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206.162

經濟前瞻/Economic Outlook Bimonthly

中華經濟研究院,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改變了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促使產業必須加速數位轉型的腳步。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數位化、數位優化與數位轉型是不同的三個階段,目前國內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於數位化及數位優化階段,距離數位轉型仍有一段距離。數位轉型不僅僅是數位化,企業本身必須清楚瞭解公司目前的處境及需求,才能在數位轉型的道路上,做最正確的投資。

  • 期刊

受到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影響,2020上半年世界各國不僅壟罩在各行各業停擺與封城的陰霾,生命更可能一夕之間消逝。面對這樣又急又猛的傳染病肆虐,臺灣不僅表現出堅強的民眾意志與優秀的抗疫成果,面對全球高齡老年化的未來趨勢,醫療器材將成為接下來推廣到國際市場的重要優勢產業,既能掌握全球上億美元的商機,更能提升其他國家民眾的醫療福利。

  • 期刊

中國大陸以其計畫統治體系,配合激進的封鎖政策,迅速遏止疫情的蔓延,隨後並迅速地推動復工復產政策。在此波紓困與振興經濟的過程中,中國大陸當局根據其施政理念及目標、特殊的政經體制及外部環境制約,推動了有別於歐美國家的紓困振興政策措施,以避免重蹈過去盲目投資形成的經濟困境,同時也要顧及金融去槓桿的未竟之業。本文從中國大陸內部經濟與國際經貿形勢兩個層面,論述中國大陸在疫情之後所經歷的經濟恢復過程與未來發展前景。

  • 期刊

中國大陸提出《香港國安法》後,美國旋即以《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及《香港自治法案》回應,並基於《美國-香港政策法》取消了對香港自治地位的認定,本文分別說明《香港國安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美國-香港政策法》等相關內容,並分析其對香港經貿與臺灣的可能影響。

  • 期刊

2020年4月東協加三特別峰會(ASEAN+3 Special Summit)達成防疫共識,而東協各國亦為減緩COVID-19疫情所帶來的衝擊,從預防、診斷與確診監控,推出不同型態的數位創新。本文以此為基礎,綜整東協疫情創新應用三大軸線,包括疫情機器人開發、線上諮詢平台的跨平台整合、華為雲在東協疫情解決方案。

  • 期刊

藉由不同新興科技的相互融合,增添許多嶄新的應用,既解決了沉痾已久的「城市病」,也讓城市更智慧。本文以阿里巴巴「城市大腦」系統為例,闡述其如何協助古韻與現代並存的杭州邁向智慧城市之列,改頭換面以迎接2022年亞運的到來。並以此作引,討論智慧城市在中國大陸各地引發的影響與未來前景。

  •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的經濟衝擊逐步緩解,但長期性影響已開始浮現,例如疫情促使美歐日等國推動醫衛供應鏈「回流」(re-shore)的政策,以降低進口依賴,確保公衛安全,此與區域整合背道而馳。不過,因疫情引發的強化供應鏈韌性思維,卻更加彰顯區域整合之價值。明確來說,各國防疫措施主要靠本身的公衛防護網,但經濟復原需各國合作,倘欲振興全球經濟網絡,恢復互信基礎是關鍵。CPTPP、APEC等現有區域整合機制可在後疫情時代成為「信任聯盟」的基礎,對於區域整合有顯著意義。

  • 期刊

中國於2020年5月第十三屆中國全國人大會議期間提出「港版國安法」議程,此舉除了引發港人及各國對剝奪香港的立法權和破壞一國兩制之抨擊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更於5月28日依據《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向國會認證香港不再享有自治地位,川普總統也在7月中簽署《香港自治法》並宣布取消香港的特殊地位。本文之目的,在於分析美國給予香港的特殊地位內容,並探討川普總統採行對應方案之影響。

  • 期刊

美中關係在川普總統上台後,產生巨大的變化,雙方的衝突也不斷升高,牽涉的層面也非常廣,作者試圖從經濟的角度去觀察美中衝突對全球產業供應鏈的影響,尤其是臺灣最重要的資通訊產業,並探討臺灣的角色及定位與因應策略。臺灣在這場美中世紀豪賭下,唯有強化自己的經濟實力,才能在這場博奕下爭取發展的機會,並將傷害降到最低。

  • 期刊

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定(African continental free trade area, AfCFTA)已於2018年3月簽署,原定自2020年7月1日開始實施,但面臨最終關稅減讓表及原產地規則等部分實施細節尚未確認,加上各國正應對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協定將延期實施。不過,雖短時間難以實施,基於非洲地廣人多,未來成長潛力大,加上各國重視在地化生產趨勢下,值得加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