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42.231

敦煌學/Studies on Tun-Huang

南華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正常發行

五年影響係數 0.015
0.015 2023 年
學門 領域排序
人類 11
哲學 32
歷史 35
數據由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提供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敦煌寫本書儀收錄有正月、端午、冬至等節氣使用的「獻物狀」,以及送土儀、出孝等送物(狀/書),亦有標題爲〈遣物書〉的文例,均是贈送物品時參照使用的範文。敦煌實物中亦可見有「獻物狀」、「送物」。除了「單書」之外,日常往來問候起居寒暄之書札都附信物。那麼,哪些場合使用「獻物狀」、「送物」、「遣物書」呢?又,發信人與收信人彼此是什麼關係呢?「獻物狀」是由下致上的,適用於官場祝賀,轉用公狀的格式。「送物」,本質屬性與獻物狀相同,由下致上,亦是恭敬鄭重的一種格式,但與獻物狀相比,省略簡短,在吉凶各種場合頻繁使用。「遣物書」,發信人與收信人彼此並無級別之分,禮物的內容及其數量沒有單獨羅列在書札開頭,只在正文中呈現,且沒有分段,是爲了寄送禮物所附上的簡短文字。

  • 期刊

本篇以項楚匡補任二北《敦煌歌辭總編》為例,說明項楚學問之養成,以及為學的門徑及分析問題的方法,乃是承繼了明末清初以來乾嘉學者原具有的考證學風,為解決每日讀書疑問所得的日知筆記,大異於今時學者接受西方論文規範之撰寫模式,空有理念以及為了計點湊數的功利論文。也因具有如此顛撲不破的道理,才能萬古常新,並大勝於今是而昨非的學術專書論文。

  • 期刊

敦煌文獻學以4-11世紀寫本為研究核心,複雜的抄寫形態在整理與研究上與刻本文獻有著顯著的差異,這既是特性,又是難點。本文以敦煌變文寫本原生態為研究對象,從所有研究者公認的變文;也就是今存寫本原題有「變」、「變文」的狹義變文為中心,透過這些寫本的原生態,將其保存的形態、背景文書、合抄文書、書寫狀況等現象,析論其寫本性質、正背書寫、合抄內容等訊息,並據以析論敦煌講唱變文寫本原生態呈現的講唱特徵,檢視變文配圖、入韻套語、韻散結合等之有無,藉以釐清變文的範疇,希望提供敦煌變文寫本研究的另一面向,並有助於敦煌變文文本多層次現象的解讀。

  • 期刊

在敦煌寫卷中有關於「散花」的歌曲,首先,有P.2250題名「釋神英」的〈歎散花供養讚〉七言讚歌,從仙人善惠買五莖花供養定光佛之事起興,引唱讚歎西方菩薩經常散花供養,並描述「香花」於極樂淨土中的各種展現。其次,在S.6631及P.4597則有與〈歎散花供養讚〉起首相似的〈香讚文〉及〈花讚文〉,篇幅較短,但收尾為「散花緣心遍十方,供養如來去三障」等語,顯示其具有牽引散花儀式的用途。其三在S.0668、S.1781、S.4690等多卷,則有〈散蓮花落〉(或題作〈散花梵文〉)的七言讚歌,唱述佛陀修道故事,並以「散花樂」與「滿道場」為句末和聲,兩兩交替出現,並以「大眾持花來供養,一時舉手散虛空」作結。其四,在P.2130又有〈散花樂讚〉緊接於「法照和尚蒙文殊、普賢菩薩摩頂受記」相關說明文後,為奉請諸佛菩薩入道場的迎請讚,並以「散花樂」為和聲,具有明顯輔助行儀的作用。此外,在Φ.0269又有兩種〈散花文〉搭配著布薩禮式散花行儀。所以,總結以上六種「散花」歌曲,似乎是同在「散花」的主題之下,卻有著不同的內涵與作用,若要明瞭其製作意義與作用,則有必要回歸到寫卷展現的樣貌進行探究。因此,本文將探討這幾篇「散花」歌曲,在不同寫卷上與他篇歌曲或相關文字聯抄的關係,並參酌其形式與內容分析的結果,推究其實際應用的情況與意義。

  • 期刊

敦煌寫卷P.3899號的內容性質,過去曾被誤認為「佛經」或「道經義疏」,經寇鳳凱考定為道教講經文本,擴充了道教講經文的研究材料。不過,有關此一寫卷的文字釋讀以及抄寫年代的判定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可資商榷之處。本文乃就該寫卷文字內容之釋讀,提出關於寫卷正反面的判斷及其抄寫年代的不同看法,除了表列寫卷中譬喻故事及修辭的概貌之外,並進一步探討部分故事之取材來源及其意義,或可增益該寫卷研究之參考。

  • 期刊

二十世紀初流散至巴黎的敦煌寫本孕育了法國的敦煌學。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法國學者涉足敦煌學的各個子領域,其中頗有成就的一個方面即對敦煌寫本物質性(materiality)的研究。本文將概述法國敦煌學界對中國中古寫本物質性的研究,回溯其產生的學術土壤,並介紹近年重要學術成果。本文認為法國學者對寫本物質性的關注與歐洲書志學、寫本學的研究傳統息息相關,其研究深受歐洲學術大環境的影響。近年,法國學界圍繞敦煌寫本的實物特徵展開了集中研究。他們在這一領域做出的努力,對於敦煌學、中國書籍史、寫本學研究皆有重要意義。

  • 期刊

吐蕃於781-848年佔領敦煌,為敦煌帶來全面性的影響。此外,吐蕃密教信仰的浸入,使得敦煌佛教有了更多元的發展。歸義軍初期,密教圖像與顯教圖像皆見於石窟寺,惟各自獨立,尚未見義理上之連結。至歸義軍晚期,兩者以義理綴連融合於同一石窟中。其中,曹元忠所營建的61窟文殊堂,以具有密教身分的文殊菩薩為主尊。關於窟內顯、密經變的配置,顯教經變繪於進入窟內明顯可見的南北壁,而密教經變分布於靠近西壁的南北壁、西壁及背屏上,形成南北壁經變仍以顯教教理為主軸,中心壇台上則以密教教法為主要表現。又顯密圖像皆表現出法身佛、化身佛與報身佛的義理思維,兩者以三身一體觀揉合於石窟寺。故而,歸義軍晚期的文殊堂所展現的即是佛教顯密融合的最佳實證之一。

  • 期刊

敦煌寫本所見的「道安」具有多元的面貌。在敦煌文獻S.2073的《廬山遠公話》裡,東晉道安成為竊取《涅槃經疏抄》站在廬山慧遠對立面的反派角色,本文以《廬山遠公話》所形塑的道安形象為出發,連同其他敘有道安的《法華經玄贊釋》、道氤集《御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宣演》等文書,以及P.3355的〈彌天釋道安第一〉讚文,對敦煌文獻中的道安形象進行綜述。另有S.2985、臺灣國家圖書館藏139號等十一件寫本的〈道安法師念佛讚文〉,以及P.3570、P.3727、P.2680、羽298等四件寫本的《劉薩訶和尚因緣記》引述的「道安法師碑記」,二者所謂的「道安」與東晉道安的關係,也是本文討論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