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振邦
Wu, Jenn-Bang
論文名稱: 建構「大學學生社團評鑑指標」之研究
The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University Student Clubs "
指導教授: 張雪梅
Chang, Hsueh-Mei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49
中文關鍵詞: 社團評鑑社團評鑑指標CIPP評鑑模式社團輔導課外活動
英文關鍵詞: club evaluati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clubs, CIPP evaluation model, club counseling and assistanc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105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7下載:9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建構大學學生社團評鑑指標,瞭解我國大學社團之合適背景、輸入、過程及成果評鑑指標為何,同時瞭解專家為四類指標之配分以及各校社團評鑑業務承辦人對指標及配分之看法,並且瞭解承辦人認為合適之評量方式及各類型社團合適之評量指標。本研究首先歸納分析我國大學社團評鑑實施現況、國內外大學社團評鑑相關理論與實務,透過CIPP評鑑模式,經由專家意見修正後編製出大學學生社團評鑑指標德懷術問卷。之後借重德懷術專家小組成員對評量指標及配分提供意見,經過二回合德懷術問卷調查後,與專家小組成員一致性的共識,完成「大學學生社團評鑑指標」,包括4個評鑑類型及配分、共36項評鑑指標。分別為背景評鑑佔15%,包括4項評量指標;輸入評鑑佔25%,包括9項評鑑指標;過程評鑑佔35%,包括19項評量指標;成果評鑑佔25%,包括4項評鑑指標。
    在問卷調查部分,本研究將完成之「大學學生社團評鑑指標」,編製成「大學學生社團評鑑指標調查問卷」,針對全國各公私立普通及技職大專校院社團評鑑業務承辦人,採用線上問卷填答方式,共發出135份問卷徵求信件,最後獲得有效問卷45份。調查各校承辦人對本研究所編製之「大學學生社團評鑑指標」,在背景、輸入、過程、成果類型之各項指標內容,認為適用之社團類型及適合該項指標之評量方式。同時並調查各類型社團於4種評鑑類型之配分適切程度。最後針對學校類型暨辦理社團評鑑(包括校內社團評鑑及參與全國社團評選活動)狀況進行調查。
    最後本研究針對社團大學生、社團輔導人員、政府教育部門、以及未來研究等四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e study aims to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university student clubs, and understand the appropriate context, input, process and product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the university clubs in Taiwan. Also, understand the experts’ opinions of the score distribution of 4 indicator types, and the club evaluation undertaker’s opinions of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score distribution, th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he suited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each type of club.
    In order to obtain research purposes,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were utilized. First,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ity club evaluation in Taiwan, and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university club evaluation at domestic and foreign. Secondly, based on the CIPP evaluation model and experts’ opinions, the Delphi technique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 The model generalized 4 indicator types and 36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cluding context evaluation, input evaluation, process evaluation, and the product evaluation.
    Thirdly, a total of 45 club evaluation undertakers at the public and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ountry were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University Student Club Evaluation Indicators Questionnaire”. These data we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club evaluation undertaker’s opinions of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score distribution, th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he suited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each type of club.
    Based upon the finding, the study provided recommendations to university students, club counseling and assistance staffs,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nd future studi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9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0 第四節 研究價值與重要性 1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第一節 我國大學社團評鑑實施概況 21 第二節 國內外大學社團評鑑相關理論與實務 38 第三節 評鑑指標建構與評鑑模式相關理論 7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95 第一節 研究流程 9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97 第三節 德懷術問卷編製 105 第四節 德懷術評量指標判定標準 14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47 第一節 德懷術背景評鑑指標之分析與討論 147 第二節 德懷術輸入評鑑指標之分析與討論 157 第三節 德懷術過程評鑑指標之分析與討論 172 第四節 德懷術成果評鑑指標之分析與討論 192 第五節 德懷術各類型指標配分之分析與討論 202 第六節 學校類型暨辦理社團評鑑狀況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206 第七節 各項指標適用社團類型、評量方式暨各評鑑類型配分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211 第八節 綜合討論 2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09 第一節 結論 309 第二節 建議 324 參考文獻 330 附錄一 108年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選暨觀摩活動評分標準表 341 附錄二 馬里蘭領導發展方案(MLDP)透過方案預期學習成果 343 附錄三 德懷術問卷(專家效度) 346 附錄四 第一回合德懷術問卷 370 附錄五 第二回合德懷術問卷 386 附件六 大學學生社團評鑑指標調查問卷 402 附錄七 各項評鑑指標適用之社團類型暨評量方式描述統計彙整 421 附錄八 大學學生社團評鑑指標(含評量方式暨適用社團參考) 442

    一、中文部分
    王明(2002)。課外輔導工作知多少。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四輯(頁427-435)。台北市:東吳大學。
    王保進(譯)(2002)。H. R. Kells著。大學自我評鑑。台北市:正中。
    江啟昱(1993)。CIPP評鑑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吳清山、王令宜(2007a)。我國大學評鑑:挑戰、因應策略與發展方向。課程與教學季刊,10(4),15-30。
    吳清山、王令宜(2007b)。台灣高等教育改革分析:1994-2007年。教育資料集刊,34,1-29。
    吳清山、王湘栗(2004)。教育評鑑的概念與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9,1-26。
    吳清山、林天祐(2003)。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
    吳雅玲(2001)。德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教育研究,9,297-305。
    何進財(2000)。社團指導老師的角色。訓育研究,39 (1),01-03。
    宋廣英(2009)。大專生工讀參與動機及工作表現對就業力影響之研究-以暑期社區產業工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美蘭(2005)。大學生社團參與、社團運作及社團評價之研究-以淡江大學社團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台北市。
    林至善(2000a)。學生社團輔導與發展。訓育研究,39(1),6-15。
    林至善(2000b)。學生社團之輔導與發展。載於曾建元(主編),社團學初論:大學、社團、人(頁113-130)。台北市:東吳大學。
    林至善(2003)。由CAS學生領導方案標準語工作準則淺論學生社團領導原則之建立。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四輯(頁277-297)。台北市:東吳大學。
    林劭仁(2008)。教育評鑑:標準的發展與探索。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松柏、陳庭逸(2016)。改善高等教育評鑑之道:基於利害關係人觀點。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3),29-34。
    林義男(1990)。大學生的學習參與、學習型態與學習成果的關係。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報,13,79-128。
    林嘉誠(2004)。公部門績效評估技術與指標建立。國家政策季刊,3(2),1-20。
    姜雅惠、陳明國(2015)。全國大專校院社團(學生會)評選機制之探討。載於蔡志賢(主編),社團經營與輔導(頁11-15)。台北市: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
    姜鳳華(2001)。現代教育評價、理論、實踐。廣東省:廣東人民出版社。
    柯三吉(1998)。公共政策:理論、方法與台灣經驗。台北市:時英。
    柯志堂(2015)。評鑑成績可否作為社團辦公室分配及經費補助的依據?。載於蔡志賢(主編),社團經營與輔導(頁16-19)。台北市: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
    洪翠娥(2007)。平衡計分卡導入大專校院社團評鑑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台中市。
    浮絲曼(2013)。我國大學校院學生評鑑制度後設評鑑檢核表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新竹市。
    張同廟(2003)。從全國社團評鑑看社團發展。論文發表於教育部主辦之「2003年全國大專校院課指組長傳承工作研討會」。台北。
    張同廟(2009)。大學校院學生社團參與動機對社團凝聚力之影響—以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6(1),1-32。
    張同廟(2015)。Now What:社團評鑑之省思。載於蔡志賢(主編),社團經營與輔導(頁4-10)。台北市: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
    張雪梅(1994)。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劃研究報告-我國大學院校學生宿舍輔導規劃研究。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張雪梅(1996)。學生發展--學生事務工作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張老師文化圖書公 司。
    張雪梅(1999)。大學教育對學生的衝擊-我國大學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果之實證研究。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張雪梅(2005)。大學院校學生事務工作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台北市:教育部。
    張雪梅(2009)。大學生的學習歷程與高教品質。載於張雪梅、彭森明(主編),台灣大學生的學習歷程與表現(頁1-23)。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張植珊(1979),教育評鑑,台北市:教育部計畫小組。
    教育部(2018a)。107年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選暨觀摩活動登場 鼓勵學生從體驗與實踐中創造生命的價值。教育部,(2018年3月31日)。取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881BD3CAE53BCF8A
    教育部(2018b)。共享傳承.夢想馳騁 學自菁英齊聚臺中 共創學生會成長力。教育部青年發展署,(2018年4月1日)。取自https://www.yda.gov.tw/Content/NewsLetter/contents.aspx?&SiteID=563426067575657313&MmmID=563626153232171604&SSize=10&MSID=1000566166543427733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1990)。大專課外活動工作手冊。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梁朝雲、陳新霖(2011)。環境促發了我的領導力-以社會改變模式探討大學校園環境對社團幹部領導力發展的影響。學生事務,50(4), 25-61。
    莊玉琪(2013)。北區大學生的社團參與及公民參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台北市。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台北市:五南。
    郭昭佑(2001)。教育評鑑指標建構方法探究。國教學報,13,251-278。
    陳明國(2018)。大學生課外學習成果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從校務研究策略觀點探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新霖(2014)。高等教育學務人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與實證調查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新霖、游淑惠、梁朝雲(2010)大學院校社團經營認知與學習成效調查研究-以元智大學98學年社團幹部為例。學生事務─理論與實務,49(3),42-65。
    陳鎰明(2003)。我國大專體育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傅木龍(2000)。校園學生社團活動之發展與輔導。訓育研究,39(1),16-24。
    游進年(1999)。CIPP在台灣省國民中學訓輔工作評鑑應用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程瑞福(2004)。台灣地區體育教師專業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2),31-42。
    黃玉(2000)。大學學生事務的理論基礎-台灣大學生心理社會發展之研究。公民訓育學報,9,161-200。
    黃玉(2004)。高等教育「學生事務工作實施準則與自我評量指引」,教育部訓委會委託專案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黃玉(2005)。大學學生事務的理論與應用。載於陳伯璋、蓋浙生主編,新世紀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頁405-407)。台北市:高等教育。
    黃光雄(1990)。教育評鑑的模式。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5)。中小學基本學力指標之綜合規劃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中心。
    黃政傑、李隆盛等(1998)。國民中小學教育評鑑之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政傑、張嘉育(2008)。利害關係人評鑑:理念與方法。載於黃政傑(主編),課程評鑑:理念、研究與應用(頁1~22)。台北市:五南。
    黃國娣(2008)。高級中學以下學校家庭教育評鑑指標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楊仕裕(2000)。課外活動中輔導學生自治之探討與展望。訓育研究,39(3),14-27。
    楊國賜(1992)。校園活動的社會學分析。訓育研究,31(3),7-16。
    楊淑芬(2004)。元智大學社團評鑑制度及社員參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劉本固(2000)。教育評價的理論與實踐。浙江省:浙江教育出版社。
    劉若蘭(2009)。大學教育品質與學生學習發展之因果模式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2(3),99-123。
    劉若蘭、黃玉(2005)。大專原住民學生校園經驗與族群認同、心理社會發 展之關係-以北部某多元族群技術學院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報,第二十一期。
    劉若蘭、楊昌裕(2009)。不同身分背景大學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果滿意度之關係模式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6(2),1-21。
    劉麗娜(200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社團幹部組織承諾相關影響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劉維琪(2016)。解碼大學評鑑。台北市: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蔡小婷(譯)(2009)。John Hawkins。美國高等教育認可:學生學習成果的挑戰。評鑑雙月刊,19。
    蔡志賢(2012)。高等教育課外學習核心能力極其評量指標建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蔣治平(2001)。學生社團績效評估模式之建立與應用分析。正修學報,14,137-148。
    蔣承志(2017)。我國樂齡學習中心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鄭華庭(2007)。以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大學學生社團活動績效—以臺北科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盧增緒(1995)論教育評鑑概念之形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3-59)。台北市:師大書苑。
    戴佳蓉(2014)。大學生參與社團之個人因素、社團滿意度與課外學習核心能力之關係研究—以大同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戴曉霞(2005)。大學評鑑的興起、模式與問題。載於陳伯璋、蓋浙生(主編),新世紀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545-558。台北市:高等教育。
    謝宇程(2015)。台灣的大學社團評鑑,竟然是訓練學生「浮濫請款」和「作假報告」?商業週刊(商周.COM),2015年4月27日刊登。取自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11952&type=Blog。
    簡惠閔(2003)。從利害關係人之角度看教師評鑑--Scriven評鑑觀之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53,38-47。
    魏宇明(2002)。大學學生社團組織管理績效之研究—以清大學生社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羅月鳳(1988)。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鑑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嚴孟云(2009)。運用目標管理與國家品質獎模式建構校園社團評鑑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蘇錦麗(1997)。高等教育評鑑—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五南。

    二、西文部分
    ACPA & NASPA (2004). Learning reconsidered: A campus-wide focus on the student experience. Washington, DC: authors.Retrieved from www.naspa.org and www.acpa.nche.edu.
    ACPA, ACUHO-I, ACUI, NACA, NACADA, NASPA & NIRSA (2006). Learning Reconsidered 2: Implementing a Campus-wide Focus on the Student. Washington, DC: Author.
    ACUI(2018a). Association of College Unions International(ACUI). Retrieved November 21, 2018, from ACUI, Web site: https://www.acui.org/about
    ACUI(2018b). College Union and Student Activities Evaluation Program (CUSA). Retrieved November 21, 2018, from ACUI, Web site: https://www.acui.org/cusa/
    Astin, A. W. (1968). The college environment. Washington, DC: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Astin, A. W. (1975). Preventing student from dropping out. San Francisco, CA: Jossey Bass.
    Astin, A. W. (1984). Student involvement: A develop mental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25, 297-308.
    Astin, A. W. (1993). What matters in college? 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Brennan, J., & Shah, T. (2000). Managing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Institutional Assessment and Change.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and OECD.
    CAS(2016). CAS: The book of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Washinhton, DC: CAS.
    Chickering, A. W., & Gamson, Z. F. (1991). Applying the seven 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Dunkel, N. W., & Schuh, J. H.(1998). Advising Student Groups and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 Bass.
    Linstone, H. A., & Turoff, M. (1975). The Delphi Method: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Boston, MA: Adison-Wesley.
    Martilla, J. A., & James, J. C. (1977).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Journal of Marketing, 41(3), 77-79.
    Northern Michigan University (2018). Evaluation. Retrieved September 9, 2018, from Northern Michigan University, Web site: https://www.nmu.edu/organizations/evaluation
    Pascarella, E., & Terenzini, P. (2005). 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 Volume2. A third decade of research. San Francisco, CA: Jossey Bass.
    Rodgers, R. F. (1990). Recent theories and research underlying student development. In D. G. Creamer&Associates,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he 1990s (pp.27-35). Alexandria, VA: ACPA.
    Scriven, M. (1967). 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 In R. E. Stake(ed.), Curriculum evaluation. AERA Monograph Series on Curriculum Evaluation(Vol.1). Chicago, IL: Rand McNally.
    Stake, R. E. (1967). The Countenanc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68, pp.523-540, Also in B. R.
    Stufflebeam, D. L., & Shinkfield, A. J. (1985). Systematic evaluation. Boston: Kluwer-Nijhoff.
    Stufflebeam, D. L. (2003) The CIPP Model for Evaluation: An Update, a Review of the Model’s Development, a Checklist to Guide Implementation. 2003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Oregon Program Evaluators Network, Portland.
    Tinto, V. (1975). Dropout from higher education: A theoretical synthesis of recent research.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5, 89-125.
    Tinto, V. (1993). Leaving college : rethinking the causes and cures of student attrition (2nd ed.).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University of Glasgow (2018). Club Evaluation and Review Process. Retrieved September 9, 2018, from University of Glasgow, Web site: https://www.gla.ac.uk/
    Van Vught, F. A. (1994). Wester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n. In A. Craft (E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in assuring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pp.3-17). London, UK: Falmer Press.
    Whitman College (2018). General Learning Outcomes for Students in Reid Campus Center Programs Whitman College. Retrieved September 9, 2018, from Whitman College, Web site: https://www.whitman.edu/student-life/student-activities/learning-outcomes

    三、網路資料
    中文網頁
    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源起(無日期)2019年7月31日,取自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網頁:http://www.essot.org.tw/
    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選暨觀摩活動相關資訊(無日期)。2018年11月15日,取自國立中興大學網頁:https://www.osa.nchu.edu.tw/osa/act/107club/
    逢甲大學學生社團評鑑相關資訊(無日期)。2018年12月5日,取自:逢甲大學網頁:http://www.eas.fcu.edu.tw/wSite/mp?mp=224101
    銘傳大學學生社團評鑑相關資訊(無日期)。2018年12月5日,取自:銘傳大學網頁:http://club.mcu.edu.tw/zh-hant/node/34
    靜宜大學學生社團評鑑相關資訊(無日期)。2018年12月5日,取自:靜宜大學網頁:http://www.osa.pu.edu.tw/osa/main.jsp?DepID=0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