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47.4
  • 期刊

【論文摘要】腦中風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病人之出院後生活獨立能力進展

【論文摘要】Progress Changes of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After Discharge of Post-Acute Car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摘要


背景與目的:中央健康保險署規劃並委託各級醫院執行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post-acute care, PAC),希望中風病人在急性期後的黃金復健治療期內,以積極的整合性復健計畫,促進其日常生活獨立能力,並能減輕相關的照護負擔。本研究目的為探討本院執行PAC計畫之個案,其出院後2個月的日常生活功能的進展。方法:本次研究徵集36名接受PAC的個案,收集其年齡、性別、PAC天數、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分數,以及收案前與結案時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 BI)之表現,並於結案後2個月門診追蹤其BI表現。以結案後2個月的BI分數,將病人分為3組,A組0~60分、B組65~95分、C組100分,採用無母數分析比較與分析3組個案在出院後之生活功能變化情形與住院期間之各項數值之間關係。結果:在收案時,NIHSS平均分數分別為A組5.27分(6人)、B組8.78分(11人)、C組5.27分(19人);BI平均分數分別為A組27.5分、B組28.2分、C組37.6分,A、B兩組的NIHSS與BI在統計上無顯著差異。結案時,BI平均分數分別為A組52.5分、B組56.8分、C組72.6分,3組在統計上有顯著差異(p < 0.005)。在訓練期間,3組BI分數皆有明顯進步,其中以C組的BI進步量最大,相較於A、B兩組有統計差異(p < 0.005)。結案後2個月的BI平均分數為A組49.2分、B組80分、C組100分;除了A組外,B、C兩組皆在結案後仍有持續進步。出院後之生活型態分別為A組有50%的病人進入養護機構,且所有病人皆無持續接受復健;B組所有人皆返家生活,其中55%的病人有持續接受復健治療;C組有95%的病人返家生活,其中32%的病人回到職場工作,有55%的病人持續接受復健治療。結論:若病人在中風初期的NIHSS分數較好,於PAC計畫期間,相較於NIHSS分數較差者,能有較大的進步幅度。當病人有較大幅度的BI進步量,在出院後持續接受復健能使其在出院後慢性期的獨立生活能力獲得良好成效。反之,訓練期間若是BI進步量幅度較小,且出院後無持續接受復健,則難以維持其訓練期間的成效。臨床意義:腦中風PAC計畫提供中高強度的復健訓練,有助於病人改善其日常生活功能。在訓練期間應盡可能提高BI分數,並鼓勵病人於出院後持續接受復健治療,除了可持續訓練成效之外,將有助於慢性期的功能性獨立。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机鈺雯、陳芷萱(2022)。一位年輕型腦中風病人之護理經驗長庚護理33(2),140-150。https://doi.org/10.6386/CGN.202206_33(2).001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