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15.195

中醫婦科醫學雜誌/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ynecology Medicine

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產褥期定義為胎兒及胎盤分娩後至生殖道恢復到原來狀態的時間,平均需要六至八週的時間。其間惡露排出、子宮內膜新生、子宮體恢復至原來的體積和重量的過程,稱為產後子宮復舊。產褥期的變化,在產後一周內變化較為急速,惡露排出量多色紅,多數在產後四週內完全排出;非胎盤附著處的子宮內膜約在七至十天逐漸新生完畢, 而胎盤附著處的子宮內膜至少需十四天後才會完全恢復;子宮體約在產後六周恢復至未懷孕的狀態。目前世界衛生組織並無建議在娩出胎盤後使用子宮收縮劑預防子宮收縮不良導致的產後出血,但是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證實中醫藥有助於產後子宮復舊。台灣地區約有八成以上產後婦女服用生化湯,從目前文獻顯示生化湯有助於子宮體收縮、子宮恢復至前傾位,服用生化湯並不會延長惡露天數。但對於生化湯「養血活血,去瘀生新」的作用,有待前瞻性的研究評估,以提供臨床醫師使用上的依據。

  • 期刊

仲景設桂枝茯苓丸用以治癥痼病,凡瘀血內阻所產生的痛經、產後惡露停滯、死胎或胞衣不下,或胎而有癥,或靜脈曲張, 或經閉,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瘤、卵巢炎、卵巢囊腫,皆可用之。臨床上曾運用此方治療痛經、多囊性卵巢、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閉經等均獲良效。

  • 期刊

在《素問》第一篇上古天真論是談論生命的來源、規律,及安享天年、動作不衰的養生原則。對於女性男性的生長發育有詳盡的敘述,對照到今日,仍大部分與現代人的生理相合。從中醫婦科學理探討上古天真論中“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並嘗試與現在的婦女相參,從月經生理的角度來探討,作為臨床診治的參考。

  • 期刊

本病例為一位34歲已婚女性,五年前曾有一次萎縮卵的過去病史,維持無避孕的正常性生活五年而未懷孕,故求診中醫治療。所使用的調理方法是中醫月經週期療法為主軸,以補腎為基礎,於月經週期的不同階段分別給予不同的中藥,並搭配體質辨證為輔,經辨證後診斷為肝陰血虛、腎陽氣虛、夾血瘀。治療主要分成兩大方向,經後期以滋陰養血為主,經前期則以補氣補陽為主,治療期間同時請患者測量基礎體溫以評估月經週期與療效。患者經服用兩個月中藥後自然受孕,懷孕十二周內持續使用中藥安胎,於足月自然產一健康男嬰。兩年後,患者36歲,因已無避孕十個月仍未受孕故再次求診,以同樣的方法治療,經服用中藥三個月後自然受孕,亦足月自然產一健康男嬰。

  • 期刊

不孕症的定義是夫妻擁有正常性生活,未採取避孕措施,經過一年的努力仍無法懷孕。傳統醫學中不孕與生殖能力的探討文獻亦相當多,婦女經、帶、胎、產問題在中醫學中早有一套婦科系統。

  • 期刊

巧克力囊腫是婦科常見的疾病,是一種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疾病,它容易造成痛經、小腹痛,以及不孕。萎縮胚胎是懷孕婦女最大的隱憂,在懷孕期約6~7週左右,若超音波看不見子宮腔內的胚囊,或看不見胎兒的心跳,就會讓人隱憂所懷孕的胚胎可能是萎縮卵(俗稱空包彈)。

  • 期刊

人工流產後尋求中醫調理的患者是很常見的。對證調理,對患者的組織修復與機能改善是有相當助益的。本文就人工流產後之不適症狀與併發症,從中醫角度分析,提出中醫調理目的和原則,並以術後較常見的出血、腹痛、閉經,予以中醫之辨證論治,分型處方。只要處置得宜,多可獲得良好療效。

  • 期刊

卵巢良性腫瘤屬於中醫的“癥瘕”、“腸覃”範疇,臨床症狀多以月經異常、下腹部墜脹疼痛、不孕等為表現。其主要病機為氣滯血瘀、痰濕內阻。本篇是一位36歲女性的卵巢囊腫病例報告,此病人從發現囊腫到痊癒的過程中,僅接受中藥治療並搭配超音波影像追蹤,可見中醫藥在此病治療方面可達到很好的效果,或許可幫助許多婦女免於手術之擔憂。

  • 期刊

柴松岩老中醫從事婦科臨床將近60年,在治療婦科有豐富的經驗。治療子宮肌瘤有其獨特的學術思想,認為除了化瘀、消癥散結外,也要注意腎虛的一面。在治療上分為兩階段,平時以補腎化瘀、消癥散結為主,經期則以養血止血為主。

  • 期刊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是一種結合了內分泌、生殖、新陳代謝等功能性障礙的症候群,是婦科門診的常見疾病,約有25%至30%的女性不孕是此症,其中35%至60%的PCOS合併有肥胖症;青春期前的少女過度肥胖會增加成年後發生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機會。而女性肥胖與婦科疾病最有密切關連的就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