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玉華
論文名稱: 國中生對歷史科多媒體教材學習感受及看法之個案研究-以世界史《希臘、羅馬古文明》單元為例
指導教授: 郝永崴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5
中文關鍵詞: 電腦多媒體教材雙碼理論多媒體學習理論ASSURE教學設計模式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英文關鍵詞: Computer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s, multimedia learning theory, dual-coding theory, ASSURE, teaching integrated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38下載:2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究國中學生對不同類別媒體使用於歷史教學上的感受、看法及學習情形。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進行研究,為豐富資料來源,使用問卷調查法、文件分析法及訪談法等三種方法蒐集資料。
      研究者首先針對多媒體理論、相關文獻及研究進行探討,以了解多媒體教材如何應用於歷史科教學。接著,採取ASSURE模式設計「多媒體融入希臘、羅馬古文明」單元之多媒體教材,實施教學後進行測驗、問卷調查、PPT回饋單與訪談。實施測驗及問卷調查,目的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形及其對於多媒體教材融入歷史科教學的一般感受;而PPT回饋單及焦點團體訪談,則是在進一步探討學生對於多媒體教材的個別看法。主要發現有以下三點:
    一、多數學生對多媒體教學持正面肯定態度,贊成繼續使用。
    二、學生對於不同類別媒體的喜好程度有差異。喜好程度由高而低,依次為「動畫/影片」、「圖片」類及「文字」類。
    三、多媒體教學對學習成就不同者的影響有差異,主要表現在上課專心程度及偏好媒體類型兩方面。
      本研究結果證實歷史科確實是一門適合使用多媒體教材教學的學科,但在實際應用上,必須注意「圖、文須適當搭配」及「教材呈現時應經過整理篩選」等二項原則;同時,也要善用不同媒體之特性,以達成歷史科教學目標。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how the usage of multimedia in History class affects the feeling, viewpoint and learning situ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is study adopts the case study method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and uses survey,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 and interview method, three methods, to collect diversified and rich information.
    First, the researcher focuses on multimedia theories, related references and studies and tries to understand how multimedia is applied in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Next, the researcher adopts ASSURE model to design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e “Multimedia Infused into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Civilization” module and tests, surveys, and interviews students as well as conducts PPT feedback sheet after the teaching. The purpose of having tests and surveys is to understand students’ learning conditions and their feelings towards the infusion of multimedia into history teaching; the objective of using PPT feedbacks and focus group interviews is to find out how students feel about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s individually. There are three major findings:
    1. Most students hav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multimedia and would like multimedia to be continuously used in teaching.
    2.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preference levels toward different types of multimedia. The preference levels, from high to low, are: animations/videos, pictures and texts.
    3.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has different impact on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achievement, mainly showing in two areas, the focus level in class and the preference of multimedia.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history is a subject that is suitable to use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s. However, teacher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ropriate combination of pictures and texts and carefully select teaching materials while presenting; in the meantime, teachers should utiliz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multimedia to achieve teaching goals in history. Keywords: Computer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s, multimedia learning theory, dual-coding theory, ASSURE, teaching integrated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 謝 辭................................ iii 目 次................................ iv 圖 目次..................................vi 表 目 次.................................v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四節 名詞解釋………………………………………………………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多媒體教學……………………………………………………13 第二節 多媒體的種類與選擇…………………………………………27 第三節 電腦多媒體教學與國中歷史教學……………………………34 第四節 ASSURE教學設計模式………………………………………39 第五節 多媒體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相關研究分析……………………4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流程………………………………………………………53 第二節 研究方法………………………………………………………55 第三節 研究場景………………………………………………………58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6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學習感受問卷結果分析………………………………………69 第二節 學生對於不同類別媒體看法之整理分析……………………75 第三節 多媒體教學對學習成就不同者之影響………………………89 第四節 綜合討論………………………………………………………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99 第二節 研究建議………………………………………………………102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107 貳、西文部分……………………………………………………………113 附錄 附錄一「希臘、羅馬古文明」PPT回饋單………………………………115 附錄二「希臘、羅馬古文明」成就測驗卷………………………………119 附錄三多媒體教材融入「希臘、羅馬古文明」單元之學習感受問卷…123 附錄四 多媒體教材融入「希臘、羅馬古文明」單元之訪談大網……..125 圖目次 圖2-1-1雙碼理論之語言系統與非語言系統示意圖……………………19 圖2-1-2多媒體學習中的認知過程………………………………………22 圖2-4-1 ASSURE模式……………………………………………………40 圖2-4-2希臘古文明學習概念圖…………………………………………45 圖2-4-3羅馬的政治發展(帝國分裂)…………………………………45 圖2-4-4希臘化時代文化特色-勞孔之死………………………………45 圖2-4-5羅馬藝術特色-重寫實…………………………………………46 圖3-1-1研究流程圖………………………………………………………54 圖4-2-1希臘古文明(二)一、宗教信仰………………………………78 圖4-2-2羅馬古文明(一)※稱為「帝國時期」的原因? …………78 圖4-2-3羅馬古文明(二)一、建築……………………………………78 圖4-2-4希臘古文明(一)學習概念圖…………………………………80 圖4-2-5希臘古文明(一)希臘古典文明的起源與發展………………81 圖4-2-6希臘古文明(一)希臘古典文明的先趨-愛琴文明…………82 圖4-2-7希臘古文明(一)荷馬史詩【伊里亞德】中的特洛伊戰爭…82 圖4-2-8羅馬古文明(一)羅馬帝國擴張圖……………………………83 圖4-2-9希臘古文明(二)帕德嫩神廟…………………………………85 圖4-2-10羅馬古文明(一)加爾橋………………………………………86 圖4-2-11希臘古文明(二)勞孔之死……………………………………86 圖4-2-12羅馬古文明(二)羅馬公民頭像………………………………86 表目次 表2-1-1三個有關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的假設………………………………20 表2-4-1「希臘」古文明單元學習目標………………………………………42 表2-4-2「羅馬」古文明單元學習目標………………………………………43 表3-3-1「希臘、羅馬古文明」單元學習成就測驗試題與認知層次之雙向細目表…62 表3-3-2「希臘、羅馬古文明」單元學習成就測驗卷試題分析結果……64 表4-1-1「對多媒體教學活動的態度」分項統計表……………………71 表4-1-2「對多媒體教材的態度」分項統計表…………………………72 表4-1-3「多媒體教學對幫助學習的看法」分項統計表………………74 表4-2-1 PPT回饋單學生回答情形統計表………………………………76 表4-3-1「希臘、羅馬古文明」單元學習成就測驗卷各層次答對率一覽表…90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尤碧玲(2005)。國中國文「六書」多媒體網路教學之設計及成效研究。佛光大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宜蘭。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 : 五南。
    王章娟(2003),高中歷史教學與教學媒體。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 主編(2009)。教育科技-理論與實務【理論篇、研究方法篇】。台北:學富文化。
    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 主編(2009)。教育科技-理論與實務【歷史篇、應用篇】。台北:學富文化。
    朱延平。教學多媒體系統簡介。2010年3月4日。取自http://w3.hikids.com.tw/temporary/index.cfm?p_id=130&a_id=29&MItem=read
    朱采慧(2003)。試論國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圖示教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何榮桂(1996)。CAI課程軟體編製技術參考手冊—CAI單元選擇與課程內容分析。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8510,2-10。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數位科技。
    宋佩芬(2008)。講述中的歷史思維教學:一些可能與問題。師大學報,53(1),175-197。
    李文瑞(譯)(2002)。Robert Heinich 等著。教學媒體與學習科技。台北:雙葉書廊。
    李世忠(1992)。從電腦教學到超媒體。教育資料集刊,17,303-322。
    李佳玲(2003)。中學歷史教學設計與教學法的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李坤崇(2004)。修訂Bloom 認知分類及命題實例。教育研究月刊,122,98-127。
    李宗薇(1994)。教學媒體與教育工學(第四版)。台北:師大書苑。
    李金鈴(2008)。教師多媒體教學的呈現方式對低年級學童學習成效的影響-以動植物學習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新竹。
    李政憲(2007)。課堂多媒體教材製作與教學運用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網路學習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新竹。
    李美鴦(2008)。教學簡報媒體製作在鄉土教學上之應用-以台中縣大雅鄉區域特產小麥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林菁、李曉媛(2003)。網路教學的媒體呈現方式之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65,34-58。
    林進材(1997)。教師教學思考-理論、研究與應用。高雄:復文書局。
    林雅文(2005)。數位典藏應用於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歷史教學之研究-以荷蘭殖民臺灣時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錦勳(2005)。資訊科技融入國中社會領域地理科教學研究--以台灣天氣與氣候單元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史地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麗月(2001)。國中歷史教學的變局與因應。國立編譯館通訊,14(3),6-10。
    林麗娟(1996)。多媒體電腦圖像設計與視覺記憶的關係。教學科技與媒體,28,3-12。
    邱明建(2006)。資訊融入國小社會領域教材資源庫之學習成效分析-以全球議題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計惠卿(1995)。漫談多媒體與超媒體CAI,CAI課程軟體編製技術參考手冊。台北:教育電子計算機中心。
    徐照麗(2003)。教學媒體:系統化的設計、製作與運用。台北:五南。
    馬執斌(1996)。圖畫在初中歷史教科書中的地位、功能及運用。歷史教學,1。2010年2月20日,取自http://www.lunwenda.com/jiaoyu200804/89600/
    張立明、何沛佳(2008)。利用認知負荷理論分析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學習成效之影響。教學科技與媒體,83,77-86。
    張景媛(1991)。從認知心理學談教學媒體的功能。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會(主編),教學媒體研究(頁31-48)。台北:五南。
    張霄亭(1991)。視聽教育與教學媒體。台北:五南。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多媒體電腦簡介〉。教育部學習加油站。2010年2月16日,取自http://content.edu.tw/junior/computer/ks_mc/chapter/ch11/c11_01.htm。
    梁寶泰等(1998)。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在社會教育上之運用:高雄市議會會史館之規畫與實現,《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2010年1月15日,取自http://ccca.net/~bsliang/98iccai/98iccai.html 。
    郭怡瑩(2004)。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多媒體教材發展之研究-以「天氣的變化」單元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陳秀如(2008)。多媒體教學策略對外籍生華語文學習成效、認知負荷與學習動機之影響-以漢字筆畫書寫及義類辨識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陳添球(2004)。鄉土教學素材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之模式。花蓮師院學報, 18,159-190。
    陳淑銖(2008)。影視材料在教學應用的省思-以希特勒影片為例。人文社會學報,4,87-108。
    陳靜德(2006)。多媒體輔助防震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灣台中。
    陳麗紅(2004)。資訊科技融入社會科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屏東。
    單文經(1995)。媒體運用的系統化設計。載於張霄亭(主編),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頁67-130)。台北:五南。
    單文經(1997)。教學媒體的選擇。臺灣教育,560,8-11。
    單文經、朱則剛、楊美雪、李麗君(譯)(1998)。Barbara B.Seels & Rita C. Richey著。教學科技的定義與範疇研究。台北:五南。
    黃光雄、簡茂發(主編)(1997)。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黃冠達(2004)。資訊科技融入社會領域之教學成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黃瑞琴(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楊美雪(1996)。教學媒體選擇因素及其模式之探討。中等教育,47(3),16-24 。
    劉德美(2000)。談歷史教學外國史圖片之編選與運用。歷史教育,7,13-26。
    劉麗英(2005)。台北市高中歷史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潘毅芳(2007)。多媒體融入國小數學「速度」單元教學模式之探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蔡東鐘(1994)。多媒體在技學教育上的應用。資訊與教育,42,32-38。
    蔡蕙君(2009)。多媒體示例教學法對增進問題解決能力之成效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盧秋如(2005)。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大學生學習動機與桌球技能學習成效之影響。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盧慧芳(2007)。電視歷史劇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運用-以《漢武大帝》劇之漢、匈關係情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戴寶村(2000)。概念學習與歷史教學。史匯,4,178。
    羅綸新(1994)。多媒體設計。台北:松崗。
    羅綸新(2002)。多媒體與網路基礎教學-理論、實務與研究。台北:博碩。
    羅鴻雁(2009)。電影融入教學對中學生世界史認知學習之教學設計與實施歷程--希臘、羅馬史之教學個案研究。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蘇芳如(2004)。國中地理科電化教學資源的設計與應用--以透明投影片(T.P.)及簡報式課程軟體(Microsoft PowerPoint)之設計與教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蘇美惠(2006)。資訊媒體融入社會領域鄉土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台南。
    饒朋湘(1964)。國民學校歷史科教學法研究。台中:臺灣省立台中師範專科學校。

    貳、西文部分
    Bruner, J. S. (1961).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Clark, R. E. (1983). 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learning from media.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3(4), 445-459.
    Clark, R. E. (1985). Confounding in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 137-148.
    Clark, R. E. (1994). Media will never influence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2(2), 21-29.
    Dale, E. (1946).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 New York: Dryden Press.
    De Wet, Catharina F. (2006). Beyond presentations: using powerpoint as an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tool. Gifted Child Today, 29(4), 29-39.
    Kozma, R. B. (1991). Learning with media, Review of ducational Research, 61(2), 179-211.
    Kozma, R. B. (1994). The Influence of Media on Learning: The Debate Continues. School Library Media Research, 22(4). Retrieved April 12, 2010, from http://www.ala.org/ala/mgrps/divs/aasl/aaslpubsandjournals/slmrb/editorschoiceb/infopower/ALA_print_layout_1_202756_202756.cfm
    Mayer, R. E. & Moreno, R. (2002). Animation as an aid to multimedia learning. Education Psychology Review, 14(1), 87-99.
    Mayer, R. E. (2002). A taxonomy for computer-based assessment of problem-solving. Computer in Human Behavior, 18, 623-632.
    Mayer, R. E. (2005).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multimedia learn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yer, R. E. (2001). Multimedia Learning.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yer, R. E., & Moreno, R. (1998). A split-attention effect in multimedia learning: evidence for dual processing systems in working memor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0(2), 312-320.
    Mayer, R. E., & Moreno, R. (2003). Nine Ways to Reduce Cognitive Load in Multimedia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8(1), 43-52
    Mayer, R. E. & Anderson, R. B. (1991). Animations need narrations: An experimental test of a dual-coding hypothesi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3(4), 484-490.
    Paivio, A. (1971). Imagery and verbal processes. 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Paivio, A. (1991). Images in mind: The evolution of a theory.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Rieber L. P., (2000). Computer, Graphic, & Learning. U.S.A.: The University of Geargia-Athens, 127-128.
    Ross, P. (1995). Relevant telecomputing activities. The Computing Teacher, 22(5), 28-30.
    Sweller, J. (1989). Cognitive technology: some procedures for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1, 457-6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