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9.86.155

博物館學季刊/Museology Quarterly

  • OpenAcces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正常發行

五年影響係數 0.182
0.182 2023 年
學門 領域排序
藝術 2
圖書資訊學 5
數據由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提供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後現代工業社會中的博物館,其參觀者可比喻為當代的觀光朝聖者。博物館性質的相關機構,已在衆多的文化遺產經營事業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今日,觀光與文化遺產業的運作和發展,很顯然的,已緊密的扣弦在一起,而且,就在面對強勢的全球化商業導向經營之聲浪中,博物館文化與大衆休閒、傳播、媒體文化之間,正不停的展開一場又場的角逐戰。如此,使得博物館從業者不得不再三的提出,是否需堅守傳統博物館所定義的角色與功能,或是,必需再重新找尋新的定位……等問題。鑑於此,本文中筆者首先說明在社會變遷的前提下,民衆的觀光休閒取向心理、文化遺產的廣泛經營方式及博物館機構的發展,三者之間彼此交織之關聯性;再則,整理各家學者之見,闡述文化之經營、展現與詮釋過程中,可能正遭遇的侷限與瓶頸。最後,並推測後現代社會中所凸顯的若干文化特質和新的博物館潮流。

  • 期刊
  • OpenAccess

近十年來臺灣的博物館事業,無論在質或量方面,都有蓬勃的發展,與原住民文化相關的博物館也陸續設立;透過民族學、人類學的文化研究,博物館不僅收藏、展示原住民的藝術或物質文化標本,並試圖以不同的理論概念,傳達與詮釋原住民文化;隨著研究取向的改變,與原住民對自身處境的再思考,我們需要重新建構博物館中展示溝通的理論設計。本文主要以臺灣博物館的原住民文物收藏與研究的歷史回顧,陳述展示與社會網路、文化脈絡之間的關係。先從歷史變遷的角度來看人類學、民族學的發展,與博物館如何進行土著文化研究和所建構的知識體系;其次討論臺灣地區與人類學有關博物館收藏概況及其在展示中對原住民文化的詮釋,並描述博物館「文化展現」、文化保存與再生的反思與溝通的技術;最後,進一步說明未來原住民博物館發展空間與對應的策略,以供計畫中各族群即將展開的文物館設置,成為社區文化中心、建立族群意識、自主性體系與對應現代社會文化之間互動的參考。

  • 期刊
  • OpenAccess

為什麼要經營遺產?遺產有哪些?如何經營?以一個屬於這產業、文化機構和博物館從業人員的立場和看法而言,和擁有遺產之所有權者、當地居民的顧慮或體驗,會不會有什麼不同?文化歷史遺產的保存、詮釋、展現和觀光的實質經濟效益,或是,居民未來的生活、社區整體發展,三者之間有沒有完善結合的可能?在規劃、經營者的想像和建構中,居民日常生活的發展,是否需區隔出一種可以獨立於被「觀光」的空間?

  • 期刊
  • OpenAccess

博物館存在的意義為何?外觀宏偉的建物難道只是物品儲放的高級倉庫?作為教育機構之一,博物館之所以成立,在於它所能提供的開放思考空間,這絕不是單向的知識給與所能達成的教育功能。而透過博物館,個人得以和他人並列,進而詳細地探索內在的心靈和外在的現象世界,至此,個人才能掙脫疏離的存有,成為完整的個體。

  • 期刊
  • OpenAccess

由於人們已擁有較之以往更充裕的收入與閒暇,教育水準亦普遍增高,因此對休閒經驗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其中「文化觀光」恰為一典型。本文即以加拿大文明博物館(the Canadian Museum of Civilization,簡稱CMC)為因應此一趨勢所採取的各種經營措施為核心,對「文化觀光」課題作一全面性的深入探討。文中首先便指出博物館的經營已不再以服務地區性的民衆為主,而必需能將服務範圍擴展到外地來的觀光人口。為此,除了要從各式各樣可能的觀衆群中瞭解他們對博物館的個別需求,來提昇博物館本身的各種軟體(旅遊節目、展示等)及硬體(建物、設施等),並建立館際間相互支援的網路,且透過傳播媒體宣傳等作為,使自己成為重要的觀光據點之外,更醒悟到「賓客闋係」(guest relations)的前瞻性理念──把遊客當作客人,館方則以主人自居,務使客人獲致最愉悅的參訪經驗。如此,則不但能促其再訪,更能以其滿意的參訪經驗說服親戚、同僚與好友前來博物館一遊。為能充分實現此一理想,CMC特地引進市場經營與管理的觀念,突破傳統,並在其主導下與旅遊、餐飲、住宿等相關行業結合,內部管理如重視員工服務態度、增設各項便利措施等,另外,諸如成立博物館之友會、善用義工資源等創新做法,在在使來訪觀衆進一步溶入其文化資產中,並與博物館及當地居民間形成一共生共榮圈,因而大大提昇了文化觀光的價值。

  • 期刊
  • OpenAccess

現代社會中觀光事業的發展對博物館造成的影響是有多種不同層面的。本文主要希望由物質文化變遷的觀點,討論觀光引起的器物變化方向,以及變化所舍的意義;並試著從博物館中展現的觀光器物,重新思考現代脈絡下對「傳統」真實性的界定。「觀光文化」這個商業動機下迎合市場的產物,一般人對它直覺的聯想就是庸濫和媚俗的代名詞,表現出來的是「假的」文化。而博物館給人的印象卻是傳統文化精華的聚集地,收藏保存的是具有「真實性」的文化,塑造出來的形象是富有權威感的知識殿堂。這兩者之間似乎是對立而沒有關聯的。不過,事實上這樣的劃分只是很表象的概念而已。什麼是文化的真實?什麼是傳統?隨著時間和價值系統的變換,其實界定的標準一直不停地改變。從觀光器物進入博物館的過程,我們可以嘗試建立一些器物價值轉換的路線,以及這種商業文化「傳統化」的基本原則。雖然對於現代大眾性的物質文化,博物館總抱持著排斥的心理不太願意討論甚至觸及,而觀光性器物更只是其中一種特殊的類型而已;不過物質文化演變的趨勢是必然的,博物館在做文化收集和保存的選擇時,對於這些問題其實也應該有所認知。

  • 期刊
  • OpenAccess

瞭解成人學習者的背景與需求實為美術館成人教育活動規劃的必要條件之一,亦為訂定活動目標與設計活動內容實的重要依據。一般美術館皆認為「觀衆需求評估」係瞭解美術館成人學習者的重要步驟,事實上,若欲深入瞭解美術館成人學習者,則除實施成人觀衆需求評估外,亦必須進行「成人學習者體系的分析」。故以下的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簡介美術館成人學習者體系分析的內容;第二部分則簡介觀衆需求評估的定義、過程與普通採行的方法;最後則特別介紹美國美術館評估觀衆需求的最新方法,即「焦點團體法」(Focus group methodology),此方法對於國內博物館而言雖較為陌生,卻也有值得我們參考之處,故特別在此一併介紹。

  • 期刊
  • OpenAccess

博物館蒐藏庫內的藏品,必須能發揮有效且合理的使用功能,人類的知識與智慧才得以累積,而如何有效且合理地使用,就必須制定明確的政策及作業,以為使用的依據。不得法的使用,不僅毀傷藏品,對於人類的知識與智慧之傳承,亦造成傷害;同時對於使用人及提供使用的經辦人,亦都會形成莫大的困擾。一個完善的政策及作業,必須先考量設館目標及使命,再根據其蒐藏內容去制定確實可行的準則,而每項作業的流程及負責人都需一一釐清,才不會造成因人設事,事事都難辦的狀況。

  • 期刊
  • OpenAccess

滿足個人及社會的需要、提供科學學術及相關職業之覺知與準備為當前中、小學科學教育目標的主流,惟我國的中、小學教育因升學主義盛行,以致有孤立化及形式化的弊病。學校內所教授的科學課程多偏重知識的傳授,而鮮與學生的日常經驗相互配合。然而要扭轉正式教育系統中,師生與家長對科學教育目標的認知與態度,實非朝夕之間可以為功。依據國家十二項建設中文化建設計畫所籌建的各類型科學博物館,提供了國人在社會教育範疇中推展科學教育的管道。為免於正式教育所背負的傳統包袱,科學博物館可以在觀念及做法上,樹立在科學教育領域中有別於現行學校教育的風格及特色。科學博物館必須和學校及社會建立互動關係,一方面藉著非正規教育管道的彈性,帶給正規學制一點啟示與導引的作用;另方面則要拓展視野,積極促進全民的科學教育,為普及民眾的科學素養而努力。幸在博物館內的科學教育,除在實務工作上的大力推動外,教育研究人員更應以博物館為核心,開展在博物館內的科學教育研究,除評估現狀,以做為改進之依據外,並期能建立博物館科學教育的理論架構,以指導未來的研究及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