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47.53

通識教育與多元文化學報

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在臺「蒙藏委員會」作為南京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的延續,涉藏教育事項管理構成了其行政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在遷臺續存的67年中,「蒙藏委員會」根據時代變遷,依據自身職能定位,圍繞涉藏教育事項發佈了一系列條例規章,內容主要涉及升入學條件、生活補助、學業獎懲以及教學考評等方面,成為在臺「蒙藏委員會」涉藏教育事項管理的具體體現。這些涉藏教育事項管理條例規章的發佈實施延續了南京國民政府涉藏教育事項管理傳統,用具體內容維護形式上的「一國」表現,保護了在臺藏胞的受教育權益,擴大了海內外藏胞與臺灣地方的溝通聯繫,促進了臺灣地區民眾對族文化的認知瞭解,並對完善當前國內的少數民族教育事項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 期刊

近年來,台灣網路媒體、名人、網紅,發生多起以新聞標題或個人言行嘲笑及歧視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事件。為了讓新聞學系學生在學校課程中,有機會涵養「族群素養」,減少未來在新聞職場重蹈歧視原住民族覆轍,本硏究藉由「素養導向教育」與「實踐典範」作為理論基礎,並採用行動硏究方式,將世新大學新聞學系109-1學期之「平面排版實務」及110-1學期之「0數位新聞排版」課程視為二次循環硏究。最後由硏究者(授課教師)與修課同學共同出版了《族語主播之眼》及《族群記者之眼》二本實體書,記錄原住民族媒體發展史。本硏究經由量化與質化方式,比較前後二次循環課程之教學成效,並且提出了3項教學實驗結論及5項建議,希冀能提供大眾傳播相關科系後續有關「族群素養」之置入及教學參考。

  • 期刊

本研究旨在透過教育的行動研究,將學區「阿西路愛部落」有關橘子樹的傳說雛型,透過全校師生對原民傳說的發想討論、對馬蘭阿美族的文獻資料蒐集、以及專家學者的建議、耆老的訪談等,把原民傳說故事進行加長加廣,並融入更多的阿美族文化習俗元素,再由師生共同創作出屬於在地的家鄉繪本故事。本研究除了讓原本口耳相傳的傳說故事內容化為文字及圖畫呈現外,也透過行動研究的三循環歷程,讓家鄉繪本的內容產出,不論是在文字描述,或圖畫描繪皆具正確性,以便在繪本出版後,能成為學校在地課程的多元文化教育閱讀文本。另外,透過行動研究法,讓學校非原住民族的師生,對阿美族文化與傳統有更深刻的了解,藉以達成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本研究歷時九個月,從行動研究歷經「田野調查」、「文本創作」、「繪本出版」三個階段,完成家鄉傳說故事的蒐集、創作故事文本編寫的概念建立、學生繪圖等,並透過計畫、行動、觀察、反省、重新規劃、再行動等行動研究步驟,完成書名為「阿西路愛」的家鄉繪本並正式出版,該繪本有政府出版品統一編號(GPN)及國際標準書碼(ISBN),含精裝實體書及有聲電子書共400套,可提供校內及分送全縣89所國小做為推動多元文化教育繪本教學之參考資料。

  • 期刊

在民主國家,民眾的政治參與是政府取得政權合法性和統治正當性的關鍵。隨著社群媒體的興起和選民結構的改變,使得選舉競爭日趨激烈。尤其社群媒體帶動公共議題發展,改變候選人的選戰策略,成為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之一。其中年輕選民尤為社群媒體主要使用者,為爭取年輕選票,候選人利用社群媒體和年輕選民互動,宣傳政策理念,爭取支持,年輕人也透過網路認識和宣傳自己支持的候選人。為瞭解社群媒體對年輕人政治參與之影響,本文以2020年總統選舉的首投族為研究對象,應用使用與滿足理論、選擇性接觸理論及迴聲室效應理論,採取深度訪談法,探討首投族的社群媒體使用動機、內容選擇、使用型態與政治參與之間的關聯。研究結果發現:使用者選擇性接觸社群媒體,達到其動機和目的之滿足。選擇性接觸不一定直接影響到政治參與的表現,但選擇性接觸程度高者,相較選擇性接觸程度低者,較有可能參加政治活動;迴聲室效應程度高者,政治參與程度也較高,其在社群媒體建構政治立場相似的社群交友圈,談論公共議題,交流相似的政治意見,在這過程中使得自我觀點獲得強化,也提高政治參與的動機。

  • 期刊

本文旨在探討一位原漢雙族裔女性教師Maya對於原住民身分選擇和族群認同的生命經驗故事,採敘說探究方式,透過訪談、觀察及文本分析等方式蒐集資料,在與研究參與者持續的互動過程中,組織成完整有意義的生命故事。研究結論發現,一、原漢雙族裔教師Maya對自己的原住民身分與文化認同,是一段長期在「自我接受」與「環境影響」下的抉擇過程。二、法律上認可的原住民身分及整體的原鄉文化氛圍,觸動了Maya心靈深處屬於母親原民文化的族群認同。三、隨著生命經驗的豐富及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探究與省思,Maya對自己的原漢雙族裔身分與雙邊文化認同有很好的調適能力。本研究亦期望能透過研究參與者的生命故事,培養更具友善、包容、肯認等多元文化素養環境,期使台灣文化更具包容性及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