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鍾怡君
論文名稱: 「傳統與創新」—河洛歌子戲團的發展(1991-2011)
指導教授: 蔡淵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93
中文關鍵詞: 劉鐘元河洛歌子戲團精緻化現代劇場歌子戲曲判記本土化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0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民國八○年代隨著文建會的成立、文化政策的制定、政府解嚴、國家劇院正式啟用,本土藝術文化挾其天時地利人和,開拓了新的表演領域。河洛歌子戲團由民國八十年(1991)進入國家劇院演出《曲判記》開始,至今已歷時二十二年,在現代劇場樹立了「精緻化」的風格。本文以研究河洛歌子戲團自民國八十年(1991)進入現代劇場演出至今(2011)為範圍,將河洛來自創團以來的發展與現況,用「團史」的形式做整體性的闡述,內容除了涵蓋劇團的成立背景、發展、組織、經營模式外,進一步由劇團表演藝術風格中,從演員、劇本、音樂、導演、舞台美術等面向,分析其內涵來說明其「精緻化」、「現代化」的指向。
    本文內容共分為八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和目的、前人研究回顧、研究方法及研究範圍、論文架構以及名詞釋義。第二章介紹河洛歌子戲團的創立與發展,說明團長劉鐘元的創團歷程及藝術理念,在戲團「尊重傳統」的原則上並「勇於創新」的風格,使河洛成為傳統戲劇精緻化的推手,並引領河洛歌子戲團進入國際舞台。
    第三章說明河洛的組織和營運,由劇團的組織編制、經營策略、營運近況及財務困境,來反映政府、社會、民間對於傳統戲曲的政策和態度如何影響戲團的生存,並兼及探討當今該團如何透過轉型成立基金會以求劇團的永續發展。
    第四章主題為劇目與劇本,內容呈現了歌子戲從做活戲中如何過渡到有定本的創作,艱難的過程顯現出劇本創造人才的缺乏;並由此說明河洛劇團在劇本的的選擇上題材廣泛形式多元,除了拿手的宮廷戲和政治諷刺劇之外,更以台灣本土意識呈現屬於台灣人自己的故事;劇本並運用大量的台灣俚語俗諺,融入鄉土趣味及保留台灣民間雋永的生活智慧結晶,凸顯河洛劇本強烈的文學性特色。
    第五章主題為河洛的音樂設計,敘述河洛音樂運用手法及唱腔、唱詞、器樂的編作,並說明河洛的音樂設計如何隨著時代演進,在傳統音樂中注入新元素來營造全劇的一貫性及整體感,並進一步藉由音樂深化劇本思想旨趣及人物塑造,讓觀眾感受到河洛求新求變的創作意圖。
    第六章主題為導演風格與舞台美術,說明進入現代劇場的歌子戲,導演職能的提升及功能,並由導演的環境養成背景敘述河洛歷任導演的舞台運用手段並分析其風格;說明導演如何與舞台設計師由服裝、化妝、舞台布景、燈光等技術設施融入現代化的設計概念,也擇要說明河洛舞台設計者的藝術理念和設計流程。
    第七章介紹演員與其表演風格,專注於歷年由河洛培育出的名角介紹,分別略述其養成背景、資歷、擅長領域及個人特色;此外,探討河洛演員的養成途徑,以及說明河洛在社會推動戲曲發展的諸多努力。
    第八章為結論,河洛是當今歌子戲精緻化的代表劇團,「堅持傳統,勇於創新」的藝術理念開創了台灣歌子戲發展重要的里程碑,期待政府、社會能共同關心河洛未來的發展,並希望除了掌聲之外,更能給予河洛實質的協助,鼓勵、發揚、保存傳統戲曲,讓優秀的傳統劇團能永續發展。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回顧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0 第四節 研究重點與章節架構 22 第五節 名詞釋義 23 第二章 河洛歌子戲團的成立與發展 25 第一節 劉鐘元與河洛歌子戲團的成立 26 第二節 河洛歷年演出活動 33 第三節 藝術理念與劇團風格 37 第三章 河洛歌子戲團的組織與營運 52 第一節 組織與人事 52 第二節 經營策略 61 第三節 近年營運狀況 75 第四節 困境與因應 86 第四章 河洛歌子戲團的劇本與劇目 97 第一節 從隱形劇本到成文劇本 97 第二節 河洛的劇本與劇目 100 第三節 河洛劇本的主題與內容 111 第五章 河洛歌子戲團的音樂設計 139 第一節 歌子戲音樂的組成與特色 139 第二節 河洛的音樂運用 145 第三節 河洛音樂設計的演變 161 第六章 導演與舞台美術 171 第一節 河洛導演的創作理念與舞台調度 171 第二節 河洛歷任導演及其風格 184 第三節 河洛的舞台美術設計 193 第四節 河洛的舞美設計者及其風格 200 第七章 河洛歌子戲團的演員及其表演風格 215 第一節 歌子戲表演藝術的特徵與角色創造 215 第二節 河洛演員學養要求與養成途徑 220 第三節 河洛重要演員及表演風格 230 第八章 結論 257 徵引書目 265 附錄(一) 272 附錄(二) 277

    一、河洛內部文獻與出版品
    1998年「河洛歌子戲團組織章程」
    2005年河洛文建會演藝扶植團隊企劃書
    2007年河洛文建會演藝扶植團隊企劃書
    2008年河洛文建會演藝扶植團隊企劃書
    2009年河洛文建會演藝扶植團隊企劃書
    2010年文河洛建會演藝扶植團隊企劃書
    河洛舞台演出節目手冊:《曲判記》,1991年
    河洛舞台演出節目手冊:《皇帝、秀才、乞食》,1993年
    河洛舞台演出節目手冊:《鳳凰蛋》,1994年
    河洛舞台演出節目手冊:《賣身作父》,1998年
    河洛舞台演出節目手冊:《秋風辭》,1999年
    河洛舞台演出節目手冊:《台灣‧我的母親》,2000年
    河洛舞台演出節目手冊:《彼岸花》,2001年
    河洛舞台演出節目手冊:《東寧王國》,2005年
    河洛舞台演出節目手冊:《竹塹林占梅—潛園故事》,2005年
    河洛舞台演出節目手冊:《梁皇寶懺》,2007年
    河洛舞台演出節目手冊:《風起雲湧鄭成功》,2008年
    河洛舞台演出節目手冊:《山寨情仇》,2009年
    台北市傳統藝術季「精緻唱腔音樂會」節目手冊,2002年。
    《曲判記》劇本
    《天鵝宴》劇本
    《鳳凰蛋》劇本
    《浮沈紗帽》劇本
    《御匾》劇本
    《欽差大臣》劇本
    《命運不是天註定》劇本
    《秋風辭》劇本
    《台灣‧我的母親》劇本
    《東寧王國》劇本
    《良弓吟》劇本
    《梁皇寶懺》劇本
    《風起雲湧鄭成功》劇本
    河洛《大舞台》月刊創刊號,1996年11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5期,1997年4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15期,1998年2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19期,1998年6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20期,1998年7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21期,1998年8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22期,1998年9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23期,1998年10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24期,1998年11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27期,1999年2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28期,1999年3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29期,1999年4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30期,1999年5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32期,1999年7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33期,1999年8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34期,1999年9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35期,1999年11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36期,1999年12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37期,2000年1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39期,2000年3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41期,2000年5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45期,2000年9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46期,2000年10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47期,2000年11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49期,2001年1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53期,2001年5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54期,2001年6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58期,2001年10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60期,2001年12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62期,2002年2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65期,2002年5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68期,2002年8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70期,2002年10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71期,2002年11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72期,2002年12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73期,2003年1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74期,2003年2月
    河洛《大舞台》月刊第75期,2003年3月
    二、專書
    張瓊慧,《陳勝福與明華園》,張瓊慧總編輯,(台北:中國時報系時廣企業有限公司生活美學館),2003年。
    何恃東,《永恆的巨星─台灣電視歌仔戲四十年》,(台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曾永義,《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
    楊馥菱,《台閩歌仔戲之比較研究》,(台北:學海),2001年。
    楊馥菱,《台灣歌仔戲史》,(台中市:晨星出版社),2002年。
    蔡欣欣,《臺灣歌仔戲史論與演出評述》,(台北:里仁出版社),2005年。
    林鶴宜,《從田野出發:歷史視角下的臺灣戲曲》,(台北:稻香出版社),2007年。
    林鶴宜,《臺灣戲劇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3年。
    邱坤良,《陳澄三與拱樂社:台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1年。
    何貽謀,《台灣電視風雲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
    張庚/蓋叫天,《戲曲美學論文集》,(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6年。
    陳艷秋,《胭脂紅─唐美雲的美麗與哀愁》,(台北:知識領行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呂福祿口述、徐亞湘編著,《長嘯—舞台福祿》,(台北:博揚出版社),2001年。
    林美璱,《歌仔戲皇帝:楊麗花》,(台北:時報文化企業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戴伯特‧烏拉著 王孟超譯,《劇場名朝—當代大師李名覺的舞台設計美學》,(台北:原點),2008年。
    曾永義,《戲曲經眼錄》,(台北: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2002年。
    曾永義,《臺灣傳統戲曲》,(台北:臺灣東華書局),1998年。
    黃在敏,《戲曲導演藝術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 年。
    董健、馬俊山,《戲劇藝術的十五堂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余秋雨,《觀眾心理學》,(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2006年。

    三、期刊論文
    邱乙珊,〈從「羅密歐與朱麗葉」到「彼岸花」─兼談跨文化改編〉,《台灣人文》,第7期,2002年12月,頁189-205。
    林鶴宜,〈「做活戲」的幕後推手:臺灣歌仔戲知名講戲人及其專長〉,《戲劇研究》創刊號,2008年1月,頁221-251。
    劉南芳,〈歌仔戲唱詞寫作初探〉,《臺灣戲專學刊》,2003年3 月,頁141-184。
    利南芳,〈建構臺灣歌仔戲的「中型劇場」—談談現階段臺灣劇場歌仔戲的發展〉,《INK文學生活雜誌》,2004年11月,頁103-105。
    施如芳,〈卸除華麗形式,戲說台灣故事─河洛新戲「台灣我的母親」〉,《表演藝術》,第87期,2000年3月,頁12-14。
    陳彬,〈國樂加入歌仔戲音樂的伴奏〉(上),《表演藝術,第40期,1996年2月,頁94-96。
    陳彬,〈國樂加入歌仔戲音樂的伴奏〉(下),《表演藝術》第41期,1996年3月,頁85-87。
    陳中申,〈我在歌仔戲音樂中的成長及《命運不是天註定》的音樂分析〉,《秋月對歌-台灣新加坡歌仔戲的發展與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 1999年,頁110-123。
    周以謙,〈《秋風辭》音樂設計剖析─談臺灣歌仔戲音樂的若干問題〉,《百年歌仔》,2001年,頁368-389。
    周以謙,〈淺談歌仔戲「樂器」及其創作〉,《台灣戲專學刊》,2003年3月,頁 133-139。
    周以謙,〈「七字調」調式理念與實踐〉,《台灣戲專學刊》,2003年7月,頁241~262。
    柯銘峰,〈台灣歌仔戲「音樂設計」與「編腔」概念〉,《台灣戲專學刊》,2003 年3月,頁123-131。
    鄭宜峰,〈十年一覺戲棚夢—回顧河洛歌子戲團的文本與創作〉,《表演藝術》, 第101期,2001年5月,頁80-83。
    林鶴宜,〈河洛《欽差大臣》很歌仔〉,《表演藝術》,第50期,1997年1月,頁63-65。
    劉南芳,〈期待一片健康的「臺灣本色」評《臺灣 我的母親》〉,《表演藝術》,第90期,2000年6月,頁81-84。
    劉美芳,〈渡海之後,只有悲歌?《刺桐花開》及《臺灣我的母親》觀後〉,《表演藝術》,第90期,2000年6月,頁91-93。
    林幸慧,〈靜水深流的韻味─談《彼岸花》中的「第三者」角色─李金龍〉,《表 演藝術》,第101期,2001年5月,頁61-62。
    劉南芳,〈色呈繽紛!花落何方?評河洛歌子戲團《彼岸花》〉,《表演藝術》,第101期,2001年5月,頁63-63。
    施如芳,〈拼作麻竹盛開花─河洛歌子戲團《秋風辭》〉,《表演藝術 》,第77期,1999年5月,頁34~36。
    紀慧玲,〈囝仔轉大人 歌仔戲如何演繹史詩悲劇〉,《表演藝術》,第79期,1999 年,7月,頁58-61。
    賴廷恆,〈扮戲「瘋」,看戲「憨」:訪河洛歌子戲團〉,《傳統藝術》,第48期,2004年11月,頁26-29。
    邱麗文,〈從廣播、電視到劇場,一路都力求精緻化:河洛歌子戲團的追夢人—劉鐘元〉,《新觀念》,第163期,2002年1月,頁17-23。
    陳銀桂,〈從歌舞劇團首席到歌仔戲界遊龍—綜覽小咪演藝生涯風華〉,《傳統藝術》,第45期,2004年8月,頁40-43。
    施如芳,〈舞動歌仔戲的全才明星—小咪〉,《表演藝術》,第86期,2000年2月,頁56-57。
    石文戶,〈談台灣歌子戲的精緻化—以實際編導經驗為例〉,《海峽兩岸歌仔戲創作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7年),頁197-218。
    四、學位論文
    林顯源,〈傳統戲曲在臺灣精緻化的過程探討〉,(台北: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98年。
    游逸伶,〈非營利組織策略行銷之研究:以河洛歌子戲團為例〉,(桃園: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2010年。
    周于甄,〈國樂樂師對當代歌仔戲音樂發展之影響探討〉,(嘉義: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2006年。
    蔡淑慎,〈歌仔戲歌唱藝術研究〉,(台北:東吳大學音樂學系),2002年。
    陳玟蕙,〈台灣「現代劇場歌子戲」創作劇本研究—西元2001至2005年〉,(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7年。
    葉嘉中,〈九0年代台灣地區現代劇場歌仔戲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系),2004年。
    張繻月,〈歌仔戲劇本中的台灣意識研究—以《東寧王國》《彼岸花》《台灣‧我的母親》為例〉,(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06年。
    陳銀桂,〈小咪(陳鳳桂)演藝生涯研究─從歌舞劇團到歌仔戲界〉,(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所),2003年。
    張艾斐,〈河洛歌仔戲表演藝術之研究─以《闖堂救婿》、《殺豬狀元》、《鳳凰蛋》、《新鳳凰蛋》、《鳳冠夢》為例〉,(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2003年。
    黃千凌,〈當代台灣戲曲跨文化改編﹙1981-2001﹚〉,(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2001年。
    呂冠儀,〈台灣歌仔戲武場音樂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2002年。
    洪瓊芳,〈歌仔戲坤生郭春美表演藝術與表演美學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 學中文研究所),2004年。
    李金鋒,〈從體驗行銷的觀點探討傳統表演藝術觀眾行為—以舞台歌仔戲為例〉, (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2005年。
    柯孟潔,〈河洛歌仔戲舞台演出本之研究-以《台灣,我的母親》、《彼岸花》、《東寧王國》為例〉,(台北: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2005年。
    劉同貴,〈歌仔戲導演創作歷程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2008年。
    柯銘峰,〈電視調對台灣歌仔戲曲調運用的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2006年。
    蘇盈恩,〈唐美雲從業歷程及其唱腔藝術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2009年。
    陳亞平,〈我國政府對表演藝術團體補助之實證研究─以臺北縣市表演藝術團體為例,(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2001年。
    黃月雲,〈戲曲文武場教學之研究—以臺灣戲曲專科學校為例〉,(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藝術學研究所),2006年。
    盧佳慧,〈由許再添的樂師生涯探傳播媒介對於歌仔戲曲調運用之影響〉,(台北:國立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2008年。
    鄭宜峰,〈河洛劇團歌仔戲舞台演出本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98年。
    郭澤寬,〈從劇場演出看歌仔戲的現代化〉,(嘉義: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所),2000年。
    張祖慈,〈文化政策下的台灣歌仔戲─1982~2002〉,(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2005年。
    周晏如,〈我國文化政策演變及定位認知之研究-藝術團體經費補助觀點〉,(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2007年。
    王良友,〈「河洛歌子戲團」劇本語言之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2003年。
    黃慧琥,〈民權歌劇團外台歌仔戲的音樂運用〉,(台北:國立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2000年。
    徐麗紗,〈臺灣歌仔戲唱曲來源的分類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1987年。
    蔡淑慎,〈歌仔戲歌唱藝術研究〉,(台北:東吳大學音樂學系),2002年。
    張元真,〈台灣1991-2004年間「劇場歌仔戲」音樂設計手法探討—以河洛歌子戲團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2007年。
    劉信成,〈台灣「歌子戲導演」〉,(台北: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98年。

    五、網站
    林茂賢,http://tw.myblog.yahoo.com/newmhlin/article?mid=130&next=129&l=f&fid=18
    柯銘峰,「柯爺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ke-taiwanopera

    六、影音資料
    《曲判記》DVD(台北:河洛,2000年)
    《天鵝宴》DVD(台北:河洛,2000年)
    《殺豬狀元》DVD(台北:河洛,2000年)
    《皇帝、秀才、乞食》DVD(台北:河洛,2000年)
    《鳳凰蛋》DVD(台北:河洛,2000年)
    《浮沈紗帽》DVD(台北:河洛,2000年)
    《御匾》DVD(台北:河洛,2000年)
    《欽差大臣》DVD(台北:河洛,2000年)
    《命運不是天註定》DVD(台北:河洛,2000年)
    《賣身作父》DVD(台北:河洛,2000年)
    《新鳳凰蛋》DVD(台北:河洛,2000年)
    《秋風辭》DVD(台北:河洛,2000年)
    《戲弄傳奇》DVD(台北:河洛,2000年)
    《台灣‧我的母親》DVD(台北:河洛,2000年)
    《菜刀、柴刀、剃頭刀》DVD(台北:河洛,2000年)
    《彼岸花》DVD(台北:河洛,2001年)
    《太子回朝》DVD(台北:河洛,2003年)
    《東寧王國》DVD(台北:河洛,2004年)
    《竹塹林占梅—潛園故事》DVD(台北:河洛,2005年)
    《良弓吟》DVD(台北:河洛,2006年)
    《新天鵝宴》DVD(台北:河洛,2006年)
    《梁皇寶懺》DVD(台北:河洛,2007年)
    《風起雲湧鄭成功》DVD(台北:河洛,2008年)
    《山寨情仇》DVD(台北:河洛,2009年)
    《呂洞賓》DVD(台北:河洛,2009年)
    《曲判記》DVD(台北:河洛,2000年)
    《曲判記》DVD(台北:河洛,2000年)
    《曲判記》DVD(台北:河洛,2000年)
    「河洛精緻唱腔選輯(一)(台北:河洛,1999年)
    「河洛精緻唱腔選輯(二)(台北:河洛,2002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