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235.80

師大生物學報/Biological Bulletin of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刊名變更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經過最近十年來的研究,生物學家總共發現了近二十種抑癌基因。主要的突破來自於一些家族性癌症:從罕見的兒童腫瘤到成人的結腸癌或乳癌。視網膜母細胞瘤抑癌基因的發現開闢了抑癌基因研究的新前景。目前我們對這基因的功能已有相當的了解,此基因的蛋白質產物可以抑制細胞週期由G1進入S期,從而抑制細胞的增殖。各個抑癌基因具有不同的功能,對這些基因作用的研究,使我們對腫瘤細胞的兩大特性-癌症起源于單一個癌變的細胞和癌細胞的遺傳物質不穩定性-有了探入的了解。近年來產生的各種基因突變的動物模型不但可以用以進一步探討這些抑癌基因的功能,而且是預防和新法治療癌症的最理想的實驗模型。

  • 期刊

本文報導Dixomyces stomonaxi(Thaxter)Tavares, Laboulbenia balazucii var. cxilis Terada, L. fasciculata Peyritsch, L. nebriae Peyritsch, L. olivaceae Thaxter, L. torta Sugiyama, Rhacomyces tennis Thaxter等七種蟲囊菌及一種新紀錄類似種Amphoromorpha entomophila Thaxter的鑑定並做形態及分類學上的記述。其中除了R. tenuis之外D. stomonaxi, L. balazucii var. exilis, L. fasciculata, L. nebriae, L. olivaceac和L. torta等六種為新紀錄種類。

  • 期刊

四種非斑蚊媒介之人體血液及組織寄生鞭毛蟲:Leishmania donovani,Leishmania major,Leishmania tropica,及Trypanosoma cruzi,分別以液態的LMC培養液在27℃培養。另由斑蚊所分離的卵巢(ATO)細胞,以Hink's insect tissue culture(HITC)培養液在27℃培養。以血球計數器算細胞數目後調整濃度為每毫升含2×10^5個ATO細胞,以每槽一毫升的量,分別加入24槽細胞培養盤中,每槽中預置有適當大小的圓形蓋玻片一片,27℃隔夜培養後在各槽中分別加入1 毫升內含10^6上述各種鞭毛蟲的LMC培養液,再置於27℃培養,每24小時取出一批上有細胞的蓋玻片,風乾後,以絕對甲醇固定,經姬姆薩氏染液染色並水洗風乾後,倒封在載玻片上,以顯微鏡觀察結果。一天後受感染的ATO細胞於細胞質中出現1至2個無鞭型(amastigote)蟲體;二天後受L. tropica感染之細胞出現16個無鞭型蟲體,L. donovani出現4至8個,而其他則仍為1-2個;三天後,L. major感染出現32個無鞭型蟲體,而其他則為1至16個不等的無鞭型蟲體。除了錐鼻蟲的haemocytes之外,本篇為首次報告人體血液及組織寄生鞭毛蟲在體外培養無脊椎動物細胞內的分裂及發育。

  • 期刊

反向轉錄酶及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已經很廣泛的用來測定環境中的樣本是否含有entric viruses。利用RT-PCR的優點有高靈敏度的檢測性和快速的報導性。與傳統式的細胞培養相較,RT-PCR並不能使我們得知病毒的數目和感染性有無。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展了一種可定量的RT-PCR方法來測定環境中病毒的數目。我們利用遺傳工程的方法設計了一個RNA內定標準,並將它用於RT-PCR的反應中來測定小兒麻痺病毒的數目。經由連續稀釋過的RNA內定標準模板被混合在含有6-FAM標示過的polio 3(下游)端基因因子和polio 5(上游)端未標示過的基因因子的RT-PCR反應溶液中,DNA定序儀被用來定量經由反應後RT-PCR產品所發出的螢光。在RT-PCR反應中內定標準和小兒麻痺病毒的量同時被放大,而可用來估定在海水和汙水樣本中所含此種病毒的數目。這種利用內定標準和特定基因引子的PCR方法可被引用於定量在環境中某些特定的微生物。

  • 期刊

離體之九孔螺血液細胞會伸出偽足,當觸及適當的基質如玻璃或塑膠,就會進行附著反應;若觸及其他血液細胞,就會凝集形成細胞團,細胞團外圍細胞在觸及玻璃或塑膠後,亦會伸出偽足進行附著反應,接著細胞會行變形蟲運動,呈輻射狀向外遷移。九孔螺血液細胞經外形分類,至少可區分為三種:單核球(細胞核呈圓形、橢圓形或馬蹄形且染色較淡)、淋巴球(細胞核呈圓形、染色較深且核質比小於一)及一群完全不伸出偽足的細胞。依細胞比重分離實驗的結果,只形成一條細胞帶,其中的細胞依外形區分皆屬單核球。依本實驗結果,單核球是唯一具有吞噬能力的細胞。九孔螺血液細胞的附著及凝集能力會受到低溫(4℃)、咖啡因(20 mM)及EDTA(50 mM)的抑制,然而在高張液(1100及1200 mOsm)或低張液(800及900 mOsm)中卻不受影響。

  • 期刊

基於RT-PCR原理,檢測IPNV的快速、靈敏且專一的方法發展出來了。病毒RNA可自細胞培養中抽取,作為合成cDNA的template。依IPNV的VP2 coding region設計並合成、專一性的引子合成cDNA。利用primer B合成之dsDNA為template #2和B、D primers,作PCR,可得單一且專一的約300bp的PCR產物,此產物大小可作血清型的確定。利用此300bp PCR產物作探針,DNA-RNA的點墨雜交反應可檢測到T42G為10到100pg RNA,SP的10ngRNA,EVE的1到10 ngRNA,及AB的10ngRNA。這些方法可以進一步研究而改進。

  • 期刊

本研究在以聚合酶鏈反應(PCR)和DNA定序法(DNA sequencing),探討南方靈芝Ganoderma australe(Fr.)Pat.種內的兩群雜交不孕性(intersterility group)的遺傳變異,並以不同亞屬的新日本靈芝G. neo-japonicum lmaz作為比較。以互補於酵母菌的rRNA基因的引子與DNA聚合酶,將rRNA基因重複單位的內部轉錄間隔片段(ITS 1、ITS 2)選殖出來。置入pGEM-T載體後,將篩選出的純系進行DNA序列分析。再以PAUP軟體,分析各樣品ITS 1、ITS 2序列的歧異度,建築樹狀演化圖。我們的結果顯示南方靈芝種內的兩群雜交不孕性已呈現顯著的遺傳分化。

  • 期刊

本實驗利用滑鼠原理與電腦記錄,來量化和分析美洲蟑螂Periplaneta americana的逃亡行為。成蟲雄蟑螂被固定於支架上,只有步足附著於空心保麗龍圓球上,可滾動圓球,但蟲體原地不動。由橫軸和縱軸偵測輪可偵測圓球的轉動,輸入電腦繪出蟲體運動的座標,再分析其運動方向、反應所需之潛伏時間(LP)和企圖逃亡時,運動的最大瞬時速率(Vmax)。上架的蟑螂適應90分鐘成安靜狀態後,分別遙控光照眼睛、空氣吹蟲體及碰觸腹部,以引起驚嚇的逃亡行為。由結果知道:不同環境因子的變化,經過不同感覺器官的作用,所引起逃亡反應的潛伏時間和逃亡的運動速率不同。其中以碰觸刺激的LP最短,小於0.1秒,Vmax為12.43 ±3.96公尺/分;空氣刺激尾毛之LP為0.62±0.99秒;Vmax為5.16±2.06公尺/分;光刺激的反應最慢,LP為25.36±18.89秒;Vmax為2.74±1.89公尺/分。不同感覺輸入引起蟑螂逃亡反應的神經肌肉機制與徑路,將在文中討論。

  • 期刊

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東方果實蠅(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複眼中央背側視細胞之桿小體微絨毛方向旋轉,結果可知依旋轉方向分為兩群:R1-3及R4-6;兩者旋轉方向互成鏡象。依其旋轉的程度可分為三種region;region I:位於個眼角錐體以下約0-84±5μm處,其旋轉率為0.226-0.464°/μm,region II:位於角錐體以下約84-110±5μm處,微絨毛旋轉率約在1.606-5.28°/μm之間,region III:位於角錐體以下約110-160±5μm,旋轉率約在0.09-0.659°/μm。

  • 期刊

自台北地區採集之水樣及土壤,以二葉松花粉、草葉、賽珞芬、亞麻種子和頭髮等五種餌物誘釣壺菌,並將釣到的壺菌純化培養,經觀察及鑑定後,共得一科二屬五種,分別為毛囊囊壺菌(Phlyctochytrium chaetiferum Karling)、尖絲囊壺菌(Phlyctochytrium acuminatum Barr)、霍爾囊壺菌(Phlyctochytrium hallii Couch)、節囊根生壺菌(Rhizophydium nodulosum Karling)和球孢根生壺菌(Rhizophydium sphaerotheca Zopf)。其中節囊根生壺菌為臺灣新記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