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85.33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Taiwanese Social Work

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身為社會工作管理者,除了須具備相關的管理知能,同時也須關注倫理的議題,也就是有關判斷行為的對錯以及應有的道德職責。然而,上述這些相關的倫理議題在社會工作文獻中較少被討論,多半的文獻偏重於直接服務中與案主相關的倫理議題。因此,本文將針對間接服務中社會工作管理之倫理議題加以分析,檢視社會工作管理者所需要關注的倫理相關知識以及面對的挑戰。本文的討論共分為五部分,包括:(一)行政倫理與社會工作倫理,(二)相關的核心價值與倫理理論,(三)倫理守則,(四)當代社會工作管理者所面對的組織環境變遷及倫理議題;最後,本文針對專業制度與社會福利組織提出的建議。

  • 期刊

歐美社會福利的歷史發展從紀元前到目前的專業化,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可以看出專業化其實也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的變化。台灣的社會福利發展則可從中國傳統文化與歷代連綿不斷的災荒中看出她的端倪。新的世紀又在科技發展中的電子時代、網路時代、又進入了奈米時代,對每個人的自我認同、社會行為、以及經濟行為、人際關係等都產生重大的影響。社會工作應該順著時代潮流的發展而有適度的變革。變革之途是否就是所謂的本土化?不無疑義。本文提出本土化固然可從社工教學本土化、社工原則的文化考量、本土社工派別化等方向著手,但若要徹底的社工本土化,或從典範變遷的過程來進行本土化時,在可見的未來中並不是時候。

  • 期刊

愛滋病的治療隨著藥物不斷地改進,而有良好的控制效果,然而,仍然有些感染者不願意遵照醫囑服藥或停止服藥。由於愛滋病是否有效控制與感染者的服藥遵從行為有決定性的關連,所以本研究透過質化研究的方式,從樣本本身的觀點探討並分析影響服藥遵從行為的真正原因,以作為實務工作者之參考。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在疾病認知方面,受訪者本身對長期不可間斷服藥的看法,是影響服藥遵從行為的關鍵原因。 二、在社會支持方面,知道真實病情的家人與親友比較能給予個案適切的援助。 三、在醫病關係方面,受訪者對醫病關係的期待是影響服藥遵從行為的最大關鍵所在。 四、在處方特質方面,藥物副作用與服藥次數不再是受訪者停藥或不穩定服藥的主要原因,取而代之是病情穩定之復,他們會重新思考未來的生活目標,與是否能達成此目標,作為評估值不值得繼續服藥的依據,進而思考服藥的意義何在。 五、在情境因素方面,阻礙服藥的社會情境因素,如:服藥的隱私性問題等,隨著處方特質的改善,不再是影響服藥遵從行為的因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社會工作常將團體工作方法運用於病友輔導,但以研究角度評估團體處遇是否有效,卻相當缺乏。研究者多年在醫務社會工作領域裡深刻體會,處遇技巧的評估與研究將有助於專業能力的提昇,所以本研究嘗試採用多元方法研究:量化與質化並行模式。研究者結合統計取向與臨床取向的研究角度,分別由量性研究觀點,探討子宮頸癌婦女接受支持性團體介入方案的成效,以及採用質性研究觀點,了解團體歷程所帶給團體成員的影響力。 研究結果結論如下:(1)支持性團體對子宮頸癌婦女「疾病不確定威」、「焦慮程度」方面,在統計評量上有顯著性的改善,但在「憂鬱程度」方面,並無顯著性的改善效果(接近顯著性,P=0.067)。質性資料反映出改善效果屬於起伏型類型者,在疾病壓力因應技巧上較以問題導向行為因應。(2)團體成員對團體的滿意面向,以經驗分享、情緒表露、資訊獲得、社會性支持居多。團體幫助性因素較偏向情緒及壓力調適。(3)本研究屬於小團體,所以統計考驗要達顯著性必須前測與復測分數差距很大,才能達顯著性,而本研究的結果多達顯著性,因此更凸顯支持性團體之效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透過八所台南縣市地區教學醫院等級以上之醫院的資料,與醫療爭議經辦人員的訪談歷程資料,探究醫療爭議處理現況,並藉現行爭議處理之協商模式與因應策略的解析,研擬妥適處理與預防模式,提供相關醫療機構參酌,以減少對醫病雙方所可能造成的傷害。 整合歸納出一「協商模式」,即醫療爭議的調處,涵括醫療機構、調處者(社會工作者)及病家代表等,須透過不斷溝通、協商,方能順利化解爭議事件危機,將傷害減至最低。協商過程中,參與的各方皆有因應策略與介入,善用談判、磋商技巧,以保障與爭取應有的權益。在當前法制尚未健全情況下,回歸以醫療機構為基礎的協商模式來調處醫病爭議應是難以避免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社會工作的三大方法分別是個案工作、團體工作、社區工作;醫務社會工作是運用此三大方法照顧醫療院所的病人及家屬,協助他們解決因疾病所帶來的心理暨社會之問題。在癌症治療中心的醫務社會工作服務的對象則為癌症病人及家屬,癌症屬於重大疾病,個案工作是最基本也是最常運用,團體工作則是依多數病人的共同需求而提供的,特別是漫性病病人,需要長期的醫療照顧;癌症也是一種慢性疾病,病人需要長期的身、心、靈暨社會之完整照顧,所以社工師依多數癌症病人的共同需求而設計團體工作的服務。 此篇文章是描述社工師如何運用團體工作方法幫助乳癌病人面對癌症所帶來的衝擊。團體設計的目標為:提供乳癌相關的醫療資訊,彼此分享、自我情緒的探索,人性的溝通與家庭的成長,面質復發與死亡的威脅,聯結社會支持系統,教育紓壓方法(放鬆)。團體進行的主題與內容,分為情緒宣洩,與疾病及家人相處,存在與死亡意義等前、中、復三個階段運作。 文中分享在癌症治療中心發展乳癌病友支持團體之運作流程,10年來的發展歷程,也舉例說明最近一次的團體運作內容。 社工師在癌症治療中心,結合醫院的精神科醫師共同執行乳癌病友支持團體,依據社會團體工作的四項基本要素:幫助成員形成一個互助體系、善用團體過程、協助成員自動發揮團體功能、在工作結束時檢討整個團體工作的架構。在團體結束復,舉辦成員回娘家的活動,邀請歷屆的團體成員一起參與,建構她們的社會支持系統。 反思社工師與精神科醫師共同帶頜病友支持團體的挑戰,體認在實務工作者生涯規劃中還須努力充實之處;同時也思考轉化病友支持團體成為病友自助團體,可以參考他院的自助團體模式,協助病友成立團體、組織分工,醫療團隊專業人員退居諮詢委員幕後支持協助,自助團體的活動設計可由團體幹部與醫療團隊人員共同規劃設計,鼓勵病友參與,以增強她們的社會支持系統。

  • 期刊

在台灣省所屬地方政府社會福利行政單位,主要有兩種用人制度,一是實際掌握決策權,享有公務員各項福利,卻大都不具社會工作專業的「行政人員」;一是受過社會工作專業訓練,站在第一線服務需要幫助的民眾,卻因政府編制員額所限,只能以臨時人員約聘雇用的「社會工作人員」。這是地方政府社會行政體系大部分的用人狀況,一個外行充斥,卻大權在握的「社政制度」,與一個具社工專業,卻位小職卑的「社工制度」,形成台灣地方政府社會行政體系的「一國兩制」。這兩種制度長久衝撞所發生的問題,不只影響社會福利制度的發展與社會工作專業化的提升,也影響案主的權益,是一個非常值得正視的問題。 本文從各縣市政府社會行政人員專業化程度對社政業務績效的影響角度切入,發現之間的相關性頗高,社政人員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縣市,其社會福利績效亦較佳。而許多縣市政府社會行政人員未能專業化,與歷史、考試、地方、教育及專業等因素息息相關,其解決之道亦必須從這五個層面著手。總而官之,地方政府社政單位「社會行政」與「社會工作」的「一國兩制」,只有在「社會工作專業」的前提下「統一」才有可能,社會工作專業如果不能逐漸掌握社會行政體系,社會工作將永遠只是邊陲的與易受挫折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