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150.89

特殊教育學報/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研究旨在編製國一學術性向優異學生鑑定時所需使用的學業性向測驗,以供辦理資優教育的國民中學使用。測驗使用之對象為報名參加國中資優鑑定的小學六年級將畢業的學生及剛入學國中一年級的新生。測驗內容包含數學、自然及語文三部分。為了讓各校在各年度能有新的題本使用,以免年年使用同一套題本;也為了各縣市鑑定學生的時機不同,有些縣市在小學六年級下學期鑑定,有些縣市在國一上學期限鑑定,本測驗共編製五套,建立常模的時間分兩段進行,有兩套在五月份進行,有三套在十月份進行,以配合學校實際施測的時間。在小六下鑑定的學校可選擇第一、二套測驗使用;在國一上鑑定的學校可選擇第三、四、五套測驗使用。標準化樣本取自臺灣北、中、南及花東地區,共抽取30所國小六年級2095名學生,進行一、二套題本之常模施測。抽取30所國中一年級新生2937名,進行三、四、五套題本之常模施測。總計常模樣本五套人數為5032人。本測驗信度考驗方式採用內部一致性係數及折半信度考驗,五套測驗之Cronbachα係數介於.89~.92;折半信度介於.83~.84。效度考驗方式採用效標效度,介於.52~.72。常模採用標準分數常模(平均數100,標準差15)。各套測驗除總分及各分測驗建有常模外,因性別在語文分測驗的差異達到顯著水準,故亦建有性別常模。各校在運用本測驗時,可視資優教育對象之類別選擇全套測驗或部分分測驗施測。

  • 期刊

本研究以自然探究法探討支持性就業服務方式輔導之六名智能障礙者在就業中的支持需求與獲得的支持策略特性及執行成效。 六名智障者的支持需求,和工作相關的有工作流程、工作轉換、工作速度、耐力、時間管理、獨立性、工作環境辨識、職務再設計、工作應變性與專注性;和生活相關的是交通,及財務、休閒、居家自理及身體健康方面。獲得的支持策略分成九種:口語提示與指導、動作示範、調整工作與生活因素、提供視覺線索、就服員或他人陪同/代勞、尋求自然支持者、行為演練、後果處理-口頭讚美、申誡及提供輔具或良好典範。 支持策略成效情形,工作方面以口語提示與指導、提供視覺線索及調整工作因素較具成效;生活方面,尋求自然支持者、就服員或他人陪同/代勞方式較能協助個案。執行時的困難來源有雇主、個案、案家及職場環境。

  •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討建構教學對輕度障礙學生,在數概念應用的表現及對學習態度的影響,採單一受試研究法撤回實驗設計,結合評量、觀察和訪談,以收集量和質的資料。研究對象是四名國小四~六年級的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針對這四名個案進行為時五週共計26節的建構教學課程,教材內容是一百以內的購物情境問題。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1.建構教學對四位個案在購物情境的數概念應用,其整體表現、題意理解、計算能力、算式紀錄具有立即效果及保留效果。 2.四位個案的理解形式從需藉助具體物,進展到可直接從抽象的文字來理解題意;運算的模式從起始數或內嵌數概念,進化到合成巢狀數的概念。 3.建構教學對四位個案在學習歷程的表現有正面的影響,如透過討論、說明或引導的過程,可以發現及糾正錯誤,並可自然引發算式的紀錄,或是發展出新的解題方法。 4.建構教學對四位個案的數學學習態度有正面的影響,學習態度變得較積極,對自己的解題能力也較有自信;透過師生互動、同儕合作學習、意見分享和討論的過程,可以激發個案學習上的潛能。

  • 期刊

智能障礙或發展遲緩者常伴隨有不良的適應行為問題,這些問題行為的背後其實是具有某種複雜的溝通意義和功能,只是一般人不清楚而已。行為分析學者建議可透過功能性評量來瞭解其行為表現的潛在動機。本研究係針對三位在教養機構接受教育之智能障礙學生,透過訪談教師、請教師填寫問題行為動機量表以及進行A-B-C行為觀察等三種功能性評量方式,來瞭解個案問題行為的可能動機,然後透過功能性分析進行假設考驗以及瞭解介入策略對於問題行為處理的成效。 研究結果指出,不同的功能性評量方法所找出之可能行為動機,在三位受試者裡,除一位受試者較不一致外,其他兩位均相當一致。此外,根據行為動機所進行之介入處理,亦能適度地減少三位受試者的問題行為。

  • 期刊

定向行動輔具多從國外進口,除價格昂貴之外也未必符合視障者需要,因此,本研究試圖以國內現有輔具作基礎,以問卷調查視障者在定向行動訓練方面究竟需要什麽輔助器材,然後以座談會方式,讓在臺灣師範大學修習定向行動課程之教師,以創意法則彼此腦力激盪,提出一些輔具,並以重要性和可行性作考量,挑選出五十種必要之輔具,並嘗試以其中三種讓學生試用,效果尚稱滿意,惟仍須加以改良。 本研究結果顯示,目前定向行動訓練較急需且可行的輔具有: 1.獨走技能方面共五種:有聲衛星導航器、紅外線直線行走練習器、立體模型、史氏板、軌跡輪。 2.手杖技能方面共十一種:長杖、摺疊式手杖、伸縮式手杖、變形手杖(橢圓形、長方形、圓形、梯形)、輪子手杖、雷射手杖、盲用導盲器、手杖指南針、手杖求助器、光源探測手杖、擺幅練習器。 3.空間定向方面共二種:音源辨識器(八個方位)、有聲指南針。 4.生活自理方面共三十二種:指南針手表、收音機、有聲時鐘、語音溫度計、語音體溫計、水高測知器、下雨警報器、有色眼鏡(墨鏡)、點字手錶、有聲手表、盲用錄音機(聽讀索引卡帶)、顔色偵測器、各種形狀色彩鈕扣、放大鏡、放大鏡燈、放大鏡手電筒、望遠鏡、望遠眼鏡、有聲盲用字典、大字體字典、點字標示器、求助器、口袋型盲用電腦、多功能電子筆記本、盲用口袋型數位錄音機、盲用有聲洗衣烘幹機、盲用廚具、防熱手套、光源測知器、有聲體重機、點字定時器、點字卷尺。 三種定向行動輔具初步試用結果: 1.擺幅練習器:以個人身寬為主,自己決定擺幅寬度,持杖敲打二十下,評量能擊中多少個正確點。練習前平均可以擊中15下,經過二個月練習後,可以擊中17下。因可以發出聲音而更具趣味性。但假如能和自動計數器結合,應更有效率且更增樂趣,值得推廣。 2.紅外線直線行走練習器:蒙眼持杖行走十五公尺,評量其是屬於向右偏向或向左偏向,且偏多少公分。練習前偏向平均為71公分,經二個月練習後,偏向平均為23公分。至於次數分配方面原來偏向在50公分以內的有59位,超過50公分的有51位,練習後偏向在50公分以內的增爲97位,在50公分以上的僅有13位,為此練習器效果不錯值得推廣。 3.有聲指南針手杖:來回行走共三十公尺,評量是否能走回原點(誤差在一公尺以內)。練習前只有9位可以回到原點,練習之後110人中,可以回到原點的人數增為93位,只有17位無法回到原點,效果不錯,但因手杖在地面敲打,是否影響指南針功能尚待測試。

  • 期刊

本研究以看圖、聽故事、看圖覆述故事方式蒐集66位小三及65位小六低閱讀能力學童以及一般閱讀能力學童的口語述說語言樣本,並分析其語意、語法應用能力。研究結果顯示: (一)在語意的評量方面,低閱讀能力學童的總詞彙數、相異詞彙數、校正後相異詞出現率(CTTR)、前100個詞彙中的相異詞彙數、成語數皆顯著低於一般學童。然而,相異詞出現率(TTR)的比較,則未出現組別差異。另外,六年級學童在口語述說時所使用的相異詞彙數、校正後相異詞出現率(CTTR)以及前、後100個詞彙中的相異詞彙數則顯著多於三年級學童。 (二)在語法的評量方面,低閱讀能力學童所使用的總共句子、連接詞皆低於一般學童。然而,兩組學童在平均句子長度、簡單句、直接引句、句型1(包含2個子句但未使用連接詞)、句型2(包含2個子句,但使用連接詞連起來的句子)、句型3(包含1個子句+1個嵌入句或是包含3個或3個以上子句,但未使用連接詞連接的句子)、句型4(包含3個或3個以上子句,但使用連接詞連起來的句子)的數值並未出現顯著之差異。 (三)在口語述說錯誤分析方面,低閱讀能力學童在語言樣本中出現詞彙錯用、詞序顛倒或子句顛倒、前後子句關係混淆不清、量詞錯用、代名詞應用錯誤的次數皆遠高於一般學童。但是二組學童在連接詞應用錯誤的次數卻未有顯著之差異。整體而言,低閱讀能力學童在語言樣本中出現的總共錯誤語句數及平均錯誤語句數皆顯著高於一般學童。 (四)在迷走語的分析方面,低閱讀能力學童在語言樣本分析中的總共迷走語數顯著高於一般閱讀能力學童。另外,低閱讀能力學童的總共迷走語數隨年級的上升而減少,但是三年級與六年級一般閱讀能力學童在口語述說時出現的總共迷走語數則極為接近。 (五)語言樣本各項語言評量項目的相關分析顯示,相異詞出現率總詞彙及總句數具有負相關之關係;但校正後相異詞出現率則與總詞彙及總句數具有正相關之關係。

  • 期刊

本研究旨在依據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中文材料時使用閱讀理解策略的狀況,來設計閱讀理解策略的教學方案,並檢視此閱讀理解策略之教學方案是否能有效的提昇同年級之低閱讀理解能力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研究者運用「跨受試之多基凖線實驗設計」來安排整個教學實驗的程序,參與實驗教學的受試共有四位,其中一位為對照受試只參與評量不參與實際的教學。教學者是由研究者本身來擔任;教學的地點是借用受試者就讀之學校的測驗室;教學的時間是運用早自習的時段,每週教學四個節次每個節次為六十分鐘,總計實施五十二個節次。研究者運用單一受試實驗設計之視覺分析、各時期之平均答對率的比較、以及簡化之時間系列的統計分析等方法來分析本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方案的處理效果。整個研究的研究結果如下: 1.三位低閱讀理解能力受試經過本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方案之教學處理後,在閱讀理解測驗的表現趨勢(trend)方面都往上爬昇;表現的水平(level)也都往上昇高,平均水平變化值為+18.36%。此結果顯示本研究之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方案可提昇低閱讀理解能力學生之閱讀理解能力。 2.受試者在處理期後半段與保留期等兩個時期間之表現趨勢的起伏變化都不大;兩個時期之間的表現水平變化值也都很小(1.9%~2.86%),而水平的重疊比率則很高(85.71~100%)。這顯示教學處理效果能維持到保留階段,亦即,本研究之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方案的教學處理具有保留效果。 3.隨著教學實驗的持續進行,參與教學的受試在社會科理解測驗上的表現有往上爬昇的趨勢。這表示本研究之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方案的教學處理效果能類化到社會科之閱讀材料。 4.受試者表示喜歡本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方案的教學活動,也認為這個教學方案對自己有幫助;受試者之任課老師認為教學效果尚未能對學生在平時課堂中的學習表現産生顯著的影響。

  •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討合作學習對國小普通學生與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效果及同儕社會關係之影響。以台中市篤行國小五年級普通學生70名,學習障礙學生8名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設計,將研究對象以班級為單位隨機分派為實驗組及控制組,兩組均接受前測、後測及追蹤測驗。實驗所得資料以前測當共變數,進行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本研究之結論為: 一、合作學習能增進普通學生與學習障礙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合作學習能增進學習障礙學生在普通班中的同儕接納程度。 三、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習障礙學生的社交技巧。 四、合作學習對於學習障礙學生於同儕提名問卷之被提名次數沒有達到改變的顯著性差異。 五、合作學習對於增進普通學生與學習障礙學生之閱讀理解成就及促進學習障礙學生之同儕接納程度與兒童社交技巧具有保留效果。

  •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討就讀大專院校身心障礙學生生活品質符合與重要性情形。以自編之「生活品質評量問卷」為工具針對440位受試調查。主要結果如下: 就業、求學及婚姻為最大壓力,最不滿意的感情生活及人際互動為異性之愛。解決困難對象以家人為主,心事傾吐對象以朋友為主。 依障礙類型、障礙程度、性別、學程階段、學校類型、學校性質六個向度分析生活品質情形,發現實際符合程度(客觀性)大多小於重要性感受(主觀性),表示大專身心障礙學生之生活品質多不理想。在生活品質五個向度的符合情形不理想情形依序為「個人與社會互動」、「社會接納」、「獨立性」、「個人生活」、而以「居住環境」較佳。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可行建議,供學校、政府部門及身心障礙家庭參考。

  •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前教師對融合教育專業知能重要程度的看法。研究目的如下:(一)瞭解學前教師對融合教育專業知能重要程度之評定情形;(二)探究背景因素對融合教育專業知能重要程度之預測情形;(三)比較不同背景因素之學前教師知覺重要的融合教育專業知能之差異情形。資料蒐集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受試樣本乃在台灣地區具有收托特殊幼兒經驗之一般幼稚園教師及托兒所保育人員,採分層取樣方式得有效樣本190名,經由次數分配、逐步回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考驗等統計分析。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本研究融合教育專業知能的內涵,經由因素分析取得五個共同因素:融合教育理念、課程與教學、環境規劃與課室管理、家庭合作、專業合作。 二、學前教師對融合教育專業知能重要程度之評定情形:重要的項目為瞭解如何協助特殊幼兒在班級的適應、熟悉特殊幼兒行為問題的處理、瞭解如何鼓勵特殊幼兒的家長參與學校活動、讓特殊幼兒的家長瞭解如何教導幼兒在生活中必須之技能、熟悉可以運用的資源。 三、對融合教育專業知能重要程度具預測力之因素:包括教師任教之幼兒障礙類型、學前普通班年資、學前融合班年資、特殊教育學分及任教區域。 四、影響融合教育專業知能重要程度差異之變項:任教地區、任教幼兒障礙類型、任教普通班年資、任教融合班年資及修習特殊教育學分數在多項專業知能具有顯著差異。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學前融合教育師資培育與輔導,以及進一步研究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