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95.38
  • 期刊

【論文摘要】肌內效貼紮介入髕股疼痛症候群患者的動態Q角度之影響

【論文摘要】Effect of Kinesio Taping on Dynamic Q Angle in the Subjects With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摘要


背景與目的:髕股疼痛症候群主要是因為不良的髕骨滑行軌跡所造成,通常是膝關節過度外翻,亦即Q角度太大,導致將髕骨向外側牽拉的合力太大而產生摩擦,造成髕骨軟骨退化疼痛。目前學者已證明訓練股內斜肌,這膝關節唯一向內牽拉髕骨的肌肉,是沒有效率的。學者發現這類患者在下階梯時疼痛狀況會更加劇,原因可能是患側單腳承重時,膝外翻角度會變大,導致髕股關節壓力更大而疼痛。因此,近期學者們建議應訓練患者的髖外展肌,在單腳承重時可避免膝外翻角度過度變大。肌內效貼紮在肌肉骨骼系統傷害頗具療效,但是否可以誘發髖外展肌及改變髕骨的滑行軌跡,過去的研究並不多,因此本實驗目的即在以肌內效貼紮促進臀中肌收縮,以及矯正髕骨的滑行軌跡等介入後,觀察受試者在下階梯時其Q角度的變化。方法:依患者的疼痛症狀、克拉克症相(Clarke's sign)測試,選進31名單側髕股疼痛症候群患者。臀中肌貼紮方法為促進貼法,下錨在髂骨棘(iliac crest),因該肌腹處將貼電極片以擷取肌電訊號,故貼布在肌腹處將分為兩股成為Y型,並貼到大轉子附近。髕骨貼紮方法為矯正貼法,一條下錨在股骨內上髁,貼向髕骨外側,以矯正髕骨過度外偏;另一條亦下錨在股骨內上髁,繞過髕骨下角,以矯正髕骨外傾(lateral tilt)。評估方法有2項,於貼紮前後各測量一次。以無線肌電圖擷取臀中肌、股外側肌及股內斜肌在下一階樓梯時的肌電訊號,訊號經放大、平滑化、全整流後,計算開始動作至健側腳踩到下一階梯止之間的積分肌電訊號值(μVsec)。以動作分析儀計算Q角度在下階梯時的變化,反光球貼在前上髂骨棘、髕骨中心點,以及脛骨粗隆等3處。下階梯的動作速度以節拍器(55 rpm)來控制,共做3次取其平均值。以配對t檢測各項資料。結果:貼紮前,健側腳下階梯時患側的Q角度(31.9 ± 2.4°)明顯比站立時的Q角度(23.8 ± 2.3°)大(p < 0.001),貼紮後依舊明顯較大(29.1 ± 3.0°vs. 22.7 ± 2.2°, p < 0.001)。貼紮介入後,站立時Q角度明顯變小(23.8 ± 2.3° vs. 22.7 ± 2.2°, p < 0.001)、健側下階梯時Q角度也明顯變小(31.9 ± 2.4° vs. 29.1 ± 3.0°, p < 0.001)、臀中肌肌電訊號明顯變大(37.8 ± 16.7 μVsec vs. 66.5 ± 22.9 μVsec, p < 0.001)。結論:貼紮後臀中肌的收縮有增加,顯示貼紮可促進臀中肌的收縮。而Q角度雖然有改善,但仍超過正常值。臨床意義:貼紮可能無法立即改善動態Q角度,未來應配合長期肌力訓練,再評估其療效。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