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8.220.243

醫療品質雜誌/Journal of Healthcare Quality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帶給醫療體系巨大衝擊,未來將進入新常態的時代,因此111-112年度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工作目標納入了這三年的經驗與新作法。目標一的重點是強化推動醫療團隊合作,並從政策的訊息發布與溝通來強化醫療團隊合作。目標二強調要建立醫療人員與醫療機構的韌性,預防醫療暴力事件的發生。另外醫療人員要認知資訊存在的病安風險、強化相關通報。目標三新增的重點為「落實手術麻醉整合照護,強化團隊合作」,並鼓勵術後加速恢復,以提升手術安全。目標四強調以團隊合作提供安全照護,預防病人跌倒。目標六增加推廣乾洗手設備,醫院應訂有重大疫情之因應機制。目標八後疫情的醫病溝通,要以多元數位模式與時俱進。新增目標九維護孕產兒安全,強調高危險妊娠辨識與處理能力。期望修訂後的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工作目標能引導醫院在後疫情時代之病人安全有新的展望。

  • 期刊

為維護孕產兒安全,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告的111-112年度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工作目標之執行策略、一般原則、參考做法,制訂「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工作目標與策略工作計畫表」,對於生產六大高風險「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植入性胎盤/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羊水栓塞/靜脈栓塞、胎兒窘迫、產後大出血」均訂有適當處置流程,醫護團隊具備有評估辨識高風險狀況的能力,能即時判別生產時機及採取適當處置,且能啟動跨團隊之緊急應變措施。我們在每項執行計畫中亦詳列出作法及頻率,並訂有相對應之管考指標/預期效益及目標,以期能真正落實並維護孕產兒安全。

  • 期刊

國內自2004年首次辦理病人安全週活動,訂定每年十月第三週為全國病人安全週;而世界衛生組織於2019年發布每年9月17日訂為「世界病人安全日」,並邀集世界各國聯手一起響應病人安全日的行列,並共同採取病人安全行動。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積極鼓勵醫療院所應透過多元化宣導活動,以提升民眾、醫療人員、單位主管等響應病人安全週活動;並鼓勵任何人提出病人安全顧慮,提升醫病夥伴關係及病人安全正向文化。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為了提升全院醫療同仁、病人及家屬對於病人安全文化之觀念,整合各科部推廣業務,期透過該文章分享兩年間於疫情轉變下,推動病人安全週各項業務之做法,提供各醫療院所參考,期望能提升各院所推動時策略,用以提升病人安全文化。

  • 期刊

在醫療機構導入早期預警系統(Early Warning System, EWS)是全世界醫療照護的趨勢之一。本院獲得英國皇家醫師學會(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RCP)授權,導入其發展的臨床早期預警系統(National Early Warning System, ver. 2,NEWS2),並於2020年7月在醫院全面建置。本院自行開發的智慧化、行動化EWS除包含NEWS2外,亦納入ISBAR、qSOFA、互動式團隊溝通及社交媒體(LINE)實名登錄EWS的資安機制。除此之外,也調整醫療照護模式,建立EWS監控中心、臨床督導團隊(Medical Audit Team, MAT)及緊急應變團隊(Rapid Response Team, RRT),能夠及早介入病情惡化病人的臨床治療,避免演變成醫療意外事故。導入EWS後的成果:1.非預期急救事件發生率降低31%、急救後死亡率降低50%;2.可即時掌握病人生理資訊,促進醫護溝通。

  • 期刊

目的:工作與生活像是天秤的兩端,當一端壓力過大,就會失去平衡。當醫事人員無法兼顧工作、家庭與個人生活,將無法專注投入工作,影響其工作表現及生產力,恐對於病人照護產生負面衝擊。研究方法: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運用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發展之新版病人安全態度問卷(New-Safety Attitudes Questionnaire, New-SAQ)進行調查,並以階層迴歸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驗證本研究假設。研究結果:病人安全文化與復原力之交互作用項對於工作生活平衡不具有顯著影響,比較主要效果,「復原力」對於工作生活平衡具有顯著正向影響。結論與建議:醫事人員病人安全文化與復原力之平均分數不互相影響,但均對於工作生活平衡有顯著影響,尤其是復原力之影響甚鉅,具有高度顯著之正向影響。建議醫院可深入研究「復原力」專題,由「關懷」著手,提供工作上的支持,以培養醫事人員之職場復原力及韌性,並著重於教導問題解決能力、正念認知及壓力處理等,以避免導致工作生活失衡,而影響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

  • 期刊

疫情時代,面對工作環境中的轉變,人員較以往更容易發生身心耗竭(Burnout)。當人員出現身心耗竭時,出錯率可能會較高,導致影響照護品質、病人安全及工作滿意度。因此,建議醫療機構應營造樂於工作及健康幸福的職場。為達成此一目標,醫院管理階層可採用「病人安全巡查(Patient Safety Leadership WalkRounds^(TM))」的方式,由無利害關係之非單位主管親自至現場瞭解人員對於提升病人安全的障礙及聽取相關意見或建議。經由面對面的溝通,人員更願意表達想法及需求,院方則可提供更即時的協助與改善。藉由持續的「病人安全巡查」,醫院可朝建立優質的工作環境並營造病人安全優先的組織文化邁進。

  • 期刊

目的:病人安全是醫療品質的基石,考量須兼顧防疫,我們運用精實思維,以經濟有效的方法創造最大價值,提升民眾與醫療人員對「孕產兒及醫護人員安全」的認知。方法:繪製病人安全活動推廣流程之價值溪流圖,運用流程分析與策略定位找出目標群;組成決策團隊,建立共識、規劃資源;設計線上遊戲,以趣味性提升活動之吸引力與互動性。結果:衛教參與人數達1,987人、線上響應人數達1,901人;多元宣導發送:信箱1,759人、App 7,274人、LINE 20,008人;滿意度調查顯示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及服務結果面皆有提升。結論:防疫兼顧活動創意,導入精實虛實整合,以線上宣傳為主軸,顧客觸及率大增;透過小型實體互動及體驗式教學,與時俱進推廣病人安全,有效應用資源,達提升醫療品質、保障病人安全之最終目的。

  • 期刊

人體研究受試者保護於1986年醫療法制定時納入臺灣法規體系,不過僅適用於人體試驗,並未擴及所有以人為受試者之人體研究。隨著醫學研究的發展,社會要求於法律上應有更完整的受試者保護,2011年於立法委員黃淑英及學者、專家、民間團體推動下,完成人體研究法的制定。本法施行十年,於法規與倫理上對受試者保護均有所提升,然而仍有許多值得再思考或精進之處,包含:研究機構監督職責的落實,以及如何賦權或培力民眾受試者意識,以落實受試者保護。此外,2017年臺灣公布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身心障礙者參與醫學研究以自願同意為必要,與現行法規的代理同意顯然不同,而易受傷害群體與個人參與研究的特別保護措施如何兼顧尊重自主權,有必要重新思考、與時俱進,以符合人權發展的潮流。

  • 期刊

關節置換團隊為本院骨科部秉持著「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專科化發展模式而成立,為積極提升「全人工關節置換疾病」照護品質,病人術前進行醫病共享決策,並納入手術部位感染組合式照護,進行監測、管理,並於出院後提供督導式復健療程。為持續精進,本院將導入術後加速康復(ERAS),包含術前體能優化、術中多模式止痛、噁心嘔吐預防,透過團隊合作加速康復。病人的高滿意度,實為我們團隊帶來持續精進之動力,亦為品質認證的價值所在。

  • 期刊

在全球性大流行的情況下,疫苗的大規模施打對疫情的控制有很大的幫助,然而疫苗施打也會引發不少疑慮。施打疫苗後發生的不良事件是指施打後發生影響健康的事件,與疫苗間並不必然具有因果相關性,但若媒體進行錯誤報導,謠言可能會對民眾施打疫苗的意願影響甚大;而疫苗不良反應指的是疫苗的副作用,分為注射部位的局部反應、全身性反應及過敏反應。臺灣有被動監測的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主動監測的V-Watch預防接種健康回報,用以監測大規模施打疫苗後是否有安全警訊出現,亦有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可給予真的受害者適當救濟。對於疫苗安全性的信任是提高接種率、快速控制疫情的重要因素,在良好的監測下,民眾應可放心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