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114.228

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Journal of Digital Archives and Digital Humanities

  • OpenAccess

臺灣數位人文學會 & Ainosco Press,正常發行

五年影響係數 0.087
0.087 2023 年
學門 領域排序
圖書資訊學 9
歷史 21
數據由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提供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Court theater was a core part of Chinese court and performance culture for centuries, flourishing in China's last two imperial dynasties, Ming (1368-1644) and Qing (1644-1911). Dramatic performances took place on multiple occasions such as imperial birthdays, weddings, state rituals, and seasonal festivals. Despite its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Chinese court and performance culture, Chinese court drama texts have never received adequate attention.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this: the vast quantity of texts and the difficulty of accessing them; the low status of these texts i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as "authorless" performer's texts and "meaningless" court panegyrics; and the lack of any existing analytic framework to study anonymous Chinese performance texts at such a large scale. Although some of the Qing court dramatic texts are reprinted in recent large-scale publication projects, many of these texts are still kept in separate archives and depositories around the world. To bring together such a vast amount of materials and develop an approach that will allow us to probe into this valuable resource, the TEXTCOURT project is creating the first digital archive dedicated to Chinese court drama.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project focusing on the creation of the database, namely the transcription of the dramatic scripts and the production of structurally marked-up texts following the guidelines of the TEI (Text Encoding Initiative). It will also provide suggestions on how the database could be used to pursue new types of research questions and present some of the preliminary finding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旨在介紹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地理資訊平臺」(Modern History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MHGIS)的設計思路與建置方式,並以三個案例介紹平臺可能的使用情境,及其潛在的貢獻,期能對未來相似專案的規劃與執行有所助益。平臺的宗旨在於透過地理資訊技術,將關於空間的史料,轉化為易於使用的空間資訊。本文將分為「歷史地圖」、「向量圖資」、「應用案例」三部分介紹。「歷史地圖」依其工作流程,分為界定資料蒐集範圍、歷史地圖的管理與後設資料、蒐集結果的統計、歷史地圖的呈現與入口網頁設計等節介紹。「向量圖資」依其內容,分為上海圖資、其他城市圖資、鐵路圖資、其他圖資等節介紹。應用案例則有:以「王韜、譚延闓遊蹤」,介紹向量圖資與文字史料的交互參照;以《自貢市市區圖》(自貢市市政籌備處,1939),介紹單一地圖的精讀;以「1936年上海電車路線與都市土地利用型態」,介紹多來源圖資的綜合應用三例。本文最後並對平臺的建置,提出了檢討與展望。

  • 期刊
  • OpenAccess

人文研究經常關心人事時地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利用數位工具對文本中的物件關聯進行標記,並對多筆二元關聯進行分析,可提供研究者另一種觀看文本的角度。DocuSky是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所支持的學術研究平臺。使用者可在DocuSky建構個人典藏庫,並利用平臺所提供的各式工具對這些個人庫進行檢索、分析與視覺化呈現。視覺化的目的,是將複雜的資料關聯,表現為人們視覺上較易理解的圖表。本文將探討DocuSky的二元關聯視覺化呈現工具BinRelLite。這工具對數位人文的主要貢獻,在於它能讓研究者以簡易的步驟,繪製出文本標記後的物件關聯圖。我們將以前人所標記的《三國演義》第42-51回對話為例,探討利用BinRelLite繪製二元關聯圖的可能應用。

  • 期刊
  • OpenAccess

早期人文學者對於文本內容的分析與研究往往是建構在知識的博覽,在熟讀相關文獻資料後,將知識內化於研究應用。在進入資訊化社會後,爆量資訊讓研究者必須思考如何調整研究方法,以順應科技帶來的改變,以及改變後所衍生出的相關議題。所幸近年來受益於數位人文多元思維的啟發與影響,帶給傳統人文領域的研究學者諸多創新思路,特別是在研究方法的應用上,不僅突破了既有的理論框架,效率化的研究工具與系統化作業程序,擴展並促成了愈來愈多跨領域學科的合作。本研究嘗試從「文本空間化」的思維角度出發,針對《全臺詩》、《蔣經國先生大事長編初稿》與《雷震日記》等不同類型的文本素材進行分析,並結合資訊技術與空間分析方法,建置相應的文本內容檢索與分析系統,實證「文本空間化」在數位人文領域之應用模式。其中,對於《全臺詩》擷取詩人出生地與詩作中的地名,並藉其時空特性來解析詩人與詩作的相關性;在《蔣經國先生大事長編初稿》資料處理上,則結合時序性文本紀錄之轉換,以空間化與量化資料的圖表視覺化方式,來重構文本內容,分析其不同地點相互關連的發展脈絡;而針對《雷震日記》的文本特色,設計日記文本分析系統,以快速查找不同時期所記述地名及其相關內容,分析人名出現頻率與記主的社會網絡關係。上述實作也揭示了「文本空間化」於拓展數位人文研究視野的可能性。

  • 期刊
  • OpenAccess

原住民神話傳說中,人與自然、人與人的故事相當豐富,這些看似荒誕離奇的情節,其實有著災害隱喻或社會禮俗形成的線索,例如變異、禁忌、神鬼、祖靈;此外,也承載了豐富的傳統智慧,從中可以瞭解部落的自然環境、生存威脅、戰爭、風俗信仰等等。因此對原住民族神話傳說的解析,有其重要性。本文以《蕃族調查報告書》共八冊所收錄的神話傳說為分析,整理臺灣原住民各族群的神話傳說,包括泰雅、太魯閣、賽德克、賽夏、布農、鄒、魯凱、排灣、卑南、阿美等族群。為了處理大量的資料而以數位人文為研究取向,進行神話傳說主題及內容之分析研究。在數位工具上,應用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DocuSky數位人文學術研究平台」發展出的工具進行分析,將大量資料進行科學性的分類和數據上的分析,並將結果圖像化呈現以利解讀,從而轉譯這些神話傳說反映出的文化底蘊和人與自然的關係。

  • 期刊
  • OpenAccess

軍中音樂研究並非顯學,卻是臺灣文化建構的一個支部,對此,研究團隊嘗試以檔案建設及科技輔助的方式,創建一個讓軍中音樂資料可以資源交流與共享的平臺。「軍歌資料庫」的建檔歷程,乃是以數位典藏人才培育與空間設備的規劃為根基,將軍中音樂的相關文獻、文件資料進行實體與數位雙向系統式的彙整與保存,並藉由數位科技投遞至雲端空間、釋出分享資源。而平臺建置前的檔案資料整理、分析、保存及數位化,需要經由標準程序的處理,確保資料重複利用的過程能夠發揮最大效能;加上研究人員是處理資料的關鍵,因此人員的培力與實務經驗同樣攸關檔案建設與資料庋用的良窳。據此,本研究著重於「數位建檔歷程」的梳理,以實際的研究運作說明如何透過人力、設備、空間的儲備及協力,朝資料庋用的目標邁進,並為相關研究團隊提供一個「平臺開放前之儲備工作」的參考與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