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宇傑
Tsay, Yu-chieh
論文名稱: 從文化主體性和茶產業談越南茶文化
The Study of Vietnamese Tea Culture: Focus on Cultural Subjectivity and Tea Industry
指導教授: 楊聰榮
Yang, Tsung-R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7
中文關鍵詞: 越南茶文化茶產業法屬印度支那文化主體性
英文關鍵詞: Vietnam, tea culture, tea industry, Indochina, cultural subjectivity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CSL.018.2019.A0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5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越南自秦漢以來納為中國版圖,很早就有飲茶風氣。從東亞茶文化的傳播途徑來看,佛教禪宗、陶瓷貿易和文學的發展促進了東亞文化圈如日本、韓國的發展。這些發展有賴貿易、交通、航海來傳播,越南亦為相同的發展脈絡。但因為實物資料缺乏之故,使得越南茶缺乏文化主體的論述。越南歷史中戰爭頻繁,導致越南茶文化的歷史地位較少被談及、研究。
    當代討論較多的是越南的茶產業。19世紀後期法國納越南為殖民地,使近代史的越南漸脫離中國北屬脈絡。法屬時期越南茶產業得以擴大規模,並且茶葉外銷情況越發興盛,又因30年代國際經濟大恐慌,促進了越南茶農晉升為小地主階層。20世紀越南國內戰爭頻仍,導致茶產業的敗壞,當代的越南茶在全球茶市場處於議價能力較低的地位。當代越南茶產業受到許多挑戰,但透過官方和民間的努力,越南茶產業正在努力提升地位。
    關於越南茶文化在歷史和茶產業的主體性論述,本文指出越南在東亞茶文化中扮演南向傳播茶文化的角色,不斷吸納外來文化是越南文化的特色。在國際化的當代社會中,越南茶文化的主體性建立必須以越南為主體進行論述,透過文化意識的覺醒,以及茶產業的精益求精,茶文化的主體性建構將能擺脫越南戰爭歷史的苦痛,為二十一世紀的越南文化樹立絕代風華。

    Since both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Vietnam has served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hinese field due to its long-standing cultural history of tea. Based on this persp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Zen Buddhism, ceramic trade and literature has caused the development of East-Asian cultural circles consisting of countries such as Japan and South Korea. These developments depended on trade, transportation, and navigation in order to promulgate Vietnam’s development.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physical properties, Vietnamese tea lacks the proper discussion involving cultural subjectivity. The frequent wars that occurred throughout Vietnam’s history have led to lesser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Vietnamese tea.
    Contemporary discussion is more geared towards the tea industry in Vietnam. During the late 19th-century, Vietnam became a French colony, subsequently transforming Vietnam’s modern history into one that was gradually separating itself from northern China. During the French colonial period, the Vietnamese tea industry was able to grow, and tea exports became more prosperous, leading to Vietnamese tea farmers becoming landlords due to the widespread panic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during the 1930s. The frequent domestic wars throughout Vietnam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initiated the corruption of the tea industry. Contemporary Vietnamese tea is considered being that of the lower bargaining power position in the global tea market. The contemporary Vietnamese tea industry currently faces many obstacles, yet the Vietnamese tea industry is striving to improve its status through the efforts exerted by both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rivate sector of Vietnam.
    Regarding the discussion of cultural subjectivity of the history and industry of Vietnamese tea,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Vietna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ast Asia, and continues to attract foreigners. In this world’s current societ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Vietnamese tea culture must be grounded in Vietnam. Through the awakening of cultural awarenes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 industry,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subjectivity concerning its tea will be able to get rid the pain of the Vietnam War’s history, therefore lead Vietnam to establish a fascinating culture for the Vietnamese during the 21st century.

    謝辭 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iv Tóm tắ v 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5 第四節 研究範圍 21 第五節 理論架構 22 第六節 名詞解釋 29 第二章 越南茶文化的發展歷程 57 第一節 越南茶的種類 57 第二節 越南茶與佛教的關係 64 第三節 越南茶與陶瓷的關係 76 第四節 越南茶與文學的關係 86 第五節 小結 104 第三章 越南茶產業的現代化 106 第一節 越南茶的主要產地 106 第二節 越南茶產業的近代發展 112 第三節 當代越南茶產業概況 129 第四節 小結 146 第四章 越南茶文化的主體性論述 154 第一節 茶文化的研究脈絡 155 第二節 越南茶文化的歷史主體性 159 第三節 越南茶產業的主體性 171 第四節 越南茶文化主體性的形成與挑戰 187 第五節 邁向未來的越南茶文化主體性 191 第五章 結論 197 參考書目 202 附錄一 訪談資料整理 215 附錄二 越南流行歌曲中的茶文化 216 附錄三 〈一杯茶的滋味〉全文 218 附錄四 〈商場上的經驗教訓〉公證文件 223

    一、古籍
    司馬遷(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朱元璋,皇明祖訓,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264冊。
    吳士連等(1985)。大越史記全書。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
    周振鶴(2006)。漢書地理志匯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房玄齡等(1980)。晉書˙藝術傳。台北:鼎文書局。
    范廷琥(1992)。雨中隨筆。台北:學生書局。
    范曄(2010)。後漢書。台北:台灣商務。
    唐封演(1958)。封氏聞見記。台北:中華書局。
    徐延旭(1877)。越南輯略·世系沿革,清光緒三年刻本。
    徐松(1957)。宋會要輯稿·蕃夷四。北京:中華書局。
    馬司培羅(1910)。占婆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張廷玉(2010)。明史。台北:三民書店。
    陳仲金(1917)。越南通史。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
    傅璇琮(1998)。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義淨原著,王邦維校注(1988)。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校注 卷上。北京:中華書局。
    劉昫(2010)。舊唐書。台北:三民書局。
    歐陽修、宋祁等(1975)。新唐書。台北:中華書局。
    潘佩珠(1905)。越南亡國史。台北:中華書局。
    蔡廷蘭(1959)。海南雜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黎崱(1995)。安南志略。北京:中華書局。
    黎貴惇(2011)。雲台類語。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黎嵩(1985)。越鑑通考總論。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
    錢古訓、李思聰(1980)。百夷傳。雲南:人民出版社。

    二、中文書目
    丁嘉慶(2002)。越南文學(10-18世紀前半葉)。河內:教育出版社。
    川本邦衛(1984)。東亞佛教概說。台北:華宇出版。
    方國瑜(1992)。中國西南歷史地理考釋。北京:中華書局。
    方豪(2008)。中西交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介南(1998)。中國與東南亞文化交流志。上海:中華文化通志委員會。
    王振寰、黃金麟、熊瑞梅、周愫嫻、蘇國賢、陳美華、紀駿傑、喻維欣(2014)。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四版)。新北:巨流。
    王淑華譯,角山榮著(2004)。茶的世界史。台北:玉山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譯,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著(1970)。越南歷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朱篤、朱湘輝譯,Jane Pettigrew著(2001)。名茶品賞手冊。香港:萬里書局。
    吳平、葛文聰、滿海霞譯,Standage, T著(2006)。歷史六瓶裝: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與可口可樂的文明史。台北:聯經。
    吳定(2003)。政策管理。台北:聯經。
    呂士朋(1964)。北屬時期的越南。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
    宋莉莉(2011)。中法戰爭。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盈慧、王宏仁、林開忠、陳佩修、龔宜君、李美賢、嚴智宏(2008)。東南亞概論:臺灣的視角。台北:五南。
    谷意譯,岡倉天心著(2008)。茶之書。台北:五南。
    阮逸明(2013)。樂活茶緣。台北:五行圖書。
    岩村成允(1941)。安南通史。星加坡:星洲世界書局。
    明峥(1960)。越南史略。北京:三聯出版社。
    郁龍余、孟昭毅(2015)。東方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孫智綺譯,Bonnewitz, P著(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第一課。台北:麥田。
    袁文靖(1981)。越南戰爭史。台北:國際現勢周刊社。
    馬歡,馮承鈞(1955)。瀛涯勝覽校注。上海:中華。
    許濤譯,皮埃爾·媽爾薄特著(2010)。滇越鐵路──一個法國家庭在中國的經歷。雲南:美術出版社。
    郭振鐸、張笑梅(2001)。越南通史。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
    陳元爍、陳荊和(1964)。承天明鄉社陳氏正譜。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
    陳玉龍(1987)。歷代中越交通道里考。河南:人民出版社。
    陳益源(2006)。蔡廷蘭及其《海南雜著》。台北:里仁。
    陳慶浩、王三慶(1987)。越南漢文小說叢刊。台北:學生書局。
    陶方平等編(1977)。李陳詩文。河內:科學出版社。
    賀聖達等譯,尼古拉斯·塔林主编(2003)。劍橋東南亞史。雲南:人民出版社。
    黃文樓、耿慧玲(2002)。太上皇帝聖旨,越南漢喃銘文匯編·第二集陳朝。台北:新文豐。
    裴文原、何明德(1971)。越南詩歌。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
    廣西社會科學院印度支那研究所(1980)。中越關係史大事紀。廣西:社會科學院印度支那研究所。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蔣為文(2017)。越南魂:語言、文字與反霸權。台南,亞細亞國際傳播社。
    黎貴(1957)。越南文學史略。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
    韓振華(1992)。中國與東南亞關係史研究。廣西:人民出版社。
    羅長山(2004)。越南傳統文化與民間文學。雲南:人民出版社。
    譚天譯,克里斯多福˙高夏著(2018)。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新北:聯經。
    釋聖嚴(1980)。越南佛教史略。台北:大乘文化。
    龔書鐸、劉德麟(2013)。圖說明朝。台北:知書房。

    三、英文書目
    Brown, Roxanna (2000). The Ceramics of South-east Asia: Their Dating and Identification. Chicago: Art Media Resources.
    Cheng. Te-k'un (1972). The Study of Ceramic Wares in Southeast Asia,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all, D.G.E. (1981). A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Hall, S.(1990a). Cultural identity and disapora. In Rhtherford, J.(ed.).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Pettigrew, Jane (2018). World of Tea: discovering producing regions and their teas. USA: 83 Press.
    Stevenson, J & Guy. (1997). Vietnamese Ceramics: A Separate Tradition. Chicago: Avery Press.
    Ukers, William (1935).All about Tea. New York: Martino Publishing.

    四、法文書目
    Bourdieu, P. (1979). La distinction: Critique Sociale du Jugement. Paris : Les Editions de Minuit.
    Goloubew, Victor (1931). Revue des Arts Asiatiques. Paris: Presse et revues.

    五、日文書目
    石澤良昭(2001)。東南アジア古代家國の成立と展開。東京:岩波書店。

    六、越文書目
    Đặng Tiến (1973). Vũ trụ thơ. Sài Gòn: NXB Sài Gòn.(鄧進(1973)。宇宙詩。西貢:西貢出版社。)
    Đào Duy Anh (2018). Lịch Sử Việt Nam. Hà Nội: NXB Khoa học xã hội.(陶維英(2018)。越南歷史。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
    Đỗ Ngọc Quỹ & Nguyễn Kim Phong (1997). Cây Trà Việt Nam. Hà Nội: NXB Nông Nghiệp.(杜玉桂、阮金鋒(1997)。越南茶樹。河內:農業出版社。)
    Đỗ Trọng Huề (1964). Hương Trà. Sài Gòn: NXB Sài Gòn. (杜重和(1964)。香茶。西貢:西貢出版社。)
    Hoài Thanh, Hoài Chân (1942). Thi nhân Việt Nam, Hà Nội: NXB Hà Nội.(懷青、懷真(1942)。越南詩人。河內:河內出版社。)
    Nguyễn Lang (1979). Việt Nam Phật giáo sử luận. 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Văn Học.(阮浪(1979)。越南佛教史論。河內:文學出版社。)
    PGS. TS. Đỗ Ngọc Quỹ & TS. Đỗ thị Ngọc Oanh (2008). Kỹ Thuật Sản Xuất Trà: Chất Lượng Tốt, Sản Lượng Cao. Hà Nội: NXB Nông Nghiệp. Hà Nội: NXB Nông Nghiệp。(杜玉桂、杜氏玉鶯(2008)。生產茶技術:質量好,產量高。河內:農業出版社。)
    PGS. TS. Đỗ Ngọc Quỹ & TS. Đỗ thị Ngọc Oanh (2008). Văn Hóa Trà Thế Giới Và Việt Nam. Hà Nội: NXB Nông Nghiệp。(杜玉桂、杜氏玉鶯(2008)。越南與世界茶文化。河內:農業出版社。)
    Phạm Văn Sau (2010). Lục Bát Trà. TPHCM: NXB Tổng Hợp TPHCM.(范文婁(2010)。六八茶。胡志明市:胡志明市綜合出版社。)
    Viện Nghiên Cứu Hán Nôm (1994). Nông Nghiệp Cổ Truyền qua Thư Tịch Hán Nôm. Hà Nội:Viện Nghiên Cứu Hán Nôm.(漢喃研究院(1994)。從漢喃書籍分析越南農業。河內:漢喃研究院。)
    Việt Nam Cộng Hòa (1957). Kế hoạch năm năm xây dựng kinh tế Việt Nam Cộng Hòa- Phận Nông nghiệp. Hà Nội: Viện Khoa học Xã hội.(越南共和國(1957)。越南共和國五年建設計畫--農業部分。河內:越南社會科學院。)
    Việt Nam Cộng Hòa (1967). Tài Liệu Niên giám thống kế nông nghiêp 1967. Hà Nội: Viện Khoa Học Xã Hội Việt Nam.(越南共和國(1967)。1967年農業統計年鑑資料。河內:越南社會科學院。)
    Vũ Thế Ngọc (2008). Trà Kinh. Hà Nội: NXB Hà Nội.(武世玉(2008)。茶經。河內:河內出版社。)

    七、中文期刊論文
    吳豐維(2007)。何謂主體性?一個實踐哲學的考察。思想,(4),63-78。
    周孟嫻(2014)。善用多元策略,再現台茶風華—我國茶葉加值策略分析。台灣經濟研究月刊,37(3),34-41。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 ,1(3),122-136。
    金翰鈞(2008)。中日茶文化之比較研究。農業考古,(3),129-131。
    范德光(2010)。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越南考察之旅。茶訊,2010(10),1-7。
    張小欣(2003)。淺談禪宗在越南歷史上的傳播及其文化影響。東南亞,2,53-58。
    張正諺(2012)。占城在明中葉前期海洋史上的歷史意義。2013臺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宜蘭: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暨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中心。
    張如華(2013)。近十年全球茶葉產銷概況。茶訊,2012(1),1-7。
    張箭(2006)。咖啡的起源、發展、傳播及飲料文化初探。中國農史,2,22-29。
    張靜雯(2015)。茶文化旅遊的開發研究。湖南農機,(10),96-97。
    梁志明(2004)。論占城在鄭和下西洋中的歷史地位與作用。南洋問題研究。(4),1-10。
    莫小燕、藍慶江、李子健、劉漢焱(2010)。越南茶業生產現狀與展望。廣西熱帶農業,131,65-68。
    許明晃、陳俊良、黃文達、陳國任、楊棋明(2010)。茶葉礦物元素分析圖譜產區判別之研究。科學農業,58 (1,2,3),33-40。
    楊聰榮(2008)。從越南觀點看越南台灣人:越僑全球化與移民精神。台灣社會研究,72,109-128。
    潘文閣(2000)。從飲食看漢文化對越南文化的影響。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51-460。
    潘文閣、蘇爾夢(1998)。圓光寺碑銘。越南漢喃銘文匯編·第一集北屬時期至李朝,237-248。
    鄧昌友、陳文源(2004)。宋朝與占城經貿關系探索。東南亞縱橫,(2),66-69。
    黎正甫(1944)。古代中國與交趾之交通。東方雜誌。40(2),110-128。
    盧泰康(2010)。臺灣與澎湖發現之越南釉下褐彩瓷及其歷史意涵。史物論壇,2010(1),119-138。
    蕭麗華(2011)。唐朝僧侶往來安南的傳法活動之研究。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11(2),189-218。
    賴誠斌、丁興祥(2002)。歷史及社會文化脈絡中個人主體性之建構:以沈從文的堅持為例。應用心理研究,16,173-214。
    鍾健平、李靜芳、董子綸、林瑞隆(2013)。茶業產銷模式現況與展望。明道學術論壇,8(3),57-70。

    八、西文期刊論文
    Aurousseau, L. (1923). La première conquête chinoise des pays annamites (IIIe siècle avant notre ère)”, Bulletin de l'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Tome 23, 136-264.
    Bourdieu, P. (1986). The Forms of Capital. In J.G. Richardson (Ed.),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41-258.
    Doutriaux, Sylvie, Charles.G, Gerald.S(2008). Competing for Coffee Space: Development-Induced Displacement in the Central Highlands of Vietnam.” Rural Sociology, 73(4) ,528-54.
    Hall, S. (1990b). Minimal Selves.Identity: The Real Me. ICA Documents 6. 1987: 44-6.
    Khoi, N. V., Lan, C. H, H, T. L. (2015). Vietnam Tea Industry-An Analysis from Value Chain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ing Value and Supply Chains, 2015, 6(3), 1-15.
    Tran Cong Thang, Nguyen Le Hoa (2015). Policies in Vietnam’s Tea Industry. FFTC. Taipei: ASPAC, P1-6.

    九、日文期刊論文
    三上次男(2008)。越南陶瓷和陶瓷貿易。中國古陶瓷研究,14(10),547-562。
    小林仁(2010)。越南青花小考 以大阪館藏越南青花雙鳥紋盤為例。收藏,(5)。
    白石昌也 (1983)。ベトナムの「まち」: 特に「くに」との関連を中心として。東南アジア研究,21(1),97-113。
    西村昌也(2011)。ベトナムの茶飲文化・茶業に関する資料初探。東アジアの茶飲文化と茶業,1,75-93。
    西村昌也、大槻暢子、篠原啓方、岡本弘道、三宅美穂、宮嶋純子、熊野弘子、氷野善寬、佐藤実(2011)。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文化比較・文化脈絡で考える茶・茶文化。東アジアの茶飲文化と茶業,1,1-20。
    長坂康代 (2014)。ベトナム北部の茶文化: 首都ハノイを中心として。ヒマラヤ学誌,15,184-192。
    篠原啓方(2011)。朝鮮王朝の茶礼―明・清使への賓礼を中心に。周縁の文化交渉学シリーズ1『東アジアの茶飲文化と茶業』,21-55。

    十、學位論文
    王崚祥(2010)。茶葉進口量與臺灣茶葉剩餘量對臺灣即飲茶市場的影響。中國文化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北。
    王瑋臻(2014)。江湖一點訣:坪林包種茶知識流動與金瓜寮地方形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台北。
    王詩雯(2007)。經濟全球化對越南咖啡產業發展的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南。
    朱氏金菊(2011)。從國家文化之差異探討外籍勞工管理制度之建構—以製造業之越籍勞工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學位論文,高雄。
    李宛凌(2008)。台灣咖啡產業的歷史考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台北。
    阮氏玄庄(2016)。越南茶文化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資訊與財金管理系碩士學位論文,台北。
    阮香秋(2011)。基於越南文化特徵分析之商務,管理實務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新竹。
    林亦杰(2009)。地方文化產業治理機制評估研究:以貓空茶文化產業為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北。
    武玉世(2008)。越南國營茶業使用資本研究-以紅茶公司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雲林。
    邱念渠(2005)。臺灣茶葉產業的演進過程與發展困境。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新竹。
    柯一薫(2014)。東アジア茶文化比較研究: 茶道と茶芸を中心として。筑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茨城縣。
    張依文(2005)。體驗經濟下的文化創意生活產業—以天仁喫茶趣的創意產業升級為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北。
    張國安(2013)。茶產地認證標章對南投地區茶產業發展之影響:凍頂烏龍茶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會計學系企業高階管理碩士學位論文,彰化。
    梁氏涼(2014)。中越佛教寺院建築對比。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廈門。
    黃毓諄(2015)。從阿里山茶產業論茶葉與食品安全。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嘉義。
    劉麗華(2015)。茶農對茶葉產銷履歷採行意願之研究–以南投縣鹿谷鄉為例。私立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嘉義。
    練聿修(2018)。越界台茶與拚配的本土。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學位論文,台北。
    蔡江隆(2015)。手工創作茶具與在地茶文化發展之應用。私立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嘉義。

    十一、網路資料
    Thông cáo chung sau chuyến thăm TQ của TBT Nguyễn Phú Trọng(2017年1月15日)。https://news.zing.vn/toan-van-thong-cao-chung-giua-hai-nuoc-viet-nam-trung-quoc-post713811.html
    Tổng Bí thư Nguyễn Phú Trọng dự tiệc trà cùng Chủ tịch Trung Quốc(2017年11月13日)。https://vov.vn/chinh-tri/dang/tong-bi-thu-nguyen-phu-trong-du-tiec-tra-cung-chu-tich-trung-quoc-695077.vov
    Wenner, R. (2011). The deep roots of Vietnamese tea: Culture, Production an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Retrieved 01-01, 2016, from http://digitalcollections.sit.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2154&context=isp_collection
    一杯茶的滋味https://opatsaykiet.wordpress.com/2016/09/01/huong-vi-cua-mot-tach-tra-%E4%B8%80%E6%9D%AF%E8%8C%B6%E7%9A%84%E6%BB%8B%E5%91%B3/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水經注卷三十七。https://ctext.org/text.pl?node=570399&if=gb
    中越陸地邊界談判的歷史及其基本經驗再認識(2013年5月13日),中國社會科學網。http://www.cssn.cn/ddzg/ddzg_ldjs/wj/201306/t20130628_805278.shtml
    外交習語 中越兩黨總書記“冬日茶敘”(2017年1月13日),新華視點。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1-13/8122958.shtml
    星雲大師:佛教與茶道。http://www.masterhsingyun.org/article/article.jsp?index=32&item=66&bookid=2c907d4945f411dc0145f4a891090004&ch=1&se=33&f=1
    海上絲綢之路千年興衰史(2018年4月17日),新三才。http://www.newsancai.com/b5/traditional/prosperity/2018/04/17/243935-243935
    國立故宮博物院。https://www.npm.gov.tw/exh99/export/chinese_exchanges.html。
    習近平同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舉行會談(2017年1月12日),新華社。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7-11/12/c_1121943382.htm
    習近平送了一個有年頭的禮物,阮富仲很驚喜(2017年11月14日),鳳凰網。http://inews.ifeng.com/53251596/news.shtml?&back
    越南茶葉企業要調整方向 把茶葉產品打入苛刻市場(2017年9月27日),人民報網。http://cn.nhandan.org.vn/economic/economy_intergration/item/5475501-%E8%B6%8A%E5%8D%97%E8%8C%B6%E5%8F%B6%E4%BC%81%E4%B8%9A%E8%A6%81%E8%B0%83%E6%95%B4%E6%96%B9%E5%90%91-%E6%8A%8A%E8%8C%B6%E5%8F%B6%E4%BA%A7%E5%93%81%E6%89%93%E5%85%A5%E8%8B%9B%E5%88%BB%E5%B8%82%E5%9C%BA.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