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97.248

台灣醫學/Formosan Journal of Medicine

臺灣醫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透過累積大量的健康資料與生物資料,資料庫研究將促進生醫、流行病學、公共衞生等領域進行有助於提昇群體健康福祉的各項研究。然而,健康資料與生物資料庫研究亦具有別於一般床研究之特性,例如難以適用傳統之特定知情同意形式、隱私保障與資料保密管理、族群研究的社會風險、研究成果之公益性等,為此領域研究帶來特殊之倫理議題。2016年世界醫師會通過「台北宣言:健康資料與生物資料庫之倫理考量宣言」,針對可辨識身份之人類資料與生物檢體,其蒐集、儲存與使用提出倫理原則作為指引。本文探討資料庫研究之倫理議題,參照台北宣言與我國相關法規,闡述進行健康資料與生物資料庫研究之倫理考量。

  • 期刊

非計劃性管路自拔為加護病房常見的醫療不良事件,一旦病人發生自拔管路的情形,常會導致嚴重的合併症。經統計本單位2016年01月至2017年04月自拔發生率高達0.42%,由現況分析發現:醫護人員缺乏評估病人delirium(譫妄)之認知能力與照護指引、護理人員未選擇合適的保護性約束工具、醫療團隊未儘早移除不必要的管路與未設有高危險群自拔病人提醒系統為主要原因。因此,本專案小組訂定的解決策略包括:舉辦「加護病房譫妄病人臨床照護」教育課程、建立「加護病房病人譫妄照護指引」、建立「保護性約束評估標準規範」、制定「ABCDE照護模式」、增加「高危險群自拔病人提醒系統」及定期稽核,在專案推行三個月之後,非計劃性氣管內管自拔之發生率降至0.00%,初步達成此專案之目的,希望藉由分享此專案,提供醫療人員能審慎評估病人的照護需求,降低病人管路自拔之風險。

  • 期刊

輸血安全性提昇非常仰賴輸血醫學技術的持續進步,減除白血球血品的問世便是輸血安全的重要進展之一。研究顯示使用減除白血球之諸多血品能直接改善特定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及嚴重性,其中實證醫學有顯著效果的包含:降低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風險、減少非溶血性發熱性輸血反應及預防血小板輸注無效;此外,輸血治療不良反應減少也同時反應醫療照護費用降低及病人照護品質提昇。臨床輸血治療使用減除白血球血品是一個無風險且對病人有益的治療選擇。

  • 期刊

良好的吞嚥效率(swallow efficiency)與吞嚥安全(swallow safety)是維持正常吞嚥功能的兩大關鍵,然而高達84%接受長期氣管插管(持續氣管插管≧48小時)的重症病患於成功脫離氣管內管後,其吞嚥效率及吞嚥安全受到影響,而出現拔管後吞嚥困難(post-extubation dysphagia,PED)的症狀。氣管內管長期的接觸及壓迫口咽部造成的口咽部組織損傷,使病患的舌肌效能不足,導致吞嚥效率降低,無法恢復正常且安全的經口進食。長期氣管插管同時也鈍化了吞嚥及咳嗽反射,使口咽神經反應遲滯,病患的吞嚥安全因而受到影響,於經口進食時易引發滲入(penetration)或吸入(aspiration)等危險。PED的高盛行率及後續引發的吸入性風險,近年來漸受國內外關注,其症狀持續至出院後的特性也讓PED被歸類為加護症候群(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s,PICs)之一。學者們也提出應盡快發展出以PED病生理機轉為依歸的篩檢、評估、及介入方式。有鑒於此,本文以氣管插管拔管後病患的吞嚥效率及吞嚥安全為架構,簡述正常的吞嚥過程、PED的臨床表現及其吸入性危險及歸納出PED兩大病生理機轉:舌肌效能不佳及口咽神經反應遲滯,也期使臨床醫療人員能對PED更為了解,並作為未來建立PED之篩檢、臨床評估指引與介入處理方針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