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84.155

傳承與創新-文化混血的設計創意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會議論文

陂塘景觀是中國歷史發展存留下來的傳統綠色基礎設施,是先民們在長期的耕作實踐中形成的一種水適應性景觀,有其獨特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反應了先民尊重及善用土地、自然、水的生活態度及方式,凝聚了先民們的勞動智慧。然而,中國當代快速的城市化建設,使得城市和鄉村地區的陂塘、水塘等水體正在大量消失。在分析陂塘及其相關定義的基礎上,參照相關研究指出了陂塘景觀的定義,並根據陂塘的位置將陂塘景觀分成了三類。陂塘景觀有著眾多的功能,包括調節滯蓄與水質淨化、保護生物多樣性、遊憩娛樂、形成地域文化景觀、養殖生產和防災避險等。接著以景觀生態學為基礎,提出從面積特徵、形狀特徵、邊緣特徵、容量特徵、空間結構特徵5個方面的若干個指標來進行測量,從而分析陂塘景觀的特徵,再以天津橋園“細胞-陂塘”景觀系統和貴州六盤水明湖濕地公園“梯田-陂塘”景觀兩個案例來分析陂塘景觀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及其所發揮的雨洪滯蓄、水質調節等一系列功能,最後,進一步強調了陂塘景觀的功能、蘊含的哲學智慧及其對當代中國城市建設的重要作用及意義,並對未來的相關研究進行了展望。

  • 會議論文

在进入到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结构和技术飞速革新进步的影响下,设计的创新已经迈入另一个时代:从技术的变革,进入使用者的生活脉络,向他们的生活提案,提出一种愿景。今天的电子媒介产品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个设计往往就能决定交互型电子产品与平台的体验。在产品的功能之外,人们往往愈加重视产品背后反映出的清晰、新颖、生动并持续传达出情感诉求的品牌形象。品牌主要存在于消费者的头脑中,品牌形象设计基于正确品牌定义下进行符号化沟通。今天的品牌形象设计创新应该从消费者的生活和消费思维出发,为品牌和产品生产出新的价值。如何认识并灵活运用全媒体形式,确立符合今天消费文化定位和特质的品牌思维与形象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

  • 會議論文

针对我国设计产业的同质化现象,运用感性工学系统的开发理论梳理出一套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例的产品设计方法。将消费者的感性需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设计策略相结合,运用类目层次法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喜好,确定设计主题与指导设计要素间的关联性,建立样本库,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且利用这一方法,实现对设计过程的指导。以U盘设计为例,证明该方法的合理可行性。

  • 會議論文

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源远流长的中华艺术历史之中,楚文化以其独特的区域艺术魅力在中华艺术的展台上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位置。本文旨在将楚文化与互联网产品设计潮流相融合,创造出具有楚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本文从手机APP设计的角度进行了设计研究。首先,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互联网发展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并进一步说明研究楚文化的重要意义。其次,介绍了楚文化的概况,并通过竞品分析,总结归纳出可以进行创新和设计的元素。最后,通过用户研究和人物角色创建分析用户需求,进行楚文化互联网产品设计。

  • 會議論文

「住」可說是人對於建築最基本的物質需求,當居住空間不好時,居住者無法追求精神層面或者藝術美感上的感覺了。而「公眾生活」(Public life)則是Hannah Arendt對於集體生活的基本主張,「環境」就是由人們的「生命活動」所構成的「在場」(Location),因此在一個社區的公共領域即是在都市內重要的空間與元素。社區的公共空間以封閉的舊觀念是將社區範圍明顯劃設,並在社區內提供居住者所使用之公共設施。此做法在現今寸土寸金的都市內存在著大量的「私人公共空間」,將非社區內的人排除在外,但社區內真正使用這些公共空間的住戶比例又有多少?現今許多的小家庭生活在都市內,形成一個個封閉的居住單元,對於在這個人口密度及壓力越來越高的都市空間裡,人們開始尋找生活上的抒發管道,因此有了許多純公共場所產生,例如:公園、百貨公司、娛樂場所等,但人們從事活動時,往往忽略了其居住社區的公共空間。如果將社區公共空間的開放性提高至所有人使用,是否都市空間的使用方式會有所改變?本文以公共性及公共空間的相關文獻作為基礎發展設計,討論以不同於傳統形式的社區配置作為住宅場所的量體發展與空間分佈,並配合台中都市發展局所舉辦的「居・有所位」競圖案的基地來發展社會住宅設計以做討論。

  • 會議論文

文章即以中国古建中的“屋顶”为研究对象,并以设计美学的角度为切入点,通过对屋顶造型艺术的理性与感性分析,进而揭示出“屋顶”造型具有“美形”与“美意”的双重艺术特征。其论证的内容主要从屋顶构造的理性之法,所传达而出的感性之情,以及内在所蕴含的寓意之美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剖析。

  • 會議論文

住宅室內設計師操作裝修歷程時,除設計製圖、工程管理等專業性事務工作,尚須面對顧客心理、認知溝通等感性訴求問題,其因在於屋主係屬非專業者,對於裝修之步驟流程、工程細節皆無所悉,容易對從業人員、裝修品質產生顧慮,需要設計師提供即時性、關懷性之專業資訊與問題諮詢,以減少認知差異積累形成裝修糾紛。因此,建置一套住宅室內設計師執行品質檢核的工具,已成為住宅裝修亟待探討的課題。本研究為建立裝修關懷階段檢核表,先透過資料分析、焦點團體法初擬檢核表;再經由專家深入訪談,審查檢核表內容後進行適當修正;後續佐以實證操作,驗證檢核表應用於實際流程之品管效益;最後再複以焦點團體法邀集設計師、施工者與屋主三種不同對象就檢核表之操作實務問題進行探討,以釐清檢核表之適用性為何。主要研究成果為:分裝修前期、裝修中期、裝修後期與保固時期四大檢核大項,再以此細分84項檢核細項,就各細項應執行內容與需求,彙整為住宅裝修關懷檢核表。

  • 會議論文

近觀台灣存在一現象,台灣建築發展透過建築展示詮釋來提昇建築能見度,但留存相當程度商業利益的介入,因此揭露建築展覽如何運用其詮釋權力來操縱,自然是本論文的重點。1927年德國斯圖加Weissenhof的建築展覽彷彿宣告20世紀現代建築的先河,自此許多建築運動或建築師之聲譽似乎透過建築展覽的推波助瀾而進入了公眾舞台。1930年代當歐洲共產或法西斯政權,當權者頗能善於運用建築師策展與設計的能力,有效地替當年的列寧或墨索里尼宣傳以提昇個人形象。甚至連希特勒的權力位於高峰時,其身旁重要策士中也有一位建築師Albert Speer,其設計的1937德國館彷彿向世人宣告,興起的德國已經銳不可擋。近年來台灣公部門為了宣揚政績,有意地結合出資的私部門共同參與,而由建築學者或建築師策畫的各項建築展覽宣揚彼此的政績或企業形象。美其名為雙贏的策略實則卻隱涵著坐享公共利益,或獨享假公濟私的利益企圖,而建築專業者策畫的建築展覽,透過其展示詮釋權力卻有意與無意間坐實其做為幫凶的角色。

  • 會議論文

本研究探討行人動線選擇行為中選擇天橋或地下道的意願比較,情境一為當行人穿越馬路時選擇天橋或地下道的意願比較,之後加入斑馬線的動線選擇;情境二為選擇斑馬線、天橋或地下道的意願比較;情境三為選擇斑馬線等待30秒、天橋或地下道的意願比較;情境四為斑馬線等待60秒、天橋或地下道的意願比較;情境五為斑馬線等待90秒、天橋或地下道的意願比較。本研究探討當斑馬線加上等待時間因素時,行人選擇斑馬線、天橋或地下道之意願是否有差異。本研究以1/50的縮尺模型作為媒介,請受測者就縮尺模型感受情境,藉由問答的方式,回答動線選擇意願程度,最後所獲得的結果轉換成數據,使用SPSS重複量測變異數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一)當穿越馬路時,有天橋或地下道選擇時,行人會優先選擇天橋地下道其次。(二)當斑馬線加上等待時間因素時,行人選擇斑馬線、天橋或地下道之意願關係如下:(1)斑馬線、天橋或地下道選擇時,斑馬線優先,天橋其次,地下道最後。(2)斑馬線等待30秒、天橋或地下道選擇時,斑馬線等待30秒優先,天橋其次,地下道最後。(3)斑馬線等待60秒、天橋或地下道選擇時,三者成等價關係。(4)斑馬線等待90秒、天橋或地下道選擇時,天橋優先,地下道其次,斑馬線等待90秒為最後。(三)性別不影響行人動線選擇行為。(四)有無空間教育背景相關並不影響行人動線選擇行為。

  • 會議論文

有鑑於教育部於民國103年提出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中指出,核心素養的架構強調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並針對「溝通互動」的面向指標提出了三點核心素養的內涵,「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即為其中重要的一個內涵。「溝通互動」強調學習者應能廣泛應用各種的工具,有效地與他人及環境互動。藝術即是其中重要的溝通工具之一,國民應具備藝術涵養與生活美感,並善用這些工具(教育部,2014)。「彩繪校園」是彩繪藝術的一種展現,目的是經由美化校園的環境,讓學生在漫遊校園時,能親近學生的心靈,也令校園中的師生賞心悅目。因此,作者希望藉由探討具有美感的彩繪校園主題,落實國中藝術與人文課程教育,並提出四點研究目的,從文獻探討中瞭解當今國內外美感教育的現況,並採用質性研究的方法作一文字性的資料分析與詮釋,最後歸納出三點結論:(一)從彩繪牆的感想省思幫助學生獲得美感認知與美感素養。(二)培養學生關懷自然環境與藝術人文結合的適切性。(三)美術老師重視校園情境布置的重要性。藉由探討具有美感的彩繪校園,建構並提升中學生的美感經驗與關懷環境的認知,希望可以提供中學美術老師與教育工作者參考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