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40.207

應用心理研究/Research in Applied Psychology

  • OpenAccess

社團法人台灣應用心理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此刻我國教育改革的推展步調正期待能開拓出「由下而上」的草根力量,尤其是「課程教學革新」的議題更加企盼彌補過去長期以來,存在於理論與實務間的鴻溝,以激發教師自主力量、讓基層老師「由噤聲到發聲」。主流論述不斷發出「教師即研究者」、呼籲「基層老師做研究」,並且認為「(教育)行動研究」已吸引實務工作者的青睞,而期待行動研究成為現階段教育改革的落實及促成師資專業發展上的重要途徑,行動研究幾乎成瞭解決基層老師們在面臨「課程與教學」問題的良方。但是,行動研究之於課程教學革新之間的關係、之於基層老師的關係,就真的如此簡簡單單、不證自明?本文反省行動研究對於實務工作的老師們存在的意義,以及分析實踐歷程其間隱晦明的問題,並企圖尋求可能出路。作者從如何引發本文的動機開始描述,本文竟是「一篇在『截稿日』後三天完成的文章」,突顯行動研究寫作的難題;接著從作者描述「我是誰?」的身份認同條件,以邀請讀者帶著理解與批判的角度來審視本文的發聲及背景脈絡;再以「是誰要的『行動研究』?」、「基層老師真的可以發言?」,反省研究的主體性問題、作者自身的發言位置與諸多議題;最後以「跨越『理論與實踐』疆界,回歸『教育實踐』的本意」為結語,論證跨越疆界可能的來源及動力是來自於穿梭於兩造、難以歸類的「混種」,並提醒現階段大力提倡基層教師作研究時,必須更為謹慎以避免形成別一種文化霸權勢力的箝制。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就教室內與「與教學有關的教改」及教室外「與教學無關的教改」的小學教育現場,描述作者所觀察到的現象。教師作為一個勞動者,在校園內,節數作為區別不同職務老師的工具之一,同時節數也用來作為交換「教師所執行工作」的價值工具之一。在傳統的觀念裡,老師是無私奉獻的,奉獻到底,不應計較多上了多少堂課。但當老師的犧牲奉獻幷未解決教育問題時,該如何呢?本文嘗試脫離教師道德性的角色,從工作條件中的一環「節數」談起,試著從制度運作邏輯來看待教育的問題,期待能去除教育的科層體制,少一點管理,多一些共同承擔,為我們的教育找到一條出路。

  • 期刊
  • OpenAccess

2003年11月29日,近百人參加「加教改陣地戰」的論壇,教育行業中三種位置身分的工作者,構成了探討集體性自主這個場中的對話-中小學教師、研究生、大學教師(以行動研究學會的教授為主)。這場由應用心理研究季刊、行動研究學會與基層教師協會合辦的「教改陣地戰」論壇,可以理解為中小學教師集體行動可行路徑與而大學教師主動結盟同行的發現之旅。當我們邀約了3篇文章,設計了一個企圖發展對話空間的論壇時,如何協助參與者不要落入一般學術研討展示知識權力之概念交鋒的遊戲規則中,而要能帶著對自己位置脈絡的覺識去感知他人,就是我們不可輕忽而任其滑落的方向了。為了推進這方向,我在會前先寫了這一份有關閱讀位置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