生涯選擇對專業承諾有顯著差異(t=2.652,p<.01);影響護生生涯選擇重要預測因子為導師有無護理背景(p<.05)、家庭成員有無從事護理工作者(p<.05)、專業承諾(p<.05)共三個自變項。建議護理教育單位能建立副導師制度,落實導師輔導關懷機制,依學生需求安排急重症護理課程及相關實習單位路線,加強在學期間護理實習經驗與專業承諾之正向觀念建立,設立專屬的生涯選擇輔導機制。

  • 學位論文

背景:抗Methicillin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之盛行率依地區性與國家不同而有差異,臺灣院內感染監視系統之資料顯示,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加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中的抗藥性菌株屬於MRSA之感染密度曾高達4.7‰-6.0‰,而MRSA常併發敗血症、心內膜炎、肺炎及皮膚軟組織感染等病症,而延長個案的住院日數、增加醫療費用與死亡率。主動鼻腔篩檢可早期發現移生患者,早期執行接觸隔離,以預防後續MRSA的感染發生。因此,本研究目的是探討急診入住外科加護病房患者在48小時內MRSA鼻腔移生率與其相關因素。 研究方法:採用次級資料分析法,所使用的資料庫為橫斷性研究設計,於某區域教學醫院成人的外科加護病房收集資料,針對急診入住病人48小時內主動監測培養(Active Surveillance Culture, ASC)MRSA鼻腔篩檢,經取得檢體進行MRSA菌株培養。並藉由病歷回溯的方式收集個案有關MRSA鼻腔移生之相關因素。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多元邏輯斯迴歸分析等檢定之。 研究結果:研究顯示加護病房48小時內MRSA鼻腔移生率為10.5%,單變量分析顯示入院前住所、疾病嚴重度分數(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動脈血液氣體分析pH值異常、血球容積比異常、血液中白血球計數過高等變項,與MRSA鼻腔移生有顯著相關性。在多變量分析,只有動脈血液氣體分析pH值異常與血球容積比異常二個變項,與MRSA鼻腔移生有顯著相關性。 討論與結論: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加護病房患者,其入院前住所、APACHE Ⅱ分數、動脈血液氣體分析pH值、血球容積比和血液中白血球計數等變項,為ASC之MRSA鼻腔移生的相關因素,醫護人員應積極評估入住ICU患者是否為MRSA鼻腔移生之高危險群,並對MRSA鼻腔移生之高危險群患者應提早執行接觸隔離措施,以期降低MRSA移生造成後續感染。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護生初次臨床實習之學習態度、實習壓力及因應行為對其學習成效之影響。採橫斷面結構設計,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中部某科大四技護理系二年級已完成基本護理學實習生為調查對象,共發出115份問卷,實際回收有效問卷114份,回收率99.1%。統計以SPSS 20.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t檢定(t-test)、卡方檢定(Chi-square)、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 Way ANOVA)、相關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研究結果發現:護理興趣對「同學間的壓力」有顯著差異。課室成績對「護理人員的壓力」、「實習老師的壓力」、「整體實習滿意度」皆有顯著差異。實習成績對「學習態度」、「實習老師的壓力」、「同學間的壓力」、「醫護人員的滿意度」皆有顯著差異。父母管教方式對「學習實用性」有顯著差異。父親教育程度對「整體實習滿意度」有顯著差異。母親教育程度對「實際護理病人的壓力」、「作業及工作量的壓力」有顯著差異。個人畢業後生涯規劃對「學習態度」有顯著差異。另外實習成績與學習態度、實習壓力、實習滿意度皆有顯著相關;學習態度與實習壓力及因應行為間皆有顯著相關。 研究結果提供給學校教育方面、臨床實務教學及護理研究方面作參考。學校授課教師及臨床實習指導教師方面,期望隨時瞭解護生初次臨床實習之挫折點,進而提供有助於提升學習成效的具體方法,以幫助護生達到最佳臨床實習之學習成效。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慢性思覺失調症病人在疾病復元歷程中與家庭互動的經驗。採用立意取樣法,於中部某精神科專科醫院之社區復健中心進行收案,研究對象為年齡20歲至54歲,經精神專科醫師診斷為慢性思覺失調症,與家人同住一年以上及在社區復健中心待滿6個月以上之病人。透過一對一的深入訪談,收集相關資料,運用錄音筆及隨身筆記紀錄其語言及非語言之行為,以質性研究之內容分析法將訪談內容有系統的方式統整歸納。資料呈現至飽和共訪談10位慢性思覺失調症個案,研究結果呈現四大主題:(一)配合家人所採取之民俗治療與醫學治療、(二)承接家人對待之支持與否定、(三)順應家人的對待所產生之自我肯定與否定、(四)因應家人對待所產生之承擔責任與無所謂。研究結果顯示病人容易承擔家人對疾病態度,而衍生出配合家人所要求的治療模式,也因與家人相處情形,進一步影響到病人對自我肯定與否以及後續發展出角色責任感;另外發現到病人不論在經濟環境良好或是不佳,都可以誘發病人承擔責任及努力邁向復元之動力。依據結果提出建議,可針對與其相關同住家人在面對彼此時,教導有效表達方式與期待,以促病人在復元狀態更為正向,期盼本研究結果可供臨床或相關研究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大腸直腸癌已連續多年成為國人好發之癌症,且有逐年增長之趨勢,目前臨床上常運用腹腔鏡做大腸切除,但執行腹腔鏡時,必需以二氧化碳灌注製造一個正壓氣腹,因此術後常造成患者腹脹、噁心嘔吐等胃腸功能障礙。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穴位指壓介入對大腸癌術後患者胃腸功能障礙之成效。 研究使用類實驗設計,針對大腸癌合併腹腔鏡手術後患者以隨機方式分成實驗組A、B及對照組C各18人,實驗組A和B於術後當天至第三天由研究者執行穴位指壓,實驗組A按壓足三里+內關,實驗組B按壓足三里穴,每一穴位按壓三分鐘,分別為12及6分鐘,對照組C則採一般常規照護,藉由穴位指壓介入了解大腸癌術後患者的腸蠕動、噁心嘔吐及腹脹改善成效。 研究結果顯示,在腸蠕動方面,實驗組A(p<0.018)和B(p<0.001)較對照組C腸蠕動次數有顯著差異,顯示穴位指壓介入後實驗組A和B腸蠕動次數優於對照組C,且實驗組B的成效優於實驗組A;在羅氏噁心嘔吐量表部份,實驗組A(p<0.006)和實驗組B(p<0.020)較對照組C達顯著性差異,且實驗組A改善程度優於實驗組B;在腹脹程度部份,實驗組A和B在視覺類比量表較對照組C有顯著差異(p<0.001),有無腹脹風險比呈現實驗組A(p<0.001)和實驗組B(p<0.001)較對照組C有顯著差異、顯示實驗組A和B在接受穴位指壓後腹脹改善程度優於對照組C,且實驗組B效果優於實驗組A。 整體而言,穴位按壓可以改善研究對象的胃腸功能障礙,足三里穴在增進腸蠕動次數及緩解腹脹程度有其重要地位,而內關穴在噁心嘔吐的改善也佔有顯著的角色,建議往後在臨床實務面能將此穴位指壓納入大腸術後患者的護理指導,以增進病患胃腸功能恢復,提昇術後之照護品質。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