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6.177.223

企業社會責任與社會企業家學術期刊

社團法人台灣公益研究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企業為什麼要對社會負責以及應該負什麼責任的問題一直是企業社會責任研究長期爭論的問題。現有的概念並沒有說明社會的層次和範圍,也沒有對不同層次社會的責任加以明確。有些概念界定雖然說明瞭企業社會責任是什麼,但並沒有說明為什麼。企業社會責任研究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制度經濟學理論為我們研究企業社會責任提供的新方向。制度經濟學所稱的制度就是各種社會規範的總括,也就是組織行為的規範和決策的依據。企業社會責任就是企業作為社會公民應當遵守的制度規範的義務要求,包括社會意識形態規則的非正式制度要求和企業社會行為規則的正式制度要求。非正式制度作為社會軟的規則,反映了社會的倫理道德要求和社會良好願望,是道德責任的依據。就作為正式制度的法律規範和契約而言,法律作為社會公共契約,是判定侵權責任的依據;契約則是有限契約方之間的制度,是完善企業治理的基礎。法律以及契約責任屬於強制性責任要求的範疇。責任實際上包括了倫理道德和法律、契約等不同層次的制度規範要求。企業社會責任就是不同的社會制度對企業的不同社會關係形成的責任要求。

  • 期刊

社會企業是以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的一種創新型組織。不同於傳統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採用商業化的運作方式,旨在解決某一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價值,它通過營利行為實現自我造血,支持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利潤則主要用於企業發展以及社會目標。本文首先回顧了大量國內外社會企業理論研究的相關文獻。在此基礎上,論文運用定量研究方法深入探究了社會企業家個人特徵對組織績效的影響作用,通過對107家中國社會企業的相關調研數據進行回歸分析,論文提出的兩個假設得到驗證:1、中國社會企業家的學歷與組織收入規模呈正相關關係;2、中國社會企業家在非營利組織的以往工作經驗與組織實現盈虧平衡呈正相關關係。最後,論文針對中國社會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諸種問題與挑戰,提出了建設性的政策建議。

  • 期刊

晚清時期,由於西方勢力的入侵,清政府面臨著嚴峻的財政危機和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並已明顯危及清政府的統治根基,極大地激發了部分愛國的中國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實業家或思想家的責任感,為輓回利權,發展經濟,救亡圖存,紛起提出創辦銀行的強烈要求。該時期中國民族銀行業所肩負的社會責任,主要體現在收回利權、扶助實業、股東利益、培養人才等各方面。同時,又由於晚清銀行業發軔之初,便埋下了投機性的陰影,存在著濫發鈔票、貪污受賄、謀取暴利等社會責任缺失的一面,致使「正反」兩方面的特徵極為明顯。

  • 期刊

「倫理」(Ethics)是說明道德上的對與錯,並指導個人應該如何行為才符合道德,而「企業倫理」(Business Ethics)即是將個人的道德規範應用到商業活動與公司目標上,它並非另立一套標準,而是研究個人在企業情境下所遇到的到道德問題。(李春旺,2000:13,14)從人類開始有企業行為以來,就存在著企業倫理的議題,一般社會倫理所規範的是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企業倫理所規範者則包括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係、員工與公司的關係、企業與其他企業或非企業組織的關係等。(葉匡時、周德光,1995:2,3) 此外,近年來由於環境保護意識抬頭,使得「企業永續經營」(Business Sustainability)的概念越來越受到重視,消費者開始要求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應該要關注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一種主要發源自西方社會的趨勢,消費者逐漸厭惡企業將環保作為公關,要求企業實質改善產品的「環保含量」,亦即使用環保的方式生產,或生產若干對環境友善的產品,「企業長青」、「綠色企業」與「持續經營」等名稱也成為企業進行環保的代名詞。(葉保強,2002)台灣社會近年來從「塑化劑」、「毒澱粉」、「黑心米」到「黑心油」等事件,發生多起重大的食安案件。尤其是在2013年接連發生胖達人香精麵包、棉籽油假冒高級橄欖油等多起食安事件,更使「食安問題」成為當年度民眾網路票選臺灣十大新聞榜首,超越引發數十萬民眾上街抗議的洪仲丘事件,以及引發政壇地震的立法院長王金平關說事件,(東森新聞網站,2013,12,31)顯見大眾對食安問題的重視及其嚴重性。傳統觀點認為企業應以獲利作為最主要目標,這樣的說法並沒有錯,一個無法獲利的企業組織(甚至包含許多非營利組織),絕對無法被稱為一個成功的企業,也不可能長期的經營下去,但企業追求利潤時有一條不容跨越的紅線,那就是企業倫理。因此,本文係就台灣2013年爆發的黑心油事件,以涉案廠商中最著名的頂新集團作為標的,並以另一家知名企業義美公司作為對照,探討企業倫理與企業永續經營的關聯性。

  • 期刊

「經營管理」涵蓋天時、地利與人事的管理,管理方式又可分為顯性與隱性。顯性即事物的管理,以西方科技在管理事與物方面相當成熟,但在人的管理方面,則採取較強硬的方式,留強汰弱;因此在人的管理與隱性的管理上,以中國的方式較佳。西方擅於事物上的管理,至於人的管理,中國較人性化。在人事物的管理之外,「天時」與「地利」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因此《孫子兵法》曰:「道、天、地、將、法,凡此五者,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人和」、「事物」在經營管理上已發展到相當程度,但將「地」的空間規畫配合經營管理,目前還在雛形啟蒙的階段,本文嘗試從「地」的都城空間之經營管理來探討切入。《易.繫辭傳》曰:「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三才之道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我們希望本著務實的學術角度探討易學在歷代以來對中國都城空間經營管理的重要關係。易學對都城的空間規畫經營而言,包括卜筮擇地、或京都大城的經營擘畫,將陰陽、太極、兩儀、四象、河圖、洛書、形氣等體的概念、涵蓋堪輿的原則,安排於空間領域中,達到或隱、或顯的經營管理目的,並以取中掌握、位居中正、至高至大的原則切入空間的掌握管理。將「地」配合天時、人和等條件納入,以易學中天、地、人三極之道做為經營管理的精神和原則,使經營管理更趨真善美。

  • 期刊

近年來,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在歐美地區蓬勃發展,創造的營運思維也帶動社會企業進入方興未艾的成長時期,社會企業創業家們以社會理想為體,資本工具為用,試圖以創新的企業手法解決社會問題,讓責任消化形成改變世界的公民運動;長期以來,我們依賴社會中三種組織:企業、非營利組織、政府,為社會提供功能相輔的生活所需,現在這三個組織立體分工有盲點或漏失,造成一些社會的問題無法解決,所以非營利組織應該引入企業化技術功能、創新思考(我們‧創愛的業)。「社會企業」就是用商業模式來解決某一個社會或環境的問題,達到社會資本與經濟雙贏,把社會資源作更合理的分配。很多的社會企業,其實都是從一個很簡單的想法開始,想幫人、助人,解決社會問題,財團法人夏荊山居士文化藝術基金會-夏荊山居士,就是本著最初之心-真誠慈善,畢生在全世界傳播中華文化、教育傳承並且利益眾生。

  • 期刊

2016年4月2日台灣鴻海科技集團與日本夏普株式會社完成併購簽約,正式將夏普納入鴻海旗下的子公司,這一個跨國併購案,是史上頭一遭台灣企業併購外國企業,也是日本大型機電企業首次被納入到外資旗下,因而頗受到台、日兩地的關注。相較於鴻海,夏普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日本「百年企業」,擁有許多獨創性的專利商品,一是液晶面板的發明者,然而卻因在面板產業的過度投資失利,導致陷入財務與經營危機;而鴻海則是以代工起家,雖然是擁有15萬億日元銷售額的世界級企業,卻仍侷限於代工型企業,因此,收購夏普對鴻海而言,相信將會是一大利基。因此,本文將從文獻及傳媒中彙整各專家學者的分析來理解此跨國企業併購案的全貌,並由郭台銘先生近期發言朱,試圖理解其未來經營策略與企業目標。

  • 期刊

非營利組織在經營上,在以往的運作上,主要資金大多來自於社會大眾捐款,以及政府或民間組織的補助。近幾年受到經濟環境影響,使捐款銳減、補助款減少。根據內政部統計處103年底統計資料顯示,經主管機關核准立(備)案之人民團體數計有5萬5,608個,較102年底增加2,068個非營利組織自開辦以來,以可觀的速度在增加成長。且近年來由於對非營利組織的稅捐減免緣故,故紛紛成立各種服務類型的非營利組織。協會、各式基金會林立。是否真實運作、產生實質的社會影響力系疑問之一;也使捐款人因單位的責信問題而影響了捐款的意願。因應經營所受到的挑戰,已經有一些組織為了實踐社會公益做不同形式的嘗試,或由非營利組織轉型成的社會企業;也有非營利組織為了永續經營而發展出的事業型的經營模式,例如財團法人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了組織的永續經營所發展出的事業或創新經營模式,或者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所發展出的社會企業,都是為了解決社會公眾事務問題所發展出的解決方法。本研究以身心障礙領域中,在服務中有與社會企業經營精神相符的案例:社團法人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為例,探討非營利組織在面臨經營困境上,是否能夠轉型為社會企業模式永續經營,並且試圖提出結論及建議。

  • 期刊

隨著族群媒體權的發展漸受各國重視之際,我國於2014年1月1日將原住民回歸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經營,落實實踐族群媒體權,然由政府捐助成立的非營利組織-原文會,自主營運原民台已2年多,已完全脫離資源較優勢的公廣集團經營模式下,要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媒體環境下,彰顯族群媒體所帶來多樣性的效溢,更能走出自己的價值,是值得探究的。本研究以「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為研究個案,經由深入訪談瞭解到組織的研究面向,再經相關類似發展族群媒體權的國家做比較,綜合整理了相關的問題,提出相關見解及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