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薛書耘
Shueh, Shu-Yun
論文名稱: 《申報》「常識」增刊中的法律知識傳播(1920-1927)
指導教授: 陳惠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7
中文關鍵詞: 《申報》「常識」增刊法律常識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11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2下載: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申報》於1920年6月開闢「常識」增刊,以道德、衛生、經濟、法律為四大欄目,並以教育文明國家的國民為核心宗旨。在「常識」增刊的發刊詞中,編輯將法律定位為保護人民的工具,認為不懂法律就無法利用法律捍衛自己的權利,故國民應具備法律常識。本文分析《申報》「常識」增刊中的法律相關內容,觀察其中論及的法律規範與法律議題,試圖探討這些「法律知識」出現的時空背景和社會脈絡。「常識」增刊中的法律相關內容,可分為國家、家庭與司法三個面向。在國家方面,增刊介紹約束中國的國際法與不平等條約;說明約束政府、公務員的相關法規;討論憲法的制定以及如何改善代議制度;解釋國民的權利與義務,勸勉國民珍惜選舉權。在家庭方面,增刊闡釋親權、婚姻、繼承的相關法規,注重家長和子女雙方面的權益,且因時代潮流的影響,增刊中的言論傾向於調和新舊價值。最後,增刊討論司法機構、訴訟程序、執法人員的相關規制,避免民眾因不熟悉程序而喪失權利。「常識」增刊傳播的法律知識,體現西方法的精神,展露出民眾對於新法的期待,反映了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在清末民初、中國法律現代化的過程中,「常識」增刊扮演協助民眾認識法規的角色,灌輸國民應具備的法律知識,讓國民步上現代法律秩序的軌道。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 18 第四節 撰寫架構說明 19 第二章 「常識」增刊與法律知識傳播平台的建立 21 第一節 《申報》「常識」增刊的發行 21 第二節 「常識」增刊與其讀者 31 第三節 「常識」增刊中的法律欄目 41 第三章 認識現代國家――國家、政府與國民之性質與角色 49 第一節 作為主權獨立的「國家」 49 第二節 作為民治國家的「政府」 60 第三節 新國民的權利與義務 75 第四章 重整家庭秩序――親子、婚姻與繼承問題 87 第一節 家長權威與作為「個人」的子女 87 第二節 父母之命抑個人意願的婚姻 99 第三節 宗祀延續與遺產繼承 111 第五章 因應司法革新――新機構與新程序 123 第一節 訴訟與審判的新形式 123 第二節 「罪」與「罰」的相關規定 139 第三節 法制變遷中的司法人員與警察 154 第六章 結論 165 徵引書目 170

    一、文獻史料
    1. 《申報》,上海:申報館,上海書店影印本,1876、1906、1916-1928。
    2. 《申報概況》,上海:申報館,1925。
    3. 《法律評論》,北京:法律評論社,1926。
    4. 《法律週刊》,北京:法律週刊,1924。
    5. 《政府公報》,北京:政事堂印鑄局,1915.11 1258
    6. 《益世報》,天津:益世報社,南開大學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影印本,1921- 1922。
    7. 《商業月報》,上海:商業月報社,1928。
    8. 《商業雜誌》,上海:泰東圖書局,1929
    9. 《最近之五十年》,臺北:文海出版社,2001。
    10. 《新聞報》,上海:新聞報館,上海圖書館攝製,1922。
    11. 《福建教育行政月刊》,福州:福建教育廳,1921。
    12. 《銀行週報》,上海:銀行週報社,1929。
    13. 《銀行雜誌》,漢口:漢口銀行雜誌社,1926。
    14. 司法部公報處編,《司法公報》,北京:司法部收發室,1917、1928。
    15. 司法部公報處編,《司法公報》,南京:司法院秘書處,1937。
    16. 司法部公報處編,《司法公報臨時增刊》,北京:司法部收發室,1917。
    17. 余紹宋編,《改訂司法例規(上)》,出版地不詳:司法部,1922改訂初版。
    18. 吳貫因主編,《庸言》,天津:庸言報館,1912。
    19. 杜保祺,《健廬隨筆》,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九十一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73。
    20. 杜保祺,《健廬隨筆》,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九十一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73。
    21. 唐鉞主編,《教育雜誌》,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
    22. 紹興章錫琛主編,《婦女雜誌》,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
    23. 郭衛主編,《法令週刊》,上海:上海法學編譯社,1947。
    24. 蔣竹賢,《蔣竹賢學說初集》,蘇州:作者自行出版,1925。
    25. 黃源盛纂輯,《平政院裁決錄存》,臺北:五南出版社,2007。
    26. 黃源盛總編輯,《晚清民國刑法史料輯注》,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0。
    27. 黃源盛纂輯,《大理院民事判例輯存》,臺北:犁齋社有限公司,2012。
    28. 黃源盛纂輯,《大理院刑事判例輯存》,臺北:犁齋社有限公司,2013。
    29. 黃源盛纂輯,《晚清民國民法史料輯注》,臺北:犁齋社有限公司,2014。

    二、中文專書
    1. 上海圖書館編,《近代中文第一報:《申報》》,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
    2. 尤陳俊,《法律知識的文字傳播:明清日用類書與社會日常生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3. 方惠芳,《曹錕賄選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3。
    4. 王紅梅,《商會與中國法制近代化》,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5. 王家儉,《清末民初我國警察制度現代化的歷程(1901-1928)》,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84。
    6. 王新宇,《民國時期婚姻法近代化研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
    7. 王儒年,《欲望的想像:1920-1930 年代《申報》廣告的文化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8. 余華林,《女性的重塑――民國城市婦女婚姻問題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9. 吳蕙芳,《萬寶全書: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實錄》,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1。
    10. 宋軍,《申報的興衰》,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
    11. 李仁淵,《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臺北:稻鄉出版社,2005。
    12. 李孝悌,《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1901-191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年二版。
    13. 李春雷,《中國近代刑事訴訟制度變革研究(1859-1928)》,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14. 李啟成,《晚清各級審判廳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15. 李貴連,《近代中國法制與法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16. 李達嘉,《民國初年的聯省自治運動》,臺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
    17. 杜金、徐忠明,《傳播與閱讀︰明清法律知識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18. 沈松僑,《學衡派與五四時期的反新文化運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4。
    19. 那思陸,《清代州縣衙門審判制度》,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
    20. 周少元,《中國近代刑法的肇端:《欽定大清刑律》》,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21. 周伯峰,《民國初年「契約自由」概念的誕生:以大理院的言說實踐為中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2. 周振鶴,《聖諭廣訓:集解與研究》,上海:上海書店書版社,2006。
    23. 季立剛,《民國商事立法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24. 林美莉,《西洋稅制在近代中國的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
    25. 林語堂著,王海、何洪亮主譯,《中國新聞輿論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6. 林學忠,《從萬國公法到公法外交――晚清國際法的傳入、詮釋與應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7. 阿風,《明清時代婦女的地位與權利:以明清契約文書、訴訟檔案為中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28. 俞江,《近代中國的法律與學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9. 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義與聯省自治》,臺北:正中書局,1983。
    30. 胡道靜,《上海新聞事業之史的發展》,上海:上海市通志館,1935。
    31. 范忠信、鄭定、詹學農,《中國式法律傳統》,香港:商務印書館,2013。
    32. 唐仕春,《北洋時期的基層司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33. 唐啟華,《被「廢除不平等條約」遮蔽的北洋修約史(1912-192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34. 夏曉虹,《梁啟超:在政治與學術之間》,北京:東方出版社,2013。
    35. 孫慧敏,《制度移植:民初上海的中國律師(1912-1937)》,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
    36. 桂萬先,《北洋政府時期審判制度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
    37. 張生,《近代中國民法法典化研究:1901-1949》,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38. 張朋園,《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來歷屆議會選舉述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7。
    39. 張松,《變與常:清末民初商法建構與商事習慣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40. 張德美,《探索與抉擇:晚清法律移植研究》,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41. 張德美,《從公堂走向法庭:清末民初訴訟制度改革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
    42. 畢連芳,《北京民國政府司法官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43. 陳平原,《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8。
    44. 陳同,《近代社會變遷中的上海律師》,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
    45. 陳存仁,《銀元時代生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6. 陳茹玄,《中國憲法史》,臺北:文海出版社,1977。
    47. 陳國璜,《領事裁判權在中國之形成與廢除》,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1。
    48. 陳新宇,《帝制中國的法源與適用:以比附問題為中心的展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49. 陳煜,《清末新政中的修訂法律館:中國法律近代化的一段往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
    50. 傅德華、龐榮棣、楊繼光主編,《史量才與《申報》的發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51. 程郁,《蓄妾習俗及法規之變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52. 舒衡哲(Vera Schwarcz)著,劉京建譯,《中國啟蒙運動:知識份子與五四遺產》,臺北:桂冠出版社,2000。
    53. 黃源盛,《民初法律變遷與裁判:1912-1928》,臺北:國立政治大學,2000。
    54. 黃源盛,《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臺北:黃若喬出版,2007。
    55. 黃源盛,《民初大理院與裁判》,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1。
    56. 黃源盛,《中國法史導論》,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2。
    57. 楊一凡,《明《大誥》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58. 楊蔭杭著,楊絳整理,《楊蔭杭集》,北京:中華書局,2014。
    59. 熊秋良,《移植與嬗變:民國北京政府時期國會選舉制度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60. 潘維和,《中國近代民法史》,臺北:漢林出版社,1982。
    61.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臺北:宏業書局,1983年再版。
    62. 鄧偉志,《近代中國家庭的變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3. 盧靜儀,《民初立嗣問題的法律與裁判》,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6。
    64. 盧靜儀,《清末民初家產制度的演變:從分家析產到遺產繼承》,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2。
    65. 戴麗華,《民國時期印花稅制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
    66. 謝振民編著,張知本校訂,《中華民國立法史》,上海:正中書局,1948年滬1版。
    67. 韓秀桃,《司法獨立與近代中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68. 韓延龍、蘇亦工等撰,《中國近代警察制度》,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3。
    69. 魏光奇,《官治與自治:二十世紀上半期的中國縣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70. 羅志淵,《中國憲法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71. 龐榮棣,《史量才:現代報業鉅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72. 龔汝富,《明清訟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三、西文專書
    1. Chow Tse-tung,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2. Michael H. K. Ng, Legal Transplantation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 Practicing Law in Republican Beijing (1910s-1930s), New York : Routledge, 2014.
    四、期刊論文
    1. 尤陳俊,〈中國傳統社會訴訟意識成因解讀〉,文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史研究所編,《中西法律傳統‧第四卷》(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頁312-327。
    2. 尤陳俊,〈法制變革年代的訴訟話語與知識變遷――從民國時期的訴訟指導用書切入〉,《政法論壇》,26:3(北京,2008.5),頁15-25。
    3. 尤陳俊,〈「厭訟」幻象下的「健訟」實相?重思明清中國的訴訟與社會〉,《中外法學》,24:4(北京,2012.8),頁815-834。
    4. 王健,〈西方政法知識在中國的早期傳播――以《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為中心〉,《法律科學》,總110:3(西安,2001.3),頁31-41。
    5. 王爾敏,〈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傳播之圖說形式――《點石齋畫報》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臺北,1990.6),頁135-172。
    6. 呂艾蓉,〈清末報紙與下層啟蒙運動――以《京話日報》為討論中心(1904-1906)〉,《史苑》,67(臺北,輔仁大學出版,2007.7),頁119-153。
    7. 李力,〈危機、挑戰、出路:「邊緣化」困境下的中國法制史學――以中國大陸地區為主要對象〉,《法制史研究》,8(臺北,2005.12),頁263-292。
    8. 李守孔,〈論清季之立憲運動〉,《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十六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頁1-107。
    9. 李秀清,〈法律移植與中國刑法的近代化――以《大清新刑律》為中心〉,《法制與社會發展》,8:3(長春,2002.6),頁134-149。
    10. 李健民,〈北京三一八慘案(民國十五年)〉,《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6(臺北,1987.6),頁297-319。
    11. 李貴連,〈清末民初寺廟財產權研究稿〉,《法制史研究》,2(臺北,2001.12),頁89-120
    12. 沈松僑,〈國權與民權:晚清的「國民」論述(1895-191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3:4(臺北,2002.12),頁685-734。
    13. 沈嵐,〈近代中國員警治安處罰職權的擴張――以《違警罰法》的立法演進為視角〉,《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1:6(合肥,2014.11),頁87-91。
    14. 定宜庄,〈從婚書契約看清代的婦女再嫁問題〉,文收游鑑明主編,《無聲之聲II,近代中國的婦女與社會(1600-1950)》(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頁85-108。
    15. 施沛杉,〈馬路如虎口:《申報》的上海車禍論述(1921-1937)〉,《科技、醫療與社會》,17(臺北,2013.10)頁59-126。
    16. 唐泓林,〈史量才與《申報》〉,《鄂州大學學報》,17:4(鄂州,2010.7),頁69-71。
    17. 徐忠明,〈明清國家的法律宣傳――路徑與意圖〉,《法制與社會發展(雙月刊)》,總91:1(長春,2010.2),頁3-25。
    18. 徐建生,〈近代中國婚姻家庭變革思潮述論〉,《近代史研究》,3(北京,1991.6),頁139-167。
    19. 高郁雅,〈抗日戰爭時期上海《申報》之研究〉,《輔仁歷史學報》,24(臺北,2009.12),頁120-158。
    20. 張玉法,〈二十世紀前半期中國婦女參政權的演變〉,文收呂芳上主編,《無聲之聲Ⅰ,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1600-1950)》(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頁39-71。
    21. 張勤,〈法律精英、法律移植和本土化:以民國初期的修訂法律館為例〉,《法學家》,4(北京,2014.8),頁136-149。
    22. 張麗,〈上海公共租界會審公廨收回始末〉,《史林》,5(上海,2013.10),頁23-31。
    23. 梁弘孟,〈從「父母之命」到「兩情相悅」──論民初法制發展中男女結婚意思對婚姻締結之影響〉,《政大法學評論》,146(臺北,2010.9),頁127-193。
    24. 梁弘孟,〈論大理院判解中妾的地位──以財產關係為重心〉,《中正大學法學集刊》,55(臺北,2017.4),頁1-93。
    25. 梁健,〈明清民間的法律啟蒙教育――以《幼學瓊林‧訟獄篇》為例〉,《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2:3(南寧,2011.7),頁148-152。
    26. 梁惠錦,〈婦女爭取財產繼承權的經過〉,文收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六集》(臺北:稻鄉出版社,2004),頁267-285。
    27. 章育良、陳建新,〈《申報》與西方法文化傳播(1895-1899)〉,《社會科學戰線》,3(長春,2007.6),頁290-292。
    28. 陳建華,〈共和憲政與家國想像:周瘦鵑與《申報‧自由談》‧1921-1926〉,文收李金銓主編,《文人論政:民國知識分子與報刊》(臺北:政大出版社,2008),頁211-238。
    29. 陽海洪、陽海燕,〈美查時期《申報》與中國新聞事業現代化〉,《長沙大學學報》,21:1(長沙,2007.1),頁76-78。
    30. 馮筱才,〈江浙戰爭與民初國內政局之轉化〉,《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4:1(杭州,2004.1),頁54-62。
    31. 黃克武,〈從申報醫藥廣告看民初上海的醫療文化與社會生活 (1912-192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7下冊(臺北,1988.12),頁141-194。
    32. 楊天宏,〈民初國會存廢之爭與民國政制走向〉,《近代史研究》,5(北京,2015.10),頁41-64。
    33. 楊興隆,〈民國初期各階層的收入水平與生活狀況〉,《經濟社會史評論》,3(天津,2015.9),頁106-115。
    34. 溫文芳,〈晚清孀婦再醮婚姻狀況的研究與思考――《申報》(1899-1909年)孀婦典型案例的研究〉,《江蘇社會科學》,5(南京,2007.10),頁167-173。
    35. 葉龍彥,〈清末民初法政生與法律建設(西元一九0五年至一九一九年)〉,《國史館館刊》(復刊),6(臺北,1989.6),頁65-76。
    36. 董陸璐,〈民初的法律廣告與法律文化(1912-1926)――以《申報》為中心的考察〉,《學術研究》,4(廣州,2011.4),頁45-51。
    37. 虞和平,〈清末民初商會的商事仲裁制度建設〉,文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紀念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三十週年學術論文集‧近代史研究所卷》(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頁348-364。
    38. 蔡振豐,〈歐戰期間中國的局外中立政策〉,文收唐啟華等著,《近代中國的中外衝突與肆應》(臺北:政大出版社,2014),頁23-77。
    39. 盧靜儀,〈近四十年來(1960-2000)有關「法律繼受」研究論著概述〉,《法制史研究》,1(臺北,2000.12),頁239-264。
    40. 蘇全有、徐冬,〈論民國通俗演講所講演內容集社會效應〉,《歷史教學》,4(天津,2014.5)頁34-40。
    41. 加藤雄三,〈「中華民国」における訴訟知識の伝播――訴訟手冊の登場〉,文收鈴木秀光、高谷知佳、林真貴子、屋敷二郎等編著,《法の流通――法制史学会60周年記念若手論文集》(東京:慈學出版社,2009),頁849-872。
    五、學位論文
    1. 王樹凱,〈楊蔭杭和《申報》增刊《常識》研究(1920-1924)〉,合肥:安徽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2010。
    2. 朱瑞月,〈《申報》反映下的上海社會變遷(1895-1927)〉,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0。
    3. 宋向賓,〈《申報》與西方法文化傳播(1872 -1882)〉,湘潭:湘潭大學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碩士論文,2011。
    4. 李娟,〈《申報》與西方法文化傳播(1912-1916)〉,湘潭:湘潭大學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碩士論文,2013。
    5. 姜海龍,〈圖文護官與晚清知識份子民眾啟蒙思想表達――以《醒俗畫報》為中心〉,天津:南開大學碩士論文,2005。
    6. 唐文彬,〈《申報》與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婦女法律傳播(1927-1937)〉,湘潭:湘潭大學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碩士論文,2010。
    7. 張熖輝,〈民初建立法治國的實踐――以平政院裁決為中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8. 許惠文,《報刊輿論與清末預備立憲(1905-1911)――以《申報》、《東方雜誌》為中心之探討》,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9. 陳建新,〈《申報》與西方法文化傳播(1906-1911)〉,湘潭:湘潭大學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碩士論文,2008。
    10. 陳瑩芝,〈瑪格麗特‧桑格與生育控制運動〉,臺北,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11. 黃琴唐,〈民國初年親權法制的開展:以大理院的司法實踐為中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12. 黃聖棻,〈大理院民事判決法源之研究:1912-1928〉,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13. 董陸璐,〈清末民初的傳媒與法律文化變遷――以《申報》為中心的考察〉,廣州:中山大學法學理論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
    14. 詹朝欽,〈自白之生成與發展――以民初大理院刑事判決為中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15. 趙戰花,〈申報專刊內部型態演變及其動因分析〉,西安:西北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2006。
    16. 潘崇雄,〈清廷預備立憲的運作(1908-1911)〉,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17. 鄧淑英,〈晚清通俗性報刊與現代知識啟蒙:以《圖畫日報》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
    18. 鄭淑貞,〈《京話日報》反映下的晚清新政〉,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0。
    19. 簡敏如,〈晚清《啟蒙畫報》中的域外知識〉,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4。
    20. 藍承菊,〈五四新思潮衝擊下的婚姻(1915-1923)〉,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