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171.180

Acta Anaesthesiologica Sinica

台灣麻醉醫學會,刊名變更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背景:極低流量(minimal low-flow)麻醉技術已廣泛的應用在臨床麻醉上。本實驗以isoflurane為主要麻醉劑,極低流量為全身麻醉。此方法適用於心臟功能不佳,且需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人。我們推論此麻醉方式可以促進病人手術中的血循環動力學與身體代謝之恆定,與加速術後復原,血管循環系統和代謝恆定達到較佳的麻醉恢復。 方法:針對一百零七位常規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人進行分組實驗。其中五十四人接受以isoflurane為主的極低流量全身麻醉;另外五十三人接受以fentanyl為主的傳統麻醉技術為對照組,比較兩組病人術後升壓劑的使用量,與手術後恢復速度。 結果:接受以isoflurane為主的極低流量麻醉之病人,其術後需要升壓劑支持的使用量、病人術後需要持續氣管留滯時間及加護中心停留天數,比fentanyl 為主的麻醉對照組明顯減低。在手術中進行體外循環期,以fentanyl為主的傳統的麻醉技術病患,迫切需要矯正酸中毒與高血糖的情形,遠較於極低流量麻醉組增加。 結論:以isoflurane為主的極低流量麻醉可以安全的適用在「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人」且比fentanyl為主的傳統的麻醉更易達到迅速手術後復原,手術中的血循環動力學與身體代謝的恆定表現,正是說明此極低流量麻醉有利病人手術後恢復,也許具有心肌保護的特殊作用,值得進一步探討。

  • 期刊

背景:心臟病患進行非心臟手術之危險性相當高, 成功之術前準備及術中麻醉處理有賴醫療團隊細心之合作及與病人良好溝通。文獻上相關此類手術之危險因子主要乃根據歐美人口做出分析,本研究主要探討台灣地區心臟病患進行非心臟手術之危險因子及術前準備、術中及術後處理概況。 方法:兩所臺灣醫學中心共同參予設定一前瞻性問卷,對接受非心臟手術之心臟病人其術前評估、術中事故、術後加護病房照護等做一探討。 結果:自2002年3月至2002年5月兩所醫學中心共自10129 件手術案例中篩選了196 案例進入問卷研究,而此類病患之危險因子包括:冠心症、高血壓、糖尿病、鬱血性心臟病、心律不整、腎功能不全。196 案例中只有26.5% (52) 及16.8% (33) 分別有作心臟科及麻醉科之會診,術前特種心臟功能檢查只有34人次而已。而亦只有20.9% (41) 之病人於術後接受加護病房之照護。196 案例中有兩例發生手術期間死亡,14 例手術期間發生併發症。 結論:臺灣地區高危險心臟病患進行非心臟手術在術前評估準備及術後加護照顧仍有很大之改善空間。

  • 期刊

背景:在進行鐮幕上腦腫瘤切除手術之麻醉中,已知有許多藥物可成功地使用在麻醉維持上。為避免在開刀房之早期恢復較容易造成術後顱內出血,本院外科醫師希望採用病患晚期恢復的作法。根據此種情形設計本次實驗,將病患分成兩組–isoflurane合併或不合併fentanyl持續輸注, 並比較兩組開顱手術之病患其術後血液動力學變化及神經學評估(GCS score)、拔管時間, 以及病患預後之情形。 方法:42名病人隨機分為兩組,一組以isoflurane為主來維持麻醉深度, 另一組合併以持續fentanyl輸注來進行。當傷口縫合後,所有麻醉藥物均停止給予。根據病患術後血液動力學變化及術後48小時內其各階段意識恢復的情形, 比較兩組之間有無明顯的差別。 結果:使用isoflurane之一組病患和使用fentanyl之一組相較之下,術後恢復早期有較高之GCS score,且拔管所需時間較短。但,加護照顧所需時間,兩組之間無明顯差別。關於病患術後血壓、心跳之平均變化, 兩組亦無明顯之不同。 結論:在鐮幕上腦腫瘤切除手術之麻醉中,若採用晚期恢復的作法,相較於以fentanyl為主之麻醉維持,我們認為於術中單獨使用isoflurane或許可提供病患較快的恢復,而且不會導致併發症的增加,不失為另一種替代之麻醉方法。

  • 期刊

如同類鴉片耐藥性,神經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通常對於類鴉片藥物的鎮痛效果反應並不好,且伴隨著痛覺過敏(hyperalgesia)及觸感痛(allodynia)。有關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發生及預防的機制到目前為止仍不清楚。在我們過去的研究發現椎管內給予百日咳素不僅可以造成嗎啡止痛作用的降低,同時也會誘發對溫度痛覺過敏(thermal hyperalgesia)之行為。百日咳毒素經由對抑制型Gi 或Go 之鳥嘌呤蛋白之ADP-ribosylation,造成抑制性訊息的傳遞受到抑制,進而使原本抑制性及興奮性兩系統間之平衡受到破壞,結果造成興奮性的訊息傳遞相對地提高。目前有研究報告認為,椎管內注射百日咳毒素可以用來當作一個研究中樞性的神經病理性疼痛之動物模式。在系列的研究中,我們利用椎管內微透析及給藥之技術,探討在大白鼠椎管內注射百日咳毒素後,以脊髓為研究範圍來探討神經病理性疼痛之細胞學機轉。結果發現,在大白鼠椎管內注射百日咳毒素可以誘發溫度疼痛過敏,且伴隨著脊髓液中興奮性胺基酸麩胺酸(glutamate) 及天冬胺酸(aspartate)釋放量之增加,然而抑制性胺基酸甘胺酸(glycine) 則明顯下降。但百日咳毒素對其它胺基酸如絲胺酸(serine)、麩醯胺(asparagine)、牛磺酸(taurine)、精胺酸(arginine)及一氧化氮的釋量並沒有影響,由此結果判斷可以去除百日咳毒素對細胞之毒殺作用。而由百日咳毒素所誘發的疼痛過敏行為可以被NMDA接受器之拮抗劑D-AP5、甘胺酸及蛋白質激?C (protein kinase C)抑制劑chelerythrine所抑制。同時我們也發現,椎管內注射百日咳毒素可以誘發脊髓中疼痛相關神經元的細胞質及細胞膜之蛋白質激?C-γ含量增加,但對α、βI 及βII 等其它異構?(isoenzyme)卻沒有影響。而百日咳毒素所造成蛋白質激?C-γ表現量之增加則受到椎管內D-AP5 灌注所抑制, 然而D-AP5 對正常大白鼠脊髓中蛋白質激?C-α、βI、βII 及異構?則並無影響。由以上系列研究結果顯示,椎管內注射百日咳毒素除了會誘發對溫度痛覺過敏之行為外, 並伴隨有脊髓中興奮性胺基酸釋放量增加、抑制性胺基酸減少及蛋白質激?C表現量之增加。而百日咳毒素所造成之溫度痛覺過敏及嗎啡止痛作用降低之現象,可以受到椎管內給予蛋白質激?C抑制劑所阻斷。這些實驗結果顯示百日咳毒素所誘發的神經病理性疼痛(溫度痛覺過敏), 包含蛋白質激?C、興奮性及抑制性胺基酸是參與其中之機轉。

  • 期刊

常壓性水腦症以臨床上逐漸發生的三個主要症狀:包括步態不穩,失智症,以及尿失禁為主要特徵。至於噁心,嘔吐,以及顱內高壓常見的症狀並不會發生。此七十一歲的男性病患是因為右膝退化性關節炎而預採全膝關節置換術,住院時的理學檢查除了輕微健忘外並未發現有任何神經學上的症狀。然而因為作業上的疏失,麻醉人員直到為這位病患上完全身麻醉後才被告知手術取消,不過病患在麻醉後甦醒良好。但是第二天早上患者卻呈現嗜睡及尿失禁,經一連串檢查後由電腦斷層診斷為常壓性水腦症。所以他再度被送入開刀房施行腦室腹膜分流術。術後病人神智恢復良好。由此病例,我們應該知道在每天處理的病患中,可能隱藏著常壓性水腦症的病人。醫護人員應警覺在病患出現步態不穩,失智,以及尿失禁的徵兆時能想到常壓性水腦症的可能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腹腔內持續高熱化療經常被用來控制因腹腔腫瘤局部轉移導致的大量腹水,以目前的經驗看來是有效的。先前也有許多研究腹腔內持續高熱化療的報告,多數都認為這是一項安全的作法。但在此病例中,我們於進行腹腔內持續高熱化療時,產生致命性心律不整, 經三次電擊,才恢復正常心律。高熱以及腹腔化療沖洗所導致之電解質不平衡, 被認為是導致心律不整之主要原因。在緊急處理後,病患於穩定狀況下完成手術。唯術後兩個月因併發腸穿孔及敗血症病故。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在脊椎手術後併發肺栓塞的病例是少見的。我們報告一位61歲女性於開完脊椎手術7天後,突發性呼吸急促至本院求診。經過檢查確定是大量肺栓塞,但是經過內科用肝素治療,卻發生血小板過低過低的副作用。在栓塞溶解術失敗後,決定開刀取出血栓。在術中,我們使用經食道心臟超音波隨時監看血栓和心臟功能。術後病人於隔天拔管。並於兩個禮拜後,在無症狀和後遺症的情況下出院。經食道心臟超音波是一個在術中隨時觀察栓塞去除及心臟功能變化的絕佳工具。

  • 期刊

妊娠期中因動靜脈畸形導致顱內出血是相當罕見,而且會造成母親及胎兒極大的危險,甚至死亡。本病例為一位二十六歲女性,在懷孕三十六週時,發現有巨大的動靜脈畸形導致顱內出血。為了避免顱內壓力持續性升高,我們成功的在全身麻醉下施行剖腹產,文章中我們也回顧眾多相關的文章來討論在腦血管瘤或顱內出血孕婦身上,全身麻醉及區域麻醉上的考量及相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