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婉茹
論文名稱: 1950年代以後宋美齡的反共論述─以對美言論為中心
指導教授: 陳惠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3
中文關鍵詞: 宋美齡反共美國對華政策美中台三邊關係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2下載:4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49年國民黨政權遷臺後,以反共復國為國策。本論文撰寫的目的,是以宋美齡對美的反共言論為中心,探討其在兩岸及國際形勢的發展與美國對華政策的轉變中的變化,考察其反共言論的意涵及特色,進一步予以歷史的定位。
    1950年代,在美蘇冷戰的格局中,宋美齡「惟恐美蘇不戰,中(共)蘇不睦」,將兩岸對峙放入冷戰的格局。她闡述共產政權的本質,並形構反共的價值,以加深美國與共產政權的對立及彰顯臺灣的國民黨政權在美國西太平洋的反共地位,進而爭取美國的支持與援助,以達反攻大陸之目標。
    1960年代,中蘇分裂,越戰風起雲湧。宋美齡「惟恐美中(共)不戰,美蘇不睦」,她高唱中共威脅論、剝析共產陣營間的衝突、美蘇和中共的三角關係,將中共推至世界公敵,孤立中共的國際地位,以阻止美國聯中(共)制蘇。除此之外,她藉越戰再度強調美國在亞洲的反共角色,以及越戰中共產陣營的形象,加深美國與中共的對立。
    1970年代以後,國際形勢處於「低盪」時期,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中(共)美關係正常化。在此政治形勢下,宋美齡「惟恐美、蘇、中(共)不戰不亂」。她透過論述美國和共產陣營的關係,以及1960至1970年代以來美國社會與教育的變化,指責批判美國的左傾中共。
    大體而言,宋美齡1950年代以後對美的反共言論,展現了如下的特色:
    一、利用國際現實利害,如韓戰、越戰、中東或核子問題,挑動美國與共產陣營的對立,爭取臺灣國民黨政府反共與反攻大陸的有利位置。
    二、運用美國自立國以來的外交道德與傳統價值─協助友邦追求自由、民主、和平與基督教信仰,使之作為其反共話語,以獲取美國的支持。
    三、對美國行銷國民黨蔣介石統治的臺灣,是自由與希望的堡壘,企圖放大中華民國在亞洲的反共重要性,以爭取美援。
    四、利用訪美時機,對美傳達蔣介石反攻大陸的聲音,合理化反共的意義,並在遣詞用句上仔細斟酌,不讓美國有介入中國內政與恐戰之顧忌。
    五、蔣介石主要以正統觀、民族文化傳統觀作為反共的話語,宋美齡則是從國際政治的角度,分析美、蘇與中共的三角關係,更具現實性。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史料運用 29 第四節 撰寫架構說明 56 第二章 1950年代:共黨通往美國之路是經由中國 59 第一節 從莫斯科到北平 60 一、克里姆林宮的共產帝國主義 60 二、共黨的陰謀手法 76 第二節 美國生存與滅亡的抉擇 87 一、韓戰反共唯有強硬武力 87 二、姑息臺海衝突乃自招滅亡 92 第三節 亞洲反共捨我其誰 111 一、世界反共第一的蔣介石 111 二、中國大陸人民渴望反攻 116 三、在臺灣的幸福與自由 123 第三章 1960年代:消滅共匪始能獲致自由和平 131 第一節 世界危機來自中共 132 一、北平的野心 132 二、中共征服世界的道路是經由莫斯科 141 第二節 美國不要走上恥辱的道路 155 一、駁斥美國謬論 155 二、美國堅定的越南政策使亞洲人民深獲鼓勵 177 第四章 1970年代以後:美國與共產的和解是敵友不分192 第一節 「低盪」(Detente)是美國向共產屈服 193 一、美、蘇的和談與限武談判是陷阱 193 二、美、匪的低盪是賣友媚敵 197 第二節 美國之死敵來自蕭墻之內 208 一、敗壞始於1960年代的自由份子 208 二、承認赤色政權是美國的墮落 218 第五章 結論 223 參考書目 231

    一、史料
    1.宋美齡,《蔣夫人旅美演講集/Madame Chiang Kai-shek Selected Speeches 1958-1959》(臺北:行政院新聞局,1963年)。
    2.宋美齡,《蔣夫人旅美演講選集/Madame Chiang Kai-shek Selected Speeches 1965-1966》(臺北:中國出版社出版,1968年)。
    3.宋美齡,《輔仁大學董事長蔣宋為歷屆畢業同學贈言》(臺北:天主教輔仁大學,1988年6月)。
    4.陳煜堃主編,《蔣夫人言論集》(臺北:生生出版社,1987年)。
    5.陳鵬仁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言論選集》(臺北:近代中國,1998)。
    6.張其昀主編,《先總統蔣公全集》(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4年)。
    7.蔣夫人思想言論集編輯委員會所編輯,《蔣夫人思想言論集》(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66年),共六卷。

    二、專書
    1.Chris Barker作,許夢芸譯,《文化研究智典》(臺北,韋伯文化,2007年)。
    2.Cabell Phillips著,李宜培譯,《The Truman Present》(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70年)。
    3.Carola McGiffert編、陳孝燮譯,《美國政治印象中的中國/China i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Imagination》(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
    4.George R Knight著、簡成熙譯,《教育哲學導論》(臺北:五南出版社,2005年)。
    5.Hannah Pakula著,林添貴譯,《宋美齡新傳》(臺北:遠流出版社,2011年)。
    6.T. Christopher Jespersen著,姜智芹譯,《美國的中國形象(1931-1949)》(南京:江蘇人民蘇版社,2010年)。
    7.Hamilton Fish Armstrong選、鈕先鐘譯述,《美國外交季刊五十周年選集》(臺北:正中書局,1982年)。
    8.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追尋現代中國(中)》(臺北:時報出版社,2001年)。
    9.John King Fairbank著,黎鳴、賈玉文等譯,《費正清自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10.John King Fairbank著,張理京譯、楊凡逸校,《美國與中國》(臺北:左岸文化,2003年)
    11.Robert D‧Schulzinger、席代岳譯,《鏖鬥的年代;1941至1975年間的美越關係》(臺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
    12.Robert H. Ferrell著、梅寅生譯,《艾森豪日記》(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社,1985年)。
    13.一個中國論述大世紀編輯小組編,《臺灣主權與一個中國論述大事紀》(臺北:國史館,2000)。
    14.王萬里,《美蘇關係研究:冷戰‧和解‧對抗(-1984)》(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社,1986年)。
    15.王景弘,《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臺灣》(臺北:遠流出版社,2000年)。
    16.石之瑜,《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
    17.石之瑜,《宋美齡與中國》(臺北:商智文化出版社,1998年)。
    18.田弘茂,《大轉型─中華民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遷》(臺北:時報,1989年)。
    19.汪士淳著、周宏濤口述,《蔣公與我》(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2003年)。
    20.沈劍虹,《使美八年紀要─沈劍虹回憶錄》(臺北:聯經出版社,1986年)。
    21.李台珊(Laura Tyson Li)著、黃宗憲譯,《宋美齡─走在蔣介石前頭的女人》(臺北:五南,2010年)。
    22.岳渭仁、冬卉、向東華、曉晴編,《外國人眼中的蔣介石和宋美齡(上)、(下)》(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年)。
    23.風雲論壇編輯,《蔣夫人與元老派》(臺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87年)。
    24.林立樹,《新左派對美國歷史之解釋》(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6)。
    25.林博文,《歷史的暗流─近代中美關係秘辛》(臺北:元尊文化,1999年)。
    26.林博文,《跨世紀第一夫人宋美齡》(臺北:時報出版社,2000年)。
    27.林博文、師永剛,《宋美齡全傳》(香港:明報出版社,2003年)。
    28.林博文,《悸動的六0年代》(臺北:時報出版社,2010年)。
    29.林博文、師永剛編著,《宋美齡全傳(1987-2003)》(香港:明報出版社,2003年)。
    30.周恩來撰,《周恩來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31.邵玉銘,《中美關係研究論文集》(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0)。
    32.美國新聞處印行,《七十年代的美國外交政策:塑造持久的和平/1973年5月3日尼克森向美國國會提出的報告中譯本》(臺北:美國新聞處,1973年)。
    33.洪亮、姚嵐著,《宋美齡在美國》(北京:團結出版社,2008年)。
    34.施旭著,《文化話語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35.倪炎元,《再現的政治》(臺北:韋伯文化,2003年)。
    36.郭立民主編,《中共對臺政策資料選輯(1949-1991)上、下冊》(臺北:永業出版社,1992年)。
    37.紐約時報原載、聯合報譯,《美國國防部越戰報告書》(臺北:聯合報,1970年8月)。
    38.時報文化編譯室譯,《季辛吉回憶錄──中國問題全文》(臺北:時報文化,1979年)。
    39.袁文靖,《越南戰爭史》(臺北:國際縣市週刊社,1981年)。
    40.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臺北:生智,2004年)。
    41.陸以正,《微臣無力可回天─陸以正的外交生涯》(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2002年)。
    42.蔣介石,《蘇俄在中國》(臺北:中央文物出版社,1957年)。
    43.陳志華主編,《中蘇關係史綱(1917-1991》(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年)。
    44.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修訂版下冊)》(臺北:聯經,2001年)。
    45.陳志奇,《評析美國的亞洲政策》(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78年)。
    46.陳志奇,《美國對華政策三十年》,(臺北:中華日報社,1980年)。
    47.陶文釗、牛軍編,《美國對華政策文件集(1949-1972) 》(上海: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共三卷。
    48.張良任,《尼克森政府的越南政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49.張紫葛,《你所不知道的宋美齡─機要秘書的回憶》(臺北:時英出版社,2003年)。
    50.梁敬錞,《中美關係論文集》(臺北:聯經,1982年)。
    51.陽雨、張小舟著,《宋美齡的外交生涯》(北京:團結出版社,2007年)。
    52.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臺北:三民出版社,1967年)。
    53.劉青雷,《中立國與不結盟運動》(臺北:幼獅文化出版社,1989年)。
    54.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臺灣問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
    55.韓榮璋、王宜秋,《周恩來外交戰略》(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56.關中,《美國對華政策與外交》(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7年)。
    57.謝益顯,《當代中國外交思想史》(開封:河南大學初版社,2000年)。
    58.顧維鈞著、中國社科院譯,《顧維鈞回憶錄第八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59.戴天昭著、李明峻譯,《臺灣國際政治史》(臺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

    三、期刊論文
    1.T.Christopher Jesperson,〈彼此了解:一九三0與一九四0年代蔣夫人對中美關係的影響〉,收錄於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年)。
    2.Diana Lary,〈創造一個領袖賢內助的角色─抗戰時期的蔣夫人〉,收錄於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年)。
    3.久保田博子,〈日本人雜誌上的宋美齡像〉,收錄於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年)。
    4.王綱領,〈國共內戰時期美國對華軍事援助的幾個側面〉,《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38期(臺北:中國歷史學會,2006年7月)。
    5.石之瑜,〈從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對美外交論中國的地位〉,《近代中國》,第113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1996年6月)。
    6.石之瑜,〈美國人如何報導蔣夫人訪美行─一九四三年二月十二日〉,《近代中國》第116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1996年12月)。
    7.石之瑜,〈蔣夫人與美國媒體印象中的中國〉,收錄於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年)。
    8.石川照子,〈日本人眼中的蔣夫人宋美齡─以抗日戰爭時期的新聞報導為中心〉,收錄於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年)。
    9.石源華,〈宋美齡與戰時第一夫人外交〉,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
    10.毛鑄倫,〈當代中美關係中的迷思─宋美齡的意義〉,《海峽評論》,第156期(臺北:海峽評論雜誌社,2003年12月1日)。
    11.杭立武,〈蔣夫人警語用心深遠〉,《綜合月刊》,第77期(綜合月刊社,1975年4月)。
    12.沈青松,〈全球化、文明對話與宋美齡精神〉,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
    13.李朝津,〈抗戰時期美國輿論與宋美齡訪美〉,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
    14.林維紅,〈他的女性特質影響了歷史〉,《婦研縱橫》,第69期(臺北:臺大婦女研究室,2004年1月)。
    15.林家有,〈時代與使命─談談我對宋美齡的評價問題〉,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
    16.林秋敏,〈宋美齡女士與婦女聯合會─從慰勞工作談起〉,收錄於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年)。
    17.呂芳上,〈蔣夫人的思想與信仰〉,《近代中國》,第130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1999年4月)。
    18.呂芳上,〈廣播演說的魅力─從抗戰時期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在美的演說講起〉,《近代中國》,第151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2002年10月)。
    19.呂實強,〈大陸近期刊出的一篇〈被國民黨稱為第一夫人的宋美齡〉─簡介與檢討〉,收錄於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年)。
    20.林維紅,〈她的女性特質影響了歷史〉,《婦研縱橫》,第69期(臺北:臺大婦女研究室2004年1月)。
    21.林蔭庭,〈是蔣夫人,更是宋美齡〉,《婦研縱橫》,第69期(臺北:臺大婦女研究室2004年1月)。
    22.林蔭庭,〈宋美齡書目舉隅〉,《婦研縱橫》,第69期(臺北:臺大婦女研究室,2004年1月)。
    23.洪宜嫃,〈論宋美齡與抗戰初期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婦女指導委員會的改組〉,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硏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硏究中心出版,2009年)。
    24.周琇環,〈蔣夫人與新生活運動的開展(一九三四-一九三七)〉,收錄於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年)。
    25.周琇環,〈韓戰期間志願遣俘原則之議定(1950-1953)〉,《國史館館刊》,第20期(臺北:國史館,2010年6月)。
    26.李又寧,〈從《工作八年》一書看抗戰時期蔣夫人領導中國婦女的貢獻〉,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硏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硏究中心出版,2009年)。
    27.李國祁,〈蔣夫人與民族復興〉,《近代中國》,第130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1999年4月)。
    28.李雲漢,〈宋美齡的愛國思想〉,收錄於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年)。
    29.李鍾桂,〈蔣夫人國際外交〉,《近代中國》,第130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1999年4月)。
    30.李志剛,〈從蔣介石和宋美齡所推行的新生活運動探究其儒家思想與基督教精神〉,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硏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硏究中心出版,2009年)。
    31.吳天威,〈紀念二十紀最傑出的女性宋美齡的仙逝─簡述他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海峽評論》,156期(臺北:海峽評論雜誌社,2003年12月1日)。
    32.馬若孟、蔡玲,〈西方之旅:蔣夫人宋美齡美國演說行程(一九四三年二月十八日至四月五日)〉,收錄於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年),
    33.陶希聖,〈蔣夫人的遠見與忠言〉,《綜合月刊》,第77期(臺北:綜合月刊社,1975年4月)。
    34.聞亦道,〈蔣夫人的英文〉,《商業周刊》,第833期(臺北:城邦文化,2003年11月)。
    35.孫子和,〈蔣宋美齡與馬歇爾使華及任國務卿期間之過從〉,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
    36.梁惠錦,〈婦女爭取參政代表保障名額的經過〉,收錄於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年)。
    37.綜合月刊編輯部,〈本國中英文報紙的評論〉,《綜合月刊》,第77期(臺北:綜合月刊社,1975年4月)。
    38.陳小紅,〈一九八0年代美國社會福利改革的方向與啟示〉,《經社法制論叢》,第4期(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89年7月)
    39.Bouklia撰、陳小萍、陳小菁合譯,〈洋人筆下的宋氏三姐妹〉,《中外雜誌》,32:1(臺北:中外雜誌社,1982年7月)。
    40.陳友民,〈走過三個世紀,見證百年歷史:蔣宋美齡著述及研究目錄〉,《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59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3年)。
    41.陳立文,〈為臺灣發聲─從蔣夫人幾次訪美談起〉,《近代中國》,第158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2004年12月)。
    42.陳方中,〈蔣夫人與臺北輔仁大學〉,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研究中心,2009年)。
    43.陳光棣,〈自由主義禍起蕭牆─蔣夫人「年來所思所感」一文的啟示〉,《近代中國》,第61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1987年10月)。
    44.陳英杰,〈蔣宋美齡與戰時中國的對外宣傳〉,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
    45.陳逢申,〈婦女反共─宋美齡來臺初期的婦女工作〉,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
    46.張力,〈蔣夫人的反共事業〉,收錄於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年)。
    47.張公子,〈宋美齡和她的領導才能〉,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
    48.張玲,〈影響宋美齡大陸時期政治生涯的非政治因素〉,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
    49.張磊、張平,〈宋美齡與抗日民族解放戰爭〉,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
    50.張斐怡,〈宋美齡—相關出版目錄〉,《婦研縱橫》,第69期(臺北:臺大婦女研究室,2004年1月)。
    51.張淑雅,〈杜魯門與臺灣〉,《歷史月刊》,第23期(臺北:歷史智庫,1989年12月)。
    52.張淑雅,〈中美關係白皮書的影響〉,《歷史月刊》第23期(臺北:歷史智庫,1989年12月)。
    53.張淑雅,〈美國對臺政策轉變的考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9期(臺北:中央研究院,1990年6月)。
    54.張淑雅,〈臺海危機前美國對外的政策(1953-195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3期(臺北:中央研究院,1994年6月)。
    55.張淑雅,〈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簽訂〉,《歐美研究》,24:2(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4年6月)。
    56.張淑雅,〈臺海危機與美國對「反攻大陸」政策的轉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6期(臺北:中央研究院,2001年12月)。
    57.張淑雅,〈一九五0年代美國對台決策模式分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0期(臺北:中央研究院,2003年6月)。
    58.張華騰,〈宋美齡與抗戰時期的中國婦女運動〉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硏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硏究中心出版,2009年)。
    59.童淑純整理,〈蔣宋美齡女士行誼演講會記錄〉,《近代中國》,第130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1999年4月)。
    60.楊菁,〈寫《百年宋美齡》等書後的一些結論〉,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
    61.辜嚴倬雲,〈蔣夫人與近代婦女工作〉,《近代中國》,第130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1999年4月)。
    62.辜嚴倬雲,〈大愛至真─蔣夫人的宗教觀〉,收錄於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2003年)。
    63.雷岱(Joseph Z.Reday)、于根譯,〈和解是空談〉,《綜合月刊》,第77期(臺北:綜合月刊社,1975年4月)。
    64.廖大偉,〈抗戰爆發前後的宋美齡─《宋美齡自述》、《蔣夫人言論選集》中的呈現及其評價〉,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
    65.曹長青,〈烏托邦知識份子的毒品:共產主義和美國總統大選〉,《開放》,(香港:開放雜誌社,2001年11月)。
    66.劉大禹,〈宋美齡的政治參與對蔣介石個人集權的影響(1928-1937)─以夫人政治的視角分析〉,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
    67.劉維開,〈臺灣地區典藏蔣夫人宋美齡女士檔案資料介紹〉,《婦研縱橫》,第69期(臺北:臺大婦女研究室,2004年1月)。
    68.鄧臨爾Paul B.Denlinger、翁臺生譯〈蔣夫人說得對〉,《綜合月刊》,第77期(臺北:綜合月刊社,1975年4月)。
    69.關志鋼,〈宋美齡與新生活運動〉,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硏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硏究中心出版,2009年)
    70.謝放,宋美齡與二十世紀的中國政治〉,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
    71.謝俊美,〈宋美齡:近代中國一位卓越的女性─以中華民族抗戰為中心〉,收錄於胡春惠、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
    72.魏惟儀,〈世紀之愛─愛國、愛民、愛真理〉,《近代中國》,第154期(臺北:近代中國雜誌社,2003年6月)。

    四、學位論文
    1.簡鴻全,《從拖延到拒絕─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三年美國對國府反攻政策之演變》(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2.洪國智,《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在臺慰勞工作之研究(1950-1958)》(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3.吳有臺,《中共與越南關係發展之研究─政治、經濟、軍事》(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
    4.尹者江,《冷戰前後台灣地緣政治》(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5.黃馨慧,《抗戰前後蔣宋美齡在中美外交關係中的角色研究(1936-195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6.蕭淑惠,《遷臺後蔣介石的反共論述(1949-197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7.劉珊如,《蔣宋美齡與五O年代《中華婦女》的婦女論述》(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8.沈幸儀,《一萬四千個證人:韓戰時期反共義士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9.林昌緯,《新保守主義與美國外交政策》(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10.施碩佳,《從無聲到有聲—論《婦友》雜誌中參政女性的主體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1.林果顯,《一九五○年代反攻大陸宣傳體制的形成》(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五、其他
    1.呂芳上,〈研究蔣夫人打開禁忌大門,「她,健在時 想研究的不便研究她,不在了 讓歷史的回歸歷史」〉,《聯合報》(臺北),2003年10月26日。
    2.〈美國沒有忘記蔣夫人〉,《中國時報》(臺北),2003年10月26日。
    3.〈從臺灣的角度看蔣宋美齡〉,《聯合報》(臺北),2003年11月6日。
    4.傅建中,〈蔣夫人促美反攻大陸,遭美峻拒〉《中國時報》(臺北),1998年8月23日。
    5.〈中華文物播遷記序〉,《中央日報》(臺北),1981年2月26日。
    6.〈紀念于斌樞機逝世三週年〉,《中央日報》(臺北),1981年8月15日。
    7.《NEW YORK TIMES》, 9 January 1950。
    8.《NEW YORK TIMES》, 22 January 1949。
    9.《NEW YORK TIMES》, 17 October 198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