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6.90.141

中華傳統獸醫學會會刊/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Traditional Veterinary Science

中華傳統獸醫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不同類別之癱瘓動物其中有四肢輕癱(tetraparesis)、四肢癱瘓(tetraplegia)、後驅輕癱(paraparesis)、後肢癱瘓(paraplegia)及半邊偏癱(hemiparesis),經常見於臨床就診病例。至於治療方式之選擇端視動物狀況及治療預後之判斷以及飼主方面之考量。以中獸醫針灸治療脊椎損傷動物一直被廣泛使用(Lee et al., 2007)。針灸之療效亦不斷地在臨床治療及實驗動物試驗中一再被證實(Jansson, 2001; Jeong and Nam, 2002; Yang et al., 2003)。針灸治療相較於神經外科手術除了風險小、副作用少,也較為便宜。有許多報告發表,脊椎損傷動物經過針灸治療可以達到止痛效果甚至行動功能恢復(Hayashi et al., 2007; Lin and Chen, 2008)。以中獸醫方式治療癱瘓動物的報告、研究發表及書籍非常多(Wynn et al., 2003; Xie et al., 2007, 2008; Choi et al., 2009; Joaquim et al., 2010; Han et al., 2010; Chrisman, 2011)。參考不同文獻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其中包括穴位選擇,配穴與搭配中藥,針灸方式選擇如乾針刺激、電針刺激或水針注射。此次臨床報告將詳細介紹2009至2012年間臺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結合中西醫診斷並以針灸合併中藥治療癱瘓動物的概況。國立臺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進行針灸治療癱瘓動物,以15例為代表分為4大類,包括無法以西醫確診之病例,經西醫確診卻不適合做進一步治療之病例,以針灸治療縮短療程之病例,動過神經手術後以針灸復健之病例。此4大類癱瘓病例以中獸醫方式診斷及治療皆有良好之預後。

  • 期刊

臨床採用六經辨證治療寵物皮膚病,療效顯著。臨床強調先辨六經,再辨方證。其認為雖然皮膚病在皮表,但絕不可因皮膚病在體表而認為其病位在表。依六經來分,病位分為表、裡和半表半裡,同時每病位上又存在寒熱、虛實的病性,判斷病位及病性是根據四診合參確定的,因此,皮膚病的病位同樣可以在半表半裡或在裡。六經辨證是漢代張仲景在《素論.熱證》六經分證的基礎上,論治結合傷寒病證的特點而創立的一種辨證方法。它針對外感病的普遍證候,根據症狀特點,劃分為六個證型階段。分別為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以此解說外感病勢,以及相互間的傳變關係。實際上六經辨證基本上描述了臟腑、十二經脈病的內容,但由於六經辨證只注重分析外感風邪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其傳變規律,可以說是較局限的臟腑辨證。六經是指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條經脈而言。依據中獸醫描述為由表入裡,正氣漸衰的過程。六經病的傳變,往往與正氣、邪氣、治療、體質等因素有關。

  • 期刊

思考研究單味中藥的性味,歸經,功效及主治,進而推論古中醫方劑的辨病脈證下的病機組成和對應藥物,並瞭解藥物加減法的含義。之後知道藥是一味加一味的,而不是一方加一方套的,最後推而廣之,自己看診獲得疾病資訊後經過分析瞭解病機,病位後最終再為病患量身定做處方,病患回診時並追蹤疾病情況是否有改善,並進一步了解疾病沒有改善的原因,再進行各種修正。如此反覆將學問實踐於臨床,不泛為空談,以病為師,不停修正,經過無數的考驗和挫折後,經過千錘百鍊,療效才能提高。中藥的種類相當多,經過古人千年血淚的實驗與歸納後,將中藥分成:發散風寒藥,發散風熱藥,清熱瀉火藥,清熱燥濕藥,清熱涼血藥,清熱解毒藥,清虛熱藥,攻下藥,潤下藥,峻下逐水藥,去風濕藥,芳香化濕藥,利水滲濕藥,溫理藥,理氣藥,消食藥,驅蟲藥,止血藥,活血去淤藥,化痰藥,止咳平喘藥,安神藥,平肝息風藥,開竅藥,補氣藥,補陽藥,補血藥,補陰藥,收澀藥,湧吐藥,外用藥。每一種藥依照性味,歸經,功效主治,都有相對應的症狀和病機。就好像是先認識自己的武器和兵種,日後打仗時才能依戰場,依敵人性質和多寡和強度,以及評估我方的資源後來選擇適當的武器和攻略。臨床開藥是決定成敗最關鍵的所在,但事實上也不是正確診斷出病機和正確使用相符合的藥效果就會出現,舉例而言:虛不一定受補,實也不一定受攻,就算虛能受補,也不代表就能一直順利受補,就算實能受攻,也不代表就能順利一直受攻,其攻補之間的轉折迂迴的情況變化極多,也就是說,辨證論治就算是完全準確,所開的藥也未必能如願的進去而產生療效,那該怎麼辦呢?古中醫為了克服這種情況,所以就產生了非常多的複式治則以應付臨床上的各種可能的情況,這就是調兵遣將,進退有據,用藥如用兵的道理。基於如此,唯有更深入的瞭解每一味藥的特性,才能在臨床上更自由的揮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