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2.216.0

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近年來語料庫語言學應用在英語教學研究受到越來越多關注。雖然有很多研究是針對語料庫對課程設計和教科書編寫做探討,但對於教科書與語料庫之間的關係卻少有實證性之研究。再者,以語料庫為基礎的語言教學研究,在台灣的高職英語教學並不多見。本論文對高職英文學習者的課堂教材和道地教材做對比研究。此研究主要將分析教科書中的高頻率出現的詞彙及其搭配用詞。以課本為研究素材之原因為教科書是高職學生主要的英語學習材料。教科書語料庫之內容選自一系列廣泛使用於台灣高職共六冊之英文教科書,選擇的內容為書面語言,對話和採訪內容並不收錄在語料庫中。與教科書做對比研究的為道地教材語料庫,其內容包含一系列共三本給美國小學一至三年級學生使用的閱讀教材,其詞彙難易程度、文章類型與選定之職校英文教科書相近。本研究初步採用AntConc語料庫分析軟體來取得高頻率字彙和使用其檢索功能,並將以人工方式作進一步分析。本論文將針對教科書中之高頻率字彙與其搭配詞在台灣高職英語教學上之意涵與應用作深入探討。預期此研究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教科書編寫等相關學界領域對高職英文教科書有所了解,更間接提升高職英文字彙及搭配詞之教學效果。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中英語教師運用印象管理策略的現況,並探究不同背景變項的臺北市國中英語教師運用印象管理策略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2009(98)學年度臺北市立國民中學英語教師為研究對象,依12行政區隨機抽樣60所學校,並選取任教七、八年級各三班的英語教師進行受試與填答,寄發360份問卷,有效問卷346份。透過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後,獲致以下4項結論: 1.臺北市國中英語教師運用印象管理策略程度依序為「口語」、「非口語」、「資料佐證」及「外表修飾」。 2.在學校所屬行政區之變項上,臺北市國中英語教師運用印象管理策略有顯著差異,但在班級規模變項上則無顯著差異。 3.擔任不同年級國中英語教師運用印象管理策略有顯著差異;但在不同性別變項上則無顯著差異。 4.臺北市國中英語教師會根據不同教學階段,改變運用印象管理策略的類型。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國民中學英語科實施印象管理之教師、教育行政機關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以作為提昇國中英語教師教學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環境教育議題在九年一貫課程中融入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 科技領域教科書之情形。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針對96學年度(一年級)、97學年度(二年級)及98學年度(三年級)通過教育部審定之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科書,包含康軒、翰林及南一版第一至第六冊課本,採內容分析法,以97新課綱之環境教育議題的五大學習內涵及二十項學習主題為分析類目進行分析,冀望了解環境教育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科書中之分布情形與實質內容。以下為研究發現︰ 一、環境教育內容量化分析 本研究結果發現三個版本所含的環境教育節數佔總節數的比例將近四成,其 中五大學習內涵方面,以「環境概念知識」及「環境覺知與敏感度」兩項學習內涵較能融入教科書中,「環境行動技能」及「環境行動經驗」的比例均較低。而二十項學習主題方面,則以「自然環境體驗」、「環境污染、破壞與人的關係」、「認識環境與生態學的基本概念」、「探索環境問題」及「生活環保」、「環境倫理」等學習主題融入教科書比例較多,但以「建立基本的公民參與機制和落實伙伴合作經驗」、「環境行動技能」及「動物權、動物福利」等學習主題最缺乏,所佔篇幅亦最少。 二、環境教育之學習主題的章節內涵分配 (一)環境覺知與敏感度方面 1.「自然環境體驗」學習主題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呈現上題材多元豐富。 2.「欣賞自然之美」學習主題呈現題材不足。 3.各版本教科書在「環境污染、破壞與人之關係」學習主題上都佔有一定比例。 (二)環境概念知識方面 1.各版本教科書在「認識環境與生態學的基本概念」學習主題佔有較大篇幅 2.「探索環境問題」學習主題以「瞭解生活周遭和全球性的環境議題」為主要內 容。 3.「生活環保」學習主題各版本均呈現綠色環保概念。 4.「環境正義與世代公平永續發展」學習主題以呈現永續發展意涵為主。 5.「環境法規與政策、組織及國際公約」學習主題使學生了解環境教育相關法規 與組織。 (二)環境價值觀與態度 1.「環境倫理」學習主題強調生命中心倫理信念與生態中心倫理信念。 2.「環境正義與代間正義」學習主題強調世代的永續發展。 3.「環境權」學習主題強調人類應有享有基本生態功能的環境。 4.「動物權、動物福利」學習主題強調人類須以人道對待動物。 (四)環境行動技能方面 1.「環境問題調查」學習主題各版本教科書主要以討論或活動呈現 2.「環境行動技能」學習主題各版本內容方面呈現不足。 3.「規劃環境行動計畫」學習主題強調規劃環境議題。 4.「執行環境行動計畫」學習主題強調執行解決環境議題。 (五)環境行動經驗方面 1.「環境友善的行動經驗」學習主題強調學生須具備環境友善之素養。 2.「參與居家、校園與社區環境問題解決行動經驗」學習主題強調週遭環境問題的解決行動。 3.「參與探究全球性環境問題經驗」學習主題呈現全球環境議題之探究。 4.「建立基本的公民參與機制和落實伙伴合作經驗」學習主題強調學生的地方感 與參與感及合作經驗。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供未來教師選擇教科書和課程(教材)修訂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調查國中生非法藥物使用及其家庭因素之關聯性,以臺北市公立國中之學生為母群體,以二階段分層抽樣法進行抽樣,以班級為單位,採用自填式結構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樣本1,148分。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1.研究中有9 位學生曾經使用非法藥物,用藥盛行率是0.8%,使用的種類是K他命、安非他命及大麻。使用頻率是每個月使用非法藥物1次以上3次以下。就原因而言,主要是以「好奇」居首,其次為在不知情下同學朋友誘騙使用或知情下同學朋友推薦使用,使用非法藥物的地點則是以網咖為首。 2.不同性別、年級變項國中生與非法藥物使用,結果發現與性別有關聯性,與年級高低無關。 3.臺北市國中生在非法藥物使用上,因家庭結構的不同而有差異影響,雙親家庭的國中生以「不曾使用過」的居多(79.3%),而「曾經使用過」非法藥物的國中生,以非雙親家庭的較多。因此家庭結構與國中生非法藥物使用具關聯性,家庭結構完整者,則非法藥物使用會愈少。 4.家庭關係之變項,結果顯示不同家庭氣氛、親子關係及父母管教態度的國中生在非法藥物使用上達顯著差異,與非法藥物使用是具關聯性。因此家庭氣氛和諧、親子關係互動良好及管教態度多採用「開明權威」之方式,對青少年非法藥物使用的影響很大,意即家庭關係良好,國中生有安穩、支持的成長環境,其發生非法藥物使用的可能性便會降低,而家庭關係愈差者,非法藥物使用愈高。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學生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落差,以作為提昇學校教學品質之參考。研究採調查法,以自編問卷調查臺北市1,090位高職學生角色期望與角色落差等相關資料,有效回收問卷1,015份,有效回收率達93.12%。蒐集之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考驗,研究結論如下: 一、臺北市高職學生對家庭生活、學校學習、同儕互動與社會公民角色的期望傾向中高程度。 二、臺北市高職學生的角色期望程度,由高至低排序為社會公民、同儕互動、學校學習、家庭生活角色。 三、臺北市高職學生對家庭生活、學校學習、同儕互動與社會公民角色的踐行傾向中等程度。 四、臺北市高職學生的角色踐行情形,社會公民與同儕互動角色最高,學校學習角色其次,家庭生活角色最低。 五、臺北市高職學生的角色落差,以學校學習角色與家庭生活角色層面的落差較大,社會公民角色與同儕互動角色層面的落差較小。 六、臺北市高職學生角色落差會因「就讀類科」不同而有所差異,且其他類高於商管類。 七、臺北市高職學生角色落差會因「學校屬性」不同而有所差異,且公立高職學生的角色落差高於私立高職學生。 八、臺北市高職學生角色落差會因「平均每天上網時數(不含假日)」不同而有所差異,且平均每天上網三到四小時高於平均每天上網一到二小時。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縣高職教師人格特質類型與專業成長之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臺北縣高職教師在人格特質與專業成長之差異情形,進而探究兩者之關係。 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進行,以教育部統計處公佈之九十七學年度16所臺北縣高級職業學校教師為母群體,共計發放395份,有效問卷為37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6%。統計方法使用集中與離散趨勢、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經資料處理分析後,獲得以下結論: 一、臺北縣高職教師專業成長在「教育輔導知能、通用知能、學科專業知能」具有相當高度的正面傾向,以「教育輔導知能」構面最高,「通用知能」構面次之;但在「學校行政知能」的專業成長方面則為負面傾向。 二、臺北縣高職教師的人格特質在「謹慎性、友善性、開放性及外向性」構面的正面傾向甚高;但在「神經質」的特質方面則為負面傾向。 三、臺北縣高職教師人格特質與專業成長之關係確實存在,其中人格特質之「外向性」、「開放性」、「友善性」、「謹慎性」與專業成長呈現正面相關;人格特質之「神經質」與專業成長呈現負面相關。 四、在整體專業成長上,臺北縣高職教師擔任「教師兼主任」專業成長高於「專任教師」、「教師兼導師」職務之教師。 五、臺北縣高職教師人格特質之「神經質」構面,在年齡變項上,「31-40歲」之教師高於「41-50歲」之教師;在服務年資變項上,「6-10年服務年資」之教師高於「16-20年服務年資」之教師。 六、在學歷變項上,「開放性」構面達顯著水準,其中「研究所以上」學歷之教師高於「一般大學」學歷之教師。 七、臺北縣高職教師人格特質之「謹慎性」構面,在學校職務變項上,「教師兼主任」之教師顯著高於「專任教師」之教師。 八、在學校類別變項上,「公立」學校之教師「外向性」、「開放性」構面顯著高於「私立」學校之教師。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職學校導師人格特質與其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研究透過文獻探討瞭解人格特質的意涵與班級經營效能的相關實證,自編「高職導師人格特質與班級經營效能問卷」為研究工具,採用「調查研究法」,以學生的角度,蒐集臺北市公私立高職學校導師人格特質與班級經營效能資料,發放問卷共計1,070份,有效問卷1,03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6.8%,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Pearson積差相關、獨立樣本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薛費事後比較等統計分析,進行考驗,獲得以下結論: 一、臺北市公私立高職導師具有中高且均衡的人格特質,以神經質、開放性與外向性人格特質傾向最高,其次為友善性與嚴謹性的人格特質。 二、臺北市公私立高職導師具中高程度的班級經營效能,其中以班級常規、輔導規畫層面最好,而親師關係、班級氣氛層面其次,教學品質與學習效果層面則最低。 三、臺北市公私立高職導師人格特質與班級經營效能有顯著相關。 四、臺北市公私立高職中具有「較高人格特質傾向的導師」,其班級經營效能比「較低人格特質傾向者」顯著較好。 五、臺北市公立與私立學校高職導師在五大人格特質傾向均無不同。 六、臺北市小型與中型規模高職,其導師的人格特質比大型規模高職較具外向性、開放性與友善性的人格特質,導師在中型規模比大型規模高職較具嚴謹性人格特質。 七、臺北市私立學校高職導師班級經營效能在輔導規畫層面比公立學校顯著較佳,但在教學品質、學習效果、班級常規、班級氣氛與親師規畫等層面則無顯著差異。 八、臺北市中型規模高職,其導師的班級經營效能在教學品質、學習效果、親師關係等層面與整體班級經營效能比大型規模高職者顯著較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中生對品德教育知覺的程度,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臺北市國中生品德教育知覺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2009(民98)學年度臺北市市立國民中學七、八年級學生為研究範圍,針對每一個行政區隨機抽取一所學校,再由該校七、八年級隨機抽取兩個班級,寄發問卷1,500份,有效問卷1,407份。透過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後,本研究獲致以下3項結論: 1.臺北市國中生的品德教育知覺為中上程度,其中以「同學之間要互相關心及幫助」的知覺能力最高;而「學校的品德課程能引起我的興趣」的知覺能力最低。 2.臺北市國中生對品德教育「內涵知覺」層面最高;但對品德教育「課程型態知覺」層面最低。 3.在年級、家長管教態度、學校所屬行政區等變項上,臺北市國中生品德教育知覺有顯著差異;但在性別、父母親的最高教育程度、學校規模等變項上則無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國民中學實施品德教育、教師、學校、家長、教育行政機關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以作為提昇國中生品德教育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助理之創造性傾向、創新行為及團隊凝聚力之關係,期能作為執行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之主持人或教師對其助理適才適所參考之用。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方式,首先透過文獻探討並建立研究架構,據以發展「創造性傾向量表」、「創新行為量表」及「團隊凝聚力量表」做為研究調查工具,針對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通過98學年度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之助理進行問卷施測,以分層比例抽樣的方式,抽取72件研究計畫之共回收316份,經剔除14份無效問卷後,得有效問卷302份,有效回收率為83%。本研究以描述性統計、單一樣本t考驗、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簡單迴歸分析、Baron與Kenny(1986)的驗證程序及Sobel檢定等進行資料統計及分析,並獲得以下結論: 一、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助理之創造性傾向整體及構面表現情形良好。 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助理之創新行為整體及構面表現情形良好。 三、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助理之團隊凝聚力整體及構面表現情形良好。 四、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助理之創造性傾向對創新行為有顯著正向影響。 五、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助理之創造性傾向對團隊凝聚力有顯著正向影響。 六、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助理之團隊凝聚力對創新行為有顯著正向影響。 七、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助理之團隊凝聚力對創造性傾向與創新行為之關係具有顯著的部分中介效果。 並根據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激發助理 之創造性傾向,以增進創新行為。 二、符合研究團隊需求之助理創造性傾向,有助於團隊凝聚力提升。 三、提高研究計畫助理之團隊凝聚力,有助於助理創新行為更加提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區域產學合作中心技術擴散的現況和相關問題。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獻探討及訪問調查法,進行實徵性研究。經由文獻探討,歸納編製訪談問卷,實地訪問6個區域產學合作中心的主管及3位專家,以蒐集資料及意見。 本研究整理問卷調查及分析訪談結果,在區域產學合作中心技術擴散的現況,獲致以下5項結論: 一、區域產學合作中心技術擴散的類型,按經濟運行體制劃分,歸屬為綜合型技術擴散;按技術創新傳播方式劃分,包括有發散式擴散、直線式擴散及網路式擴散3種類型;按擴散產生的空間效應劃分,包括有空間梯度擴散、跳躍式擴散及雙向對流式擴散3種類型。 二、區域產學合作中心技術擴散的路徑,按靜態路徑劃分,主要採技術協助、管理合同、許可證交易、企業直接投資等4種路徑;按動態路徑劃分,主要採商業化、應用研究、基礎研究3種路徑。 三、區域產學合作中心技術擴散的方式,主要有:技術授權、合作開發、先期授權、先期開發聯盟、客戶委託等5種方式。 四、區域產學合作中心技術擴散的正向積極影響因素,主要有:1.技術性質因素:技術具商業價值、接受者對技術熟悉程度高、技術可解決接受者現有瓶頸3項;2.技術移轉雙方特性因素:提供者的技術專業性高、先前已有技術基礎、合作意願高、管理階層的支持、產品技術領先5項;3.溝通管道因素:依序為正面關係、相同目標2項。 五、區域產學合作中心技術擴散的阻礙影響因素,主要有:1.技術性質因素:技術所衍生的市場價值無法預估、技術市場尚未成形、技術研發費用過高3項;2.技術移轉雙方特性因素:未投入足夠研發(R&D)經費1項;3.溝通管道因素:依序為潛在利益未釐清、雙方責任(權利及義務)不清楚2項。 本研究針對區域產學合作中心技術擴散的問題,彙整受訪人員的看法,分成行政配合、技術供需及結果運用三個層面,共提出22個問題;同時,歸納技術擴散最重要的關鍵成功因素(CSF)有:研發能量符合企業需要、技術擁有者(教師) 配合度高、研發成果貼近產業需求的程度、區產媒合平臺溝通協調能力等4項因素。 最後,本研究針對主管相關政府部門、區域產學合作中心及後續研究,分別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