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134.193

科際整合管理研討會

  • OpenAccess

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雖然主管部屬交換與組織成果之間的關聯已經確立,但在這種關係下的個人層次機制仍然是不明朗。根據角色與內部效能理論,本研究擴展理解主管部屬交換如何產出任務績效與朝向組織之公民行為之雙元機制的整合模式。作為社會交換與角色擴大的歷程,高品質主管部屬交換激勵出互惠義務,而這些義務則表現在員工敬業貢獻,進而提升更多的朝向組織之公民行為。又透過第二過程中,高品質主管部屬交換強化部屬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提高任務績效。研究樣本來自194服務業員工與89位主管配對資料,問卷採三段時間發放。研究假設檢定結果顯示,主管部屬交換分別對朝向組織之公民行為與任務績效皆具有正向關係;又主管部屬交換連結到敬業貢獻,進而提高朝向組織之公民行為;而自我效能對主管部屬交換與任務績效關係則不具有中介效果。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手機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追求越來越便利的生活,已轉變為多功能的智慧型手機。而在當今智慧型手機普及化的市場當中,要如何贏得消費者的喜愛並滿足其需求,是相當重要的。本研究旨在探討智慧型手機的品牌形象是否會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而最後影響消費者的再次購買意願。本研究透過對在嘉義縣市地區之消費者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150份問卷,有效回收131份,並採用統計分析軟體SPSS 22.0進行統計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品牌形象對品牌忠誠度有正向影響,品牌忠誠度對再購意願有正向影響。而品牌形象透過品牌忠誠度對再購意願則是具有中介之效果。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近年來,社會企業受到全球的關注而形成一種新的思維。過去企業與非營利組織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經營模式,現在透過社會企業的方式模糊兩者的界線,改變非營利組織經營的思維。目前社會企業在全球蔚為風潮,在臺灣,社會企業也以多樣的商業模式存在,故探討消費者選擇購買社會企業商品動機之研究對於社會企業的發展為重要議題。本文從消費者對於社會企業商品的印象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為出發點,進而探討消費者對於社會企業商品的品牌信任以及品牌認同,最後探討消費者對於社會企業商品的再購意願及願付價格。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針對實際購買過或是使用過社會企業商品的消費者進行問卷,並將問卷結果進行資料分析、信效度檢定、各項假說檢定及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最後,本研究亦進行分群分析並結合研究結論,提供社會企業未來爭取消費者對於品牌印象、品牌信任以及消費者購買意願之建議,俾使社會企業在臺灣永續發展。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本研究以Spotify為主要品牌,探討不同產品類型(享樂性產品/功能性產品)、品牌聯盟配適度與內外控人格,對消費者品牌態度及購買意願之影響。本研究共回收309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的合作品牌產品類型,對消費者的品牌態度及購買意願有顯著差異,享樂性產品能使消費者產生較佳的品牌態度與購買意願;內外控人格則在部分情況下具有干擾效果。而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Spotify在進行品牌合作時之行銷實務建議,並針對後續研究者提出研究建議。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隨著時代的快速變遷,電子書的發展,成為一個顛覆人類從古至今接觸資訊習慣的產業,創新歷史帶來無限可能的商機。然而在電子書商未來可預見的龐大商機下,隨之而來的盜版問題也日益猖獗,造成經濟上的損害不容小覷。因此,本研究根據計畫行為理論,延伸探討行為態度(社會重要性、道德義務、知覺風險)、主觀規範(規範敏感性、集體主義)、以及知覺行為控制(自我效能、便利條件)等前因要素來預測盜版電子書的下載意圖,並加入偶像崇拜的干擾因素來檢驗盜版與購買意圖之間的關聯性。本研究發放230份問卷,實際回收225份,有效問卷數為225份,有效問卷率為97.8%。經彙整相關資料後本研究以國內的網際網路使用者為研究對象,透過網路問卷進行資料蒐集。經過一個月的問卷回收,扣除無效問卷33份後,獲得有效問卷227份。實證資料採用SPSS 21.0和Smart PLS 2.0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道德義務、規範敏感性對盜版電子書下載意圖有顯著的負向影響。(2)集體主義、自我效能、便利條件對盜版電子書下載意圖有顯著正向影響。(3)社會重要性、知覺風險對盜版電子書下載意圖的影響並不顯著。(4)盜版電子書下載意圖對合法電子書購買意圖有顯著負向的影響,而偶像崇拜在盜版電子書下載意圖對合法電子書購買意圖影響的干擾效果並不顯著。本研究最後也根據實證結果提出相關討論,並說明理論面與管理面的意涵與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隨著進入高競爭的時代,企業能取得競爭優勢日漸重要,面對競爭的環境,企業如何取得競爭優勢是當代必須要關注的課題。過去學者提及競爭優勢係憑藉資源、組織能耐、職能、價值鏈等不同之論點,然競爭優勢並非是由單一資源之價值性,稀少性與不可模仿性所造成,而是不同的知識與不同的技術、資產以及特殊能力養成,方能擁有核心競爭力;亦即,必須訴諸於組織動態能耐觀點,才得以於高變動與競爭環境,保有競爭優勢。過去研究多指出組織動態能耐的組成成分,其包括學習能耐、創新能耐、適應能耐。然而,台灣企業大多以中小企業為主,其與擁有豐富資源的全球大型企業相比,必須先學習新事物,進行創新,最後使得組織內部行為能與外部環境一致,得以於高競爭的環境中生存,本研究稱之為動態能耐路徑觀點。因此,本研究以台灣企業為研究對象,共計回收236份有效樣本,驗證組織動態能耐的路徑觀點與競爭優勢的關係。本研究發現,台灣企業之學習能耐影響創新能耐,進而影響適應能耐;此外,亦證實組織學習能耐影響適應能耐,進而影響該組織的競爭優勢。亦即,本研究證實台灣企業之動態能耐路徑觀點。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臺灣膠帶產業發展至今已近七十年,與石化產業、塑膠基材、化工原料及黏著劑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產能與銷量在全球膠帶市場均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競爭環境變化,為臺灣膠帶產業結構帶來相當大的衝擊,臺灣產業鏈為了取得低廉的勞工與土地成本等競爭優勢紛紛外移,造成成本、產業群聚等傳統優勢流失,再加上中國企業以量產價低的模式蠶食全球市場,讓臺灣膠帶產業的競爭力及獲利能力遭受嚴格考驗。本研究目的係透過臺灣膠帶產業之商業模式分析,協助其建立競爭優勢,則有機會達到經營轉型的目標。研究結果歸納整理得知,膠帶商業生態系統過度依靠扮演少數關鍵者的基材製造商,連帶降低膠帶商業生態系統的健康程度。膠帶產業應以品牌為基礎來建立平台商業模式,並透過強化專業分工來組成商業生態系統。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本研究根據公私部門夥伴關係觀點(PPPs)探討大學基礎之創業生態系統(U-BEEs),並以PPPs之特質與社會性困境加以探討臺灣學術創業生態系統發展現況與治理機制。本文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針對國內兩所頂尖研究型大學及一所發展創新創業成果優良的私立大學進行資料收集與訪問。研究結果顯示在PPPs之特質中,公共性與異質性的影響,將會造成新創成員缺乏合作意願與利益衝突等問題,使U-BEEs之運作成效不彰。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影響一家企業的成功因素非常多,包含領導人的意志、團隊的士氣、公司產品的優劣等等。但最終影響一個企業成功最大的關鍵點,還是在於「人」。再好的產品、再好的研發,若沒有好的領導人、好的營運團隊,也難以成事。由於多層次傳銷產業有其特殊的性質,和傳統產業的組織架構、人力資源界定乃至於勞資關係,都不相同。本研究以八馬國際為研究對象,在研究方法上,透過已有多方面學術研究證實效果之平衡計分卡(Balance Scorecard, BSC)平衡計分卡,結合模糊層級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取得其對應的關鍵指標之間的權重。最後,本研究發現核心產品、公司形象及產品認證最受肯定,同時,包含社會責任、培訓制度以及差異化,還有售後服務及市場營收成長,也都構成八馬國際成功的要素。其結論也可有助於其他多層次傳銷企業做為提升經營改善的參考。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地方品牌價值的概念愈來愈盛行,許多業者會直接以產地為命名方式,讓消費者對於產地有認同感。但是受資本主義的影響,使得大部分食品加工能透過標準化生產流程,加以大量快速複製生產,進而形成愈來愈多同質化的產品流通,而呈現出「去地方化」的產品,致使消費者與在地生產者喪失之間的關聯性。而澎湖擁有豐富的地方農特產,但因農產品供需不穩定、同質性過高,且大部分的農民多採自產自銷的方式販售農產品,明顯缺乏品牌形象與行銷通路策略,故本研究針對澎湖縣湖西鄉農業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地方食物系統」與「行動者網絡理論」的學理基礎,透過深度田野調查與訪談分析,探討影響澎湖地方農業食物系統脈絡的重要元素,以及影響地方農業食物系統發展的重要角色與遭遇問題,並且找尋出影響澎湖地方品牌價值的關鍵因素。藉由本研究提出的「澎湖地方品牌價值行動網絡知覺圖」,可探討出影響澎湖地方農業食物系統發展的重要因素,進而找尋出關鍵性影響因素,同時拓展適合自家農產品的目標客群及行銷通路,並且可以提供農業生產者面臨決策時,制定出對於合宜的產品或適合消費者市場反應且可行性高的決策,增加產品曝光度及提升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