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心蓮
Hung, Shin-lien
論文名稱: 澎湖地區居民對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之研究
The Study of Peng-hu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 Marine Sport Tourim Developement
指導教授: 鄭志富
Cheng, Chih-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3
中文關鍵詞: 海洋運動觀光社會交換理論社會交換因子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觀光發展支持度
英文關鍵詞: marine sport tourism, social exchange theory, social exchange factors, evaluation of marine sport tourism impacts, residents’ support for marine sport touris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22下載:2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社會交換理論為基礎,探討影響澎湖地區居民支持海洋運動觀光發展之因素。首先藉由文獻分析找出可能影響澎湖地區居民對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及發展態度之交換因子,進而分析交換因子、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與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之間的關係。本研究分為兩大階段進行,首先於2009年3月4日至4月24日,邀請11位專家學者(含學術界、官方及業界)進行專家德爾菲法,建構本研究「澎湖地區居民對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調查問卷」各量表之題項;其後於同年5月15日至24日,以澎湖地區滿20歲以上之當地居民600位為研究對象,透過「澎湖地區居民對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調查問卷」進行調查,並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及多元逐步迴歸等統計分析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所得結論如下:
    一、澎湖地區居民囿於海洋運動觀光所帶動的經濟效益及產業發展,普遍肯定其正面價值;而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所帶來特產銷售機會的增加及外來投資的引進,亦使居民較認同其所帶來的正面評價;且對於海洋運動觀光之發展態度,表達高度的支持。
    二、個人經濟收入來自海洋運動觀光產業之比例會影響其對海洋運動觀光發展之支持度,符合社會交換理論之原則。
    三、澎湖地區居民之社會交換因子及海洋運動觀光評價各變項,與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皆達顯著水準,其中又以「價值肯定」及「正面環境衝擊」的相關情形最高,呈現中度正相關。
    四、社會交換因子與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具有相當的相關情形,增強居民之社會交換因子的「權力」、「價值肯定」、「觀光依賴」及「吸引」,即可增強其對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各面向的正向衝擊評價;若滿足居民之社會交換因子的「互惠公平原則」,即可減少其對海洋運動觀光衝擊各面向的負面評價。
    五、社會交換因子與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對於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具有顯著的預測力,其中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之「正面環境衝擊」變項之預測力最強。
    基於上述結果,建議地方政府與觀光組織應盡早擬定相關辦法,減少海洋運動觀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且應使海洋運動觀光發展之利益分配符合互惠公平原則,強化居民對於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支持度。而針對未來研究,建議可以質、量並重的方式,以發掘更多社會交換因子;或是進行縱向研究,檢驗社會交換因子之解釋力,深化研究內涵。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social exchange theory and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enghu residents’ agreements for marine sport tourism. The study wa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in the first stage, the study adopted Delphi method was invited 11 scholars and experts to conduct the items of the questionnaire from March 4th to April 24th, 2009. Then,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600 local residents who are over 20 years old as the subjects for gathering the data via “Questionnaire of Penghu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 Marine Sport Tourism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results were derived as the follows:
    1.Due to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rom marine sport tourism, residents approved the positive value in general; moreover, residents showed highly support toward marine sport tourism.
    2.The percentage of marine-sport-tourism industry in individual income would influence the support for marine sport tourism; also, it is conformed with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exchange theory as well.
    3.Each dimension of social exchange factor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each dimension of the assessment of marine-sport-tourism impacts. Besides, “value affirmative” and “positive physical environmental impact” dimensions were especially apparent and demonstrated middle positive correlations.
    4.Social exchange factors were quite correlated with evaluation of marine-sport-tourism impacts dimensions.
    5.Social exchange factors and evaluation of marine-sport-tourism impact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residents’ supports for marine sport tourism; furthermore, the “positive physical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evaluation of marine sport tourism impacts had the best prediction to the residents’ support for marine sport tourism.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it is suggested that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related tourism organizations should establish correlated ordinances to decrease marine sport tourism negative impacts and make the beneficial distributions from marine-sport-tourism industrial fair to strengthen residents’ support for marine sport tourism.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study is needed to incorporate the follow-up issues of residents’ support for marine sport tourism, and to pay equal atten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for investigating more social exchange factors. In addi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it is applied longitudinal research to examine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social exchange factors in order to deepen the research connotation.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誌…………………………………………………………………………………iv 目次…………………………………………………………………………………v 表次………………………………………………………………………………viii 圖次…………………………………………………………………………………x 第壹章、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05 第三節 研究問題…………………………………………………………………0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05 第五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06 第貳章、文獻探討…………………………………………………………………08 第一節 海洋運動觀光之意涵與分類……………………………………………08 第二節 澎湖海洋運動觀光發展之現況…………………………………………11 第三節 社會交換理論之研究 …………………………………………………18 第四節 海洋運動觀光發展衝擊之相關研究……………………………………37 第五節 居民對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之相關研究……………………………56 第六節 本章總結…………………………………………………………………72 第參章、研究方法…………………………………………………………………75 第一節 研究架構…………………………………………………………………75 第二節 研究流程…………………………………………………………………76 第三節 研究對象…………………………………………………………………77 第四節 研究工具…………………………………………………………………82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實施流程…………………………………………………101 第六節 資料處理………………………………………………………………103 第肆章、研究結果……………………………………………………………… 104 第一節 澎湖地區居民樣本結構分析…………………………………………104 第二節 澎湖地區居民社會交換因子、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與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現況分析………………………………………………………………109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澎湖地區居民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之差異情形…………………………………………………………………………………117 第四節 澎湖地區居民社會交換因子、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與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之關係…………………………………………………………………120 第五節 社會交換因子、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對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之預測…………………………………………………………………………………128 第伍章、討論……………………………………………………………………131 第一節 澎湖地區居民社會交換因子、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與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現況分析討論…………………………………………………………13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澎湖地區居民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之差異情形討論…………………………………………………………………………………145 第三節 澎湖地區居民社會交換因子、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與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之關係討論……………………………………………………………151 第四節 社會交換因子、海洋運動觀光衝擊評價對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之預測討論……………………………………………………………………………163 第陸章、結論與建議……………………………………………………………166 第一節 結論……………………………………………………………………166 第二節 建議……………………………………………………………………170 參考文獻…………………………………………………………………………174 附錄………………………………………………………………………………184 附錄一 澎湖地區居民對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調查問卷~第一回合專家德爾菲法問卷…………………………………………………………………………184 附錄二 第一回合專家德爾菲法問卷結果彙整表……………………………192 附錄三 澎湖地區居民對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調查問卷~第二回合專家德爾菲法問卷…………………………………………………………………………203 附錄四 第二回合專家德爾菲法問卷結果彙整表……………………………214 附錄五 澎湖地區居民對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調查問卷(預試)………222 附錄六 澎湖地區居民對海洋運動觀光發展態度調查問卷…………………228

    丁姝嫣(2001)。光復以來的埔里產業。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2003)。澎湖風景特定區遊客調查暨旅遊人次推估模式建立規劃。臺北市: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尤慈慧(2006)。居民對觀光衝擊之認知與態度-以旗津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高雄市。
    王文科(2008)。教育研究法(第十二版)。臺北市:五南。
    王少麟(2006)。臺灣箱網養殖發展海洋觀光之遊憩可行性研究:以澎湖觀光漁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石珮琪(2005)。由社區聯繫力探討原住民社區對觀光發展之認知-以可樂部落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交通部觀光局(1997)。臺灣地區近岸海域遊憩活動之現況調查及制度研究。高雄市:中山大學。
    交通部觀光局(2008)。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國人國內旅遊狀況調查報告。2008年10月08日,取自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網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File/200712/96國人中摘.htm
    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員會(2001)。海洋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2006)。海洋政策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海洋運動發展計畫。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1990)。觀光遊憩發展對地方社會影響之研究。臺北市:作者。
    江香樺(2002)。北投居民對觀光再發展之認知與態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牟鐘福(2003)。我國海域運動發展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何秉燦(2004)。觀光衝擊認知與觀光衝擊管理策略之研究-以奮起湖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吳立夫(2006)。澎湖海洋運動吸引力、服務品質與購後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曲輝(譯)(1996)。社會學理論的結構(初版二刷)。臺北市:桂冠圖書。(Turmer, J. H., 4th, 1986)
    吳宗瓊(2003)。觀光發展階段與產業依賴程度對觀光衝擊認知影響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16(1),45-61
    吳明隆、涂金堂(2007)。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瑋倫(2005)。新竹縣新埔鎮居民觀光衝擊識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呂秀蓮(2004)。臺灣大未來-海洋立國世界島。臺北市:知本家文化。
    呂信樺(2005)。澎湖吉貝嶼觀光發展之衝擊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巫昌陽(2007)。墾丁國家公園發展海洋運動觀光對當地衝擊之影響﹝電子版﹞。國民體育季刊,36(3)。
    宋威穎、雷文谷(2008)。從國內運動觀光之發展探討旅遊目的地行銷,大專體育,94,104-112。
    李來圓、劉清榕(1999)。福隆漁村居民對海域遊憩開發的態度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2(2),19-54。
    李政修(2003)。復興鄉華陵村居民觀光衝擊識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李昱叡(2005)。臺灣海洋運動政策發展現況。大專體育,81,1-7。
    李莉莉(2002)。綠島觀光衝擊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李雅玲(2004)。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遊客遊憩行為與對當地觀光衝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周佳雯(2006)。當地居民社區依附與其觀光發展態度關係之研究-以三峽老街周邊居民為對象。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怡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5)。澎湖國家風景區海域遊憩活動區域管理規劃。澎湖縣: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林兩儀(2005)。近岸海上遊憩活動觀光衝擊之研究-以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縣。
    林宏城(2002)。澎湖觀光事業開發政策之行銷策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林美景(2006)。北埔傳統聚落居民對觀光衝擊的知覺與態度。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珮如(2000)。大鵬灣南平沙嘴聚落的漁村生活文化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林純玉(2005)。旗山鎮居民觀光發展認知與參與態度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林淑芬(2003)。奮起湖地區居民對觀光發展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林裕強(2002)。永續觀光發展指標之建立-從認知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林珮如(2000)。大鵬灣南平沙嘴聚落的漁村生活文化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林憶蘋(2002)。金門地區觀光發展衝擊認知變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林樹旺、蔡進發、張良漢、劉又慈(2007)。國際運動賽會對地方運動觀光發展影響之研究。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2(1),27-49。
    林瓊華(1995)。觀光遊憩發展對傳統聚落環境知覺及景觀意象之影響:以九份、金瓜石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邱月娥(2007)。臺灣生態旅遊白皮書的制訂、推動與問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邱思慈、李承翰(2006)。運動觀光與區域發展。中華體育季刊,20(2),46-54。

    邱皓政(2004)。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侯玉波(2003)。社會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洪振超(2002)。遊客生態旅遊行為之研究-以柴山自然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洪常明(2004)。澎湖地區居民生態旅遊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胡茂榮(2005)。大鵬灣居民對觀光發展態度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立德大學,臺南市。
    孫非(譯)(1999)。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臺北市:久大。(Blau, P., 1964)
    孫思源(2001)。由社會交換理論探討資訊系統委外合夥關係之影響因素。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淑青(2005)。觀光衝擊對觀光發展支持度影響之研究。第二屆服務業管理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658-1678)。澎湖縣:澎湖科技大學。
    張莉汶(2008)。社區居民對社區觀光發展態度之研究-以馬太鞍溼地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縣。
    教育部(2007)。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莊啟川(2002)。地方居民對觀光影響的知覺與態度之研究-以山美社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莊慶達、胡興華、邱文彥、高松根、何立德、碧菡(2008)。海洋觀光休閒之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許孟云(2007)。居民對觀光發展衝擊影響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陳水扁(2001)。世界首航-政黨輪替五百天的沉思。臺北市:圓神。
    陳希林、閻蕙群(譯)(2004)。節慶與活動管理。臺北市:五觀藝術。(Allen, J., O’Toole, W., McDonnell, I., & Harris, R., 2nd, 1999 )
    陳沛悌、裴蕾、陳甫鼎、李正慧(2008)。當地居民對觀光產業發展的態度以及影響居民態度之相關因素。運動休閒餐旅研究,3(2),53-72。
    陳沛涕、陳甫鼎(2005)。居民對觀光發展之影響的影響。第二屆臺灣地方鄉鎮觀光產業的發展與前瞻學術研討會(頁193-204)。臺北縣:景文科技大學。
    陳佩君(2006)。居民對觀光發展態度之研究-以臺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明川(2003)。社區居民對生態旅遊衝擊認知與發展態度之研究-以嘉義縣山美村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陳思倫、宋秉明、林連聰(1995)。觀光學概論。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陳思倫、高麗真(1994)。恒春居民對觀光開發的社會經濟影響之認知。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學報,4,353-376。
    陳秋玉(2005)。居民對遊樂園觀光衝擊態度及其回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陳珮琿(2007)。島嶼觀光環境負荷量、觀光衝擊認知分析:以澎湖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臺北市。
    陳瑋玲(譯)(1992)。當地民眾參與觀光遊憩發展過程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5(3/4),91-107。(Landford, S. V., 1992)
    郭建池(1999)。阿里山地區原住民對其觀光發展衝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郭瑞坤、王春勝(2004)。地區發展相關因素整合居民結構區隔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7(1),23-49。
    彭崇耕(2005)。當地居民對觀光衝擊態度與認知之研究-以台中縣谷關溫泉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縣。
    游仁君(2000)。北埔傳統聚落觀光發展與空間行為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湯幸芬(2001)。鄉村旅遊的社會影響-對當地居民的知覺與態度影響之分析。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游瑛妙(2000)。居民對於節慶活動對當地影響之認知與態度。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俊英(1992)。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臺北市:華泰。
    黃桂珠(2003)。居民對環境衝擊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以玉山國家公園梅山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黃翠梅(1996)。九份現居居民對觀光衝擊的知覺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楊小玲(2004)。當地居民對節慶活動衝擊之知覺與態度研究-平溪鄉與鹽水鎮之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楊明賢(2002)。觀光學概論。臺北市:揚智文化。
    劉又慈(2007)。國際運動賽會對地方運動觀光發展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劉修祥、許逸萍(2007)。從市場失靈概念談推展海洋運動觀光﹝電子版﹞。國民體育季刊,36(3)。
    劉修祥(2004)。觀光導論(三版)。臺北市:揚智文化。
    劉照金(2007)。臺灣海洋運動觀光發展現況分析﹝電子版﹞。國民體育季刊,36(3)。
    劉瑞卿(2003)。居民社區意識與社區觀光發展認知之研究-以名間鄉新民社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劉曄穎(2002)。現居居民對觀光發展影響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七星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歐聖榮、顏宏旭(1994)。金門地區觀光發展衝擊認知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7(4),61-89。
    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09)。BOT投資計畫。2009年6月18日,取自澎湖國家風景區行政資訊網http://www.penghu-nsa.gov.tw/gov/Article.aspx?Lang=1&SNo=03000755
    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09)。觀光統計。2009年1月10日,取自澎湖國家風景區行政資訊網http://www.penghu-nsa.gov.tw/gov/Article.aspx?Lang=1&SNo=04001301。
    澎湖縣文化局(2009)。澎湖縣志-經濟志。2009年3月10日,取自澎湖縣文化局圖書資訊網http://www.phhcc.gov.tw/04_lib/04_10.asp
    澎湖縣政府主計室(2009)。人口﹝電子版﹞。民國97年第3季澎湖縣統計季刊,49。
    澎湖縣政府民政局(2009)。澎湖縣各鄉市村里戶數及人數統計表。2009年1月10日,取自澎湖縣政府http://www.penghu.gov.tw/files/97010-1.pdf
    澎湖縣政府縣政館(2009)。澎湖縣水上遊憩活動管理自治條例。2009年6月11日,取自澎湖縣政府http://www.penghu.gov.tw/chinese/08results/06view.asp?bull_id=4001
    蔡文輝(2002)。社會學(五版三刷)。臺北市:三民。
    蔡長清(2002)。海洋觀光遊憩特性與管理課題之基礎探討。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2,1-20。
    賴如怜(2002)。南庄蓬萊村居民對原住民觀光發展衝擊認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薛明敏(1993)。觀光概論。臺北市:明敏餐旅管理顧問公司。
    薛蕙俐(2005)。應用專家群體決策方法建構倉儲理貨型物流中心之績效評估指標架構與準則權重設定。未出版碩士論文,明新科技大學,新竹縣。
    謝佳君(2004)。原住民與觀光客之利益交換影響因素之探討-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之邵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縣。
    謝淑芬(1994)。觀光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顏宏旭(1994)。金門地區觀光發展衝擊認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顏家芝(2006)。以地方社會結構為基礎探討居民對生態旅遊影響之認知。戶外遊憩研究,19(3),69-98。
    魏劍青(2007)。社區居民之社區依附、民眾參與與永續觀光發展態度關係之研究-以北投溫泉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Ajzen, I. (1988). Attitudes,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 Chicago: Dorsey Press.
    Allen, L., Hafer, H., Long, P., & Perdue, R. (1993). Rural residents’ attitude toward recrea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1(4), 27-33.
    Andereck, K. L., & Vogt, C. A. (20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option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9(1), 27-36.
    Andereck, K. L., Valentine, K. M., Knopf, R. C., & Vogt, C. A. (2005).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community tourism impact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2(4), 1056-1076.
    Ap, J. (1992). 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mpact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4), 665-690.
    Ap, J., & Crompton, J. L. (1993). Residents’ strategies for responding to tourism impact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2(1), 47-50.
    Ap, J., & Crompton, J. L. (1998). Developing and testing a tourism impact scale.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7(2), 120-130.
    Barker, M., Page, S. J., & Meyer, D. (2001).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he 2000 America’s cup on Auckland, New Zealand. Event Management, 7(2), 79-92.
    Chhabra, D. (2008). Social exchange theory in resort and non-resort casino settings. Anatol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Research, 19(1), 155-160.
    Deccio, C., & Baloglu, S. (2002). No host community resident reactions to the 2002 Winter Olympics: The spillover impact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41(1), 46-56.
    Easterling, D. S. (2004). The residents’ perspective in tourism research: A review and synthesis.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17(4), 45-62.
    Faulkner, B., & Tideswell, C. (1997). A framework for monitoring community impact of tourism.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5(1), 3-28.
    Getz, D.(1994).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A longitudinal study on Spey Valley, Scptland. Tourism management, 15(4), 247-258.
    Gibson , H. J. (1999). Soprt tourism: The rules of the game. Park & Recreation, 34(6), 36-44.
    Gursoy, D. Jurowski, C., & Uysal, M. (2002) . Resident attitudes: A structural modeling approach.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9(1), 79-105.
    Gursoy, D., & Kendall, K. W. (2006). Hosting mega events modeling locals’ support.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3(3), 603-623.
    Gursoy, D., & Rutherford, D.G. (2004). Host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An improved structural model.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1(3), 495-516

    Hernandez, S., Cohen, A. J., & Garcia, H. L. (1996).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s an instant resort enclav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4(3), 755-779.
    Juan, C. M. C. (2008). Residents’ perception of tourism: A critical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review. Ciencia Ergo Sum, 15, 35-44.
    Jurowski, C., & Gursoy D. (2004). Distance effects on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1(2), 296-312.
    Jurowski, C., Uysal, M., & Williams, D.R. (1997).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host community resident reactions to tourism.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6(2), 3-11.
    Kang, S. K., Lee, C-K., Yoon, Y., & Long, P. T. (2008). Resident perception of the impact of limited- stakes community-based casino gaming in mature gaming communities. Tourism Management, 29, 681-694.
    Kayat, L. (2002). Power, social exchanges and tourism in Langkawi: Rethinking resident percep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4, 171-191.
    King, B., Pizam, A., & Milman, A. (1993). Social impacts of tourism: Host percep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4), 650-665.
    Ko, D- W., & Stewart, W. P. (2002).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residents attitude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Tourism Management, 23(5), 521-530.
    Kurtzman, J., & Zauhar, J. (2003). A wave in time- the sports tourism phenomena. Journal of Sport & Tourism, 8(1), 35-47.
    Lankford, S. V., & Howard, D. R. (1994). Developing a tourism impact attitude scal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1(1), 121-139.
    Mathieson, A., & Wall, G. (1982). Tourism: Economic, 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 London: Longman。
    McGehee, N. G., & Andereck, K. L. (2004). Factors predicting rural residents’ support of tourism.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43(2), 131-140.
    Milman, A., & Pizam, A. (1988). Social impacts of tourism on central Florida.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5(2), 191-204.
    Orams, M. (1999). Marine tourism: Development, impacts and management. New York: Routledge.
    Pearce, J. A. (1980). Host community acceptance of foreign tourists: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7(2), 224-233.
    Perdue, R.R., Long, P.T., & Allen, L. (1990). Resident support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7, 586-599.
    Ritchie, B. W., & Inkari, M. (2006). Host community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and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the Lewes District, southern Englan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8(1), 27-44.
    Ryan, C., Scotland, A., & Montgomery, D. (1998). Resident attitudes to tourism development-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Rangitikei, New Zealand and Bakewell, United Kingdom. Progress in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4(2), 115-130.
    Standeven, J., & Knop, P. D. (1999). Sport tourism.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Tosun, C. (2002). Host perceptions of impact: A comparative tourism study.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9(1), 231-253.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1997). International tourism: A global perspective. Madrid: Author.
    Yoon, Y., Gursoy, D., & Chen, J. S. (2001). Validating a tourism development theory wit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urism Management, 22(4), 363-37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