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234.83

高雄文獻/Kaohsiung Historiography

  • OpenAccess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以六堆天后宮、長興天后宮、阿猴慈鳳宮、萬丹萬惠宮以及老埤慈聖宮等五座媽祖廟為個案研究重點,藉文獻探究與田野調查,闡明六堆及其周邊地區媽祖信仰的文化底蘊。「六堆天后宮」位於後堆,建於清嘉慶8年(1803),曾是團結六堆客家先民之憑藉;「長興天后宮」位於長興庄,建於日治大正4年(1915),曾是長興13客庄信仰中心,兩座媽祖廟代表六堆客家媽祖信仰與文化。「阿猴慈鳳宮」建於乾隆41年(1776),「萬丹萬惠宮」建於乾隆29年(1764),兩座媽祖廟均與六堆客家近身而居,體現的是閩南媽祖信仰與文化。「老埤慈聖宮」位處閩客聚落邊界,該廟於民國83年(1994)創建,既吸納平埔族後代,更吸引臺灣北部客家移民、中北部及臺南的閩南人為信徒。本研究將建廟出資、神明出巡等視為媽祖信仰體現之平臺,它們正在體現人群集結的象徵,聚落再生的動力,閩客清界的所在,以及跨界融合的憑藉等文化底蘊。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以高雄地區的保生大帝信仰為例,從香火緣起、神蹟展現與祭祀圈等三個面向,探討神明與地方關係的建立與發展。就香火緣起而言,許多神明最初都屬於族姓私佛,後因展現有益於地方的神蹟,而成為地方共同的信仰。最普遍的是由大陸或臺灣其他廟宇分香者,這些神明常會選擇在風水寶地建廟,象徵與地方居民成為「命運共同體」,也常與祖廟保持連結,一層層擴展「地方」的範圍。就神蹟展現而言,神明成為地方的守護神後,除維護居民日常生活的平安外,也會在重大事件中帶領地方度過危機,這不僅表現出人神之間親密的關係,也可看到神明靈力「異化」的過程。神蹟或神意常透過乩童來表現,乩童的產生代表村民與神明建立一種親屬關係,他藉由符合公眾利益的決策,來深化神明與地方的關係。就祭祀圈而言,廟宇不僅能使同姓連結更加深化,也能包容少數外姓居民,使地方凝聚成一個共同體。祭祀圈會因聚落分合、行政區劃或信眾意見而有所變動,且以縮小、分裂者居多。現今祭祀圈之丁口錢、頭家爐主等指標雖已淡化,但仍可從收契子、選舉制度與社區公益服務等,看見民間信仰的地域性,以及神明與地方的緊密關係,這種關係並擴及至旅外鄉親。

  • 期刊
  • OpenAccess

民國2年(1913)二次革命(癸丑之役)爆發,陳錫如投筆從戎,遠赴長江,擔任南軍(上海討袁軍)參謀,表達救國決心。南軍屢攻江南製造局未克,兵敗,陳錫如被捕,後獲釋,由上海吳淞經福建馬江歸澎。獲釋後的陳錫如自知臺澎回歸祖國之志業已難實現,從其詩句「壯志已難酬」、「無路請纓償素願。依然海外作遺民。」可理解,「壯志」、「素願」意指讓臺澎恢復漢人統治的雄心志業。歷險回到澎湖後,陳錫如先後應聘前來高雄旗津與苓雅寮授業,與弟子共創詩社與書房,作育英才。而且在以男性為主流的文壇致力提倡女學,使女弟子得以進入詩詞殿堂,傳承漢學與維繫漢族認同成了陳鍚如的另一志業。在日本的統治下,漢文化得以延續,陳錫如與弟子及其他諸多有識之士居功厥偉。

  • 期刊
  • OpenAccess

明治34年(1901),奧村五百子在日本創立「愛國婦人會」,以照顧傷兵或陣亡者之遺族。明治37年(1904),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夫婦倡議成立臺灣的愛國婦人會。婦人會以民政長官夫人為臺灣支部長,各地方長官夫人為地方幹事部長,積極召募會員,日、臺婦女有不少加入者。婦人會主要任務是,對軍中慰問、傷患之探望、看護,此外如救濟、撫卹、診療貧民,烹飪、染色、裁縫等家事技藝的講習、智德修養講習、舉辦音樂會等。明治38年(1905)7月,由鳳山廳知事夫人橫山末子擔任幹事長,開始了鳳山地區的愛國婦人會活動。明治39年(1906)8月,打狗婦人慈善會(高雄婦人會的前身)建築旗後街的公共住宅,總工程費2萬餘圓,打狗婦人慈善會先撥款5,000圓,明治40年(1907)4月5日,石造平房14棟,計240戶完工,此乃臺灣最早的公共住宅。明治44年(1911),打狗婦人會財政困窘。打狗士紳陳中和、王雪農等人借給打狗婦人會八千餘日圓,去買陳中和等三人所有的鹽田,再由愛國婦人會以16萬日圓賣給「打狗整地株式會社」,以奠定打狗婦人會的財政基礎。大正10年(1921)在高雄湊町三丁目二、三番地,興建婦人會館,大正11年(1922)6月落成。從高雄婦人會館的演講、講習會、音樂會、畫展、撲克牌大賽、珠算競賽、遊艇賽會議、港勢展覽會等,可以了解當時高雄居民的生活樣貌,高雄婦人會提升居民生活的水準有相當的貢獻。

  • 期刊
  • OpenAccess

已經正式舉辦20餘年的高雄林園鳳芸宮「海上巡香」活動,為四年一科的重要宗教慶典,每次都在媽祖聖誕前舉辦;海上巡香當天,中芸漁港所有漁船皆載著神轎出發,循海路前往臺南安平與靈濟殿會香。這是地方上行之有年的重要慶典,而且近幾次舉辦以來,規模日見擴大,參加的漁船的數量也逐漸增加。為了解這個慶典的特色,起源和發展,兩位筆者親身參與觀察並記錄了這次2013年海上巡香活動,並試圖從活動中梳理出初步的社會文化脈絡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