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77.71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Taiwanese Social Work

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文探討社會工作倡導的理論意涵與實施現況的落差,雖然理論上倡導深植於社會工作的本質精神,然而在社工教育及實務應用上一直有所不足。本文指出其背後原因與與美國社會工作發展史中有關,也與社會工作在追求專業化的歷程中偏向醫療取向、及個人層次的轉變有關,而台灣社會福利服務高度依賴政府補助及評鑑制度,也潛在地不利於倡議理念在實務上的發展。本文提出應重新理解社會工作倡導,以整合而非分離取向看待社會工作與倡導的關聯,亦即實務作為可從案例倡議出發、擴展至為自己倡議及為他人的獨立倡議機制、並善用網際網路與社群媒體等新科技,使倡導社會工作與社工實務有更深的連結。綜合文獻與省思,本文認為若能從整合取向去推展社會工作倡導,才能有助於整體社會工作面對之環環相扣的社會問題、制度與組織,對於受助個案、實務工作者、與管理者都能從中獲益,對於社會工作教育及傳承也將是新的開展。

  • 期刊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學生們在社區工作課程中之專業知能、實作技能以及情意態度之學習成效。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們的學習成效,一、在量化成效指標方面:(一)在社區工作專業知能的學習成效依序為理解社區工作基本概念、角色、要素與價值;(二)在社區工作實作技能的學習成效依序為學生會整理社區基本資訊、能進一步認識特定社區、會執行方案活動;(三)在社區工作情意態度的學習成效依序為學習站在他人角度替人著想、以得體有禮的方式與人互動、傾聽他人想法。二、在質性指標方面,以「集體校外教學」與「社區服務學習小組」為兩項主要教學策略融入服務學習計畫,並加之以反思作業,有助於引導學生更加認知理解社區特色、執行方案活動以及服務學習之溝通與尊重態度的實踐。研究建議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有加強:一、善用「集體校外教學」與「社區服務學習小組」的教學實務策略。二、強化提問與反思以有助於學生社區服務的經驗學習。三、連結鄰近社區以維持協同合作的互惠性。

  • 期刊

為了探究兒少參與樣貌,本文試圖瞭解兒少參與經驗、影響參與的因素、參與時面臨的阻礙以及促進參與的策略。焦點團體訪談法為本研究資料蒐集方法,不僅蒐集成人(專家)的意見,亦從兒少觀點瞭解其參與樣貌。研究結果顯示,兒少參與的形式相當豐富且多樣化,但深入探究卻發現與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範的實質參與有落差,包含缺乏充分表達意見的機會、自主性低落以及參與不均等。基於兒少和專家的意見,充權、充分對話以及社會融入的策略係促進兒少參與的核心途徑。最後,本文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幾項促進兒少參與的政策建議:1.從漸進式參與著手、2.及早培育兒少的公民素養、3.提高弱勢及身心障礙兒少的參與、4.發展與評估參與的指標。

  • 期刊
周宇翔 李淑貞 謝東儒 以及其他 1 位作者

2012年我國正式實施身心障礙鑑定與需求評估制度,除了引進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作為身心障礙鑑定與需求評估架構外,整體服務申請流程也有變動。本文研究目的為探究身心障礙鑑定與需求評估制度的實施經驗。本文採用焦點團體法,針對各縣市第二鑑定人員、需求評估人員、個案管理人員、身心障礙團體代表(服務使用者)及相關學者專家,共舉行21場焦點團體。本研究發現,併同辦理流程對於障礙者生活資訊蒐集有所限制;公所人員未能發揮預期功效,進而對後續流程順暢造成影響;醫院身心障礙者鑑定尚未參採「活動與參與」鑑定資料,障礙者表示因進行多次到醫院鑑定造成交通往返之不便;福利服務的分流模式有修正的必要,同時,需求評估人員與個案管理人員未來亦應加強合作機制;專業團隊運作方面,出現審查委員訓練不足及缺乏身心障礙者參與的情況。依據研究結果,本文針對前述議題提出若干建議,希冀藉由研究建議的提出,增進身心障礙鑑定與需求評估制度運作順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