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146.192

護理雜誌/The Journal of Nursing

台灣護理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急診部門的特殊工作性質與醫療環境,導致醫療錯誤發生的風險比其他醫療單位高。研究證實若急診建立完整的臨床照顧指引能具體的降低醫療成本,並提升病人的安全性及滿意度,且對急診護理專業會帶來積極及正面的影響。本文參考美國急診護理學會的建議,考量文章內容之限制,僅針對目前國內急診常見但較少被有系統探討的四種照護處置進行介紹,包括非侵入性體溫測量、短暫麻醉期二氧化碳濃度偵測、姿勢差異與生命徵象監測、周邊靜脈導管困難留置技術等進行文獻的彙整,並介紹美國急診護理學會對這些作法之實證等級與臨床運用之建議,以利國內急診醫護團隊,未來能發展屬於國內本土性的急診臨床照護指引,降低醫療疏失的發生率並提升照護品質與病人滿意度。

  • 期刊

一氧化碳中毒是急診室最常見的中毒類型急症,因一氧化碳與血紅素具有高親和力與複雜的生物學特性,導致一氧化碳中毒會造成心臟、神經、肌肉、腎臟等組織病變,嚴重者數分鐘內失去知覺或死亡。近年來,高壓氧廣泛應用在急重症病人(如一氧化碳中毒、腦組織缺氧),因為高壓氧可以加速一氧化碳結合血紅素的分解,故這類病人送達急診室,若能盡早接受高壓氧治療,可以改善或降低認知障礙及延遲神經心理學後遺症。急診護理是影響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能否獲救的關鍵。本文探討高壓氧對一氧化碳中毒的實證分析,提出高壓氧的使用通則;繼而由護理人員角度闡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處置與照護,及高壓氧治療的護理,期能提供給急診照護團隊參考,在救護的黃金時刻給予正確有效的醫護措施,使病人得到完善的護理照顧,減低對病人的傷害,及提高存活率。

  • 期刊

急性疼痛是急診病人就診的主要原因,肢體創傷疼痛佔58-66%的急診創傷病人,解決病人疼痛成為急診醫療照護的重要議題之一;本文藉由非藥物的輔助介入措施,包括創傷肢體照護、治療性觸摸的身體操作療法,與加強支持系統、營造療癒環境的身心介入法,以提供急診護理人員對肢體創傷疼痛病人多元化的急診照護,強化止痛療效,以提升病人的舒適及照護,及減少回診率。

  • 期刊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在2015發表更新的高級心肺復甦術(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照護準則,強調團隊急救概念,不但要有標準動作,成員更要熟悉在急救中不同的角色並互相合作。然而實際運用ACLS時,容易因為緊張及不熟悉流程而事倍功半,不過ACLS並不是一套複雜的內容,不會因為不同原因的心跳停止而必須採取不同急救流程,因此本文運用資訊系統輔助醫護團隊完全正確執行ACLS流程,將固定頻率的動作交給資訊系統去運作,醫護團隊可以更專心及精準的執行急救動作,不會受到記憶誤差之影響,醫護團隊可以在資訊科技協助下完成急救。資訊系統根據ACLS流程執行計時、提示及指導,並將急救中需要運用之程序(壓胸、建立靜脈途徑、置入氣管內管、電擊、藥物種類及劑量),以點擊方式記錄,檔案上傳後同時完成醫護病歷作業。醫護同仁正確使用此資訊系統,不但能協助高級心肺復甦術之執行,減輕醫護同仁臨床和書寫病歷之負擔,更能確實提升急救照護品質。

  • 期刊

醫療暴力事件有增加的趨勢。本文試圖從法律面,解釋當前我國在法律上對於醫療暴力事件的預防及處理現況。由於立法技術問題,其保護仍有不周,因此猶待所有醫療院所及其全體員工,於平時重視此事,落實各種防治手段,隨時注意高危險群及爆發前兆;於事件發生時,所有相關人員應冷靜面對,並及時通報醫療主管機關和檢察機關。醫院也應提供關懷小組、法務協助等必要資源,以使所有員工免於傷害。

  • 期刊

背景:代謝症候群是盛行於台灣地區的慢性疾病,易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由於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台灣十大死因之第二位,非常接近首位惡性腫瘤的死亡率,是值得被正視的健康問題。目的:探討跨領域代謝症候群健康教育方案介入措施對降低社區居民代謝症候群盛行率之成效。方法:以2014-2015年北台灣四鄉鎮30歲以上民眾為研究對象,採分層隨機抽樣,完成全程試驗共計661人。資料收集分二階段,第一階段:研究對象須接受採血、體位測量及填寫前測問卷,血液檢查與體位測量結果於上課前由醫師個別對研究對象說明;第二階段:經跨領域健康教育介入後,預約研究對象採血日期、體位測量與後測問卷填寫,前、後測間隔一年。結果:(1)年齡越高者越容易發生代謝症候群,性別、婚姻狀況與代謝症候群盛行率並未具顯著相關,教育程度越高者代謝症候群盛行率越低。(2)健康教育介入前、後研究對象的代謝症候群認知具有顯著差異性(p < .05)。「前測」平均數由2.30分提升至「後測」平均數5.65分。(3)研究對象診斷為代謝症候群者由215人(32.5%)減少至170人(25.7%),代謝症候群盛行率改善具顯著性(p < .05)。(4)健康教育介入與研究對象戒菸、戒食檳榔的相關性具顯著性(p < .05)。結論:跨領域代謝症候群健康教育介入,能減少研究對象吸菸、嚼食檳榔比例,進而減少罹患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降低代謝症候群盛行率;因此,若能將代謝症候群健康教育積極在各社區推廣與落實,應能有效降低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此外,基於高齡者易發生代謝症候群,因此建議衛教策略宜注意淺顯易懂及生活化,而戒嚼檳榔也應列為代謝症候群防治工作的重點項目。

  • 期刊

背景:藉由病歷紀錄及應用資訊系統,不僅可以提升專業間的團隊合作,更可以有效提升病人的照護成果,故近年來病人照護已為跨團隊合作的模式。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護理人員對使用跨團隊照護系統之接受度及其使用於病歷紀錄完整性與跨團隊照會回覆率之差異。方法:本研究以Davis科技接受模式及DeLone和McLean資訊系統成功模式為基礎,發展了包含系統成功要素(系統品質、資訊品質)、系統使用感受(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及使用態度之量表,並使用病歷查核表及分析照會量。結果:本研究共蒐集185份問卷及817份病歷資料,問卷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具正向態度及各變項均具正相關,且認知有用性預測量最大,可解釋使用態度60%的變異量。另病歷紀錄分項完整性由41%提升至62%,且社工及呼吸治療團隊回覆率增加,但只有復健團隊照會回覆率下降。結論:護理人員接受跨團隊系統使用,且提升病歷完整性,但對照會回覆率下降,可能與系統功能未能更新有關,建議未來可加入系統自動提醒回覆照會功能,以利人員提升照會回覆率。

  • 期刊

背景:愛滋感染者是自殺行為發生的高危險群,過去研究多以診斷半年內的感染者為研究對象,缺乏關注於確診半年後的自殺行為表現之研究,致使對於愛滋感染者的自殺行為無法有全面性的認識。目的:本研究以確診半年至一年間的愛滋感染者為對象,探討其自殺意念與企圖自殺的現況及其相關因素。方法:採橫斷性研究設計,於台北市某醫學中心感染科門診納入114位符合條件的愛滋感染者為研究對象,收集其人口學資料、愛滋疾病相關資料,並測量其自殺意念、企圖自殺、憂鬱、身體心像、生命意義感、社會支持。以獨立樣本t檢定、卡方檢定、羅吉斯迴歸檢視自殺意念與企圖自殺的相關與預測因素。結果:研究對象於最近一週內有27.2%出現自殺意念、14.0%曾企圖自殺。確診距今時間、教育程度、憂鬱症病史與自殺意念相關,有憂鬱症病史與企圖自殺相關;較高的教育程度和較佳的家庭社會支持能預測較低的自殺意念之可能性、較高的憂鬱程度則預測較高的企圖自殺之可能性。結論/實務應用:本研究發現確診半年至一年間的愛滋感染者有相當比例出現自殺意念與企圖自殺,其發生率近似於診斷半年內的感染者,顯示自殺防治應被納為確診一年內的愛滋照護重點項目。本研究結果可作為愛滋感染者的自殺防治策略之參考,建議未來的防治措施可朝向常規篩檢感染者是否有憂鬱症、輔導感染者家庭以促進其提供社會支持、積極輔導高憂鬱程度感染者等方向規劃。

  • 期刊

背景:吞咽障礙(吞嚥障礙)危害老年人健康,跨團隊介入開始在老年吞咽障礙患者中運用,但是多集中於急性腦中風患者。因此,有必要對多病共存老年吞咽障礙患者跨團隊介入模式及其有效性進行研究和驗證。目的:驗證護士主導的跨團隊介入對住院老年吞咽障礙患者的效果。方法:對某大學附屬醫院145例老年吞咽困難患者進行了研究。隨機分為介入組(n = 73)和對照組(n = 72)。分別在入組初期(基線)、30天、90天分別進行資料收集。調查內容包括:人口學情況、Charlson合併症指數(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簡易智力狀態問卷(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us questionnaire)、Barthel指數、標準吞咽功能評估(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微型營養評估(short-form min-nutritional assessment)、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情況。結果:90天後,跨團隊介入組患者較對照組吞咽功能改善比例高(67.1% vs. 44.5%, p < .05)、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低(5.5% vs. 23.6%, p < .05)、營養不良發生率低(2.7% vs. 11.1%, p < .05),且均有統計學差異。介入組90天後自理能力較初期改善(83.3 ± 22.1 vs. 81.1 ± 22.1, p < .017),相較對照組ADL(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改善(p < .05),且具統計學差異。結論:護士主導的跨團隊管理介入模式可以用於住院老年患者功能性吞咽障礙的照護中,其能夠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和自理能力,同時也能降低其吸入性肺炎和營養不良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