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6.83.150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Taiwanese Social Work

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為使兒少安置照顧的成年轉銜工作貼近服務使用者需求及聆聽青年的聲音,本研究目的在探究安置機構少女接受自立生活準備服務之經驗,選取某兒少安置機構之六位服務使用者,透過質性研究深度訪談方法,整理她們接受方案之認知、評價、改變、期待與建議,並據此提出自立生活準備服務之建議,研究建議包括:1.知識與體驗相輔相成;2.生活化與個別化服務;3.服務使用者的參與;4.強化內在心理幸福感。

  • 期刊

資訊與通訊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以下簡稱資通訊)已改變現代社會整體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關係,無形也形塑社會工作的方法與模式。如今,社工人員可以透過Facebook、Line和QQ等各種線上即時通訊科技和個人、社群連結,而產生有別於傳統以直接面對面的接觸為基礎的社工實務運作。但是,對於資訊通如何產生社會工作實務的轉型和影響,如在服務提供、社工倫理、社工勞動條件等方面,至今尚無全面的反省。為此,本文透過國內外相關文獻之整理,從人群服務組織之特性和政治經濟途徑,反思ICT與社工實務相遇後可能產生的議題,最後強調發展社會工作專業與ICT結合之最佳實務模式,以及呼籲本土社會工作與ICT相關之經驗性研究的重要性。

  • 期刊

本研究運用量化調查方法,透過網路問卷蒐集資料,調查時間為2016年4月1日至4月30日,有效問卷為586份。探究的議題有二:(一)台灣新進社工在此專業生涯起始階段的職場經驗;(二)影響該職場經驗的因素。有關職場經驗的整體現象,本研究發現:(一)對於「自我效能程度」,每題平均是6.41(7分表示有信心),故可看出新進社工的專業信心程度仍有改善的空間。(二)對於「角色清晰」,分數較低的三項依次是:「我確信工作所賦予我多少權力」、「我知道如何適當地分配時間」與「我被清楚告知哪些事情需要完成」。(三)對於「角色衝突」,分數較高的三項依次是:「我被指派的任務並無適當的資源支援」、「我做的事情常被某人認可,但其他人卻不認可」與「我做一些沒有必要的事情」。(四)對於壓力部分,38.5%受訪者有較高的壓力。(五)對於「內在工作滿意」,分數較低的三項依次是:「自己的成就」、「工作技能的發展」與「實際要完成的任務」。(六)對於「外在工作滿意」,分數較低的三項依次是:「晉升的機會」、「收入」與「上級的管理與督導狀況」。至於影響職場經驗的因素,控制住其他人口變項,專業教育背景、督導頻率是兩個重要因素。最後,本文對社工學校教育、社工雇主/機構、社工督導等提出建議,以共同協助新進社工進入職場以及專業生涯的發展。

  • 期刊

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年腦中風患者疾病適應歷程,透過年齡限制及腦中風障礙及失能評估量表(NIHSS)篩選出六位研究對象,採用戈登人格剖析量表及深入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探索中年腦中風患者疾病適應之歷程。研究結果發現:疾病適應良好與社會支持系統及正向的人格特質有關。患者在急性期時因失去身體控制感,對未來產生負向情感時,此時社會支持系統所提供的情緒性支持及家庭經濟穩定,可降低受訪者負向情感。進入黃金復建期時,患者看見自己生理狀態不如以往,親友的情緒性支持與受訪者的人格特質將影響患者如何調整自己心理狀態以面對疾病造成的不便,但此階段因復原進展明顯,多數受訪者在此階段對自己的復原都能抱持正向積極的態度。邁入慢性復原期後,因復原進展趨緩,且一旦稍有怠惰,就需面對肌肉緊繃、肢體僵硬退步的生理情況,此時的支持系統與自我概念動態的轉變更顯重要。在了解腦中風患者疾病適應歷程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的整理,針對實務工作者、患者及家屬及對急性後期照護計畫政策提出具體建議,以協助腦中風患者盡快適應病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