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97.189

台灣醫學/Formosan Journal of Medicine

臺灣醫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在重症單位為了維護病人安全與預防意外事件發生,常需要執行身體約束,然而不當之身體约束可能造成病人身心之傷害。從2014年起本單位身體約束事件發生率均比臺灣臨床成效指標計畫醫學中心同儕值2.17%高,故成立專案小組尋求改善策略。經分析身體約束事件發生率高之原因:1.護理師認知不足與害怕承擔風險;2.病人躁動與重要管路留置;3.欠缺具體約束原因之判定準則;4.替代約束用具種類不足。改善策略為舉辦在職教育課程、制定身體約束評估流程圖和身體約束高危評估量表、研發替代約束用具「金剛臂」與溝通輔具。專案實施後,發生率由4.04%降至0.76%,改善率高達81.18%,也無導管滑脫與跌倒事件,成效良好。未來期望此專案措施能平行推展至各病房,促進重症單位之照護品質。

  • 期刊

臨床上糖皮質類固醇被廣泛地應用於治療各種疑難雜症,減輕許多症狀的嚴重程度,使病情獲得緩解。20世紀初研究人員觀察到,腎上腺在人體面臨壓力時對生存至關重要,便對糖皮質類固醇於重症疾病中的病理生理學角色產生興趣。在成人加護病房的用藥中,全身性糖皮質類固醇是最常使用的藥物之一,其扮演的角色一再被探討著。儘管在現代重症醫學的照護實行中仍是一個具有爭議的領域,本篇整理了一些最新的臨床指引及文獻證據,提供醫療專業人員正確地使用全身性糖皮質類固醇,以提升病人用藥安全。

  • 期刊

極低出生體重兒是罹患壞死性腸炎的高風險族群,因此學者建議應以母乳作為提供營養的首選。而早產兒母親的初乳較足月產婦含更高濃度的免疫保護因子,然而,極低出生體重兒卻因先天發育的不成熟,使其在出生初期並無法順利進食母親初乳,故陸續有研究探討透過口咽滴注初乳做為預防壞死性腸炎的可行性。本研究目的即選取已發表的隨機對照試驗與世代研究進行系統性文獻回顧,藉以統整口咽滴注初乳介入極低出生體重兒照護之實證。搜尋1998年至2018年11月前發表的中英文文獻,搜尋資料庫包括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ProQuest、華藝線上圖書館,最後共得7篇研究。研究結果發現,極低出生體重兒採口咽滴注初乳對增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及乳鐵蛋白、改善敗血症及壞死性腸炎成效目前研究結果仍分歧,而對於提升出院後母乳哺餵率、較早達全腸道餵食、較快可開始接受餵食及體重成長則有潛在益處,且口腔滴注初乳亦會影響早產兒口腔內微生物群變化,但此些正面結果皆僅來自於單篇研究發現。建議可將口咽滴注初乳列為極低出生體重兒之臨床照護參考,但未來仍需仰賴大型、嚴謹之研究繼續進行驗證。

  • 期刊

儲物症的特徵是嚴重且持久地難以丟棄或離開物品,導致混亂、擁擠且妨礙正常生活空間的使用,2013年DSM-5(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才將其放在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中。目前對於儲物症的臨床表徵、病因、共病現象及治療方式所知有限,國外研究顯示治療的藥物包括:paroxetine(為一種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venlafaxine(為一種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SNRIs)、methylphenidate,以及採認知和行為治療為基礎的介入,包括個別治療、團體治療或是讀書會支持小組等均對儲物症有療效,亦有可幫助儲物症家人的「家庭激勵者」(family-as-motivators,FAM)訓練。鑑於國內對於儲物症相關研究付之闕如,藉由探討相關文獻,以期對儲物症之流行病學、診斷、病因、共病現象,治療方式等有更全面性的認識與瞭解。

  • 期刊

抗焦慮、安眠鎮靜藥物的廣泛使用在臺灣已經成為重要的公衛議題。相較於世界各國,臺灣老年人整體使用抗焦慮、安眠鎮靜藥物有盛行率偏高、處方較久、劑量較高之傾向,而老年人可能容易誤用及依賴此類藥物,而承受認知功能缺損、骨折、交通事故的風險。臺灣老年人失眠、焦慮、憂鬱的盛行率並未較其他國家為高,然而可能因精神疾病汙名化、身體化抱怨的傾向及醫療制度的影響,使得抗焦慮、安眠鎮靜藥物廣為應用,接受抗憂鬱劑治療焦慮、憂鬱的比率則甚低。欲減少新的使用者,進行睡眠衛教、評估主訴下潛藏的焦慮與憂鬱症狀並給予治療,可能有助益。對於已服藥一段時間者,也可進行適當的藥物衛教,並逐步減藥。若條件許可,搭配認知行為治療等心理治療模式應能期待更佳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