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41.236

中臺科技大學醫護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中臺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隨著醫療科技不斷進步,醫療環境日益複雜,護理服務更趨於多元及多樣化,護理人員兼具多重角色,但於目前醫療環境備受威脅及貶抑,護理人員專業角色認同產生動搖,護理人員因接受專業角色而管理其情緒,情緒的表達、處理及控制是從事護理工作必須具備的工作能力與技巧,其亦為影響臨床護理照護結果的重要能力。而其於管理自身情緒調節的過程中,易產生負面影響,如工作倦怠,由於工作倦怠會衍生種種不利組織及個人的影響,護理人員提供病人長時間的照護,其工作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整個醫院的形象,甚至會間接影響至整個醫院的營運發展,因此本研究以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檢視各變數間之關聯。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專業角色認同與工作倦怠的關係,並進一步以情緒調節為中介變數,探討其對兩者間是否具有中介效果。本研究使用結構式問卷進行立意抽樣調查,共發放1035 份,有效問卷804份,回收率達 77.68 %,研究結果顯示專業角色認同與工作倦怠呈現負相關,而表層調節與深層調節對專業角色認同與工作倦怠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果。在實務意涵方面,本研究建議醫院管理者應重視提昇護理人員的專業角色認同,並且鼓勵其使用深層調節以取代表層調節之情緒表達策略,進而減緩其工作倦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中部某地區醫院急診室之衛材存量為研究對象,分析一般民眾在急診的就醫紀錄中,針對ICD-9、檢傷級數、氣溫、濕度等因素,找出該地區醫院的衛材使用法則,協助醫院急診室衛材存量的預測,有效達到醫院成本之管控。在本研究中,除針對歷史資料分析,並加入就醫特性(ICD-9主次診斷碼、檢傷級數、就診科別)及環境干擾因素(氣溫、雨量、濕度、風速、能見度等)重要因素進行資料探勘技術(Data Mining technology)中的演算法進行分析,找出影響急診室衛材使用量之影響因素,並預測未來所需的衛材存量,藉由資料探勘方式可幫助醫院對急診室衛材存量有效管理與控制。

  • 學位論文

在總額預算制度實施下, 醫院面臨外部環境的重大改變,本研究以管理的觀點,探討醫院內外科病房單位之管理效率為何,期能提供給管理者有關醫院整體發展,及臨床護理單位管理效率評估之參考,本研究目的為:(1)以資料包絡法評估各個內外科病房之整體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2)找出敏感於相對效率評估之投入、產出評量項目。(3)找出投入產出項目變動時對內外科病房相對效率值的影響。本研究為橫斷式的研究,資料選取採回溯性資料分析,即93年至95年中部某醫學中心之內外科病房資料。研究對象為中部某醫學中心之內外科病房11個病房單位,選取33個決策單位。藉由文獻查證及德菲法調查後,選取3個投入變項及9個產出變項。管理效率採用資料包絡法進行內外科病房11個病房單位評估,並分為多元投入項目多元產出項目模式(Charnes,Cooper,&Rhodes;CCR Model),及投入產出間關係為變動規模報酬(Banker,Charnes,&Cooper; BCC Model)兩種模式,以效率值分析、參考組合分析、差額變數分析及敏感度分析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一)效率值分析:整體有效率達26個決策單位(Decision Making Unit, DMU),純技術效率及規模效率有29個決策單位;(二)參考組合分析:具整體效率有被參考之單位共有11個決策單位,具純技術效率有被參考之單位共有11個決策單位;(三)差額變數分析:平均技術效率值為0.996,其中有29個(佔88%)決策單位達到相對有效率;(四)敏感度分析:刪除每一個投入變項時,以科別數及病床數在整體有效率改變最多;刪除每一個產出變項時,以約束及感染率在整體有效率改變最多。以資料包絡法之投入導向的CCR模式,得以瞭解93年至95年內外科病房單位管理效率之相對效率,進一步針對無效率單位須改善目標值及幅度,提供相對無效率單位改善之建議,作為日後各年度護理單位資源分配及管理效率評估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背景及目的:國際上多以可避免住院(preventable hospitalization)測量基層醫療照護的適當性與可近性。國外研究指出,可避免住院約佔所有住院的3.2 %至12%。以2005年台灣住院醫療費用支出之1,410億元,依此結果類推,表示約有45億1,200萬元至169億2,000萬元為可避免住院的費用。基層醫師人力攸關基層醫療照護,因此本研究探討台灣地區可避免住院現況及基層醫師人力供給對可避免住院之影響。 方法:本研究資料來源為2000年至2006年之「全民健保學術研究資料庫」,依變項為64醫療次區域可避免住院人次,依資料庫中出院診斷碼符合美國健康照護研究及品質局(AHRQ)16項預防品質指標(PQIs)定義篩選可避免住院;自變項為64醫療次區域基層醫師人力,以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之診所數為依據。研究資料兼具時間序列及橫斷面特性,故以LIMDEP(8.0)統計軟體進行縱橫資料線性迴歸模型實證分析。 結果:2000年至2006年台灣地區各年度之可避免住院率介於每千人16.64人次至每千人19.7人次,可避免住院平均住院日數介於8.10日至8.64日,產生的醫療費用介於121億元至179億元間,分佔當年度住院醫療費用之10.31%至12.86%。經隨機效果模型分析發現,每萬人口病床數、醫師數、及17歲以下人口數對可避免住院人次具解釋能力並呈現正向影響。由模型中的估計係數得知每萬人口病床每增加1%,則平均每萬人口可避免住院人次增加0.398%,每萬人口醫師每增加1%,每萬人口可避免住院人次增加0.401%,每萬人口17歲以下人口每增加1%,每萬人口可避免住院人次增加0.606%。 結論:本研究結果發現每萬人口病床數與醫師數及17歲以下人口數越多,可避免住院人次越多;台灣自1995年至2006年總病床數增加幅度達23.75%,11年間住院件數增加一倍,住院費用成長近三倍,或許意味著整體醫療環境存在供給誘發需求的狀況。因此,改善整體醫療照護品質應從提升基層照護效率著手而非增加病床數及醫師數。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照顧服務員是目前護理之家最主要的照顧人力,其照顧知識與能力是影響住民照顧品質的重要因素,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自2003年公佈實施至今已有6年時間,相關研究極為有限。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護理之家所提供住民照顧及培訓課程對照顧服務員的適用情形。研究設計採質性研究,藉由深度訪談進行資料收集,收案對象包括護理主管及照顧服務員。自民國97年4月至98年3月間,於台中地區四家立案醫療機構附設護理之家以立意取樣方式進行收案,共收案12人,並依Colaizzi資料分析步驟進行歸納整理。研究結果呈現三個主要主題,分別為提供全人整體性照顧、調整學習內容以提昇照顧能力、在職教育具有需求性;由研究結果發現培訓課程對住民照顧具有正向影響,然而對部分課程需進行調整,並加強在職教育的實施。本研究結果增進對住民照顧內容及培訓課程適用性的了解,可提供相關單位設計培訓照顧服務員課程的參考,以提昇照顧服務員照顧知能及住民照顧品質。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目的:醫院員工之工作滿意度愈高更能提供優質服務,使病患對該醫院之服務品質感知愈佳,而影響員工工作滿意度因素甚多,除個人基本特質外也包含組織承諾、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等三個構面。本研究希望透過結構方程模式分析影響員工工作滿意度的相關因素,提供管理階層從事經營決策與規劃之參考,促使醫療機構管理更能符合員工期望,以提升員工服務品質與效能。 方法:以中部某區域級醫院全體員工為研究對象,共發放1,701份問卷,扣除無效問卷後,回收有效問卷908份,有效回收率為53.38%。統計方法包括建構效度之驗證性因素分析,使用描述性統計分析以瞭解實際情況,並運用獨立t檢定、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迴歸分析瞭解其相關影響因素,最後以結構方程模式分析構面之路徑關聯性。 結果:組織承諾平均得分為3.11±.61分,工作壓力平均得分為3.50±.52分,工作滿意度平均得分為3.01±.56分。控制其他因素後,獨立影響工作滿意度的顯著相關因素有員工組織承諾、工作壓力、性別、年齡、職務別;醫療機構員工組織承諾對工作滿意度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工作壓力對組織承諾具有負向影響,工作壓力會透過組織承諾負向間接影響工作滿意度。 結論:不同個人特質對組織承諾、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有顯著性差異;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有負向的間接關係,並且於迴歸分析得知控制了年齡、性別、職務別等個人特徵後,發現組織承諾高、工作壓力低之員工也有相對較高的工作滿意度。因此,降低工作壓力,強化組織承諾有助於增加工作滿意度,更能使醫療機構服務品質提昇與永續經營發展。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背景及目的 護理人力係指一位護理人員在各班別實際照顧之病人數。目前台灣醫院護理人員照顧病人數是先進國家的2至數倍,造成病人死亡率及可預防意外事件增加,影響醫療品質與病人照顧。爰此,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護理人力資源對病患照護結果之影響。 方法 本研究為一縱貫性研究,以病房為分析單位;透過結構式問卷收集病房護理人力配置、病患結果、病患嚴重度及醫院特性等資料;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選取研究對象;統計分析方法包含描述性分析及階層線性模式。 結果 研究發現全職護理人員增加1人,死亡人數減少0.0098%;非正規護理人力與正規人力比增加1%,死亡人數減少0.00745%;護士護理師比增加1%,死亡人數減少2.6532%;護理職級N3以上增加1%,死亡人數減少0.4617%。 結論 護理人力資源對病患照護結果具有顯著影響。建議衛生主管機關及評鑑單位參考援用以制定合理護理人力配置標準,以提升病人安全。

  • 學位論文

在總額預算制度實施下, 醫院面臨外部環境的重大改變,本研究以管理的觀點,探討醫院內外科病房單位之管理效率為何,期能提供給管理者有關醫院整體發展,及臨床護理單位管理效率評估之參考,本研究目的為:(1)以資料包絡法評估各個內外科病房之整體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2)找出敏感於相對效率評估之投入、產出評量項目。(3)找出投入產出項目變動時對內外科病房相對效率值的影響。本研究為橫斷式的研究,資料選取採回溯性資料分析,即93年至95年中部某醫學中心之內外科病房資料。研究對象為中部某醫學中心之內外科病房11個病房單位,選取33個決策單位。藉由文獻查證及德菲法調查後,選取3個投入變項及9個產出變項。管理效率採用資料包絡法進行內外科病房11個病房單位評估,並分為多元投入項目多元產出項目模式(Charnes,Cooper,&Rhodes;CCR Model),及投入產出間關係為變動規模報酬(Banker,Charnes,&Cooper; BCC Model)兩種模式,以效率值分析、參考組合分析、差額變數分析及敏感度分析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一)效率值分析:整體有效率達26個決策單位(Decision Making Unit, DMU),純技術效率及規模效率有29個決策單位;(二)參考組合分析:具整體效率有被參考之單位共有11個決策單位,具純技術效率有被參考之單位共有11個決策單位;(三)差額變數分析:平均技術效率值為0.996,其中有29個(佔88%)決策單位達到相對有效率;(四)敏感度分析:刪除每一個投入變項時,以科別數及病床數在整體有效率改變最多;刪除每一個產出變項時,以約束及感染率在整體有效率改變最多。以資料包絡法之投入導向的CCR模式,得以瞭解93年至95年內外科病房單位管理效率之相對效率,進一步針對無效率單位須改善目標值及幅度,提供相對無效率單位改善之建議,作為日後各年度護理單位資源分配及管理效率評估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背景及目的:國際上多以可避免住院(preventable hospitalization)測量基層醫療照護的適當性與可近性。國外研究指出,可避免住院約佔所有住院的3.2 %至12%。以2005年台灣住院醫療費用支出之1,410億元,依此結果類推,表示約有45億1,200萬元至169億2,000萬元為可避免住院的費用。基層醫師人力攸關基層醫療照護,因此本研究探討台灣地區可避免住院現況及基層醫師人力供給對可避免住院之影響。 方法:本研究資料來源為2000年至2006年之「全民健保學術研究資料庫」,依變項為64醫療次區域可避免住院人次,依資料庫中出院診斷碼符合美國健康照護研究及品質局(AHRQ)16項預防品質指標(PQIs)定義篩選可避免住院;自變項為64醫療次區域基層醫師人力,以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之診所數為依據。研究資料兼具時間序列及橫斷面特性,故以LIMDEP(8.0)統計軟體進行縱橫資料線性迴歸模型實證分析。 結果:2000年至2006年台灣地區各年度之可避免住院率介於每千人16.64人次至每千人19.7人次,可避免住院平均住院日數介於8.10日至8.64日,產生的醫療費用介於121億元至179億元間,分佔當年度住院醫療費用之10.31%至12.86%。經隨機效果模型分析發現,每萬人口病床數、醫師數、及17歲以下人口數對可避免住院人次具解釋能力並呈現正向影響。由模型中的估計係數得知每萬人口病床每增加1%,則平均每萬人口可避免住院人次增加0.398%,每萬人口醫師每增加1%,每萬人口可避免住院人次增加0.401%,每萬人口17歲以下人口每增加1%,每萬人口可避免住院人次增加0.606%。 結論:本研究結果發現每萬人口病床數與醫師數及17歲以下人口數越多,可避免住院人次越多;台灣自1995年至2006年總病床數增加幅度達23.75%,11年間住院件數增加一倍,住院費用成長近三倍,或許意味著整體醫療環境存在供給誘發需求的狀況。因此,改善整體醫療照護品質應從提升基層照護效率著手而非增加病床數及醫師數。

  • 學位論文

照顧服務員是目前護理之家最主要的照顧人力,其照顧知識與能力是影響住民照顧品質的重要因素,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自2003年公佈實施至今已有6年時間,相關研究極為有限。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護理之家所提供住民照顧及培訓課程對照顧服務員的適用情形。研究設計採質性研究,藉由深度訪談進行資料收集,收案對象包括護理主管及照顧服務員。自民國97年4月至98年3月間,於台中地區四家立案醫療機構附設護理之家以立意取樣方式進行收案,共收案12人,並依Colaizzi資料分析步驟進行歸納整理。研究結果呈現三個主要主題,分別為提供全人整體性照顧、調整學習內容以提昇照顧能力、在職教育具有需求性;由研究結果發現培訓課程對住民照顧具有正向影響,然而對部分課程需進行調整,並加強在職教育的實施。本研究結果增進對住民照顧內容及培訓課程適用性的了解,可提供相關單位設計培訓照顧服務員課程的參考,以提昇照顧服務員照顧知能及住民照顧品質。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