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8.199.88

歷史人類學學刊/Journal of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近幾十年考古發掘顯示,長江、淮河、漢江流域是國家文明最早形成的地區。在距今5000餘年前的漢江下游地區,已有許多大小城邦存在,他們彼此互相結合,形成城邦聯盟的國家結構,同時,在華北地區,反而可以觀察到族群流動不穩定的情況。然而,到了距今3500年前左右,殷墟建都後,華北族群便逐步掌握了政權,使得南方文明在後來傳世文獻所載的「正統歷史」中,故意被敘述為次要的、非主導性的文明。實際上,殷墟考古資料顯示了當時文明的多元性,殷墟所發現的器物來源頗廣,南跨長江,北跨草原森林地帶,西跨四川、甘肅,東到海洋。殷商時代是許多中國傳統的源頭,也有最早的漢字文明。殷商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集權大國,其跨越了族群文化的範圍,涵蓋了不同生活方式、文化傳統和語言的地域。殷商政權囊括了原有的許多城邦與國家,形成規模龐大的多元文明,是故,可以被稱為「上古帝國」。同時,殷商王族所用的新兵器、馬車等標誌物,都指出殷商統治者的文化背景並非本土的,而來自北方草原的成分很明顯。語言學的研究亦顯示,殷商語言乃是源於阿爾泰語系的母音。本文則擬再用體質人類學的資料進行研究,呈現出中華文明之形成,與北方草原族群有看莫大的密切關係,並進一步辯證上古殷商帝國的統治者,對於黃河南岸、江河平原的先民來說,便是屬於狄戎之類的族群。

  • 期刊

關於先秦越國歷史與文化的認識與敘述,不僅是由不同時期的相關記載與傳說不斷累積而成,亦即「層累地造成」的,還是由來自不同地域的認識逐步匯聚、逐漸融匯而成,亦即「匯聚地造成」的。先秦時期有關越國歷史與文化的敘述,可區分為三個地域知識系統:(1)越人自身的認識與敘述,(2)楚人有關越人的認識,(3)中原士人有關越人的認識。這三個知識系統,在西漢中期匯聚在一起,司馬遷據之而纂成《史記.越王句踐世家》,提供了一個關於越國歷史的系統敘述體系。後世學者多因襲其說,且兼採志怪小說之所言,「相容並蓄」,附會成說,從而使有關先秦越國歷史的敘述越來越豐富、系統,也越來越紛歧、複雜。由關於先秦越國歷史敘述的「層累」與「匯聚」,或可推論:關於先秦地域歷史乃至中國古史的敘述與闡釋,實源自不同地域的知識系統;自秦漢統一之後,逐步融合匯聚而成為一個統一的知識體系;後世乃至今日之敘述,乃是融匯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相關認識與敘述而成的,故可稱為「層累、匯聚地造成的地域古史系統」。

  • 期刊

明代的鹽政制度改革,不僅涉及鹽業的生產與流通過程,而且涉及賦稅、勞役、社會組織與行政管理等諸多層面,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制度變革過程。本文從明代鹽政制度改革的宏觀歷史背景,考察元明之際的浯洲鹽場、正統年間的鹽課改折、成化年間的差役優免、萬曆年間的鹽稅加徵、天啟年間的裁撤鹽官等沿革過程,探討國家制度變革對金門社會轉型的影響。作者認為,明代金門是閩南的海防重鎮和主要產鹽區之一,社會經濟的發展受到國家制度的深刻影響。明中葉前後的鹽政改革,導致了金門鹽業經濟的自由化和鹽戶差役的優免、人身依附關係的解脫,促成了明後期金門私人海上貿易的發展、士紳階層的崛起和世家大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