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168.16

華岡史學/Hwa Kang Journal of the Historical Studies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公羊傳》與《穀梁傳》在闡發經義的同時也對相關歷史人物進行了符合其理論標準的形象塑造,進而通過各自塑造之形象支持其理論。在對魯隱公即位事件的闡釋中,二傳通過對隱公即位資格、政治才能及其與魯桓公關係的不同視角,分别塑造出「為桓而立」的隱公與合法繼位的隱公。而在齊桓公的問題上,二傳立足於諸侯、天子與《春秋》三種維度加以闡發,分別將齊桓公塑造成重建政治秩序的霸主與維護周天子政治秩序的方伯。

  • 期刊

倒杖,指立穴放棺。杖,確定穴位的標竿。堪輿家依繩墨,為立穴以定高低、左右、向首、淺深部位的方法。繆希雍《葬經翼‧倒杖總論》:「倒杖者,葬家立穴放棺消息準的之要法也。」倒杖放棺,是堪輿術中之最後關鍵,因縱然龍脈形好勢佳,葬法一誤,則前功盡棄。故徐善繼《地理人子須知》:「故點穴不可有差,尺寸高低、左右深淺、向首,俱要合法,一或少差,遂失生氣,縱是真龍亦為無益。」即指此。本文主要探討唐朝楊筠松所著《葬法倒杖》內容理論。首先,概括鋪陳中國「喪葬」歷史,而喪葬之術自從東晉郭璞著《葬書》以後,才建立其專門之知識體系,並援引《葬書》「氣」之概念,在此概念底下探究出《葬法倒杖》之知識理論,而此知識理論概分為:一、立穴,必須尋得擁有陰陽交感之沖和之氣。二、放棺,必須從四象(脈、息、窟、突)中取得一象後,從該象之四法中取一法,從一法中,取上下左右四氣中之一氣。最後,在這兩個立穴、放棺概念底下,探究出立穴放棺,必須要經過六個有次第的階段,最終才能取得合適之葬穴,以下探討。

  • 期刊

對多數人而言,遼代書法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而即便是從事書法研究的學者,也難以說出遼代有何書法成就。主要的原因可能在於我們習慣地把遼當作外族政權,把遼政權下的文化摒除於中國之外。故而數百年來少有人努力於遼代文物的保存維護,致令流傳者絕少,造成研究上極大的困難。惟近數十年來,由於考古出土文物不斷增加,為遼文化的研究者提供了很多新資料,可以更清楚地認識遼代各方面的成就。所謂書法家,應是指有書法理論、書體自成一家風格且影響後世深遠者,如東晉王羲之、初唐四大家之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並稱「顏筋柳骨」的顏真卿、柳公權,以及北宋宋徽宗者流;但是從目前遼代傳世的資料中,仍無法從中分析出如此具代表性的書法家。本文希望能從書法的角度,證明遼代與傳統中國之間有著深厚的淵源,改變過去將遼代視為外族政權之認知,將遼代納入大中國歷史之中;並且以會寫書法,而且有書跡流存於後世者之書法人物為目標,以「遼代書法人物」為題,簡單介紹遼代書法人物小傳,並粗略描繪當時遼代書法的景況,希望藉此拋磚引玉,讓其他書法研究者對遼代書法產生興趣,並且促進遼代書法的研究工作。因此,本文在整理了前人著述,近人著述和拓本所見遼代書法人物等三大類史料後,一共爬梳、整理出了一百四十八位遼代書法人物,包含帝王、宗室貴族、文人官僚、僧人、道士以及民間士人,包含了各種身分和職業,足見當時書法在遼代非常風行。尤其是寫經事業,更是讓人十分驚嘆,不只僧人參與其中,就連士人也紛紛投入寫經的行列,藝術與宗教結合,讓後世的我們能夠親眼見證遼代書法的成就、痕跡,絕非一無可取或者無可討論。

  • 期刊

上海大學在20世紀20年代雖然僅僅存在了不到5年的時間,但是因成立、發展於特殊的時代,故而一定程度上也擁有了特殊的地位。上海大學在20年代的校史亦可以看作是當時國共合作的一個縮影。一部短短的校史,或許從某種程度上能夠讓我們更好地去理解後來國共兩黨在歷史脈絡中的走向乃至整個中國現代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