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淑貞
論文名稱: 臺北縣新莊區國民中學家長學校選擇因素之研究
The Factors of School Choice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Parents
指導教授: 游進年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7
中文關鍵詞: 家長學校選擇選擇學校因素
英文關鍵詞: Parents, School choice, Factors of school choic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44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透過問卷調查,了解臺北縣新莊區公立國民中學影響家長學校選擇之因素,及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情形,並提出相關建議。為達此研究目的,研究者編製「臺北縣公立國民中學家長學校選擇因素之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以新莊區12所公立國民中學7年級家長為施測對象,共發出問卷945份,有效問卷75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9.7%,以描述統計、獨立本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研究發現,臺北縣新莊區國中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時,考量的八個向度因素中,認為學校教育理念最為重要,其次依序是學校專業師資、學生學習成就、就學生活便捷性、學校設備與環境、學校課程教學、子女因素及學校公共關係。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較重視的前五個因素為學校教師教學認真、校園管理的安全性高、學生的行為表現良好、學校重視學生的生活常規、教師的教學品質受肯定。另外,新莊區不同背景的家長對學校選擇因素的重視程度,女性家長在生活便捷取向、課程教學取向、公共關係取向上重視程度皆高於男性家長。高中職及專科的家長對生活便捷取向的重視程度高於國中以下和大學院校教育程度的家長;在公共關係取向是國中以下、高中職的家長重視程度高於大學院校教育程度的家長。從事商及其他職業的家長比從事軍公教與家管的家長重視學校教育理念。子女就讀學區的家長認為生活便捷取向的重要性高於讓子女越區就讀之家長。
    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對於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教師提出幾項建議。建議教育行政機關應重視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提昇教師素質;給予校長辦學空間,重視學校的辦學績效。學校方面則要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及學生的生活常規,形塑優良的校風;並且提供優質的安全教育環境,讓孩子可以快樂學習成長;發展學校特色,吸引學區內學生就讀。對於學校教師則需加強親師良好互動、提昇教師專業能力與提昇教學品質、發揮正向管教輔導功能。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survey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parents’ school choice for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differences among several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Sin-Jhuang District at Taipei County; thus, the study provides related recommenda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the researcher developed a sample questionnaire called “The Factors of School Choice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Parents in Sin-Jhuang District at Taipei County.” The objects of the study, parents of 7th grade students, were chosen from 12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Sin-Jhuang District. A total of 945 surveys were distributed. There were 753 valid data with 79.7% of responding rate.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data in this study wer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T-test, and one-way ANOVA.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parents for choosing junior high schools in Sin-Jhuang District at Taipei County consider 8 different orientations.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school’s goal for students’ education. It follows by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ism of faculty,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the convenience of school environment, equipment and environment of the school, the educational materials, student’s own preferences, and the public relations. Parents pay more attention for the following 5 factors. It begins with the attitude of faculties toward education, the level of campus safety, the manners of the students, the focus of school’s goal in students’ behavior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aculties. In addition, due to various backgrounds, the study also showed difference from the surveys. Female parents have higher preference than the male parents in the convenience of the environment, the focu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and the public relations. Moreover, parents who finished high school have higher preference than those finished junior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in the convenience of the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parents finished high school pay more attention toward the public relation of the schools than those finished junior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school. In addition, parents working in military, government or school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 school’s goal for students’ education than those who own business or other occupations. Lastly, the convenience of getting to school is more important to parents who have children attending school within their districts than those parents whose children are from out of districts.
    Some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schools, and facultie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ound in the study. First of all, the researcher suggests that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of faculties and to empower school principals for developing better education. For schools, student’s manners in everyday life and the reputation should be the focuses. Having a high safety schools leads to students’ positive learning. Developing uniqu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chool attracts more students within the district to attend. For faculties, they should maintain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arents, continue to learn knowledge in teaching fields,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helping students on the right track.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家長教育選擇權的意涵 11 第二節 臺北縣學區制實施狀況 28 第三節 影響家長選擇學校的因素及相關研究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9 第四節 實施過程 71 第五節 資料處理 72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5 第一節 影響家長選擇學校因素之現況分析 75 第二節 家長學校選擇因素重要性次序之看法 82 第三節 不同背景家長學校選擇因素重要性次序之看法 88 第四節 不同背景家長學校選擇因素的差異分析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建議 116 參考文獻 121 壹、中文部分 121 貳、英文部分 127 附錄 129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29 附錄二 指導教授之專家效度推薦函 139 附錄三 專家效度具體意見彙整及修正說明 140 附錄四 臺北縣新莊區國民中學家長學校選擇因素預試調查問卷 147 附錄五 臺北縣新莊區國民中學家長學校選擇因素調查問卷 154 附錄六 委託導師協助轉發問卷函 157

    壹、中文部分
    王世維(2008)。國小外部行銷對家長滿意度之影響:互動行銷的干擾效應。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如哲(1999)。比較教育。臺北市:五南。
    王志菁(1998)。從教育機會均等的精神論美國的在家教育。臺北市:揚智。
    王秋晴(2002)。臺南市國民小學實施家長學校選擇權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欽哲(2005)。國民小學家長教育選擇權與學區劃分之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作者。
    吳育偉(2002)。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花蓮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明清(1997)。選擇與控制:學校教育改革的理念爭議。現代教育論壇,2,43-52。
    吳知賢、段良雄(1999)。臺灣地區公私立國中國小學校選擇模式。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9(2),254-268。
    吳清山(1995)。美國教育改革焦點-評析「二千年教育目標法案」之教育目標。教師天地,73,56-59。
    吳清山(1999)。解嚴以後教育改革運動之探究。教育資料集刊,23,261-275。
    吳清山(2002)。學校行政的重要課題與未來取向。教育研究月刊,100,23-31。
    吳清山(2004)。學校行銷管理的理念與策略。北縣教育,47,23-34。
    吳清山、林天祐(1997)。教育名詞。教育資料與研究,16,82。
    吳清山、黃久芬(1995)。美國教育選擇權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1-26。
    巫有鎰(2004)。新右教改潮流對教育機會均等的衝擊。屏東師院學報,8,437-458。
    李希揚(2002)。教育券與教育經費互動關係之初探。中等教育,53(6),143-151。
    李春滿(2006)。臺北市文山區家長教育選擇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家宗(1997)。英美教育改革法案中市場導向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沈姍姍(1996)。教育選擇與控制理念的另類思考。教育資料與研究,9,14-15。
    沈姍姍(1998)。自家長教育選擇權看教育機會均等。教育資料與研究,21,8-10。
    沈姍姍(2000)。國際比較教育學。臺北市 :正中。
    沈姍姍(2003)。家長教育選擇權的發展與爭議。北縣教育,45,41-44。
    何琦瑜(2007)。教與罰的掙扎。天下雜誌,2007 親子天下專刊,82-89。
    周生民(2002)。臺南市國小學童越區就讀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周志宏(2002)。受教育的權利與使受教育的義務-強迫入學條例之檢討。教育研究月刊,97,32-43。
    林天祐(1998)。特許學校-公立學校組織再造的新機制。國教月刊,45(1),46-54。
    林天祐(1999)。談特許學校。教育資料文摘,44(1),114-123。
    林孟皇(2000)。家長之公立學校選擇權。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偉人(2004)。高等教育市場化的趨勢與衝擊。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實習輔導通訊,28,8-15。
    林新發、王秀玲(2003)。海峽兩岸義務教育政策演變和形成背景之分析。國民教育,43,11-19。
    林蘭櫻(2004)。家長教育選擇權之探究。研習資訊,21(5),61-68。
    范信賢(1999)。國民教育中的國家角色初探:以學生為主體的省視。研習資訊,16(2),60-67。
    范瑞祝(2001)。國民小學階段實施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范熾文(1999)。美國中小學校改革的新趨勢-委辦學校、磁性學校與契約學校。教育資料文摘,43(2),100-109。
    秦夢群(2004)。教育行政-實務部份。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2002)。知識經濟在教育發展上的角色與策略。中等教育,53(3),64-82。
    高介仁(2006)。國小學生家長教育選擇權認知與教育選擇行為之研究-以雲林縣國民小學為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明輝(2005)。美國最大規模之公立學校經營企業。教育研究月刊,132,120-125。
    張炳煌(1998)。國中生家長學校選擇權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炳煌(2000)。影響國中生家長學校選擇因素之研究。載於楊思偉主編,家長學校選擇權(頁195-250)。臺北市:商鼎。
    張雪娥(2003)。臺中市國民小學實施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德銳(1998)。教育選擇權對教育機會均等的影響。教育資料與研究,21,1-7。
    張德銳、丁一顧(2000)。我國中小學實施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可行途徑與具體措施。教育基本法與教育革新研討會議手冊,209-238。
    符碧真(1999)。從美國教育券之實行論我國教育券政策。教育研究集刊,42,203-231。
    莫家豪(2002)。中、港、臺高等教育市場化-源起與理解。載於戴曉霞、莫家豪、謝安邦主編,高等教育市場化(頁 184-220)。臺北市:高等。
    許朝信(2001)。教育基本法中家長教育選擇權對公立國小經營之啟示。教育研究資訊,9(1),107-120。
    陳昌熙(2005)。家長選擇學校之研究-以兩所國小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明德(2000)。國民小學實施家長教育選擇權可行性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秋雲、游振昇(2007)。學校狂打廣告被批亂象。聯合報,6月30日,第c1版。
    陳啟榮(2006)。當教育市場化實施成效之檢視。國民教育,46(2),81-85。
    陳靜嬋(2000)。美國家長的另一項選擇-委辦學校運動之研究。載於楊思偉主編,家長學校選擇權(頁79-156)。臺北市:商鼎。
    陳麗珠(1998)。教育券制度可行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6(3),129-141。
    陳寶鈺(2002)。臺北市大學區國小越區就讀學生家長教育選擇行為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未出版論文。
    郭雙平(2008)。臺中縣公立國民小學家長為子女選擇就讀學校因素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湯堯(1997a)。教育市場導向探討與省思-市場模型建立與研究。教育研究資訊,5(3),74-85。
    湯堯(1997b)。教育市場化的內外部評鑑模型。技職雙月刊,39,61-65。
    湯堯(2001)。學校經營管理策略:大學經費分配、募款與行銷。臺北市:五南。
    湯堯(2004)。高等教育的「法」與「規」。2006年11月2日,取自http://www.ncku.edu.tw/~fcouncil/discussion/tang03.htm。
    黃乃熒(2000)。父母選擇的教育改革意義。載於楊思偉主編,家長學校選擇權(頁1-36)。臺北市:商鼎。
    黃信君(1999)。彰化縣國小學生家長對學選校擇權的認知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建忠(2006)。國民教育的問題省思:家長教育選擇權。師說,192,27-31。
    黃雪菲(1995)。臺灣學校教育管制的經濟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楊士賢(2002)。市場導向的教育改革過程中教師工作性質的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教育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楊巧玲(1999)。從在家教育看教育行政的鬆綁與再規範。教育行政論壇研討會會議手冊,5,237-253。
    楊巧玲(2003)。知識經濟/商品化教育/績效學校:九○年代教育市場化的發展與挑戰。教育學刊,21,225-242。
    楊思偉(1998)。教育改革的借與鏡-畫虎不成反類犬。載於高強華、楊思偉主編,鬆與綁的再反思(頁 69-121)。臺北市:五南。
    楊思偉(2000)。父母選擇的教育改革意義。載於楊思偉主編,家長教育選擇權(頁157-192)。臺北:商鼎。
    楊思偉(2004)。教育市場化應休矣。師友,450,8-13。
    蓋浙生(1993)。教育經濟與計畫。臺北市:五南。
    蔡進雄(2007)。從紅布條文化談學校行銷。國語日報,5月22日,第十三版。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0)。臺北縣公立國民中小學學區劃分及檢討調整要點。臺北縣:作者。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9)。學校資料。2009年2月10日,取自http://www.tpc.edu.tw/_file/2052/SG/25532/D.html。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9)。臺北縣國民中小學學區一覽表。2009年2月10日,取自http://www.tpc.edu.tw。
    劉世閔、吳育偉(2004)。家長教育選擇權教育公平與績效的雙刃劍。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2,19-40。
    劉仲成(2004a)。教育市場化下學校經營的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57,45-49。
    劉仲成(2004b)。英美及臺灣近年來國民教育改格的趨勢分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6),68-90。
    潘聖明(2001)。國小學生家長與教師對家長教育選擇權認知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蔡姿娟(2003)。學校選擇權在教育市場下對義務教育的衝擊。教育研究,52,55-61。
    潘慧玲(2006)。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鄭勝耀(1999)。香港教育選擇機制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鄭新輝(1997)。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可行性分析。初等教育學報,10,389-415。
    戴曉霞(2001)。全球化及國家/市場關係之轉變:高等教育市場化之脈絡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7,301-328。
    薛化元、周夣如(1997)。父母教育參與的權利與限制-以國民教育階段為中心。國民教育,37(6),20-29。
    薛曉華(1996)。臺灣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與社會」的分析。臺北市:前衛。
    顏秀如(2006)。父母對子女之教育權探討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權之範圍。現代教育論壇(14),497-511。
    嚴曉玲(2001)。社會階級與家長教育選擇權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貳、英文部分
    Adler, M., Petch, A., & Tweedie, J. (1989). Parental choice and educational policy.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Allen,J.& S.Mitchell.(2006). Charter Schools Today:Changing the face of American education-Part:Part 2:Raising the Bar On Charter School Laws 2006 Ranking & Score Card[R].Washington,DC:The Center for Education Reform.
    Ball, S. J. (1990). Politics and policy making in education. London: Routledge.
    Ball, S. J. (1993). Education markets, choice and social class: The market as a class strategy in the UK and the USA.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4(1), 3-19.
    Bauch, P. A., & Goldring, E. B. (1995). Parent Involvement and School Responsiveness: Facilitating the Home-school connection in schools of choic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7(1),1-21.
    Bradley, H. (1996). Parental choice of school in an area containing grant-maintained schools. School Organization, 16(1), 59-70.
    David, M. E. (1993). Parents, gender and education refor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David, M., West, A., & Ribbens, J. (1994). Mother's intuition?Choosing secondary schools. London: Falmer.
    Elam, S. M. (1990). The 22nd annual gallop poll of the public's attitude toward the public schools. Phi Delta Kappa, 72(1),41-55.
    Goldhaber.D.& E.Eide. (2002). What Do We Know(and Need to Know)about the Impact of School Choice Reforms on Disad-vantaged Student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72(2):157-76.
    Levin, H. M. (1990). The theory of choice applied to education. In W. H. Clune & J. F. Witte (Eds.). Choice and control in American education. Volume 1: The theory of choice & control in education. (pp.247-284). New York: The Falmer Press.
    Maddaus, J. (1990). Parent choice of school: What parents think and do. In C.B. Cazden (Ed.). 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Vol. 16.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OECD (1994) School: A matter of choice. Paris: OECD
    Raywid, M. A. (1994).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schools of choice. In J. Kretovics, & E. J. Nussel (Eds.). Transforming urban education. (pp.214-227). Boston: Allyn and Bacon.
    Lindey Burke,(2009). School choice in America 2009: What it means for children's futures. Retrieved Feb 10, 2009.,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reports/2009/11/school-choice-in-america-2009-what-it-means-for-childrens-futures.
    The Home School Legal Defense Association,(2009).Home Schooling by State. Retrieved Feb 10, 2009.,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hslda.org/laws/default.asp.
    Tice, P., Chapman, C., Princiotta, D., and Bielick, S.(2009).Trends in the Use of School Choice:1993 to 2003. Retrieved Feb 10, 2009.,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nces.ed.gov/pubsearch/pubsinfo.asp?pubid=2007045.
    West, A. (1994). Choosing schools-The consumer's perspetive. In M. J. Halstead (Ed.), Parental Choice and Education. London:Kogan.
    Woods, P. (1996). Choice , class and effectivenes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7(4), 324-34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