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佩玲
Pei Ling Lee
論文名稱: 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之策略分析
Analysis of Factors in Taiwan’s partaking in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指導教授: 劉復國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06
中文關鍵詞: 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大會國際組織務實外交活路外交
英文關鍵詞: WHO, WHA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6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我國自1997年委請我友邦向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申請成為觀察員開始,以迄2009年我獲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幹事長陳馮富珍正式致函邀請行政院衛生署以觀察員身分出席第62屆世界衛生大會止,歷經13年期間,不同執政者推動我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此一聯合國專門機構的政策評析,並以中國大陸、美國、歐盟及日本等主要國家的支持立場為政策變向,探討影響我國在推動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鍵因素。
    此外,本論文佐以國際關係理論中新現實主義和新自由制度主義的部分觀點,期盼以學理的基礎印證研究假設的正確性。至於本論文與相關論文著作不同之處在於:(一)對於影響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政策之國際因素提供更深入的探討;(二)略過民間團體對參與WHO的影響力,而將研究焦點集中在政府政策的得失分析;(三)除了分析李登輝總統、陳水扁總統及馬英九總統3任總統在參與WHO的策略外,更討論政府在不同時期所提出推案名稱的利弊分析;(四)臺灣在2009年4月29日獲邀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名稱參與WHA之後,本論文亦藉以探討後WHA時代臺灣應如何參與WHO;(五)增加政府官員的訪談記錄,彌補本論文在資料蒐集的不足。
    面對臺灣在2009年WHA之後仍必須持續與中國大陸協商往後的參與一事,本研究認為,儘管國內有關主權式微的爭議尚未止息,然後在兩岸關係改善後,以協商取代以往的對抗將不可避免,也將是臺灣從中找到國際生存空間的契機。以彈性、務實的訴求是臺灣在現階段國際局勢中的較佳策略,臺灣期盼獲得國際組織會員的機會並非2009年成功參與WHA後就可一步到位,因此仍須嗣日後兩岸關係及國際局勢加以因應。

    Analysis of Factors in Taiwan’s partaking in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 a global community vulnerable to diseases, collaboration and rapid response are required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aiwan, an original member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has been excluded since 1972 with its withdrawal from the United Nations. In 2003, the eruption of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jeopardized the lives of 23 million citizens and 400,000 plus foreign nationals residing in Taiwan. Lack of WHO membership at this time prevented Taiwan from taking part in the WHO mechanisms for allocation of vaccines and other diseases control supplies.

    From 1997 to 2008, China had been interfering with Taiwan’s applications for the membership of the WHO. Taiwan in fact is willing to ignore the politically contentious issue of WHO membership and has instead been seeking only to become an observer of the 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 This paper aims to clarify the approach of “meaningful participation” that Taiwan promotes in attempting to access to the WHO as well as to analyze the international supports for Taiwan in practice,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is.

    The arrival of a new administration in Taiwan in 2008 has provided a welcome opportunity for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s to make further progress in practical relations. In addition, the successful attendance at the 62nd WHA under the name “Chinese Taipei” has blessed Taiwan with a once-in-a-millennium opportunity to expand its international space and launched a new era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e possibility of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s taking positive steps towards the resumption of a meaningful dialogue and a peaceful resolution to Taiwan’s WHO problem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11 第三節 理論與文獻分析1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4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26 第二章 世界衛生組織的組織架構及參與規定31 第一節 世界衛生組織的創立背景31 第二節 世界衛生組織之內部組織架構44 第三節 世界衛生組織的成員及參與規定55 第四節 臺灣在《基本文件》下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之途徑分析64 第五節 小結73 第三章 我國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之提案策略分析(1997-2008)88 第一節 1997年至2000年以「中華民國(臺灣)The Republic of China(Taiwan)」提案成為觀察員90 第二節 2001年以「臺灣(中華民國)Taiwan(ROC)」提案成為觀察員96 第三節 2002年至2006年以「衛生實體(Health Entity)」之概念提案成 為觀察員101 第四節 2007至2008年以「臺灣」為名申請成為WHO會員、WHA觀察員114 第五節 小結121 第四章 影響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之中國因素124 第一節 臺灣在參與國際組織中的「一個中國」問題125 第二節 自1997年以來兩岸面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各自表述131 第三節 2009年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之策略分析139 第四節 臺灣獲邀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後的新發展145 第五節 小結150 第五章 影響我國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之國際因素157 第一節 我國參與國際社會的美國因素157 第二節 我國參與國際社會的歐盟因素169 第三節 我國參與國際社會的日本因素180 第四節 小結18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86 第一節 研究發現194 第二節 未來展望194 參考文獻209 壹、中文部分209 貳、西文部分222 附錄 附錄一 前導研究訪談同意書226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227 附錄三 訪談提綱228 附錄四 訪談逐字稿 附錄五 「第62屆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Observers) 附錄六 96年我WHO案各國助我情形一覽表 附錄七 主要國家在第61屆WHA全會發言支持我參與WHO之內容 附錄八 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CONSTITU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附錄九 世界衛生大會議事規則(RULES OF PROCEDURE OF THE WORLD HEALTH ASSEMBLY)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王萬里,2002年。《臺灣與歐盟》。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包淳亮等著,王央成主編,1997。《前瞻兩岸關係發展的趨勢》。桃園縣: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
    朱景鵬,2004年。《國際組織管理:全球化與區域化之觀點》。臺北:聯經出版社。
    江國青,1994年。《聯合國專門機構法律制度研究》。臺北:天肯。
    李廣民、歐斌著;余麗萍副主編,2006年。《國際法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那力、何志鵬、王彥志,2005年。《WHO與公共健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邱垂正,2008年。《兩岸和平三角建構,》。臺北:秀威資訊。
    邱亞文,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體制、功能及發展》。臺北:臺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邵宗海,2007年。《兩岸關係》。臺北:五南出版社。
    胡為真,2001年。《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翁明賢等著,1993年。《國際組織新論》。臺北:五南出版社。
    翁明賢等著,2003年。《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臺北縣:創世文化事業出版。
    郝望,2005年。《臺海兩岸綜合實力對比及預測》。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許嘉,2001年。《權力與國際政治》。北京:長征出版社
    陳明通等著,2005年。《民主化臺灣新國家安全觀》。臺北:先覺出版。
    梁西,1993年。《國際組織法》。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
    張禹罕,1998年。《公共衛生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張為迎,1999年。《賽局理論與訊息經濟學》。臺北:茂昌圖書。
    陳超塵,1996年。《經濟學原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陳勁,2004年。《歐盟外交政策與對外關係》。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2009年。《臺灣史》。臺北:五南出版社。
    黃文鴻、江素慧,2006年。《全球化與公共衛生》。臺北:巨流出版社。
    馮啟人,2002年。《美國對華政策與臺灣問題》。臺北市:海峽出版社。
    劉國基,1999年。《兩國論全面觀察》。臺北:海峽評論出版社。
    蔡瑋,2007年。《微言、危言-兼論兩岸關係及臺灣內政》。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衛民,2002年。《臺灣.中國.大崩壞?主權爭議下的兩岸關係》。臺北縣中和市:創智文化總經銷。
    戴萬欽主編,2006年,《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協商與合作的展望》。臺北市:時英出版。
    蕭行易,2004年。《海峽兩岸情勢分析》。臺中縣:弘光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顏萬進,2003年。《在野時期民進黨大陸政策》。臺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
    羅致政、宋允文主編,2007年。《解構「一個中國」:國際脈絡下的政策解析》。臺北市:臺灣智庫。
    饒戈平,1996年。《國際組織法》》。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蘇起、蘇安國主編,2002年。《「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史實》。臺北市: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二、專書譯著
    Douglass North著,劉瑞華譯,1994年。《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臺北:時報出版社。
    Mark Buchanan 著,葉偉文譯,2007年。《隱藏的邏輯》,臺北:天下遠見。
    Russett, Bruce and Starr, Harvey 著,張明澍譯,1995年。《國際政治》。臺北:五南圖書。
    Ulrich Beck著,孫治本譯,1999年。《全球化危機-全球化的形成、風險與機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三、期刊
    特刊,2001年6月。〈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臺灣國際醫學聯盟會訊》,第2期,頁1。
    王高成,1997年。〈「安全兩難」下的兩岸外交競爭〉,《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12期,頁23-26。
    江素慧、楊哲銘,2008年10月。〈新修訂之國際衛生條例(IHR2005)對國家主權之影響〉,《全球政治評論》,第24期,頁23-46。
    吳東林,2007年12月。〈臺灣加入國際組織應有的認知:國際組織的國際法地位〉,《教育資料與研究》,專刊,頁16-17。
    李臺京,1986年。〈對亞銀會籍問題的認識〉,《中國憲政》,第21卷第6期,頁12。
    李明峻,2005年。〈臺灣與區域性組織〉,《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0期,頁26-27。
    李明峻,1992年7月。〈以「衛生實體」參與WHO的國際法意涵〉,《國策專刊》,第20期頁7-8。
    李明峻,2002年7月15日。〈以「衛生實體」參與WHO的國際法意涵〉,《國策專刊》,第20期,頁6-7。
    李明峻,2005年10月。〈日本國會大選後台、日關係樂觀〉,《戰略安全研析》,第6期,頁38-39。
    李明峻,2002年7月。〈以「衛生實體」參與WHO的國際法意涵〉,《國策專刊》,第20期,頁8。
    李明亮,2009年6月。〈臺灣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6期,頁88。
    李登科,1995年7月。〈我國務實外交之回顧與展望〉,第34卷第7期,頁6。
    宋燕輝,2004年9、10月。〈由國際法觀點析論中共反對臺灣參與WHO〉,《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5期,頁178-179。
    宋燕輝,2004年9-10月。〈由國際法觀點析論中共反對臺灣參與WHO〉,《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5期,頁158。
    吳志中,2006年9月。〈「一個中國」政策與臺灣加入國際組織的資格〉,《臺灣國際法季刊》,第3卷第3期,頁126-127。
    吳志中,2007年6月。〈2007年臺灣政府WHO推案政策轉變原因之簡析〉,《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8期,頁39-43。
    李允傑,2008年10月。〈對第二次「江陳會談」的期待〉,《交流》第101期,頁5-7。
    李允傑,2008年4月。〈各界對新總統的兩岸關係期許〉,《交流》,第98期,頁47。
    邱達生、許峻賓,2003年12月。〈提升WHO vs. 我國互動關係、降低傳染病殃及經貿衝擊〉,《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6卷第12期,頁79-83。
    林明成,2008年3月。〈邁向國際組織最近的路要經過北京〉,《海峽評論》,第207期,頁25-26。
    卓慧菀,2009年4月。〈兩岸共同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之經驗〉,《全球政治評論》,第26期,頁99-100。
    林文程,2007年6月30日。〈攻堅取代自我矮化:對臺灣爭取成為WHO會員國之看法〉,《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8期,頁34-38。
    林文程,2007年6月。〈攻堅取代自我矮化:對臺灣爭取成為WHO會員的看法〉,《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8期,頁34。
    林文程2000年6月。〈我國參與國際組織的困境與對策〉,《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0期,頁32-33。
    邱亞文、李明亮,2006年6月30日。〈我國參與全球衛生體系策略之回顧與挑戰〉,《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3期,頁23-36。
    邱亞文、李明亮,2007年。〈臺灣加入WHO才能貢獻全球衛生安全體系〉,《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8期,頁44-50。
    邱亞文;李明亮,1996年12月。〈我國參與全球衛生體系策略之探討;以世界衛生組織及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為例〉,《臺灣公共衛生雜誌》,第6期,頁54。
    邱亞文、黃靜宜、洪小婷、李明亮,2007年9月。〈由中國在WHO的打壓,談臺灣加入聯合國的展望〉,《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9期,頁33-42。
    邱亞文、李明亮,2006年12月。〈我國參與全球衛生體系策略之探討:以世界衛生組織及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為例〉,《臺灣公共衛生雜誌》,第25卷第6期,頁408。
    周煦,2000年元月。〈務實外交因時制宜〉,《國魂》,第659期,頁26-28。
    林碧炤,1996年。〈務實外交的理論與實際〉,《理論與政策》,春季號,頁84-85。
    林正義、林文程,2002年6月。〈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策略〉,《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8期,頁8。
    林正義,1989年12月。〈台灣在亞銀的策略模式〉,《國家政策季刊》,第4期,頁30。
    林永樂,2007年6月。〈2007年臺灣加入WHO的策略-以臺灣名義申請成為會員國〉,《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8期,頁31。
    林健全,2005年5月。〈美日安保發展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第1期,頁22-24。
    林大鈞、徐銀磯,2008年4月。〈各界對新總統的兩岸關係期許〉,《交流》,第98期,頁38。
    施思明著、蕭廉任譯,1983年12月。〈施思明回憶錄(一九四五至四八)之1:世界衛生組織緣起(上) 〉,《傳記文學》, 43卷6期,頁84。
    施思明著、蕭廉任譯,1984年11月。〈施思明回憶錄(一九四五至四八)之1:世界衛生組織緣起(下) 〉,《傳記文學》,44卷1期,頁63。
    姜皇池,2002年7月15日。〈參與WHO之檢討-從國際法角度觀察〉,《國策專刊》,第20期,頁10。
    徐斯勤,2008年10月。〈外交新局的突破在於國內政治共識的建構:對新政府的外交建言〉,《臺大對新政府的期許論文集》,頁191。
    馬英九,2007年1月。〈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國際關係學報》,第23期,頁5-6。
    荊元宙,2005年5月。〈美日安全協商會議聯合聲明對我國的影響〉,《戰略安全研析》,第1期,頁 29-32。
    張麟徵,2009年6月。〈「活路外交」的前景和檢討〉,《海峽評論》,第222期,頁28-29。
    張五岳主編,2008年10月15日至10月21日。〈從臺灣APEC 人選觀察中國對我之善意深淺〉,《兩岸四地情勢周報》,第6期,頁1。
    陳郴,2004年12月。〈冷戰時期的臺德軍事交流,1961-1975〉,《臺大歷史學報》,第34期,頁252。
    陳隆志,2006年6月30日。〈申請成為WHO會員國,不是WHA觀察員〉,《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4期,頁34-38。
    陳之獄,2009年1月4日。〈中美建交的兩大推動者〉,《亞洲週刊》,頁10。
    許志嘉,2009年6月。〈前進WHA:臺灣國際空間突破的意義與活路外交〉,《交流》,第105期,頁55。
    張執中,2002年1、2月。〈兩岸對政治談判的評估及因應策略分係〉,《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2期,頁41。
    郭秋慶,2005年12月。〈歐洲聯盟中國政策的形成與雙方存在的爭端〉,《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卷第4期冬季號,頁123-130。
    張亞中2006年7、8月。〈歐洲聯盟中國政策的戰略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5卷第4期,頁43-45。
    傅岳邦,2001年11、12月。〈中共對台政策的制度與策略:1997年台港海運談判中雙方船旗爭議之個案研究〉,《問題與究》第40卷第6期,頁19。
    黃秋龍、王光正,2000年10月。〈兩岸統獨對恃之賽局分析:以連鎖體系(Chain-Store)賽局為例證〉,《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10期,頁74。
    楊開煌,2008年12月。〈連戰出席APEC的意義〉,《海峽評論》,第216期,頁45-47。
    裘兆琳,2009年6月30日。〈為三十而立的「臺灣關係法」注入新的活水〉,《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6期,頁72。
    廖東周,2006年6月。〈2006年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策略〉,《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4期,頁16。
    廖東周,2006年6月。〈2006年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策略〉,《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4期,頁17。
    鄭端耀,2003年。〈國際關係攻勢與守勢現實主義理論爭辯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2期,頁1-5。
    鄭端耀,1998年4月。,〈務實外交的發展與抉擇〉,《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4期,頁17-18。
    鄭端耀,1997年。〈國際關係「新自由制度主義」理論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12期,頁1-14。
    鄭瑞耀,1998年4月。〈務實外交的發展與抉擇〉,《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4期,頁6。
    鄭端耀,1998年5月。〈務實外交的發展與抉擇〉,《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4期,頁16。
    鄭海麟,2008年12月。〈陳雲林訪台與兩岸「互不否認」〉,《海峽評論》,第216期,頁48-50。
    鄭海麟,2008年12月。〈陳雲林訪台與兩岸「互不否認」〉,《海峽評論》,第216期,頁48-50。
    潘錫堂,2008年6月。〈兩岸新形勢下的協商與談判〉,《交流》,第99期,頁39。
    蔡政文,1995年5月。〈務實外交的理念、實踐及評估〉,第6期,頁286-287。
    蔡明彥,2009年4月。〈兩岸推動制度化協商下的美國兩岸政策〉,《交流》,第104期,頁24。
    盧業中,2002年3、4月。〈論國際關係理論之新自由制度主義〉,《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2期,頁45-49。
    戴萬平、顧長永,2000年12月。〈由務實外交到全民外交〉,《理論與政策》,第14卷第4期,頁113。
    羅致政,2002年7月15日。〈美國對臺灣加入WHO的政策演變〉,《國策專刊》,第20期,頁15。
    羅致政,2002年7月15日。〈美國對臺灣加入WHO的政策演變〉,《國策專刊》,第20期,頁14-16。
    鐘京佑,1995年12月。〈臺灣推動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重要因素〉,《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13卷第2期,頁153-155。
    Roger A. Brooks & Andrew B. Brick著;吳玲君譯,1989年3月。〈中華民國參與國際經濟組織之途徑〉,《問題與研究》,第28卷第6期,頁74。

    四、研討會論文
    丁永康,2008年10月23日。〈兩岸政治交流的機運與挑戰〉,「新型式下的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臺北:致理技術學院。頁161-170。
    涂醒哲,2008年3月30日。〈國會外交與以臺灣之名加入WHO〉,「以臺灣之名加入WHO,爭取咱的建康」座談會。臺北:新世紀文教基金會。頁16。

    五、官方文件
    立法院,〈行政院衛生署專案報告 2009年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之規劃〉,立法院第7屆第3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
    中華民國外交部部會報告,〈針對臺灣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後,全球疫情通報機制及應變措施〉,立法院第7屆第3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
    行政院衛生署部會報告,〈我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之進度及明﹙92﹚年策略〉,立法院第5屆第1會期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部會報告。

    六、報紙
    1999/1/11。〈汪道涵撰文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二十周年〉,《人民日報》,版4。
    1993/11/22。〈江澤民:一個中國前提下,兩岸將可採任何形式談判〉,《聯合報》,版4。
    陳洛薇,2009/4/13。〈兩岸共識 我以觀察員參與WHA〉,《中國時報》,版1。

    七、網際網路
    2005年4月29日。〈第一次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國新聞網》,<http://www.cns.hk:89/gj/kong/news/2008/05-26/1262666.shtml>。
    2009年5月2日。〈蔡英文:臺灣突然接到WHA邀請函 非常恐怖〉,《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5/7/8/100957857.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57857>。
    2009年9月14日。〈民航局:若加入ICAO 可與國際接軌〉,《sina全球新聞》,<http://dailynews.sina.com/bg/tw/twpolitics/ausdaily/20090914/1859668875.html>。
    中評電訊,2007年3月27日。〈日外相麻生宣稱:支持臺灣參與WHA〉,《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tourtaiwan.org/doc/1003/3/6/2/10033626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336262>。
    即時新聞,2009年11月18日。〈外交部:盼以WHA觀察員身分參加UNFCCC〉,《中央社》,<http://www.udn.com/2009/11/18/NEWS/NATIONAL/BREAKINGNEWS1/5258782.shtml>。
    綜合報導,2005年5月16日。〈世衛與中密簽備忘錄 大會中將遭批判〉,《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5/5/16/n923544.htm>。
    短評,2009年3月23日。〈臺灣爭取出席WHA不應情緒化〉,《中央日報網路版》,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23/53/1gjfs.html>。
    王昶閔、范正祥,2009年1月13日。〈臺灣納入IHR 世衛稱我台北〉,《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an/23/today-fo1.html>。
    江今葉,2009年4月1日。〈立委提案通過 與WHO接觸時應抗議諒解MOU〉,《中央社》,<http://dailynews.sina.com/bg/tw/twpolitics/cna/20090401/000092634.html>。
    李佳霏,2009年4月15日。〈袁健生:美方不希望中國干擾臺灣參與WHA〉,《臺灣世界衛生組織研究中心最新訊息》,<http://www.twwho.org/>。
    李佳霏,2009年4月10日。〈日支持臺灣參與WHA 外交部感謝〉,《臺灣世界衛生組織研究中心最新訊息》,<http://www.twwho.org/>。
    李佳霏,2009年4月14日。〈臺灣參與WHA案 外交部:過程絕非密室協商〉,《中央社新聞》<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90414/1603506.html>。
    李佳霏,2009年8月17日。〈臺灣政府務實推案 鎖定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9/8/17/n2627087.htm> 。
    李佳霏,2008年12月30日。〈外交部:明年WHO執委會不推案 對台較有利〉,《中央社》,<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81230/1242216.html>。
    李佳霏,2008年12月30日。〈兩岸磋商WHA案 歐鴻鍊盼博鰲論壇前展開〉,《中央社》, <http://n.yam.com/cna/politics/200903/20090327422770.html l>。
    李佳霏,2009年4月14日。〈臺灣參與WHA案 外交部:過程絕非密室協商〉,《行政院衛生署世臺灣世界衛生組織研究中心》,<http://www.twwho.org/>。
    李佳霏,2009年4月10日。〈日支持臺灣參與WHA 外交部感謝〉,《中央社》,<http://n.yam.com/cna/politics/200904/20090410952266.html>。
    李佳霏,2008年9月25日。〈日本支持臺灣參與WHA 外交部歡迎〉,《中央社》,<http://gb.news.sina.com/tw/cna/101-102-101-101/2008-09-25/09523321568.html>。
    李逸舟,2008年11月12日。〈和平發展 漸進統一〉,《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3/4/9/100934906.html?coluid=63&kindid=0&docid=100934906>。
    吳銘彥,2008年6月17日。〈兩岸外交休兵與臺灣國際參與問題〉,《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1/4348>。
    宋燕輝。〈駁斥中共反對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官方說法〉,《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http://www.csil.org.tw/bbs/920630.htm>。
    吳素柔,2008年4月5日。〈入WHO問題不在名稱 在於一中緊箍咒〉,《中央社》,<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NewsID=105083>。
    林世嘉,〈臺灣在世衛大會觀察員身份之國際法理和衛生需求分析〉,《臺灣之友會》,<http://fta.miroko.tw/download.htm>。
    林家榮,〈我國參與之重要國際農漁業組織及活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3339&print=1>。
    周慧盈,2009年3月13日。〈反分裂法4週年 兩岸關係一路走來改頭換面〉,《中央日報網路版》,<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13/5/1g0sc.html>。
    林芥佑,2009年3月25日。〈美眾院通過「重申臺灣關係法承諾」決議文〉,《中央社》,<http://n.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903/20090325310097.html>。
    胡錦濤,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BIG5/64093/64094/8610493.html>。
    高孔廉、鄧岱賢,2009年11月10日。〈美中台三邊激盪下的兩岸關係〉,《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http://www.npf.org.tw/post/2/4744>。
    章念馳, 2008年8月28日。〈兩岸難得的機遇與新的挑戰〉,《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1/2/1/100712184.html?coluid=3&kindid=13&docid=100712184&mdate=0828181458>。
    陳清芳,2009年4月22日。〈臺灣爭取WHA觀察員 直接參與世衛體系〉,《中央社》,<http://news.pchome.com.tw/politics/cna_business/20090422/index-12403953291361922001.html>。
    陳清芳,2009年4月7日。〈臺灣獲密碼 完成納入世衛IHR體系要件〉,《中央社》,<http://blog.udn.com/alexandroslee/2827478>。
    陳舜協,2007年4月26日。〈臺灣申請案入WHO受挫?衛生署:目標不變〉,《大紀元》, <http://epochtimes.com/b5/7/4/26/n1690950.htm>。
    富權,2009年4月30日。〈臺灣出席WHA 體現兩岸大智慧〉,《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5/6/8/100956814.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56814>。
    曾懿晴、朱婉寧,2009年11月2日。〈比照WHA 台明年可望入氣候公約〉,《世界新聞網》,<http://www.worldjournal.com/pages/full_news/push?article-%E6%AF%94%E7%85%A7WHA+%E5%8F%B0%E6%98%8E%E5%B9%B4%E5%8F%AF%E6%9C%9B%E5%85%A5%E6%B0%A3%E5%80%99%E5%85%AC%E7%B4%84%20&id=4975104-%E6%AF%94%E7%85%A7WHA+%E5%8F%B0%E6%98%8E%E5%B9%B4%E5%8F%AF%E6%9C%9B%E5%85%A5%E6%B0%A3%E5%80%99%E5%85%AC%E7%B4%84&instance=tw_bul>。
    張亞中,2009年4月30日。〈參與國際組織的途徑〉,《臺灣競爭力論壇》,<http://www.tcf.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501 >。
    張亞中,2009年7月29日。〈正視現實應包括遵守一中憲法現實〉,《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0/3/2/9/101032928.html?coluid=33&kindid=4372&docid=101032928>。
    黃清龍,2008年12月8日。〈卜睿哲看兩岸:靠經濟交流不夠 真正問題還沒來〉,《中國時報》,<http://tech.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Tech-Content/0,4703,171703%20112008120800044,00.html>。
    黃光國,2007年7月17日。〈何不用「台北中國」?〉,《中國時報》,<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14x112008071700146,00.html>。
    曾三訊,2009年6月。〈活路外交 豁然開朗〉,《外交部通訊》,第28卷第1期,<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web_UTF-8/out/2801/2-3_page.html>。
    黃偉偉,2008年9月25日。〈臺灣〝活路外交〞與〝務實外交〞的區別〉,《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5/4/8/100754865.html?coluid=63&kindid=0&docid=100754865&mdate=0925122948>。
    楊朱,2009年4月20日。〈從WHA六個觀察員看臺灣〉,《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apr/20/today-o2.htm>。
    趙春山,2009年5月4日。〈馬感嘆…攘外難,安內更難〉,《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1/5824>。
    劉宏裕,2009年6月4日。〈兩岸運動競賽與體育交流〉,《財團法人國政基金會國政評論》,<http://www.npf.org.tw/post/2/5980>。
    謝佳珍,2009年9月21日。〈外交部:推動參與國際民航組織 名稱未定〉,《中央社》,<http://n.yam.com/cna/politics/200909/20090921740266.html>。
    關中,2002年4月1日。〈十年必辯,十年必變-五十年美國對華政策的轉折〉,《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會》,<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32.htm>。
    蘇永耀、羅添斌,2009年1月1日。〈胡六點促統 仍緊抓一中〉,《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an/1/today-fo4.htm>。
    大英簡明百科知識庫。<http://wordpedia.eb.com/tbol/article?i=061388>。
    大英簡明百科知識庫。<http://wordpedia.britannica.com/concise/content.aspx?id=16352&hash=#E>。
    日內瓦醫學及研究中心,<http://www.gfmer.ch/TMCAM/WHO Minelli/Pl-3.htm>。
    中華民國行政院,2009年5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幹事長邀請臺灣以觀察員參與世界衛生大為〉,<http://www.eysc.ey.gov.tw/ct.asp?xItem=55235&ctNode=1335&mp=1 >。
    中華民國外交部,〈外交資訊〉,《本(98)年說帖》,<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37654&CtNode=1821&mp=1>。
    中華民國外交部,〈中外關係〉,《86年外交年鑑》。<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web_UTF-8/almanac/almanac1997/3-2.html>。
    中華民國外交部,〈中外關係〉,《87年外交年鑑》。<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web_UTF-8/almanac/almanac1998/section_3/page3-2.htm>。
    中華民國外交部,〈中外關係〉,《88年外交年鑑》。<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web_UTF-8/almanac/almanac1999/mo3/chapter2.htm>。
    中華民國外交部,〈中外關係〉,《89年外交年鑑》<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web_UTF-8/almanac/almanac2000/mofa_11.htm>。
    中華民國外交部,〈中外關係〉,《90年外交年鑑》。<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web_UTF-8/almanac/almanac2001/mainframe.htm>。
    中華民國外交部,〈中外關係〉,《91年外交年鑑》。<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web_UTF-8/almanac/almanac2002/03/03__02.htm>。
    中華民國外交部,〈中外關係〉,《92年外交年鑑》。
    <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web_UTF-8/almanac/almanac2002/03/03__02.htm>。
    中華民國外交部,〈中外關係〉,《95年外交年鑑》。
    <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web_UTF-8/almanac/almanac2006/html/01.html >。
    中華民國外交部,2009年8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日本重要時事摘要〉,《日本重要時事摘要目錄》,第2346期,<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39783&ctNode=1486&mp=1>。
    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WTO中心) 。〈我國申請加入GATT∕WTO之歷史紀要〉,《WTO簡介》,<http://taiwan.wtocenter.org.tw/WTOtaiwan.asp>。
    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WTO中心)。〈 兩岸入會概述〉,《兩岸貿易議題》,<http://taiwan.wtocenter.org.tw/crossStrait.asp>。
    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88年11月15日。〈陳水扁總統競選指揮中心國家藍圖委員會〉,《跨世紀中國政策白皮書》,<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mp9212/mpp01.htm>。
    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美中共「上海公報」〉,《美國與中共簽定之「上海公報」及「八一七公報」全文》,< http://www.mac.gov.tw/big5/rpir/1_11.htm>。
    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2年9月。〈海峽兩岸關係紀要〉,<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cschrono/9109.htm#005> 。
    中華民國總統府,2002年8月3日。〈總統以視訊直播方式於世界臺灣同鄉聯合會第二十九屆年會中致詞〉,《總統府新聞稿》,<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7264>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3年10月13日。〈China’s EU Policy,”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國的歐盟政策文件》, <http://big5,fmprc.gov.cn:89/gate/big5/www.fmprc.gov.cn/chn/ailiao/wzzt/wjbzlfwoz/t27700.htm.fmprc.gov.cn/eng/wjb/zzjg/xos/dqzzywt/t27708.htm>。
    世界衛生組織,2007年5月14日。〈2007年第60屆世界衛生大會會議記錄〉, <http://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60-REC3/A60_REC3-en2.pdf>。
    世界衛生組織,2008年10月。〈採訪哈夫丹•馬勒博士:回歸初級衛生保健〉,《世界衛生組織簡報》,<http://www.who.int/bulletin/volumes/86/10/08-041008/zh/>。
    世界衛生組織。〈陳馮富珍博士:簡歷〉,《總幹事》,<http://www.who.int/dg/chan/zh/index.html>。
    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人員和辦事處〉,《關於世衛組織》,<http://www.who.int/about/structure/zh/index.html>。
    世界衛生組織。〈基本文件附件一〉,《世衛組織的管理》, <http://apps.who.int/gb/bd/PDF/bd46/c-bd46_8.pdf>。
    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大會主要決議與決定〉,《主要文件》,<http://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A62/A62_DIV1Rev1.pdf>。
    立法院,2003年5月29日。〈委員會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2卷第36期,<http://lci.ly.gov.tw/ >。
    立法院,2005年11月3日。〈立法院第6屆第2會期外交及僑務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http://lci.ly.gov.tw/>。
    立法院,2004年5月31日。〈立法院第5屆第5會期外交及僑務委員會第1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http://lci.ly.gov.tw/>。
    立法院,2007年5月30日。〈立法院第6屆第5會期外交及僑務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http://lci.ly.gov.tw/>。
    立法院,2008年5月30日。〈立法院第7屆第1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2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http://lci.ly.gov.tw/>。
    立法院,〈行政院函送涂委員醒哲就本(98)年我「世界衛生組織」(WHO)推案策略問題所提質詢之書面答復〉,《立法院議事計公報管理影像系統》,<http://lci.ly.gov.tw/>。
    立法院,2005年10月3日。〈王院長接見歐洲議會友台小組主席亞森柏斯基〉,《新聞訊息》,<http://www.ly.gov.tw/ly/pda/information/news_01.jsp?F_num=4653>。
    立法院,2008年11月10日。〈行政院函送黃委員昭順就中國黑心商品流入市場問題所提質詢之書面答復〉,《議事計公報管理影像系統》,< http://lci.ly.gov.tw/lcew/ldad000.jsp?irKey=%E8%A1%8C%E6%94%BF%E9%99%A2%E5%87%BD%E9%80%81%E9%BB%83%E5%A7%94%E5%93%A1%E6%98%AD%E9%A0%86%E5%B0%B1%E4%B8%AD%E5%9C%8B%E9%BB%91%E5%BF%83%E5%95%86%E5%93%81%E6%B5%81%E5%85%A5%E5%B8%82%E5%A0%B4%E5%95%8F%E9%A1%8C%E6%89%80%E6%8F%90%E8%B3%AA%E8%A9%A2%E4%B9%8B%E6%9B%B8%E9%9D%A2%E7%AD%94%E5%BE%A9&htmlType=communique&fileName=communique/final/html/97/73/LCIDC01_977302_00002.htm >。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2007年我國推動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之經過、檢討與展望〉,《外交及僑務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http://npl.ly.gov.tw/do/www/ministryReportList >。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我國申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外交及僑務委員會第22次全體委員會議》,<http://npl.ly.gov.tw/do/www/ministryReportList >。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H1N1新型流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網頁,2009年6月30日。〈疾病管制局持續關注全球H1N1新型流感現況發展動態〉,《疾病管制局最新消息》,<http://www.h1n1.gov.tw/ct.asp?xItem=10432&ctNode=1413&mp=170>。
    「美國參考」(America.gov),2007年10月24日。〈美國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發表關於美中關係的演説(全文)
    <http://usinfo.americancorner.org.tw/st/washfile-chinese/2007/October/20071030162625eaifas0.9810253.html>。
    「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2008年9月17日。〈有關臺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之聲明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正式資料》, <http://www.ait.org.tw/zh/news/officialtext/viewer.aspx?id=2008091902>。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網站。〈第一次江陳會談〉,《協商概述》,<http://www.sef.org.tw/ct.asp?xItem=48212&ctNode=3809&mp=19>。
    博鰲亞洲論壇2008年年會網站,2008年4月10日。〈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於12日在博鰲會見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蕭萬長〉,<http://big5.huaxia.com/zt/tbgz/08-005/a.html>。
    臺灣世界衛生組織研究中心,〈WHO Knows Taiwan-中文小冊(上) 〉, <http://www.twwho.org/>。
    臺灣世界衛生組織研究中心,〈WHO Knows Taiwan-中文小冊(下) 〉,<http://www.twwho.org/>。
    臺灣國際醫療衛生人員訓練中心,〈計畫宗旨〉,《TIMTC簡介》, <http://www.ptph.gov.tw/timtc/index.html>。
    歐洲經貿辦事處,2008年11月7日。〈臺灣:歐盟輪值主席國聲明稿〉,《兩岸關係》,<http://www.deltwn.ec.europa.eu/modules.php?op=modload&name=News&file=article&sid=92>。
    歐洲經貿辦事處,2009年5月8日。〈歐盟輪值主席國代表歐盟針對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第62屆世界衛生大會發表聲明〉,《過去消息》,<http://www.deltwn.ec.europa.eu/index.php?module=News&topic=2>。
    聯合國,〈巴勒斯坦問題與聯合國〉,<http://www.un.org/chinese/peace/palestine/booklet/ch5.pdf>。

    八、碩博士論文
    李久如,《臺灣推動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策略之研究:內外部因素分析》(私立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杜立麒,《世界衛生組織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黃培玉,《世界衛生組織之研究:國內政治糾葛下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之關係演》(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鍾京佑,《臺灣非政府組織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簡肇棟,《後SARS時期我國推動參與WHO之策略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貳、英文部分
    一、 專書
    Chayes, Abram and Handler, Antonia, 1995. The New Sovereignty: Compliance With International Regulatory Agreemen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ox, Michael, Booth, Ken and Dunne, Tim, 2000. The interregnum: controversies in world politics 1989-1999.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ilpin, Robert, 1987.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Graham, Gordon, 2008. Eth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nited Kingdom: Blackwell Publishers.
    Holdridge, John, 1997. Cross the Divide: An Insider’s Account of Normalization of U.S-China Relation. Lanham, Maryland: Rowm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ers.
    Keohane, Robert O., 1989. Institu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te Pow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Morgenthau, Hans J., 1985. Politics Among Nations. New York: Knopf.
    WHO, 1958.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witzerland: WHO.

    二、 專書論文
    Foster, A and W. Wallace, 1996.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in H. Wallace and W. Wallace, Policy-Making in the European Union.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411-435.
    Gilpin, Robert, 1981. “The Politics of Trans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 in Keohane and Nye, Transnational Relations in World Politic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 53.
    Keohane, Robert O., 1989.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te Powe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Boulder: Westvie. p. 163.
    Rothschild, Emma, 2007. “What is Security, “ in Barry Buzan and Lene Hansen,e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Los Angeles : SAGE. pp.2-3.
    Stein, Arthur, 1993. “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 : Regimes in an Anarchic World,” in David A. Baldwin, ed.,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pp. 46-47.

    三、 期刊
    Chen, Qinzo, 2002. “The Taiwan Factor in Sino-U.S. Relationship: How to Keep the Situation Under Control? “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4, pp. 341-343.
    Ding, Yijiang, 2009. “Beijing’s New Approach and the Rapprochement in the Taiwan Strait,” Asian Affairs: An American Review, Vol. 36, No. 4, p.188.
    Hodge, Carl Cavanagh, 1999. “Europe as a great power, A work in Progr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No3, pp.487-504.
    Mearsheimer John J., 1994/95. “The False Promise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9, No3, p.13.
    “Not even asking,” 2009, The Economist, Vol. 392, No. 8650, p.32.
    Singer, John D., 1960. “International Conflict: Three Level of Analysis, “ World Politics, Vol. 12, pp.453-461.

    四、 官方文件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1994. Towards A New Asia Strategy, COM(314)final. Brussels: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1995. A Long-term Policy for EU-China Relations ,COM(1995)279. Brussels: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cation Communities, 2002. Repor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Partnership with China, COM(2002)552 final. Brussels: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003. A Maturing Partnership: Shared Interests and Challenges in EU-China Relations, COM(2003)533 final. Brussels: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006. EU–China: Closer partners, growing responsibilities, COM(2006)632 final. Brussels: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五、 報紙
    Ottaway, David, 1989/5/2. “US Warns UN Units about PLO; funds to be cut if Agencies Admit Palestinian Group,” Washington Post, p. A101
    四、網際網路
    America. gov , “House Passes Bill Promoting WHO Observer Status for Taiwan,” <http://www.america.gov/st/washfile-english/2003/March/20030312123958euqcorals0.0325281.html>.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 Commission, “CFSP OVERVIEW,” <http://ec.europa.eu/external_relations/cfsp/intro/index.htm#1>.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the Senate concurring), “CONCURRENT RESOLUTION,” <http://www.taiwandocuments.org/hconres334.htm>.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Articles of Agreement,” <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aa/aa02.htm#2>.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 “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set forth the purpose of ICAO,” <http://www.icao.int/icaonet/arch/doc/7300/7300_9ed.pdf>.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Text of the Constitution,” <http://www.ilo.org/ilolex/english/constq.htm>.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Statute of the IAEA,” <http://www.iaea.org/About/statute_text.html>.
    Michael Swaine, Peter Brookes, Alan Romberg , Randall Schriver, Douglas H. Paal, 2008/3/26,” U.S. Policy Toward Taiwan, Time for Change?, “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WEDNESDAY, < http://www.carnegieendowment.org/events/?fa=eventDetail&id=1108>.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2002/3/14. “European Parliament Supports Taiwan Participation in WHA as Observer,” < http://www.fapa.org/whoIWHO 2002/EU-031402.html >.
    “Taiwan Plays Little Tricks in APEC History,” 2001/8/3. People’s Daily Online, , <http://english.peopledaily.com.cn/english/200108/02/eng20010802_76360.html>.
    U.S. Department of State, 1997/10/31. “Daily Press Briefing,” <http://www.fas.org/news/usa/1997/10/971031db.html>.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Constitution,” <http://portal.unesco.org/en/ev.php-URL_ID=15244&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http://www.unido.org./fileadmin/user_media/PMO/Constitution/UNIDO_Constitution_E.pd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Regulations shall be guided by the goal of their universal applic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all people of the worl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disease,” <http://whqlibdoc.who.int/publications/2008/9789241580410_eng.pd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http://www.wpro.who.int/countrie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ormer Director-General: Dr Gro Harlem Brundtland,” <http://www.who.int/dg/brundtland/e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r LEE Jong-wook: Biography,” <http://www.who.int/dg/lee/biography/e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9/5/21. “List of Delegates and Other Participants,” 62nd WHA, <http://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A62/A62_DIV1REV1.pdf>.
    Winston Lord, 1994/9/27. “Taiwan Policy Review,” Testimony before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http://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m1584/is_n42_v5/ai_15967979>.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Constitution of ITU,” <http://www.itu.int/net/about/basic-texts/constitution/chapteri.aspx>.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Basic Document,” <http://ftp.wmo.int/Documents/MediaPublic/Publications/Policy_docs/WMO_15_07_en.pdf>.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Convention Establishing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http://www.wipo.int/treaties/en/convention/trtdocs_wo029.html#P82_4752>.
    Zhang Hua, 2009/9/14, “US Taiwan policy at the crossroads,” china daily, <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09-12/14/content_9172672.htm>.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