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恆如
CHOU, HENG-JU
論文名稱: 臺灣原住民題材之表演藝術-以音樂劇《吉娃斯》為例
Taiwanese Aboriginal themes of the Performing Arts: A case study on the musical ‘CIWAS’
指導教授: 何康國
Ho, Kang-Ku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表演藝術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erforming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6
中文關鍵詞: 文化政策原住民音樂劇表演藝術定目劇定幕劇
英文關鍵詞: Cultural policy, Aboriginal musical, Performing art, Set-act pla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7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原住民樂舞隨著臺灣社會、文化與政策變遷而逐漸改變其表現模式。從日治時代開始發展為具有觀光性質的山地歌舞節目,時至今日,原住民樂舞除了展現在觀光區及舞台上,亦時常為政治宣傳的工具。原住民樂舞亟力在找尋適合當前社會的表演模式,融合歌、舞、劇三要素的音樂劇,在近幾年的原住民展演中表現亮眼,且由於音樂劇的內容能加入更多原住民文化的表現,也因此有許多表演藝術工作者投入相關的創作。
      本文旨在探究音樂劇運用原住民樂舞元素的現況,以《吉娃斯》為案例分析。以深度訪談及文獻探討做為研究方法。原住民樂舞加上戲劇元素,發展出音樂劇的形式是當前原住民大型展演的趨勢之一;在文化考究上,應尊重該族群或部落的表現方式;創作過程中需在文化創意與文化保育間尋求最適當的平衡點。原住民音樂劇是當前最具有潛力發展成為定目劇的表演形式,若能發展成功,其票房收益累積可做為表演人才的培育、田野採集的經費來源等,使之成為一自給自足的循環模式。

    Taiwan Aboriginal Dance With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policy changes gradually change their expression pattern. From the Japanese colonial er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tourism nature dance program, Today, in addition to indigenous music and dance show on stage in the tourist area and is also often a political propaganda tool. Aboriginal Dance urgent search for the current social force in the performance model, fusion song, dance, play the three elements of musical performances in recent years, and because the musical content to include more of the original resident performance culture, and 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performing artists into the creative-related.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use of indigenous music and dance of the musical element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o "Ciwas" is case analysis. Depth interviews and literature review are research method. Aboriginal music and dance with drama, developed in the form of musical performances is one of the current trend of large-scale stage performances. We should respect the way the performance of ethnic groups or tribes; the creative process to be creative and cultural conservation in the cultural seek the most appropriate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Aboriginal musical is the most potential to become musical performances given project, if successfully developed, its cumulative box office receipts can be used as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 shows, and other sources of funding for field research, making it a self-loop mode.

    謝誌 ii 英文摘要 iii 中文摘要 iv 目錄 v 圖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節 文化政策 8 第三節 原住民文化政策 12 第四節 原住民樂舞的發展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7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對象 27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1 第四節 研究限制 32 第四章 研究結果 33 第一節 原住民文化政策與資源 33 第二節 原住民音樂劇 41 第三節 原住民題材在表演藝術上的表現 48 第四節 原住民音樂劇未來的展望 5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4 參考書目 68 附錄一 74 附錄二 81

    一、中文部分
    Heinrichs, W., & Klein, A. (2004). 文化管理A-Z:600個大學與職業專用名詞。(吳佳真、于禮本譯)臺北市:五觀藝術管理。(原著出版年:2001年)。
    Miller, T & Yudice, G. (2006). 文化政策。(蔣淑貞、馮建三譯)。臺北市:巨流。(原著出版年:2002年)。
    Throsby, David (2003). 文化經濟學。(張維倫、潘筱瑜、蔡宜真、鄒歷安譯)。臺北市:典藏。(原著出版年:2001年)。
    人籟(2010)。我行我舞。人籟,73,37。
    王文娟(2009)。文建會「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與卓越團隊。印刻,伍,10,180。
    王家祥(1991)。行走大地之上的野生舞者。台中: 晨星出版社。
    王凌莉(2009)。歌山舞海期待滔滔不斷。PAR表演藝術,198,80。
    中國時報(2010年10月19日)。「主打定目劇 搶陸客商機」。臺北市:中國時報。
    台北民族舞團(2006)。台北民族舞團。臺北市:台北民族舞團。
    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2009年10月30日)。《吉娃斯-迷走山林》節目冊。國家戲劇院,臺北市。
    北京中經天縱經濟資訊中心(2008)。2008年中國(含全球)劇場藝術研究報告。北京:中經天縱經濟資訊中心。
    自由時報(2010年8月18日)。「全台首齣定目劇 戲說打火石故事」。臺北市:自由時報。
    朱宗慶(2010年4月11日)。臺灣需要什麼條件發展定目劇?。臺北市:聯合報。
    江冠明(2001)。創新與傳承-現代原住民歌舞比賽的迷思。新臺灣新聞周刊,295。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2010)。原住民文化園區96-99年度藝術展示表演業務預算。屏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
    田哲益(2002)。臺灣原住民歌謠與舞蹈。臺北:武陵。
    由紺‧達利(2010)。看不見泰雅的失真音樂劇。PAR表演藝術,205,43-45。
    李上儀(2007)。演藝團隊發展扶植計畫 文化百年大計。新台風,9,13-15。
    李文富(2006)。原住民文化權-相關國際文獻。於 舞動原住民教育精靈-臺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第二輯:文化教育(頁 9-12)。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李永忻(2010)。從梁山到汴京,只是奈米的距離。PAR表演藝術,208,54-55。
    李立亨(2000)。我的看戲隨身書。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社。
    何康國(2010)。我國表演藝術團體組織定位與經營策略。臺北市:小雅音樂。
    呂鈺秀(2003)。臺灣音樂史。臺北:五南。
    林育世(2006)。臺灣原住民現代藝術十年發展之觀察與分析。於 臺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第三輯:藝術教育(頁 136-146)。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林信華(2009)。文化政策新論(第二版)。臺北縣:揚智文化。
    周家綾(2007)。臺灣原住民樂舞團體與文化環境之研究-以原住民族委員會藝術展演扶植團隊為例。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藝術研究所。
    邱瑗(1997)。歌舞線上-從倫敦西區到紐約百老匯的音樂劇。臺北:音樂時代。
    亞磊絲‧泰吉華坦(1998)。臺灣原住民樂舞藝術的未來走向。於 舞動民族教育精靈-臺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第四輯:樂舞教育(頁 172-181)。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胡台麗。(2006)。從田野到舞台:「原舞者」的學習與演出歷程。於 舞動民族教育精靈-臺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第四輯:樂舞教育(頁 130-144)。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科林‧默瑟。(2003)。何謂文化大哉問。於 露絲‧溫斯勒等,文化新形象:藝術與娛樂管理(羅秀芝譯)。頁 33-56。臺北市:五觀藝術管理。
    胡家瑜(2003)。「博覽會與臺灣原住民─殖民時期的展示政治與異文化知識」。「臺灣史前史與民族學研究新趨勢─慶祝宋文薰教授八秩華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孫大川(2010)。夾縫中的族群建構─臺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臺北市:聯合文學。
    原民會(2010)。99年度原住民族樂舞展演團隊獎助實施計畫。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民會(2007)。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民會(2008)。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97年度重要社會發展計畫先期作業計畫書。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民會(2008)。原住民族文化振興發展計畫第2期6年計畫。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民會(2009)。99年度原住民族樂舞祭儀藝術人才培育。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徐雨村(2006)。臺灣南島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台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徐玫玲(2010)。土地靈魂之歌。PAR表演藝術,206,83-84。
    浦忠義(2007)。族跡-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20年的史記。屏東縣:原民會文化園區。
    郭為藩(2009)。全球視野的文化政策(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陳郁秀(2004)。文化臺灣-新世紀 新容顏。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美玲(2007)。臺灣芭蕾發展與文化政策關聯性之研究-以1949至2000年為例。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甦蘭(2003)。我國對原住民藝術展演補助政策之探討-以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為例。臺北: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錦誠(2010)。大陸景觀劇帶動觀光,原劇組也想做《印象‧臺灣》-應回歸思考什麼是臺灣文化獨特性。PAR表演藝術,206,12。
    高淑娟(2009)。從田野到舞台:以馬蘭阿美族「杵音‧響雷‧馬亨亨」歌舞劇為例。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秦嘉嫄(2008)。文化創意產業概論:第二篇表演藝術產業。(夏學理編)。臺北市:五南。
    根誌優(2008)。臺灣原住民歷史變遷-泰雅族。臺北市:臺灣原住民出版有限公司。
    夏學理、凌公山、陳媛(2004)。文化行政。臺北市:五南。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10年2月26日)。《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節目冊。國家音樂廳,臺北市。
    國藝會(2003)。國藝會之原住民文化藝術補助分析。臺北市: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曹俊漢(2001年10月22日)。落實原住民團隊扶植計畫。中央日報,15版。
    趙綺芳(2002)。都市部落與儀式劇場。原住民樂舞世界研討會。臺北市: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
    蔡中涵(1998)。跨世紀原住民政策白皮書。臺北市:財團法人臺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劉榆華(2008)。從政黨輪替看我國文化政策之演變(1996-2008)-以文化預算及公共建設為例。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鳳學(2000)。與自然共舞:臺灣原住民舞蹈。臺北:商周。
    聯合報(2007年9月20日)。每兩周 就有一種語言死亡。臺北市:聯合報。
    盧梅芬(2007)。天還未亮‧臺灣當代原住民藝術發展。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譚光鼎(1998)。原住民教育與文化政策規劃之研究(文化政策組)。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二、英文部分
    Chaney, D. (1994). The Cultural Turn: Scene-setting Essays on Contemporary Cultural Theory. London/ NewYork: Routledge.
    UNESCO (2002). 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Cultural Diversity. Paris: UNESCO.

    三、網站
    UNESCO (2010). Intangible Heritage. 2010年12月14日 擷取自 UNESCO: http://www.unesco.org/culture/ich/index.php?lg=en&pg=00002
    文建會(2010年8月30日)。文化創意產業內容及範圍。2010年11月15日 擷取自 文建會:http://www.cca.gov.tw/law.do?method=find&id=264
    文建會(2010年10月15日)。文化新聞:文建會推動非物質文化「申遺」十大潛力點出線。2010年12月14日 擷取自 文建會:http://www.cca.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222852532513
    文建會(2006年03月10日)。文建會規劃原住民文化雙年展。2010年05月10日 擷取自 文建會:http://www.cca.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141955143917
    文建會(2010年04月02日)。成立沿革。2010年04月05日 擷取自 文建會:http://www.cca.gov.tw/about.do?method=list&id=2
    文建會(2006年09月29日)。國台交新韻傳承系列【原住民新韻】音樂會。2010年05月10日 擷取自 文建會:http://www.cca.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159522075659
    文建會 (2005年10月05日)。臺灣‘原舞者’自十月六日起在美東巡回演出首演‘歌﹑舞﹑靈浴-臺灣原住民傳統祭儀樂舞’。2010年05月10日 擷取自 文建會:http://www.cca.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128474074006
    文建會(2009年1月15日)。98年度文建會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補助經費彙總表。2010年10月30日 擷取自 文建會:http://www.cca.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222852531023
    文建會(2010年2月13日)。99年度文建會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補助經費彙總表。2011年1月29日 擷取自 文建會:http://www.cca.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222852531920
    台北民族舞團(2009)。人物特寫。 2010年12月1日 擷取自 台北民族舞團:http://www.tdance.org.tw/theater/about02.html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2010)。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12月14日 擷取自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http://twh.hach.gov.tw/NonMaterial.action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9)。「籌設文化部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媒體座談會。2010年11月22日 擷取自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http://www.rdec.gov.tw/ct.asp?xItem=4159893&ctNode=12228&mp=100
    原民會(2010年10月)。「99年9月份全國原住民人口統計」。2010年11月9日 擷取自 原民會:http://www.apc.gov.tw/main/docDetail/detail_TCA.jsp?isSearch=&docid=PA000000005194&cateID=A000297&linkSelf=161&linkRoot=4&linkParent=49&url=
    原民會(2010)。2010年4月16日 擷取自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www.apc.gov.tw/main/docDetail/detail_official.jsp?cateID=A000092&linkRoot=2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10)。關於兩廳院。2010年12月07日 擷取自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http://www.ntch.edu.tw/about/showVision
    國藝會(2007)。本會介紹。2010年12月3日 擷取自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http://www.ncafroc.org.tw/Content/intro.asp?SubType=本會簡介
    黃姿盈(2010)。「原住民歌舞表演」。2010年11月29日 擷取自 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1258
    新古典舞團(2010)。新古典簡介。2010年05月09日 擷取自 新古典舞團:http://www.neo.org.tw/neo/intro.htm
    新古典舞團(2010)。2010年05月10日 擷取自 新古典舞團:http://www.neo.org.tw/neo/news_detail.php?the_no=czoyOiIxNSI7
    賈亦珍(2011年1月15日)。「百合戀」,能成為台灣首齣定目劇?。2011年2月9日 擷取自 聯合新聞網: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292629。
    臺北市政府(2010年9月4日)。文化展演簡介。2010年12月1日 擷取自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http://beta.2010taipeiexpo.tw/ct.asp?xItem=38838&CtNode=5934&mp=3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