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45.44

Hwa Kang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 Literature/華岡英語學報

中國文化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刊名變更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此研究探討全球教育學習與台灣英語教育的關連。本研究乃根據台灣北部某大學一門為期一學期之英語選修課所蒐集的資料而來。此門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藉由教導「全球教育」中的概念及議題,發展學生的全球觀點。本研究主要探討議題有二:(一)對學生而言,何謂全球教育學習?(二)全球教育學習與學生之世界觀的關係為何?本研究資料蒐集期間共兩學期(94學年度上、下學期),參與者為選修此課程的學生,包括84組開放式問卷調查、8次深入訪談及授課教師(即研究者)的反思日誌。研究結果顯示,「全球教育學習」可幫助學生發展多元觀點、提供學生對自身經驗及觀點反思的機會、以及擴展其世界觀。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相關的教學與研究建議。

  • 期刊

為增加學生英文溝通的能力,中國文化大學英文系和美國普渡大學合作設置了一個國際線上英文互動平台I Say/You Say Forum(http://isus.byethost2.com/xoops/modules/newbb/),該平台是由XOOPS網路管理系統所驅動。學生可利用I Say/You Say以英文做實際的溝通。該網站有以下之功能:討論區、部落格、展示區、酷連結、新聞報導、問答欄等。I Say/You Say是由文大學生所建置及管理,並由文大英文系數位志願教師提供語言及科技方面之協助。I Say/You Say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社群,經由真正的交流和溝通,學生可成為自動自發的學習者。更重要的是學生可在該網站和外國學生做文化上的交流。自從2007年八月創置以來,已有超過400名學生上網使用該網站各個不同的功能,且已創造出數千筆英文網誌或討論。 為了解學生對該網站的看法,線上合作學習的價值,及學生在使用時所遭遇的問題,英文系在網站啟用後三個月對使用的學生做了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體上,學生對該平台的各項功能多持肯定的態度。在327份有效問卷中,有高達75%的學生認為I Say/You Say是成功的網路平台,且有65.8%的受訪學生認為該平台有助於英文的學習。然而,在跨文化學習方面,效果則不甚理想,只有43.7%的學生認為對其他文化有所認識,且有49.2%的學生認為對其他文化所學甚少。雖然I Say/You Say以文化溝通及學習為重要的目標之一,但實際上有很多學生並沒有參與跨文化的討論,且對其他國家無所知悉。部份學生甚至不知道有外國學生參與網站上的討論。有更多的學生擔心其英文能力不足以參加線上討論。顯然地,學生應被充分告知網站的功能及熟悉上線的步驟。更重要的是老師應提供學生更多語言方面的協助,增加其使用英文的信心。本文最後則根據學生的意見提出對I Say/You Say改進的方法。

  • 期刊

本論文的主旨有兩項:第一,探討大學男女兩性在中文及英語實際網路的行為及態度;第二,讓大學生使用英語網路製作某外國城市的英語旅遊指南,來學習旅遊英語及外國文化。本文研究對象來自文化大學一年級共七十五位學生,調查及分析結果,是根據學生完成網路英語旅遊指南作業後所做的問卷,研究結果發現,男女生最頻繁的網路行為是網路聊天室及下載資料;在製作網路作業過程中,所使用的選擇標準(如精美的圖片、圖文編排清晰,或英文易懂等)當性別與學院均列入考慮時,男女生的喜好有明顯差異;相反的,對有趣的英文網頁之選擇標準,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

  • 期刊

在這項行動研究中,作者針對非英文系二年級學生設計並實施了以認知和後設認知的運用為目標的策略訓練課程,以求促進學生的聽力發展。學習者為在台北市一所大學語言中心將英文當外文學習(EFL)的學生。56個台灣非英文系大學生EFL學習者參加了此項訓練。參加的學生都為二年級的學生,為了符合他們主修課程(例如,經濟、資訊傳播、國際貿易、教育、法律、心理學,和電腦科學等)的要求,進修此每週一次一小時五十分鐘的必修英語實驗班。學生們都透過大學語言中心的測驗被篩至中低(pre-intermediate)程度。接受認知和後設認知策略訓練的班包括37位男學生和19位女學生,年齡範圍從18歲到23歲。訓練後學習者在策略學習紀錄(Strategy Learning Logs; SLL)中所表示的態度顯示,學習者認為最有幫助的策略為使用筆記本的後設認知策略,第二為T-list筆記的認知策略,第三為聽力文本的語意映對策略。

  • 期刊

本文主要在介紹三種課堂活動,教師可藉由此活動來鼓勵學生開口說英文。每個活動都是以美國相當受歡迎的科幻影集為主題,不過這裡所建議的活動都可以輕易的和其他科幻電影做結合。這三種課堂活動是針對自初學者至進階者,各種不同程度的學生所設計。

  • 期刊

在過去幾十年間,許多的研究顯示英語課堂上的閱讀策略教學可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然而,閱讀策略教學是一項複雜的課題。教師本身是否具備足夠策略閱讀能力則在實施有效的閱讀策略教學時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種子英語教師策略閱讀訓練之成效並透過訪談了解其對策略閱讀訓練之觀感。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而對象為四十八名參加南部一所大學中等教師英語第二專長培訓課程之學員。結果顯示經過十六週的訓練,種子教師認為策略閱讀訓練課程對其閱讀能力之提升以及實行閱讀策略教學細則之了解有很大的助益。本研究建議策略閱讀訓練應納入英語師資培訓課中以培養種子教師必備的閱讀教學技能。

  • 期刊

在第二個千囍年的今天,許多在臺灣修英文課的大學生,仍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法上英文課。本研究除了探討心理因素對語言學習的影響之外,並且強調美國英語教學專家Stephen Krashen曾經提出的「感情過濾學說」與「學生為中心」教學法的重要性。本研究執行於臺灣彰化縣的明道大學,研究目標為估測新式教學方案的實際效果與學生的接受度。本實驗教學重視學生的學習動機、自信、態度與種種學習活動的連鎖效益。經由質化及量化的綜合性實驗方法,本文向讀者呈現出學生支持新式教學法的比率數字與學習心得之描繪。

  • 期刊

Beowulf史詩第一部分為後續各部份設下主題,這些主題反映了典型史詩所蘊含的俠義、勇敢、榮譽、與忠誠等要素。Beowulf的宗教成份能將詩句牢牢地在基督教時期佔有一席之地,是令某些評論家不解的,有些學者認為宗教色彩是在後來加入而非原始作品中所有。然而這些色彩所呈現的的確是中世紀初Nordic史詩的典型代表。本論文藉由閱讀1至835份內容,描繪出其中此類主題詩的輪廓,一即他們所蘊含的信仰及中世紀初的生活型態。

  • 期刊

重新搬演莎士比亞《血海殲仇記》(或譯《泰特斯‧安莊尼克斯》)的持續努力,並未讓多數戲迷接受此劇。要能夠成為劇場的固定劇碼,除非此劇能依其本質被觀賞:這是莎翁少年時期青澀作品,乃出於興趣而成,因為從中吾人可以瞥見劇作家的學徒身分。

  • 期刊

美國弱勢族裔文學中,尋求新身分認同的掙扎歷程不斷地浮現,形成此文類的重要母題。華美作家湯婷婷在《猴形者:他的偽書》小說中刻意突顯文化和語言再現的複雜過程,藉此挑戰並打破既有的狹隘族裔定義。湯氏以一種<差異>的書寫策略批判美國文化認同的現況,突顯美國文化內部差異的重要性,以重新構築所謂的美國經驗。本文探討《猴形者》的文化翻轉、翻譯過程以及族裔之間複雜的<連字號>現象,以反思國家與族裔間的等式關係,進而彰顯<華-美>一辭中的連字符號內淺藏的另一個閱讀空間。書中角色惠特曼‧阿辛創造了一個跨越僵化思維的搗蛋鬼空間,並由語言打破各種藩籬,扮演多重角色,不斷地顛覆<族裔>的單一同質性、賦予<族裔>新的混種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