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94.159

台灣醫學/Formosan Journal of Medicine

臺灣醫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醫病共享決策模式(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是一種病患與醫師共同參與醫療決策的過程,醫師需先向病患說明相關疾病和治療的知識,再納入病患的偏好、價值觀等,共同做出最終的治療決策。SDM已經應用在多項醫療領域,在骨科方面,亦有許多證據指出,此種醫病共享決策模式,可以幫助骨科病患在更少的就診次數中,順利做出醫療決定、提升病患醫療知識、提升整體的病患滿意度,且臨床實務更有效率;除了這些優點以外,也有一些需克服的重大困難挑戰。骨科是主要施行手術的臨床科別,部分手術式採用臨床路徑,加上SDM在骨科手術的應用,具有多種主觀和客觀的限制因素,仍有待發展。此篇文章討論醫病共享決策模式目前在骨科領域的運用,並針對不同面相加以說明。

  • 期刊

糖尿病因會造成大小血管併發症的風險及減少健康餘命,是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負擔。台灣目前已有超過220萬糖尿病人口,但血糖控制達標的比率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糖尿病的治療需要終身生活型態調整及藥物的治療,與病人的價值觀、偏好及生活型態有緊密的相關性,各大治療指引也建議根據病人的臨床狀況,訂定個人化目標與治療計畫,這樣一個複雜的決策過程特別需要醫病共享決策。醫病共享決策模式可顯著的提高病人知識、對風險的認知、及降低決策衝突,但具體執行上要盡可能地讓病患能理解資訊才可達到最大成效。本文旨在闡明如何依據上述原則,進行設計一應用於糖尿病照護時,胰島素注射之醫病共享決策輔助工具。

  • 期刊

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可能危害病人安全,且造成額外醫療資源的使用,因此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監測是醫療機構感染管制計劃的重要任務之一。傳統的監測作業,缺乏友善電腦介面和資訊化醫療記錄的時代,依賴專業人員的經驗及警覺,不僅耗費大量人時,且延遲回饋臨床單位等,而影響品管促進之效能。多篇研究顯示電腦輔助收案相較於傳統人工收案,較有效率。醫療照護相關感染部位分布中,泌尿道感染一直都是最主要的部位之一,本研究乃針對泌尿道感染開發電腦輔助收案系統,希望能妥善運用資料庫,有效率地完整的收集到感染管制指標,對品質促進有所助益。我們成立跨專業軟體開發團隊,整合醫療資訊系統各資料庫,依定義定邏輯寫程式,系統依規則進行篩選、運算,將電腦判定的感染個案資料,使用者介面給感染管制人員優先覆核,及早完成判定作業,若有異常可爭取時間提醒臨床單位。Healthcare-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HAUTISS)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86.13%,99.37%,93.65%和99.65%;二者間一致性高(Cohen kappa coefficient達0.88;95%信賴區間為0.84─0.92)。HAUTISS上線前(2007年7月1日─2009年3月30日)收案延遲平均為59.9 ± 19.7天,上線後(2009年4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改善為8.8 ± 3.3天。藉由資訊科技,節省下來耗時費力的監控業務時間,使感染管制進化為優質規劃發展各項專案,在品質改善活動有更多著力,間接提昇了醫療品質與病人就醫的安全,深具成本效益。

  • 期刊

為提升藥品安全,本文蒐集國內與已開發國家應用智慧科技於藥事服務之現況及趨勢,期做為未來管理及推動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或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應用於藥事服務政策之參考。此研究使用電子文獻資料庫MEDLINE與EMBASE搜尋關鍵字,利用布林邏輯搜尋並篩選2014至2018年之綜述以及最新的文獻,彙整先進國家資訊科技及人工智慧在醫事機構藥品管理和使用(medication management and use, MMU)的應用及法規,分為五部分說明:(1)健康資訊科技(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T)與臨床決策支持系統(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DSS)、(2)閉環式藥品管理(closed-loop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CLMA)、(3)藥局自動化(pharmacy automation)、(4)網路藥局(online pharmacy)、(5)新興科技與應用。讓讀者了解世界趨勢並設法應用於我國,以與世界各國一同響應WHO「第三屆全球病人安全挑戰─用藥無傷害」,確保藥品安全。

  • 期刊

本專案旨在提升護理師對病人自殺之防範能力,動機係本單位2016〜2018年發生2起病人自殺事件,經分析導因為:缺乏自殺防範照護經驗及在職教育;不熟悉自殺防範流程;缺乏使用評估工具技巧;缺乏危險物品置放指導規範及自殺高風險病人評估機制;未落實情緒壓力評估。透過建立自殺風險評估機制、製作自殺評估提醒卡及自殺防範海報、舉辦教育訓練等策略,護理師認知正確率由53.8%至92.9%;癌症病人壓力評估達成率由67.1%至99.4%;自殺評估執行率由15.4%至82.7%;病房危險物品置放指導率由0%至79.0%;信心由4.9分至9.2分;期間無自殺事件,成效良好。建議未來平行推廣,以促進病人安全及照護品質。

  • 期刊

應用大數據於生物醫學及人工智慧領域之研發,使得病歷及健康資料使用於研究之重要性與日俱增。建立病歷與健康資料庫供醫學研究,並與生物及基因資料庫進行串連,成為國際生醫研究新趨勢,其所涉研究倫理與法律問題亦帶來新的挑戰。本文首先闡明健康資料之定義及應受保護之特殊性、探討病歷所有權歸屬、民眾對健康資料使用之態度、臺灣健保資料庫訴訟案、去識別化與事後退出權、參與研究之道德義務、最後提出對我國健康資料研究與治理之主張,期能提供未來相關法規與政策制訂之參考。

  • 期刊

加護病房患者受到自身疾病、侵入性醫療處置、護理照護、情緒困擾及外部環境等多方面因素之影響,致使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礙。而鎮靜與止痛藥物對於病人睡眠生理容易產生不利影響,藉由非藥物照護措施以提昇重症病人的睡眠品質,更符合病人安全考量。但目前國内相關研究仍缺乏且無整合性文獻,故本文目的即以系統性文獻回顧方式,整合與評價非藥物介入措施促進重症患者睡眠品質之實證。限定2009年至2019年05月前發表的中、英文文獻,資料庫包含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PsycINFO及華藝線上圖書館,中、英文關鍵字包含:重症患者、非藥物介入措施、睡眠品質、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critical care、sleep quality。文獻選取標準為運用非藥物介入措施促進重症患者睡眠品質之隨機控制試驗,並以modified Jadad scale作為文章品質篩選工具,共納入7篇研究。7篇研究之研究品質介於5至6分,屬於中等品質實證研究。介入措施包含:使用眼罩及耳塞以降低光線與噪音的干擾、纈草精油穴位按摩、芳香療法或採用音樂治療介入等方式,但目前實證證據的品質與研究數量仍偏低,建議未來研究宜朝向更為嚴謹、盲化、大規模的隨機控制試驗,以持續更新此實證結果。

  • 期刊

本研究在探討臺灣南部某醫學中心120名口腔癌病人的照護需求及健康生活品質,希藉由此研究,能提升醫護照護品質。採橫斷面式研究法,由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問卷有:個人資料表、照護需求量表、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本研究結果:病人以64歲以下的青壯年男性人口居多。病人的照護需求以關係需求為最大,心理情緒支持需求最為低;病人年齡與物質需求達顯著差異,疾病分期與照護相關協助需求有顯著差異。病人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以社會關係得分最高,心理得分最低。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在年齡、教育、疾病分期達顯著差異。建議腫瘤個管師能了解及掌握病人在每個階段的調適情況,給予更適切的治療及幫助與支持。

  • 期刊

吸菸及二手菸、三手菸對健康的影響及環境有毒物質的累積危害,是全世界都重視的可預防因子。吸菸對身體的危害,是全身性的影響,除了熟知的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狀腺、不孕症、皮膚疾病、胃食道逆流及潰瘍、口腔疾病以及多數癌症有相關。本案旨在提升戒菸療程完成率,分析發現:戒菸療程完成率低之主因為:對戒菸知識瞭解程度不足、醫師缺乏足夠時間於門診詳細解釋衛教、沒有適當的空間向病人衛教、醫病溝通缺乏有效率的紀錄平台,無法追蹤。改善措施:搜尋戒菸相關之文獻建立SDM模型、依病人就醫流程研議介入時機、執行SDM、增加人力(衛教師)、設置專屬戒菸衛教室、透過院內REDCap系統建立線上版PDA工具及建立QR code電子化紀錄功能。結果:以醫病共享決策流程實施後,三個月點戒菸成功率自改善前39.1%提升為53.9%。六個月點戒菸成功率自改善前37.6%提升為40.7%,第一療程完成率自改善前45.8%提升為56.6%,第二療程完成率自改善前67.9%提升為75.0%。有效提升戒菸療程完成率及提升照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