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9.31.73

應用心理研究/Research in Applied Psychology

  • OpenAccess

社團法人台灣應用心理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旨在探討人的觀念、人的起源、人的發展、與人的意義。在「人的觀念」,介紹「人」這一觀念的字源學上的意義,以及相關的問題。在「人的起源」,分別就:(l)神話的起源,(2)聖經的教義,(3)自然科學的理論,(4)創造與演化之間的調和,討論問題。在「人的發展」,作者先介紹了「位格」這個詞的來源,它的哲學意義,以及在心理學的發展,及其與哲學理論的相關性。最後,在「人的意義」,主要根據德日進的觀念,闡述人的存在在大宇宙的意義,人的位格的重大意義。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嘗試從我們自己文化的主流傳統一儒家思想中,對「人」的特有觀點進行詮釋與反省的工作;也由於作為一個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後現代人,作者也不免將中國儒家哲學置於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的一元,不排除與其他文化傳統可有的對話與交流。首先,從語源的角度分析中西文的「人」字(Anthropos, Homo, Man, Person, 人);其次,點出儒家哲學的本質是一種「人學」,而人學即是「仁學」;再者,這樣的人學或仁學由於觀照人的全體大用,甚至上通於天,天人合德,因此是恰當地說明了人的意義與價值,可說是一種「整全的人」。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試圖就人的緣起、人的本質、人的認知、人的歸宿四方面,描述中國傳統佛學有關「人」的義蘊。首先援引華嚴宗五祖宗密的《原人論》,說明「人」緣起的五個步驟。其次,依據宗密、竺道生、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等祖師的觀點,闡明「人」的本質說是如來藏、佛性、自心、本心。佛性就在眾生自身之中,就是眾生自己的本性,只須向自性皈依,不須向別處皈依。然後,再依僧肇的《般若無知論》說明人的感官無法認識抽象的、絕對的佛性或如來藏。僧肇認為由感官所獲得的凡情知識「有所知,則有所不知」,要達到無所不知,就必須捨離常人的俗知,這是運用消融認知的方法,擺脫有限的束縛,以便直達無限的真諦境界。最後陳述中國大乘佛學認為「人」的歸宿就是涅架,涅槃是擺脫煩惱,掃除無明的清淨境域。另外,分別論述鳩摩羅什、僧肇、道生等高僧的涅架思想,以及獲得涅槃的方法。結論部分,強調佛本是人,與凡夫一樣有生死。人必須建立自己本來是佛的自信和自覺,突破自卑情結,喚起主體意識。尤其是中國後期南禪強調人的「自在」、「自由」,和自覺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價值,更能活潑的表現了主體自身的存在,體現了與佛平等的地位和人格。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以「三人論」來講天主教的人論。此「三人」即:(1)本體的人,(2)世間的人,(3)永生人。本體的人說明人的形上學結構,人有身體和靈魂,而靈魂來自天主的創造。人的本體由心物合成一個有理性的動物。物為身體,心為靈魂。靈魂為生命的根基。人的靈魂不滅,所以有永生。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創造人。天主的肖像即是人的靈魂。世間的人說明婚姻家庭、國家、自然界共同構成人在世間的生活環境。人一出生,便是「生」在家庭裹。家庭因婚姻而形成。國家為保護個人而發展。人類由天主造物主獲得權利和使命,管理萬物和利用萬物。永生人說明人的靈魂不滅,人死後,靈魂仍活動。天主教的人論完整地表現在在永生人的意義內。永生人為超性人,在加入耶穌基督的神性生命,使本性生命超性化。超性生命是以信、望、愛三德融化本性的生命。在密契生活中,人的生命伸展與無限的生命相融合。密契生活在日常活動,祈禱,以及寧靜中的密契得到逐級提昇。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主旨在於從美學的角度探討人的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首先指出美感與創作是每一個人天生本有的能力,而不是特殊天才專屬的奇才異稟。其次論述美感經驗對人存在的重要性,在於美感是人置身於世界的重要方式。第三,指出憑藉藝術與美感經驗的體悟,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與解放,從一己之和的偏狹欲望,和封閉於自我的欲望中獲得解放,因而得以優遊自在於任其存有的真實之境。最後,人居於世間,茫然度日,不曾真實存在,唯有居存以詩,才能真實存在。

  • 期刊
  • OpenAccess

從最基本的概念開始,符號學心理學就和建立在客觀實體論之上的傳統科學有顯然的差異。物究竟是什麼?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必須從Peirce對於符徵、物、言詮的三項式原則去開始探究。而本文所欲探究之物乃是一種屬於占卜術的碟仙。碟仙在此不應被視為一個已完成定義的客體物,而應視為一個有待完成的文化物項來看待。在玩碟仙之中的人則應視為進入一場占卜論述的故事中人。由於蝶仙具有「講話」的功能,因此我們必須暸解講話和語言的關係;由於講話的主體不同於心理學慣稱的主體,我們也必須瞭解如何透過講話對談而形成對談的主體性。更有甚者,這種形式的對談不只是個人行動,而是一種聯合行動,其中所進行者則是夾帶著傳統占卜論述的全部力量而現身的談話。對於占卜術的符號學分析有助於瞭解求卜者之所求以及其中的意義在於「合乎我意」。但是,更進一步的探究還可發現:「我意」的內涵不一定受限於占卜傳統裡的給定文本,而有向外任意擴延的可能性。

  • 期刊
  • OpenAccess

教育部在強調統整精神的「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中設置了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有鑒於活動課程研究的短缺,以及7一般大眾對其意涵可能產生的誤解,本文旨在釐清活動課程的本質與原理、從中探究綜合活動課程之內涵與意義,以期進一步地瞭解活動課程與綜合活動課程在未來九年一貫新課程中為台灣教育系統帶來的展望。首先,從相關文獻中分析課程的意義以及活動課程的起源與內涵,再從中歸納活動課程的本質;其次,從控制、信息、一般系統與耗散結構等系統理論的觀點建立活動課程的理論基礎;復次,介紹目前美國、加拿大、英國、香港與台灣教育系統中學校活動發展的概況;最後,比較活動課程與綜合活動課程、討論兩者為台灣教育系統帶來的展望、並提出相關建議。