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39.23

台灣醫學/Formosan Journal of Medicine

臺灣醫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目前疾病分類主要依靠人力閱讀大量的文字資料作為分類的依據,一位專業的疾病分類員需要長時間的專業訓練才能進行ICD-10(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 ICD-10)疾病分類的複雜作業,而這項工作即便是由專業的疾病分類人員來進行,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對一個病人做出正確的編碼。本研究包含了14萬筆的文字資料,這些文字類型的資料,例如出院診斷或是病史等等的文字記錄,透過這些文字資料希望能建立一套ICD-10代碼的自動分類系統,具有閱讀並處理這些醫師所寫下的文字資料的能力,最後得到相對應的ICD-10代碼。在本研究中,資料包含從臺大醫院2016年到2017年七月的出院病摘,ICD-10-CM的21類分類結果的F1-score可以達到85%,全部代碼分類的F1-score為65%,本研究的成果證明深度學習在醫療體系的文字資料應用值得進一步研究。

  • 期刊

電子病歷中記錄了病人相關的症狀描述、看診的歷史紀錄等文字資料,每一筆紀錄都有其對應的診斷代碼,代表著該次就醫時醫師所下的診斷結果及其治療方案等資訊。此研究期望利用機器學習人工智慧之技術,建立一套自動標記代碼之系統,藉由閱讀醫師所寫下之文字資訊,自動產生對應之代碼。然而,需要考慮的代碼數量有上千個,有些代碼出現次數頻繁,有些代碼較罕見,在機器學習技術中,少見的代碼所對應的資料量也較為不足,而這些不平均的資料會造成標註成效不佳。故此研究另外利用專家在診斷代碼上建造之階層關係,進一步改善資料量不足之代碼之辨識效能。為了能讓模型有效利用診斷代碼的階層關係這類額外的專家知識,我們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方式去計算卷積神經網路的損失函數以此來取得同一種類別的診斷中所共享的語義資訊。這樣的資訊不只讓模型有額外的醫學知識作為學習方向,也幫助解決訓練資料中樣本數量不平衡的問題。根據我們做在MIMIC3這份國際通用的資料集的結果顯示,我們提出的方法確實能夠有效利用階層種類的知識並提供模型有意義的資訊來幫助改善現階段最好的預測結果。而這樣的討論與研究也顯示了結合額外的專家知識於機器學習的模型中是有一定的好處與重要性,能啟發未來更多的研究方向。

  • 期刊

腫瘤病房護理師會因繁重的癌症照護工作而出現工作倦怠時,除了會影響護理品質外,負面工作態度也遽增,本專案旨在降低腫瘤病房護理師倦怠,分析原因有臨床護理工作、個人因素、輪班制度及環境因素,改善策略有:安排癌症照護/抗癌治療相關訓練課程、合理護病比、運用資訊簡化紙本作業、善用輔具、照護經驗分享、音樂治療、安排休閒放鬆活動,以及合適排班等,專案推動後單位護理師「經常」或「總是」覺得工作倦怠的比例,從原本的有56.3%下降到27.8%,有效改善護理師的工作倦怠程度,且人員異動率由6.3%降至0%,建議本專案之改善策略,可供腫瘤病房護理師工作倦怠預防與因應的具體參考。

  • 期刊

頭頸部腫瘤術後病人執行口腔照護尤為重要,除了降低感染、促進舒適及預防合併症,良好口腔照護為提升手術成功機率之要因。2015年統計發生5位病人返家口腔照護不佳情形,因此調查發現:病人自我口腔照護正確率僅63.4%、病人對於護理師執行口腔照護指導滿意度僅80.3%。可能原因包括:未制定口腔照護指導標準流程、指導工具內容及合宜性不足、缺乏關懷諮詢追蹤制度等因素。策略:建立頭頸部腫瘤術後口腔照護標準流程、增修訂口腔照護指導工具、製作病人自我口腔照護進度查檢表、制定電訪追蹤關懷諮詢機制等。成效:病人自我口腔照護正確率提升至90.2%,病人對護理師執行口腔照護指導滿意度提升至94.8%,足見專案成效,提升頭頸部腫瘤術後病人自我口腔照護。

  • 期刊

美國精神醫學會於2013年出版的DSM-5,建議評量個案的功能時,參考個案自陳成效測量資訊系統(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PROMIS)所發展的量表。作者取得了翻譯許可,著手進行翻譯。本研究的目的是,介紹所採用的翻譯流程,藉此做為未來翻譯情緒感受相關的健康狀態量表者之參考。本研究採用個案自陳成效測量資訊系統中心的翻譯標準程序進行翻譯與反翻,並經由認知檢測來確認其實用性。共有11位通雙語之教師或治療師參與,共歷經9個月的時間完成。結果發現,生氣量表,憂鬱量表以及焦慮量表的某些題目,較難精準地表達原文上的意義。可能由於情緒、心理狀態以及感覺,在中文表達上,較少精確地定義及使用。建議中文翻譯過程,應包含專家會議審定,跨國專家之討論,以及認知檢測。

  • 期刊

Miltenberger血型抗原是東南亞常見的MNS血型的亞型之一,約佔2-7%,Miltenberger血型的異體抗體是台灣血庫作業中最常見的紅血球異體抗體,此類病人須要輸用Miltenberger抗原陰性的紅血球避免產生輸血反應及避免刺激異體抗體再次產生。目前尚無適合用於大量篩檢捐血者的市售抗血清試劑。我們利用融合瘤技術,自人類B淋巴球培養出能分泌效價穩定anti-Mi^a單株抗體的融合瘤細胞株,此單株抗體可鑑定Miltenberger血型中重要的Mi^a抗原,同時應用於血型分析儀(PK7300)進行台灣捐血者全面檢驗Mi^a抗原,並將Mi^a抗原結果標示於紅血球血品標籤。如此,醫院血庫作業中可直接挑選Mi^a抗原陰性的紅血球血品進行輸血前交叉作業,降低病人產生溶血性輸血反應、增進輸血安全。

  • 期刊

隨著網路發展及全球化的趨勢,跨領域及跨國的大型研究逐年增加,學術論文共同作者的人數亦隨之上升。本文從共同作者的定義與列名條件切入,深入剖析作者排序與角色定位,提供實際案例探討共同作者的責任歸屬問題,並以國際組織及知名期刊的規範為依據,提供研究者作為發表論文時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