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93.210

大專體育學術專刊/Archive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Sports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停刊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雜技發源甚早,自先秦時期已萌發至漢代百戲開始蓬勃發展,為何漢代百戲會如此興盛,吸引國人與外國使者的喜愛,成為國家一大特色,引起筆者調查研究的動機。本研究採歷史研究法。旨在:一、瞭解漢代百戲興起的時代背景。二、探討百戲的發展演變。研究結果如下:(一)漢代百戲的興起源於社會經濟、帝王的重視、政治背景與文化交流而發展起來的綜合表演藝術。(二)漢代百戲的發展演變中:漢初,吸取先秦角抵的特點,融合民間技藝,使角抵戲更為豐富,形成一種獨有藝術。至東漢時,節目內容推陳出新,技藝內容日益精進,致使雜技內容推向更高殿堂,成為宮廷禮儀的一部分。

  • 期刊

中國古代蹴鞠在起源期便具有雙重性質,即「練兵」和「遊戲」。本研究以歷史研究法,旨在探討漢代以軍事訓練對抗為主的競技性蹴鞠之發展,客觀地推動了中國古代蹴鞠運動基本模式的建立,競技性蹴鞠在漢代的發展,並形成了中國古代蹴鞠發展的一個高峰時期。西漢,蹴鞠在社會娛樂性逐步讓位於戰爭需要,其軍事價值凸現,而蹴鞠中的軍事練武性質和對抗競賽方式必然是由當時的社會需要所決定的。漢代初年天下統一,雖然沒有再發生重大戰亂,但是國境周邊環境並不安定,特別是北方,總是飽受匈奴族的侵擾,使邊塞不得安寧,這也致使漢代從未懈怠過戰備練兵,「今軍事無事,使得蹴鞠」,蹴鞠成了練兵的手段方法之一。除此之外,當時朝廷甚至對於蹴鞠格外重視,甚至改變了軍隊考察和軍禮項目,將蹴鞠列入軍隊考察的典禮之中,蹴鞠在軍隊訓練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作為軍事訓練手段以及軍事競爭發展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政者和人民亦在蹴鞠活動的體驗中,認識了它的軍事價值。因此,著重軍事訓練競技性蹴鞠是漢代蹴鞠發展的一個重要媒介。

  • 期刊

回顧毛澤東的一生,源起於幼年時期因體弱,以體育運動轉變為強的哲理,以堅定的意志磨練出對體育運動的實踐及履行;在毛澤東的體育思觀念秉持「群眾」立場,強調「為民服務」的最高宗旨,並且注重體育的功能。在抗日革命時期,全力發展新中國的體育事業,至新中國成立後,將體育運動普級至人民且注入活力及熱情。同時,基於對體育愛好毛澤東不僅將東、西方體育的思潮融會貫通,發展出屬於中國的體育運動;現今的中國體育事業也深受毛澤東的體育思想之影響。本研究的目的藉由內文分析法及文獻分析法,將毛澤東一生的體育思想,對中國未來體育事業之影響為何?經研究結果發現:一、毛澤東自幼因體弱多病,藉游泳達到鍛鍊健身的方法及培養運動的樂趣。二、在求學期間所接觸的西方體育運動新思維,結合中國大陸體育所培養出運動的習慣,並以持恆的運動及瞭解體育運動的重要性。三、在成為國家領導人後,藉由運動項目的發展,成為未來中國體育運動事業發展推手,進而將中國體育運動的成績,揚名在國際體壇。

  • 期刊

早期台灣籃球運動曾發展出一波高潮期,包括從依社群所劃分的軍中籃球、社會籃球、校園籃球,以及女子籃球等,都各具特色。本研究從籃球場館的演變,論述台灣籃球運動的發展脈絡,了解台灣早期籃球運動發展的盛況。運動場地是體育活動最重要的基本條件之一,1947-1963年之間,從新公園球場、鐵路局鄭州路籃球場、憲四團球場、三軍球場、國際學舍體育館、公賣局體育館、兒童樂園體育館,以及中華體育館的相繼啟用,正串連成一部台灣早期的籃球運動發展史。而從每一個籃球場館的興建,反之可觀察當時其特殊的時代背景,光復初期,由於整個社會尚在起步階段,政府無暇全面地兼顧運動的發展,軍中籃球成為一奇特的發展主軸,因此,這一時期的主要籃球場地,都不脫軍中色彩,軍隊的主導性相當強,多由其籌畫興建。從籃球場館的演變,研究發現:透過籃球競賽的舉辦,籃球的運動人口和球迷成長迅速,造成球場觀眾容納量不足,加上籃球賽事愈形盛大,都是促成籃球場館淘汰換新的關鍵動力。直到1963年中華體育館的落成,台灣才算是真正有一大型的運動場館,亦標示著另一個熱潮的起點開始。

  • 期刊

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柔道在警察機關之真正歷史面貌,與警察機關發展柔道運動,對臺灣推展柔道運動的貢獻與歷史價值,本文以文獻分析法探討警察機關發展柔道運動相關文獻資料,分析柔道運動在警察機關起源背景、與發展過程,並從警察機關之政策、法規、組織、督考、訓練、活動等層面論述;研究結果顯示,警察機關推展柔道運動,為培養警察人員強健體魄與武德修養、鍛鍊員警體魄,執行任務所必須的自衛技能,同時訓練優秀選手參與亞、奧運比賽為國爭光,並提供青少年正當活動,增進警民關係。本研究結論發現柔道是強調武德訓練的運動競技,符合警察機關推展柔道運動,培養警察人員強健的身體,具有德性及勇敢的武士精神,對於國家安定、社會秩序維持之最終目的與貢獻。

  • 期刊

本研究目的希望針對未來趨勢,瞭解民俗運動轉型的必要性,並探討民俗運動朝國際化的可能性,進而歸納分析民俗運動的轉型與國際化可行之道;研究期間自80年至96年2月,以民俗技藝跳鼓陣、扯鈴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方法採田野調查法、實地訪談的口述內容、佐以文獻資料,再將資料、內容統整歸納後,加以分析探討發現:一、為呈現精緻化、舞台化、藝術化的展演,民俗運動有轉型的必要。二、民俗運動為參與國際性活動,需要與國際同步,有朝國際轉型的需要。三、經訪問轉型成功團隊的做法,應可朝精緻化、舞台化、藝術化的方向與步驟來努力而改變。綜合以上結論,本研究提出民俗運動轉型的可改善方向之建議:民俗運動的轉型必須朝舞台化、劇情化、精緻化、藝術化、國際化、美學觀點、研創多元民俗文化戲碼等方向來改變與努力。

  • 期刊

本研究旨在針對運動暴力的社會現象進行分析。本文基於探討暴力與暴力手段的存在,是否可以達成某種制度程度的目標,完成結構和意義的再塑,其中以伊里亞斯的文明化論述作為理論核心、以運動社會學者Dunning, Goldstein, and Smith等三位對運動暴力的詮釋與探討作為運動場域的立論依據。推論暴力是有其歷史脈絡與行動者主動自願性的驅使,因而導致制度的遷移與轉變,並透過對SBL暴力衝突事件的觀察與訪談一位SBL球隊職員與一位專家學者,進行探究,應證運動暴力乃是人類的社會文化現象之一,且具有推動現況的功能,促使文明化的過程產生,作為文明化進程的證據。

  • 期刊

在全球化背景下,體育的政治功能已突破了歷史上直接作用於政治和國際關係的道統模式,在影響力、作用模式、作用途徑上與道統體育政治功能有了很大不同,體育的影響力已超越了體育自身的範疇。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及文獻分析法,探討中國體育如何藉由軟權力的力量來展現國力。結果發現:一、現今的體育強國以軟權力的效益來影響在國際舞台上的聲譽及地位。二、以中國在2008年所舉辦的奧運會,其軟權力的影響及發揮,使得中國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在國際體壇並佔有一席舉足輕重的角色及地位。

  • 期刊

本文透過文獻分析法從社區體育的意義、功能,進而探討中國大陸社區體育推展現況與策略,並獲得結論如下:一、社區體育是一種新的體育活動型態,除體育功能外,又能作為社會控制的重要形式,並突出文化教育功能。二、社區體育推展呈現五種現況:(一)社區體育的組織主要分為市、市轄區、街道、街道轄區四級,以街道辦事處為核心,向基層社區發展;(二)運動項目以場地器材簡單,花錢較少的散步和跑步、羽球、足球、籃球、排球和桌球等項目,較受大陸社區民眾的喜愛;(三)體育人口形成直接影響因素以經濟因素的影響最大;(四)雖然中國大陸體育人口佔總人口的百分比屬於較低水準,但由於人口多,體育人口的數量仍非常可觀;(五)中國大陸體育人口的現況有特殊年齡結構、懸殊的性別比例與城鄉差距等。三、中國大陸社區體育推展策略包含多元化、科學化、規範化、社會化、優質化等五種策略以提升推廣效益。

  • 期刊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台灣地區海洋運動推展現況,瞭解民眾海洋運動參與行為,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民眾對海洋運動推展現況看法之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共計回收有效問卷1,221份,所得資料經描述性統計、因素分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結果。在本研究的限制之內,得到以下結論:(一)台灣地區海洋運動推展現況,共可分為四個構面,依平均數高低排序分別為:環境資源、實體設施、人力資源與政策實施。各因素構面之得分介於3.34-3.70之間,屬於中等滿意程度。項目方面以環境景觀優美滿意程度最高,而以政府對海洋運動學校教育輔導成效之滿意程度最低。(二)在參與行為方面,民眾最喜歡與最常從事的海洋運動均為「戲水、玩水」;過去三年中,從事海洋運動的次數約為8.53次;每次從事的時間以「半天以上至不到一天」最多;最常一起從事海洋運動的同伴為「家人」。(三)在背景變項方面,不同年齡、婚姻、學歷、職業與收入民眾對海洋運動推展現況的看法,均有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